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公关
搜索文档
比亚迪起诉黑公关获赔31万,多家车企合力打击网络乱象
搜狐财经· 2025-11-23 10:22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11月20日,比亚迪法务部发布公告称,就比亚迪起诉"王悟空说车"及相关账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公司近期收到法院判决,判令被告向比亚迪公司公 开道歉并支付赔偿款等共计31.38万元。 据了解,"王悟空说车"是汽车领域的知名自媒体账号,此前一度拥有近200万粉丝。此前,其因多次歪曲事实诋毁新能源汽车性能、恶意抹黑汽车企业形 象声誉,甚至被中央网信办点名,并依法依约关闭。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比亚迪近年来在市场拓展与技术创新方面成绩斐然,但其同时也成为了汽车行业网络"黑公关""黑媒体"的主要攻击目标 之一。 雷达财经注意到,比亚迪的反黑公关行动,可追溯至2021年。彼时,比亚迪宣布悬赏5万元至100万元征集线索打击黑公关。2022年,比亚迪又将举报奖励 提升至5万至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反黑公关的道路上并非独自前行。近期,深蓝汽车、阿维塔、赛力斯、极氪、蔚来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大打击黑公关的力 度。与此同时,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也在加大对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整治力度。 而在遭受黑公关恶意攻击的同时,身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比亚迪,在业绩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今年 ...
雷军辟谣,连发安全标准内容,评论区吐槽断章取义,歪曲抹黑行为
搜狐财经· 2025-11-22 13:11
雷军连续发布内容,主要是汽车安全的话题,第一条雷军表示:这是小米SU7发布之前我发的微博,我谈对安全的理解和SU7的研发标准。 看截图第一张是23年12月2日日,介绍小米汽车采用最严苛的全全标准来设计,然后介绍车身用了钢铝混合轿车身等等。 然后第二图是电池采用最严苛的安全标准,然后要做冬季续航王,第三图第四图是关于小米汽车安标准 雷军又发了另外一条,表示2023年底和2024年初的,看来雷军很重视今天关于小米汽车的安全截图。接着又马上转发一条,然后提起表示去年4月一次采访 中,说谈产品定义时说,"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还是在这次采访,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啥问 题? 雷军亲自辟谣或者来反击一些谣言,那就是有人带节奏说"小米汽车只注重外观"等等,对于小米安全标准故意抹黑,评论区有网友表示::雷总,您说啥, 他们都断章取义,明摆着针对,没办法的,他们需要增加智!整不了一点,我是服了! 雷军在评论区回复这条则是表示,"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雷军在发布会也曾经讲过被抹黑的事情,也提到了黑公关黑水军,小米和雷军关注度热度确实非常高,从手机到汽车等产品曝光 ...
“网络水军”“黑公关”频发,上汽集团坚决“亮剑”,共筑汽车行业清朗新生态
新浪财经· 2025-11-19 16:06
行业监管背景与政策动向 - 工信部等六部门于今年9月联合印发通知,部署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处置一批违法违规账号[1] - 中央网信办于今年5月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恶意伤企乱象[6] - 中央网信办于今年7月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将歪曲事实等问题列入重点整治范围[7] 上汽集团的具体应对措施 - 公司积极响应专项行动部署,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协同治理“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等乱象[1] - 针对自媒体“车轱辘话V”发布不实信息损害商誉的行为,公司果断报案,账号实际控制人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2] - 公司还处理了自媒体“电车小飒”诋毁智己汽车、自媒体“凯文龙”诋毁凯迪拉克品牌等事件[2] - 今年前10个月,公司共成功处置超过1万条不实网络信息,有效遏制不实信息传播[2] - 公司于今年9月宣布重拳出击“网络水军”等行为,旗下荣威、MG等品牌公开征集恶意造谣线索,并设立最高500万元人民币专项奖励[4] 行业协同治理与未来展望 - 多家国内车企今年联合对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等现象展开协同治理,共筑防线[3] - 公司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构建“线上监测、线下打击、政企联动、社会共治”的网络黑公关治理体系[3] - 公司呼吁更多企业、媒体与公众共同参与,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网络治理新格局,以支持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7]
身份不明的人,竟敢黑小米雷军?
搜狐财经· 2025-11-14 15:55
公司管理层对外界评价的回应 - 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称雷军勤奋到极致,但强调成功还需机会、运气以及把握天时地利和顺势而为[1] - 潘九堂转发博文称雷军过去直播时有活人感,现在因被抠字眼而不敢随便讲话[1] - 公司及其管理层曾多次声称遭遇恶意攻击,雷军呼吁全行业携手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4] 行业对公司产品安全及公众关切的反应 - 成都一辆SU7 Ultra碰撞起火后多人未能拉开车门救出司机,事件引发热议[4] - 有观点认为公司在成都车祸事故后的做法给人以傲慢感觉,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的做法被指怪异[4] - 胡锡进直言公司将公众批评轻易定性为恶意令人惊讶,强调再优秀的企业也应正视缺陷[4] 行业对产品理念及核心技术的讨论 - 更多人的议论源于产品体验、商业模式和品牌承诺之间的真实落差,对于汽车等高价值产品,友商说法具有参考价值[4] - 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强调汽车设计首要前提是安全,绝不允许为漂亮牺牲安全,该言论被解读为暗指公司颜值是王道的产品理念[4][5] - 格力电器当家人董明珠批评公司只会营销、没有核心技术,该评价需动态辩证地进行研判[5] 行业存在的营销乱象及应对措施 - 汽车圈商家私下动用水军对友商言论、产品及媒体报道进行歪曲解读、恶意攻击和谩骂抹黑已是公开秘密[5] - 类似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业界龙头重金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但收效未达预期[7] - 在乌烟瘴气背景下,雷军抵制网络乱象的呼吁值得肯定,公司庞大法务部门对付网络水军被认为有阶段性合理性[5][7]
被网暴小米车主获赔背后:车圈网暴风气从何而起,如何遏制?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4:15
行业网络乱象概述 -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普遍,非理性情绪从线上辱骂诅咒蔓延至线下划车、砸车等物理攻击,攻击对象从车企延伸至普通车主 [6] -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具有组织化特征的网络骂战每天都在上演,已成为一种网络暴力 [8] - 网络乱象背后潜伏着“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泛滥等系统性问题 [6] 针对车主的网络暴力案例 - 小米SU7车主邓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用车体验后,评论区遭遇大量辱骂、诅咒和造谣,例如被嘲讽为“韭菜”、诅咒“迟早出车祸”等 [1][7] - 一位理想车主在发布用车视频后,账号下收到大量负面言论,包括抨击车辆性能、嘲讽“交智商税”,以及人身攻击如称其车为“移动棺材”、“自杀工具”等 [8] - 网络暴力对车主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有车主因不堪其扰删除所有视频,甚至有车主表示被骂到抑郁,变得战战兢兢 [8][15] “黑公关”与水军的运作模式 - 存在完整的黑灰产业链,部分汽车博主通过虚假测评牟利,一名60万粉丝的博主短视频报价高达1.8万元,长视频达3.8万元,“黑商单”价格更高,有的机构靠“捧一踩一”单次获利数百万元 [11] - 水军操作有明确报价,例如收集理想车主不规范行为的图片每张5元,视频每段8元;进行恶意文字评论每条1.5元,带图评论每条2元 [11] - 在小鹏车主评论区进行恶意评论,每条可获利0.8元 [11] - 今年8月,社媒平台曾密集出现大量内容高度同质化的负面信息攻击理想车主,理想汽车指出其具有明显“水军”特征 [9] 乱象对行业与品牌的危害 - 网络暴力通过污名化手段贬损汽车品牌声誉,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14] - “黑公关”会针对新车上市进行有组织攻击,例如深蓝S09上市次日即涌现大量关于第三排空间、电池安全等的虚假信息,试图削弱新车市场竞争力 [11] - 网络水军营造的假象误导缺乏判断力的群体,使非理性情绪从线上蔓延至线下,导致多地发生恶意划车、砸车事件 [12] 各方应对措施与法律行动 - 车主个人可采取法律武器维权,邓女士通过诉讼使网暴者手写道歉信并赔偿6000元,并表示将继续起诉其他网暴者 [1][15] - 法律建议遭受网暴时需及时对辱骂信息进行公证存证,并向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删除侵权内容,必要时可提起网络侵权诉讼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15] - 小米汽车开通专项通道帮助车主维权,截至10月30日,共有12237人参与该项目,帮助556人发布律师函,为448人提供诉讼支持 [16] - 多家车企发布高额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例如荣威飞凡汽车、极氪、比亚迪等最高奖励达500万元人民币 [19] - 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工信部等六部门于今年9月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网络水军、“黑公关”等行为 [19] - 理想汽车通报了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个MCN机构的332个账号通过搬运洗稿、批量炮制虚假信息等方式恶意诋毁其产品 [19]
李想厌恶万分之一的风险,黑公关舆论混战、诅咒购车者……谁在裸泳?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1 09:43
行业安全与责任共识 - 理想汽车因发现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可能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隐患,主动召回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的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 [43][45]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事故调查耗时但公司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不能等待,体现了主动承担安全责任的态度 [3][44]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强调安全是自动驾驶基石,每款新车上市前必须完成长达3000公里的安全测试,绝不将用户视为“小白鼠” [28][29] - 岚图汽车董事长卢放指出汽车不是快消品,具有安全责任和高价值耐用属性,智能技术应服务于安全、可靠、耐用 [13][15][17] 行业竞争与营销乱象 - 小米SU7在成都发生严重事故后车门难开引发安全性质疑,公司创始人雷军在行业论坛上倡议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19][20] - 雷军的倡议引发舆论反弹,官媒评论指出企业应优先回应安全质疑而非将批评妖魔化,新浪微博CEO也认为在清晰回应安全问题前呼吁打击黑公关不合时宜 [22][23][24][25] - 极氪汽车一名销售顾问发表“买小米YU7是买命”的不当言论,涉事人员被立即解雇且永不录用,管理层被追责 [31] - 北京现代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斌批评行业营销存在“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及“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等走偏锋现象 [37][38] 技术合作与行业开放 - 犬安科技CEO发文指控比亚迪安全团队冒充吉利极氪工作人员以套取网络安全方案,并对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提出质疑 [6][7] - 比亚迪回应称事件不属实且正在确认细节,但未提供反驳证据,该文章阅读量超10万、留言近千条引发行业强烈反响 [7] - 轩辕同学校长贾可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得益于全球产业滋养,未来全球产业发展也需要中国反哺,强调彼此开放合作的重要性 [9][10] -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澄清其关于坚持“全域自研”的发言被部分媒体曲解为“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并强调与华为等优秀企业合作不矛盾 [41] 行业前景与战略展望 - Stellantis前CEO唐唯实预测马斯克可能因中国制造商的成本竞争压力而退出汽车行业,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等领域 [33][34] - 特斯拉将于2025年11月投票决定一项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若达成特定目标,马斯克可能获得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35]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预测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将在3-5年内实现,到2030年可能出现超越苹果iPhone规模的智能汽车企业,公司目标成为“物理世界的机器人服务公司” [46][47]
三大官媒下场批小米汽车,雷军一个月掉粉55.4万
搜狐财经· 2025-10-24 18:27
媒体批评与舆论压力 - 三大官媒近期集中批评公司汽车业务,分别针对安全问题、商业模式和公关回应 [1] - 《第一财经》文章标题直指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担忧“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 [1] - 《经济观察报》指公司存在三大问题:模式之祸(高级模仿与低价压制)、理念之祸(重颜值轻本质、过度营销)、生态之祸 [1] - 潮新闻批评公司在成都致死交通事故后未公开回应,反而在公开演讲中呼吁抵制“黑公关”,认为此举是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 [1] - 公司公关部总经理微博下出现用户要求处理《第一财经》的留言,引发广泛关注 [1] 营销方式与产品事故 - 公司长期采用“大字收割流量、小字甩锅”的营销方式,以大字号标注产品特性,极小字号标注限制条件,引发消费者期待落差和网友诟病 [2] - 2025年3月29日,一辆武汉牌照公司SU7在高速撞击护栏后发生爆燃,火势迅猛导致驾驶员在内的三位遇难 [2] 高管声誉与市场反应 - 近一个月公司负责人雷军社交媒体账号掉粉55.4万,显示遭遇口碑反噬 [3]
大快人心!官方出手,李想总算能出口恶气,雷军一个字都没说错
搜狐财经· 2025-10-23 17:38
李想的创业经历与个人特质 - 李想早年创立泡泡网并实现净利润破千万的佳绩 [1][32] - 高中时期通过设计网页达到月收入两万的成绩 [29] - 18岁时放弃高考选择直接创业并获得父母支持 [31] 理想汽车的市场表现与产品策略 - 理想L6在上市三天内实现订单破万 [35] - 公司专注于对用户有用的“香技术”,重视用户体验 [17][18] - 李想在北京车展邀请雷军体验理想L6,衍生出“焊门”营销热点 [21] 行业面临的网络舆论挑战 - 理想汽车遭遇大量舆情攻击,包括“理想倒闭”等谣言 [39] - 网上曝光专门抹黑理想汽车的水军兼职群,对抹黑手段明码标价 [40] - 小米汽车也遭受大量不实信息攻击,车主因身份遭受极端攻击 [37] 平台监管与行业呼吁 - 微博平台在“清朗”行动中对多名汽车博主实施禁言近3月并没收收益 [44] - 雷军公开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 [51] - 平台措施对不实信息传播形成有力震慑,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48][49] 企业应对与法律维权 - 理想汽车法务部针对黑公关事件固定证据并计划起诉相关人员 [42] - 网络恶意抹黑行为导致企业耗费大量额外成本进行形象公关 [46] - 官方介入警示网络非法外之地,恶意行为将受法律惩处 [56][60]
雷军打击黑公关话音刚落,官媒集体炮轰,胡锡进喊话小米要有胸怀
搜狐财经· 2025-10-23 08:24
新闻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在短期内发生两起严重事故,车辆碰撞后起火且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引发公众对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1] - 公司创始人近期关于“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言论,在事故敏感时期被解读为转移焦点,招致官方媒体和舆论的批评 [3][5][8] - 舆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公众和媒体对作为行业巨头的小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面临从产品安全到公众沟通的多重挑战 [21][24][27] 事故与产品安全 - 10月13日成都事故致人死亡,此为半年内第二起类似事故(3月份安徽事故致3人死亡)[1] - 两起事故共同点为车辆碰撞后迅速起火燃烧,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营救人员拳打脚踢也纹丝不动 [1] - 车辆设计本应在碰撞后触发整车解锁功能,但在此事故中该功能疑似失效 [1] - 多家媒体评论指出,事故后车门不能及时打开导致人员死亡已不止一起两起 [8] 舆论与媒体反应 - 浙江日报评论指出,企业在遇到安全隐患时应避免将正常批评与黑公关混为一谈,不要转移公众对产品问题的关切 [5][8] - 第一财经、齐鲁壹点、经济观察报、钛媒体等多家媒体发布批评文章,标题包括《别让年轻人第一辆车变成最后一台》、《新势力造车不能以车主生命为代价试错》等 [14] - 知名人士胡锡进评论认为,公众怀疑事故中存在技术问题或缺陷并不奇怪,公司应谦逊对待合理质疑 [11] - 舆论认为,公司在享受新品发布时的高关注度同时,也需坦然接受事故引发的舆论监督 [19] 公司形象与公众期待 - 公司已从十年前的创业公司成长为行业科技巨头,公众对其期待转变为引领行业创新与发展 [21] - 公众期待值的拉高使得公司在满足性能、审美、速度、技术、安全等多元化需求时面临更大压力 [27] - 网络评论从过去的“支持”转变为“调侃”甚至“批评”,认为“雷军变了,不再实在了”、“小米的初心丢了” [24] - 面对舆论质疑,公司心态显得更为敏感,对负面评价的包容性降低 [25] 行业背景与公司挑战 - 公司选择的手机和汽车赛道竞争激烈、利润低,且需持续投入大价钱进行技术研发 [27] - 有观点指出,若车企过于追求速度,将未验证的软件算法装入高性能车中,消费者则异化为承担风险的测试员 [14] - 企业公共关系被建议应允许正负面评价共存,负面评价需靠创造长期社会价值与用户价值来平衡 [25]
当人们谈起小米汽车,究竟在讨论什么?
36氪· 2025-10-23 07:26
事故概述 - 2025年10月13日,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遇难,事故后车辆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1] - 警方通报指出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但“碰撞后车门锁死”的细节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广泛讨论[1][10] - 此次事故与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的一起小米SU7事故(撞击护栏后3秒电池爆燃,车门锁死致3人遇难)存在“车门无法打开”的共性问题,间隔不到七个月[10][12] 公众质疑与产品安全隐患 - 公众质疑焦点集中在三点:小米SU7系列车门解锁机制是否存在设计缺陷;车辆碰撞后起火速度过快(侧翻到起火仅数秒),电池包防护是否达标;公司是否早已知晓安全隐患却未在首次事故后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12] - 专家分析指出,小米SU7门把手外表似机械但实为全电子控制,一旦断电即无法工作,唯一开门方式是内侧备用机械小把手,但需车内人员有行动能力[13] - 年内公司两次发起召回:近期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15];1月曾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异常”召回约30,900辆车型[15] 公司回应与舆论反应 - 事故发生后,公司及CEO雷军未对事件本身做出公开回应,转而将焦点对准“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呼吁行业共同抵制[3][4][5] - 此种回应策略引发媒体讨论,有评论指出企业需警惕将合理舆论质疑简单归咎于“黑公关”,从而回避真实问题,转移公众对生命安全的关切[7] - 在10月13日事故当天,雷军转发了新车宣传微博,未提及事故,此行为与公众期待产生严重错位[17] 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 - 雷军个人口碑出现下滑,近30日其微博掉粉35万,日均掉粉超过1万[3];其年度演讲后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8%,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16] - 车主反馈呈现分化:部分车主认为车辆品质与价位匹配,驾驶体验良好[21][22];亦有早期车主表示失望,指出产品实际性能与宣传存在差距,并遭遇二手车贬值问题(如YU7车型二手价从33万降至31万)[23][24][26] - 公司此前曾陷入宣传争议,如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功能不符,以及新产品宣传中使用“大字宣传、小字标注”的文字游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