Workflow
车险综合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交强险经营结果点评:出现率提高、案均上涨、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共同导致近两年交强险承保亏损额大幅攀升,连续刷新历史纪录!
13个精算师· 2025-11-14 19:04
交强险历史发展与市场概况 - 交强险保费收入由2006年的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10.6亿元,18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5% [1][12] - 交强险提供的保障金额由2006年的2.9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74.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9.8% [1][14] - 机动车投保率从2006年的34%显著提高至2024年的82% [1][14] - 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将交强险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并优化费率浮动系数,2024年单均保费为762.5元 [3][16] 2024年交强险经营业绩与亏损分析 - 2024年交强险经营亏损107亿元,其中承保亏损153亿元,投资收益46亿元,承保亏损同比扩大47亿元 [7][20] - 行业连续两个年度出现经营亏损,承保亏损规模创近12年新高 [7][8] - 交强险终极赔付率从2019年的63%上升至2024年的86.3%,而2019年之前长期维持在66%左右 [5][18] - 2024年行业综合成本率为105.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为85.9%(同比升5.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为19.9%(同比降3.6个百分点) [29][30] 交强险承保亏损驱动因素 - 出险频率显著回升,例如平安产险2024年出险频率达11.9%,较2022年上升1.3个百分点;人保财险同期为11.3%,上升1个百分点 [22][24] - 案均赔款持续走高,人保财险2024年案均赔款为5737元,较2022年增长3%,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及医疗成本上升推动 [22][2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40%,其出险率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且维修成本更高,进一步推高整体赔付水平 [8][22] 主要财险公司交强险经营表现 - 2024年62家财险公司交强险承保利润平均值为-2.46亿元,中位数为-0.38亿元 [25][26] - 头部公司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2024年交强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27.8亿元、625.1亿元、284.6亿元,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6.9%、104.1%、101.9% [33] - 部分中小型公司实现承保盈利,如华海财产、亚太财险、中煤财产2024年承保利润分别为1.6亿元、1.6亿元、1.1亿元 [28] - 2024年61家财险公司交强险综合成本率平均值为116.3%,中位数为106%,加权平均值为105.8% [29]
太保系“老帅”顾越履新,将出任华泰人寿董事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1-14 13:15
公司治理变动 - 选举顾越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其拥有丰富保险行业管理经验,曾担任太保产险董事长等核心职位 [1] - 公司不再设立监事会 [1] - 近期高管团队调整频繁,7月份履新三位高管,包括牛增亮升任总经理等 [1] - 截至三季度末,管理团队共有17人,董事长张蓓兼任安达集团副总裁等职 [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安达系”通过增持华泰保险,持股比例已升至87.15%,实现绝对控股 [2] - “安达系”合计持有华泰人寿99.73%的股份,公司转为外资控股企业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后,于2024年成功止损,实现净利润0.92亿元 [2] -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与盈利持续双增,保险业务收入为87.28亿元,同比增长10.23% [2] - 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17亿元 [2] 投资与资产状况 - 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为3.45%,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01% [2] - 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达702.56亿元,较年初增长11.87% [2] - 截至三季度末,净资产为53.38亿元 [2]
2024年交强险 赔付支出2263亿
证券时报· 2025-09-06 03:01
交强险覆盖范围 - 参保机动车数量达3.72亿辆 同比增长4.2% [1] - 汽车参保数量共计3.34亿辆 同比增长5% [1] 风险保障与赔付 - 交强险保障金额达74.3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赔付支出2262.8亿元 同比增长11.6% [1] - 立案件数4787.7万件 同比增长6.6% [2] 保费收入与成本 - 交强险保费收入2710.6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车均保费762.5元 同比上升0.3% [1] - 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亏损57亿元 呈现连续亏损 [2] 行业背景与政策 - 交强险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 费率浮动下限由-30%扩大到-50% [1] - 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要求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年增长 [2] 赔付成本影响因素 - 公路货运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3.9% 公路人员流动量增长4.8% [2] - 事故车维修零配件价格和工时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2] - 新能源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占汽车总量8.9% 占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 [2]
5家亏损,2家净利下滑!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00:41
行业业绩表现 - 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5家亏损且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1] - 保险中介市场存在主体数量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模式粗放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 [1] - 行业面临盈利压力主要由于竞争白热化、车险综合改革导致佣金费率承压下滑以及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和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攀升 [4] 公司营收情况 - 民太安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且同比增长1.82% [3] - 诚安达营业收入3.1亿元且同比增长23.11%增速居首 [3] - 中衡保险、ST创悦、一正保险营业收入均低于1亿元分别为0.94亿元(同比增长15.75%)、0.85亿元(同比增长19.68%)和0.24亿元(同比增长17.25%) [3] - 润华保险和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分别下滑2.75%至0.4亿元和下滑44.97%至0.09亿元 [3] - 昌宏股份营业收入为0且去年同期也为0因公司于2024年6月业务转型至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设计和销售 [3] 公司盈利状况 - 诚安达净亏损298.39万元由盈转亏且亏损额居高位 [4] - 润生保险和一正保险分别亏损137.85万元和78.99万元且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扩大 [4] - ST创悦和昌宏股份分别亏损35.66万元和11.85万元但亏损额较2024年上半年115.37万元和25.79万元明显收窄 [4] - 润华保险净利润353.6万元但同比下滑25% [4] - 中衡股份净利润81.44万元但同比下滑55.44%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数量从高峰时期超过30家减少至目前8家加华凯保险共9家且华凯保险存在被终止挂牌风险 [7] - 挂牌数量减少主要由于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和融资功能受限以及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出清 [8] - 保险中介机构需加强产品创新、发展多元化业务模式如综合金融和健康管理并加强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1][8] - 专业化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和聚焦细分市场 [9] - 数字化转型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平台 [9] - 服务创新需拓展至健康管理、理赔协助和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专属产品和服务方案 [9]
平安产险年内被罚366万元,多名负责人遭问责:合规为何频频失守?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56
监管处罚情况 - 平安产险西宁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15万元 [1] - 平安产险青海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为他人牟取不当利益、未使用备案条款等多项违规被罚58万元,3名责任人合计被罚11.6万元 [1][2] - 2025年内公司累计被罚366万元,涉及青海、陕西、江西、新疆、山西、宁波6家分支机构,违规行为包括财务造假、虚构中介、异地承保等 [2] 违规行为特征 - 青海分公司违规行为具有结构性特征,包括财务数据不真实、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未按规定使用备案条款,类似问题在其他分支机构重复出现 [4] - 宁波分公司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49万元)、虚构中介业务套费(15万元)、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13万元)等多项违规 [5] - 江西分公司存在未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40万元),陕西、新疆、山西分公司存在未使用备案条款行为(分别被罚48/12/50万元) [5] 监管趋势变化 - 处罚方式从机构罚款扩展到高管问责,如西宁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孙军被罚2.5万元,青海分公司4名部门负责人被罚1-6.6万元 [5] - 2025年2月青海分公司曾因跨省经营被罚24万元,显示监管持续关注属地经营限制 [2] 业务与合规矛盾 - 2025年Q1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51.38亿元(同比+7.7%),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二 [7] - 车险综合改革压缩费用空间后,行业普遍通过虚列费用、虚构中介等违规手段缓解盈利压力 [8] - 分支机构为完成考核指标可能弱化风控,异地承保行为增加系统性声誉风险 [8] 发展挑战 - 公司业务规模与科技化程度领先,但内控执行力与合规文化存在短板 [9] - 行业面临"规模越大风险越复杂"的治理挑战,需平衡增长与风险管理 [8][9]
银保监会发布交强险数据:车均保费下降 为消费者增加保额21万亿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交强险经营情况 - 2021年交强险参保机动车数量达3.23亿辆 同比增长7.3% [2] - 已赚保费2304亿元 赔付成本1763亿元 [2] - 车均保费由2020年781元下降至767元 同比下降1.8% [3] - 为消费者减少保费支出82亿元 [1][3] 保障功能提升 - 责任限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 [1][3] - 总保障金额64万亿元 同比增加保额21万亿元 [2][3] - 总赔偿金额增加379亿元 赔付成本增长27.4% [3] - 保障覆盖面扩大 保障功能强化 [1] 费率机制优化 - 费率浮动机制优化 "奖优罚劣"杠杆作用充分发挥 [3] - 安全驾驶消费者获得更大优惠幅度 [1] - 车险综合改革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 [2] 救助基金改革 - 2021年提取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29亿元 [5] - 累计提取救助基金273亿元 [5] - 延长救助时限从72小时扩大至168小时 [6] - 扩大救助对象至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 [7] - 审核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7] -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信息系统优化流程 [7]
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网· 2025-08-12 08:3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功能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1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3年)、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赔付110亿元(2024年)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6]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及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 [2] -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油茶天气指数保险 [3]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安责险扩展至八大高危领域 [4]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5:05
行业增长与规模 - 2024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 [1] - 2020年末到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1.68万亿元增至34.93万亿元 [4] 民生保障功能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增长57.14% [1] - 商业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优化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供给 [2] - 巨灾保险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提高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9万亿元保障 [3]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31个省区市,新安责险覆盖八大高危领域 [3]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下降21.2%,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4]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推进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 [4]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4] 灾害赔付能力 - 2021年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3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4年湖北灾害赔付110亿元 [2] - 保险业持续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做好重大灾害理赔工作 [2]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百亿目标“攻坚”期,鼎和财险另类增资意欲何为
北京商报· 2025-05-15 21:44
增资方式 - 鼎和财险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拟增资合计13.57亿元,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1][3] - 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是公司内部权益结构调整,不涉及新资金实际进入,股东无需额外出资且持股比例不变[3][5] - 与传统股权融资相比,该方式不会改变股东结构或带来新资金流入[3] 历史增资背景 - 2021年鼎和财险曾通过增发股份引入三位新投资人,募集资金64.5亿元,其中16.25亿元进入注册资本,48.25亿元溢价增资款转入资本公积金[4] - 此次增资利用了此前积累的资本公积金"余粮",未向股东或外部寻求新融资[5] 增资动机与影响 - 增资有助于增强公司偿付能力,稳定资本结构并提升市场信心[5] - 公司正处于实现2025年保费规模1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目标的攻坚阶段[1][7] 财务表现与目标差距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26亿元、10.82亿元、12.25亿元,但2024年缩减至7亿元[7] - 2024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39.19亿元,净利润3.16亿元,距离2025年目标差距显著[7] 业务结构挑战 - 车险业务2024年保费收入27亿元,为公司第一大业务但承保亏损7462.13万元[10] - 2020年以来车险业务持续承保亏损,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费率下降、维修成本上升[10] - 公司背靠"电力系"股东但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包括引入新股东和职业经理人[9][10] 行业专家建议 - 建议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优化车险定价策略,建立差异化费率体系[11] - 强化理赔管理核赔机制,运用科技手段降低不合理赔付[11] - 提供增值服务如汽车救援、保养优惠以增强客户黏性[11]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2025年4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车险保费稳步增长,非车险业务贡献度提升,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且分化显著,承保端盈利承压,投资收益推动净利润增加,行业偿付能力较充足但个别中小公司有流动性风险,未来需关注保费增速、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及投资资产风险对行业信用水平的影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2024年监管延续严监管、防风险模式,9月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从多方面部署保险业未来5 - 10年高质量发展,更强调严监管和防风险 [5] - 12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行动方案,确保未来五年财产险行业平稳增长;2025年1月发布评级办法,综合评定保险公司风险水平,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6] - 以“五篇大文章”为牵引,承保端鼓励财产险公司发展绿色、普惠、科技保险;投资端引导险资入市,同时加强资产质量监管 [7][11] - 强化逆周期监管,将“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4] 业务运营 - 2024年宏观经济缓慢修复,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保险金额同比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分化明显,第一梯队公司集中度高,中小公司生存空间承压 [15] - 车险保费稳步增长、占比下降但仍为最大险种,保费和盈利集中度高;非车险保费增速放缓但仍为增长主要动力,各细分险种发展有差异 [20][22] - 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2024年投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股票和基金,未来投资面临诸多挑战 [27] 财务状况 - 2024年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自然灾害使综合赔付率上升,费用管控使综合费用率改善,综合成本率略降,投资收益提升,净利润大幅增加,中小公司盈利仍面临挑战 [33][36] - 2024年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较充足,资本市场回暖增厚股东权益,但增资和发债仍是重要资本补充途径,部分中小公司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40][44] - 财产险行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但对流动性管理能力要求高,目前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个别公司面临较大风险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