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颠覆性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为颠覆性技术领域创业者提供孵化服务 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成立
解放日报· 2025-09-22 09:47
"我们希望通过未来启点社区,集聚中国最好的创业者、科学家和投资人,构建颠覆性创新领域的 产业化涌现生态。"魏凡杰表示,今后将有很多资源进入这个社区,让科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精英都 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资源。通过社区模式,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探索机构化发现和支持中国科技创 业者的新机制,让它更符合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 记者 俞陶然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昨天,2025浦江创新论坛·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主论坛在 上海举行,上海未来启点社区、WeStart投早投小联盟宣告成立,为科技成果、风投资本、产业资源对 接融合搭建了新的平台。 上海未来启点社区由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发起,是一个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旨在为颠 覆性技术领域创业者提供孵化服务,培育让未来产业"涌现"的创新生态。WeStart投早投小联盟由科技 部发起成立,是一个由知名投资机构、创业服务机构、央企和银行等组成的生态组织,将依托WeStart 创业投资大会的TOP100创赛,通过链接头部资本和产业资源,加速推动早期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 力。 培育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人才 谈及设立上海未来启点社区的初衷,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经理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4个领域项目申报指引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9-17 17:5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 专项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 旨在加速培育颠覆性技术并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 [1] - 总体目标为面向经济主战场 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通过开放式选拔和体系化培育实现技术跨越式革新 [2] - 专项定位为探索型 培育型专项 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 [3] 脑机系统领域 - 目标为面向解析脑 开发脑 保护脑重大场景 形成颠覆性技术并打造全球领先技术族群和产业集群 [3] - 重点方向包括解析脑领域对非侵入式脑电图 超导量子干涉脑磁图等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 [4] - 开发脑领域涉及对脑神经活动信号采集 处理 解码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主流材料进行升级 [4]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 目标为聚焦基础性 战略性重大场景 形成颠覆性技术并开辟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新赛道 [5] - 重点方向包括底盘技术 对DNA编辑 RNA编辑 细胞重编程等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 [6]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 - 目标为面向复杂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 形成人工智能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颠覆性技术 [8] - 重点方向包括前沿科学领域对量子物理 核聚变 天体物理等主流研究方式进行革新 [9]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 - 目标为面向煤炭安全智能生产 高值利用和CO₂高值转化场景 形成颠覆性技术族群 [10] - 重点方向包括煤炭安全智能生产 对煤矿地质勘探 开采加工等主流工艺技术进行升级 [11]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表现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营收达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14] - 行业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但机器人与AI打通迎来新机遇 [14]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和价格战 引发产业重构 [14]
道恩股份:DVA应用于轮胎气体阻隔层,2024年橡胶轮胎达11.87亿条,国内仅公司一家具有相关技术
金融界· 2025-08-28 09:01
公司技术优势 - DVA技术应用于轮胎气体阻隔层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道恩股份拥有该制备技术 国内仅公司一家具备相关技术和研发平台[1] 行业市场空间 - 中国作为轮胎生产大国 2024年橡胶轮胎产量达11.87亿条[1] - DVA技术属于颠覆性技术 测试成功后市场空间巨大 券商研报指出仅国内市场空间就超过200亿元[1] 竞争格局 - 短期内道恩股份为国内独家具备DVA生产能力的企业[1]
多地多维度布局未来产业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14:28
政策布局与区域战略 - 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重庆市、北京市等多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通过构建人才高地、创新投资体系、发挥数据要素效应等措施推动发展 [1] - 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 包括执法检查优化法治环境、细化量子科技/元宇宙等重点赛道、公示标志性产品并给予大额奖励 [1] - 布局未来产业可重构区域经济版图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产业规模与政策导向 - 未来产业产值规模2024年达11.7万亿元 2025年预计增至13.4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5% [2] - 工信部等四部门2023年发布《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明确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产业 [2] 重点赛道与技术成熟度 - 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最具新支柱产业爆发力 技术成熟度进入生产成熟期且生成式AI已形成开发者网络效应 [3] - 元宇宙与脑机接口需突破底层硬件 量子信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3] - 部分产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度保障滞后、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发展瓶颈 [3] 创新发展机制 - 需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3] - 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设计 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场景落地 [3] - 金融机构与主管部门需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耐心资本供给体系 [3]
广州上半年GDP增3.8%,消费增速跑赢京沪津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9:00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GDP达15080.99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5.3%)和广东省水平(4.2%) [1] - 经济呈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恢复、汽车和医药制造业降幅收窄趋势 [1] 需求端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至5611.22亿元 较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 [2] - 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 同比增长15.5%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9%) [3]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 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 [2] 消费细分表现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482.7亿元 核销资金62.9亿元 均为全省第一 [2] - 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4% 较一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 [2] - 网络零售拉动社零额增长4.5个百分点 [2] 商品类别表现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27.6% 家具零售额增长3.3倍 [3] - 新能源车零售额增长7.1% 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15.0% [3] - 金银珠宝零售额增长16.3% 文化办公用品增长50.7% 体育娱乐用品增长33.0% [3] 工业生产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 低于全省水平(4.0%) [5]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 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长9.5% 较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5] 新兴产业表现 - 集成电路产业增加值增长30.0% [5] -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模拟芯片增长19.5% 工业机器人增长19.0% [5]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5] 投资与创新表现 - 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 其中零部件制造投资增长48.4% [5]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增长4.4% 规上服务业企业增长4.7% [6] - 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94家 [6] 产业特色表现 - 化妆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 限上化妆品零售额增长3.7% [3] - 家用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水器等家电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广州在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上榜企业数量稳定在24家 [6]
面向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北京启动征集一批技术储备课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3 20:21
北京市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方向征集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公开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方向储备课题 征集时间为7月23日至8月5日 [1] - 征集聚焦7个方向 包括新型神经网络架构 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计算优化 颠覆性芯片等 [1] - 颠覆性技术定义为与主流技术路线不同 尚未被大规模应用的全新技术路线 [1] 技术布局与目标 - 通过分层布局"从0到1"的大模型颠覆性创新技术 在架构创新 算法创新 范式创新 底座创新4个方面发力 [2] - 目标为解决现有大模型计算复杂度高 可解释性差 鲁棒性差等问题 提高模型能力和通用性 [2] - 推动大模型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 [2] 申报要求与支持机制 - 申报课题需具备明确技术路线 较强技术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 可量化目标及考核指标 [2] - 课题成果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自主创新发展 [2] - 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 支持产学研联合 挖掘新锐科研团队和企业 [2] 北京科技资源优势 - 北京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顶尖科技企业集群 [1] - 北京市已在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领域进行多年布局 特别是在"从0到1"前沿技术创新方面 [1] - 北京市具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弯道超车"的优势和责任 [1]
如何在颠覆性技术中“掘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划重点
证券时报· 2025-06-26 22:15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战略布局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重点关注未来产业中的颠覆性技术及交叉科学融合运用,定义未来十年技术发展趋势[2][10] - 投资布局六大未来产业领域: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加速进口替代或更新换代的产业化应用场景[1][10] -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和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10] 机构化创业新模式 - 构建"上海市科委+母基金+子基金项目经理人"三级联动机制:科委统筹需求、基金桥梁对接、子基金执行落地[1][11] - 打造开放的投资验证孵化一体化平台,设立回购让利机制,形成从假设探索到外部风投的系统性孵化生态[10][11] - 建设未来启点社区,整合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资源探索"从0到1"创新路径[11] 颠覆性技术创新特征 - 当前硬科技创业启动资金达数十亿美元级别(如制药/核聚变公司),远超互联网时代50万美元量级,回报周期显著延长[7] - Gartner曲线呈现陡峭化特征,技术从萌芽到成熟周期压缩,验证迭代速度加快[7] - 美国Flagship等机构已形成机构化孵化模式,推动"0到1"转化效率提升[7] 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关系 - 近40年四波技术浪潮(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持续推动美股慢牛长牛行情[5] - 创新曲线与市值曲线形成正反馈循环:技术投入→商业收益→股价上涨→融资增强→研发扩容[6][12] - 中国高质量专利和论文数量快速增长,为颠覆式创新奠定基础但面临更严峻"死亡谷"挑战[7]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启动市场化投资
内蒙古日报· 2025-06-12 10:47
基金设立与备案 -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共同发起设立 [1] - 该基金已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并正式启动市场化投资 [1] 基金规模与投资方向 - 专项基金总规模2亿元,首期募资5000万元 [1] - 基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重点赛道 [1] - 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颠覆性技术项目资源 [1] 基金运作模式 - 构建"平台+基金+园区+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 [1] - 推动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未来产业"良性闭环 [1] -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1] 基金目标与影响 - 侧重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1]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推动首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 全方位激活首府科技创新活力源泉 [1] - 助力呼和浩特市在区域创新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 [1]
四项覆性技术落地罗湖!中欧医药中心解码“未来医疗”新范式
太空干细胞技术 - 雷晓华团队突破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人多能干细胞3D生长与发育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站活细胞样本在轨长期保存 干细胞活性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保持良好状态 [1][3] - 团队成功建立无需液氮的细胞培养与冻存方案 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人多能干细胞长达6个月的自动化3D培养与-80℃长期冷冻保存 [1] - 神舟十九号飞船携空间站实验样品返回地球 验证了人多能干细胞自动化3D生长后的在轨长期冷冻保存技术 为未来空间站开展3D组织培养和长期保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 3D打印活材料技术 - 阮长顺教授研发聚己内酯(PCL)与磷酸三钙(TCP)复合材料 结合PCL可降解性、柔韧性与TCP生物活性 实现力学性能与降解速率的精准调控 满足骨缺损修复长期稳定性需求 [5] - 开发藻酸钠与聚赖氨酸基生物墨水 具备合适强度和生物活性 使3D打印组织能正常存活并发挥作用 应用于鼻梁、骨架、耳朵等器官重建 [5][7] - 生物3D打印技术可精确控制材料挤出路径和形状 模拟生物组织复杂三维结构 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定制个性化器官 实现精准医疗 [7]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 - 李红昌教授开发AUTABs(自噬诱导抗体)技术 通过抗体与聚乙烯亚胺(PEI)结合 赋予抗体自足的自噬降解能力 无需依赖传统E3连接酶即可高效降解PD-L1、EGFR等膜蛋白 [9] - AUTABs在动物实验中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并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现"双重打击"治疗效果 [9] - 提出黑磷纳米材料治疗肿瘤新策略 黑磷可降解为无害磷酸盐 解决传统化疗药物毒性问题 在荷瘤小鼠模型中实现肿瘤体积大幅度缩减 [11] AI驱动的先进治疗药物平台 - 迅疗科技构建全球首个"AI驱动的ATMP全链条智能化平台" 深度破解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核酸药物等领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合规复杂的产业痛点 [12] - 通过"AI+ATMP"技术 将研发周期从"以年计"缩短至"以月计" 从"经验驱动生产"转向"数据驱动智造" 实现多模态精准治疗 [14] - 迅疗科技核心团队拥有近20年国际前沿技术研发与跨国药企运营管理经验 打造颠覆性技术生态的"数字神经中枢" [12][14] 中欧医药中心创新体系 - 中欧医药中心构建"创新-转化-产业"三位一体垂直体系 拥有GMP级细胞生产中心、合成微生态平台等国际一流设施 为科学家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支持 [1][20] - 与勃林格殷格翰共建联合孵化器 引入欧洲顶尖药企研发资源 推动AUTABs等技术的快速产业化 吸引70余家生命健康企业入驻 形成从生物材料、细胞治疗到数字健康的产业生态 [20] - 通过医疗器械CDMO平台 为企业提供注册、生产、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已推动血小板血浆制备器等11个项目落地 [20]
做颠覆性技术“星探”,多地面向未来产业布局引领型孵化器
第一财经· 2025-05-15 17:46
行业概况 - 我国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超1.6万家,孵化面积1.78亿平方米,累计毕业企业25万家,其中超5000家登陆资本市场[1] - 2023年孵化载体总收入超800亿元,在孵企业营业收入10332亿元,孵化基金总额超6000亿元,3.7万家企业及团队获得投融资1613亿元[3] - 孵化器服务初创企业和团队超70万家,吸纳就业超500万人,三分之一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为孵化器毕业企业[3] 发展阶段 - 我国孵化器历经综合性孵化器、专业性孵化器、生态性孵化器三个阶段,从依赖财政补贴到形成"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3] - 当前进入"由量到质、优胜劣汰、对标国际、深度变革"的转型发展新阶段,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1][4] 区域实践 - 北京建设25家标杆孵化器,聚焦硬科技创新创业培育[4] - 上海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推动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4] - 江苏布局首批32家标杆孵化器,目标2026年达100家,聚焦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4] - 武汉认定首批未来产业孵化器7家,孵化空间10家,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和光谷创新孵化母基金[5] - 安徽目标2029年建设顶尖孵化器10家,聚焦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孵化[5] 发展方向 - 孵化器需提升对颠覆性技术的洞察发现能力,与国家创新平台合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联动机制[6] - 需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提供技术评估、样机生产等服务[6] - 需协助对接供应链资源、链主企业、市场需求,提供数字化赋能手段[6] - 引领型孵化体系需成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推动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融合[7] - 开放式创新需关注早期创业者,建立科技创新中心连接大企业与初创公司资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