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

搜索文档
大摩(MS.US)旗下E*Trade 推出 Power ETrade Pro平台,零售经纪商竞逐高频交易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0:13
产品发布 - 摩根士丹利旗下E*Trade推出全新桌面交易平台Power ETrade Pro 主要面向高频交易用户群体 支持多屏交易场景优化和跨图表符号同步分析 [1] - 新平台整合股票 期权及期货交易工具包 包括可定制化期权链界面 多维度市场筛选器与扫描仪 以及多级报价期货交易模块 [1] - 平台提供超过120种指标工具和30余种图表绘制功能 满足专业投资者复杂策略执行需求 [1] 市场背景 - 摩根士丹利自营渠道日均收入交易量同比增长26% 截至2025年6月30日 [1] - 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引发市场波动加剧 为平台测试提供真实交易环境验证机会 [1] - 零售经纪市场竞争激烈 Robinhood此前已升级移动端图表分析系统并开发期权模拟回报率测算工具 [1] 行业动态 - 嘉信理财旗下thinkorswim平台扩大可交易证券范围 特别是增加隔夜交易品种 [2] - 头部平台通过差异化功能布局争夺高频交易用户群体 [2] 资本市场反应 - 摩根士丹利股价小幅下跌0.26% Robinhood下跌4.92% 嘉信理财股价攀升0.47% 截至周一收盘 [2] - 经纪商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关键分水岭 [2]
3500点之上破净股仍超300只,全面牛市难现,A股散户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6:21
历史牛市表现 - 2007年和2015年A股均迎来全面牛市 破净股数量大幅减少 2005年6月破净股175只 2007年3月基本无破净股 [1] - 2015年4月鞍钢股份成为最后一只被消灭的破净股 沪指突破4000点 3元以下低价股基本被消灭 [1] 当前市场状况 - 沪指突破3500点 但破净股数量仍超300只 截至周五收盘 沪深两市市净率低于1倍的个股达315只 [2] - 房地产 钢铁 建筑等行业个股普遍破净 银行股如民生银行 华夏银行市净率不到0.5倍 [2] 市场生态变化 - A股进入注册制时代 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400家 截至7月17日 今年涨幅中位数约11.6% 超1400只个股下跌 [3] - 量化交易成交占比达四成 高频交易挤压短线套利空间 散户在信息 速度 工具上全面落后 [3] 散户投资策略 - ETF总规模达4.3万亿元 个人投资者持仓及交易额占比持续提升 [4] - ETF可分散个股风险 规避高频波动陷阱 通过被动投资与低频策略提升胜率 [4]
巨汇平台深度分析:6大核心优势如何改变全球资管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17 16:35
技术架构 - 分布式服务器网络覆盖全球12个数据中心,构建"光纤高速公路",订单响应速度低于0.05毫秒[1] - 交易引擎支持每秒百万级订单处理,动态负载均衡技术确保市场剧烈波动时系统稳定性达99.99%以上[3] - 在2024年英镑闪崩事件中成功拦截87%异常报价,为机构投资者提供防护[3] 产品矩阵 - 覆盖外汇、股指、大宗商品、股票差价合约等1200种标的资产,涵盖98%可交易资产类别[4] - 原油交易接入纽约、伦敦、迪拜三大交易所实时报价,价差压缩至0.03美元/桶[4] - 支持跨市场套利工具,67%机构客户同时使用3种以上资产组合[4] 风控体系 - 三层实时监测机制:机器学习识别异常交易、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熔断机制切换至"只平仓模式"[5] - 在2025年芯片股闪崩事件中0.8秒内启动对冲指令,将损失控制在市价波动的23%以内[5] 用户群体 - 量化交易团队占比32%,依赖API接口和纳秒级数据馈送[7] - 家族办公室平均持仓周期47天,偏好定制化跨市场对冲方案[7] - "策略沙盒"功能帮助对冲基金预演美联储加息场景,实现9.2%日收益率[7] 市场策略 - 亚洲时段欧元/澳元流动性提升18%,北美盘前股指期货波动率中枢下移18%[9] - "新闻事件过滤器"将美联储讲话语义量化为0-100鹰鸽指数[9] - 澳元与铁矿石价格72日滚动相关性系数0.83,相关策略夏普比率达2.7,最大回撤4.5%[9] 未来发展 - 智能清算网络(ICN)将结算时间压缩至T+0.5小时,提升资金利用率12%-15%[10] - 量子计算技术试点使大宗交易撮合效率提升40%,信息泄漏风险降至十亿分之一概率[10]
Citadel吞下摩根士丹利业务:最后的银行撤退,高频登基?
新浪财经· 2025-07-16 14:03
交易收购 - Citadel Securities正式收购摩根士丹利旗下的电子化美股期权做市业务,巩固其在衍生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1] - 收购包括摩根士丹利的场内期权做市业务和一大笔美股期权头寸 [4] - Citadel接手多个期权交易所的指定做市人(DPM)席位,包括Cboe、纳斯达克、纽交所和MIAX等主流平台 [3] 市场格局变化 - 摩根士丹利是华尔街最后一家仍活跃于电子做市业务的大型银行,此次收购标志着传统投行在该领域的退出 [3] -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监管改革迫使银行逐步退出高频做市业务,高频交易公司如Citadel、Jane Street和Susquehanna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占据市场 [5] - 大多数散户交易的撮合背后是高速算法驱动的做市系统,传统投行如高盛早在2017年就退出美股期权做市,转向为机构客户设计复杂交易结构 [6] Citadel的市场地位 - 2025年第一季度,Citadel处理了全美超20%的股票交易量,同期利润高达17亿美元 [5] - Citadel是美股期权的头号做市商,约占零售券商订单流支付(PFOF)市场的三分之一,而摩根士丹利仅占约6% [7] - Citadel Securities由亿万富翁Ken Griffin创立,迅速崛起为华尔街最大的电子交易参与者之一 [3] 零售期权交易趋势 - 期权因其低成本、高杠杆的特性吸引大量散户参与,高频做市商为这类交易提供必要流动性 [9] - 期权作为一种可放大收益或对冲风险的衍生品,近年来在零售投资者中迅速流行 [7] Citadel的扩张战略 - 此次收购并非孤立事件,Citadel Securities正迅速扩张至更多资产类别,包括2023年进入投资级公司债市场 [10] - 在高波动和交易量增长的市场环境下,Citadel及其同类机构成为华尔街金融基础设施的新核心 [7] 指定做市人(DPM)角色 - 指定做市人(DPM)是在交易所注册并被授予特殊义务的交易商,需提供更频繁、更具流动性的报价 [8] - DPM是交易所流动性的核心提供者,此次Citadel接手的DPM席位来自摩根士丹利,已获得监管备案 [6][8]
和讯投顾刘基:高频收益出现腰斩,散户机会来了
和讯网· 2025-07-15 08:48
监管新规对高频交易的影响 - 沪深北交易所出台严厉举措,量化交易每秒申报超300笔将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单日撤单上限2万笔[1] - 新规直击高频交易要害,依赖毫秒级海量撤单的策略面临成本大幅上升,收益缩水幅度高达30%至50%[1] - 触及红线的机构将面临差异化收费、额外报告等严格监管措施[1] 高频交易策略的调整方向 - 量化行业将从速度竞争转向策略深度竞争,头部量化私募需调整高频策略[1] - 监管设定阈值主要针对可能引发市场扰动的超高频行为,并非限制所有高频交易[1] 对散户投资者的影响 - 散户被高频交易"收割"的风险降低,但信息、数据和研究层面的劣势依然存在[1] - 投资环境更加公平,高频交易的"镰刀"变钝,但散户未形成明显优势[1] 市场流动性变化 - 新规实施后小微盘股短期流动性压力陡增,但长期有利于回归基本面逻辑[1] - 整体量化市场流动性收缩,但监管旨在推动量化交易更有边界和责任[1]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发展,强调策略深度而非速度[1] - 监管举措被视为积极转变,有助于量化行业建立更有序的竞争环境[1]
Axi 推出机构流动性提供商 AxiPrime,宣布与 Your Bourse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Globenewswire· 2025-07-14 14:12
文章核心观点 - Axi宣布推出面向机构的新一代B2B流动性提供商AxiPrime,并与Your Bourse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满足专业交易公司需求,为交易员和合作伙伴提供竞争优势 [1][3] 分组1:AxiPrime介绍 - AxiPrime专注多资产流动性和尖端技术及执行基础设施,提供外汇、金属、股票、加密货币和大宗商品等广泛市场准入,赋能经纪商合作伙伴并提升盈利潜力 [1] 分组2:合作情况 - AxiPrime与知名技术提供商Your Bourse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支持业务拓展 [3] 分组3:技术优势 - AxiPrime基础设施专为规模化设计,具有机构级速度,单个CPU每秒可处理高达50万次订单事件,执行时间仅需两微秒,能满足高频交易、算法策略和机构交易台的性能需求 [3] 分组4:客户优势 - 机构客户享有统一价格源、单一API连接和可选FIX/REST端点,为多资产执行创建无缝通道,还可获得全面产品套件、透明成本、一流执行质量和顶级技术支持 [3] 分组5:Axi公司情况 - Axi是全球网上外汇和差价合约交易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服务数千家客户,提供外汇、股票、黄金、石油、咖啡等多种资产类别的差价合约交易服务 [4]
上交所:沪股通程序化交易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 实施重点监管
快讯· 2025-07-11 18:18
上交所沪股通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 核心观点 - 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沪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明确对沪股通程序化交易中的高频交易行为实施重点监管 [1] - 新规要求高频交易投资者额外报告系统服务器所在地、测试报告、故障应急方案等信息 [1] - 规则自2026年1月12日起施行,上交所保留对认定情形和报告内容的调整权限 [1] 监管要求细节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依据《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触发后将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1] - 强制报告内容包括:交易系统服务器物理位置、系统测试验证文件、故障处理预案等核心运维信息 [1] - 交易所可根据自律管理需求动态调整监管口径和信息披露要求 [1] 实施时间与适用范围 - 政策生效时间为2026年1月12日,预留近两年半过渡期 [1] - 适用范围限定为通过沪股通渠道进行程序化交易的境外投资者 [1]
给“韭菜收割机”上枷锁
和讯· 2025-07-10 17:28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高频交易划定清晰边界: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300笔以上,或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20000笔以上[1][4][5] - 新规直击高频交易要害,对可能引发市场扰动的超频行为进行监测和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分类管理机制[1][5] - 新规对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4] 新规对市场的影响 - 长期来看,资金将加速向基本面扎实的蓝筹股集中,健康流动性将逐步恢复,但小盘股估值中枢可能下移20%[1][6][7] - 高频交易受限后,依赖量化做市的小微盘股可能面临买卖价差扩大、交易活跃度下降的问题[6] - 新规实施首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缩量逾2000亿,被视为新规效应的初步显现[2][6] 新规对量化机构的影响 - 头部量化私募高频策略收益率预计下降30%-50%,合规成本将上升15%-20%,中小机构压力显著[2][7] - 撤单费从近乎免费升至0.05元/笔,单日2万次撤单需额外支付1000元[7] - 量化机构必须从拼硬件走向拼认知,核心竞争力将更多回归到数据建模的精度、因子研究的深度、风控体系的成熟度[8] 新规对散户的影响 - 新规实施后,交易环境的"降噪"与公平感提升,价格发现更加稳定,情绪波动也更可控[9] - 散户被收割的风险降低,但在信息、数据、研究层面的劣势丝毫未减[10] - 需要警惕部分量化策略钻规则漏洞,如把每秒笔数设定为299笔或290笔以避开高频交易认定[10]
程序化交易新规之后 高频交易上演“变奏曲”
经济观察报· 2025-07-09 18:52
程序化交易新规影响分析 -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程序化交易强监管时代 [2] - 新规对高频交易进行明确定义: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达300笔以上或单日累计超20,000笔将被认定为高频交易并征收差异化费用 [6] - 高频策略年化收益每降低一档频率将损失0.8%甚至更多 [4] 监管措施与行业应对 - 交易所可对导致重大异常波动的程序化交易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措施,严重时可临时停市 [6] - 新规明确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 [7] - 头部量化私募普遍提前修改算法参数,如将每秒报单从400笔降至30笔以内 [3][10] - 部分机构拆解大额订单算法,调整集中交易策略以符合新规要求 [11] 行业格局变化 - 高频策略在量化AUM中占比不高,但却是中小私募的"生存利器" [14] - 新规实施后,部分中小量化私募的日内回转策略成本上升30% [15] - 行业开始转型开发结合宏观因子的低频CTA策略,回测显示年化波动率可降低40% [16]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管理人需加固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 [19] - 量化规模增速趋缓并趋于稳定,超额收益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19]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增加,管理人更注重策略细节和风险收益比 [19] - 行业竞争将延伸至客户服务能力、产品设计及费后收益等维度 [18]
程序化交易新规之后 高频交易上演“变奏曲”
经济观察网· 2025-07-09 17:38
程序化交易强监管时代来临 -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程序化交易强监管时代 [1] - 新规对高频交易进行明确定义 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达300笔以上或单日累计超20,000笔将被认定为高频交易并征收差异化费用 [2] - 监管列明四类异常交易行为 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 [2] 高频策略受冲击 - 私募机构被迫"降频" 某机构将每秒报单从400笔降至30笔以内 每降低一档频率导致年化收益损失0.8% [1] - 年化换手率200倍以上的高频阿尔法策略及期现套利策略受冲击最大 [2] - 部分中小型量化私募的日内回转策略成本普遍上升30% [7] 行业应对措施 - 头部机构普遍提前进行合规改造 包括修改算法参数、拆解大额订单算法等 [4] - 部分头部机构策略换手率已低于新规上限 新规对其影响有限 [4] - 行业开始转型开发低频策略 如结合宏观因子的低频CTA策略可使年化波动率降低40% [7] 行业生态重构 - 高频策略在量化AUM中占比不高 但曾是中小私募的"生存利器" [6] - 行业竞争将更加精细化 管理人需在投资端、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等多维度提升能力 [7] - 监管倒逼行业服务升级 未来将更注重合规风控意识 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7]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 管理人需加固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 [8] - 量化规模增速趋缓并趋于稳定 大幅扩张时代结束 [8] - 超额收益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增加 [8] - 策略开发更注重细节打磨和风险控制 提升风险收益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