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
搜索文档
AI视频 重塑影像世界
上海证券报· 2025-11-04 23:07
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 - AI视频模型Sora2发布标志着技术迭代推动模型质量再上台阶,将重塑影像世界的内容创作与分发格局[1] - AI视频技术颠覆传统动漫生产逻辑,以AI漫剧为例,制作成本可降至传统模式的1/10,实现高效产出[3] - 在真人剧领域,部分演员表演和镜头刻画可由AI完成,减少对实体场景和拍摄的依赖,实现降本增效[3] - AI视频打破高标准内容需团队制作的壁垒,赋予普通用户内容创作权,使创作者与受众边界模糊,可能迎来一人一剧组的时代[3] 产业链与投资逻辑 - AI视频产业链上游聚焦算力(服务器、GPU芯片)与数据(IP、语料),中游是模型与平台,下游覆盖影视、短视频等应用场景[8] - 当前AI视频商业落地以海外为主国内为辅,SaaS服务是主要模式,To B端付费能力强,C端侧重体验需求[8] - 从企业层面看,上游算力(如英伟达GPU)竞争格局清晰确定性更高,中游模型层已从百模大战收缩为寡头垄断,下游应用端相对分散[8] - 投资需聚焦长期产业趋势,关注国内模型迭代和算力成本下降等核心逻辑,把握技术与需求共振的投资机遇[8] 应用挑战与应对 - AI在影视行业应用面临技术瑕疵挑战,包括人物表情、打斗动作生成精度不足以及场景细节丰富度不够[5] - AI视频应用存在版权争议,例如国内首起AI视频版权纠纷案例中,AI复刻他人原创视频用于商业用途的性质尚无定论[5] - AI生成视频的逼真度打破眼见为实的逻辑,导致信息信任危机,需要法规与素养双重保障[5] - 2025年9月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标识办法》要求AI内容需显性标注和隐性标注,为解决虚假信息传播和版权问题提供制度框架[5] 未来发展与人才培养 - AI是神兵利器而非创作者取代者,影视核心仍是人的思想和灵感激发,AI无法替代[4] - 若仅用AI制造奇观缺乏思想深度会导致审美疲劳,但结合创意与艺术,AI内容能像动画片一样长期发展[6] - 未来是人机共创模式,AI不会淘汰人,只会淘汰不会利用AI的人,需要夯实视听语言和审美等基础能力[6] - 复旦大学已开设智能视频制作实务等课程,并与即梦AI合作举办AI影像创作大赛,推动人才培养[6]
AI视频圈大混战:一边是Sora2炸场,一边是国产玩家疯狂“搞钱”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17
OpenAI Sora2发布与市场影响 - OpenAI于9月30日发布Sora2,将AI视频生成能力提升至“GPT-3.5时刻”,物理效果逼真,音画同步精准 [3] - 配套Sora App支持用户客串视频、与名人同框,首周下载量超过当年ChatGPT [3] - 该发布对TikTok、Meta等社交媒体平台构成潜在冲击 [3] 国内AI视频公司融资与业绩 - 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CMC等机构 [5] - 爱诗科技在40天内完成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5.2亿元人民币,用户数量突破1亿,年收入达4000万美元,商业化不到一年增长10倍 [5] - 生数科技融资数亿元人民币,8个月内实现2000万美元收入,视频生成量超过3亿条 [7]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路径 - 国内AI视频领域出现“100个国产Sora2在路上”的现象,例如Sand.ai上线GAGA-1模型,生成视频质量接近电视剧片段 [7] - 行业核心争论在于发展模型能力还是应用场景,有观点认为“模型故事结束”,但创业者反驳称“模型吞噬产品” [8] - 应用派公司如恒星AI专注于构建AIGC社区,MovieFlow则致力于“一键生成电影”功能,将数百人团队数月工作量压缩至一次点击 [10] 市场参与者与战略定位 - OpenAI被视为行业领先者,谷歌、百度等大厂处于第二梯队竞争 [10] - 创业公司选择不同路径,部分聚焦模型开发,部分深耕应用场景创新 [10] - 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具备技术实力或场景创新能力的公司均有成功机会 [12]
“100个国产Sora2已经在路上”
投中网· 2025-11-01 15:03
行业融资动态 - 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为2025年至今国内AI应用领域最大规模单笔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及某战略投资方联合领投[3] - 爱诗科技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复星锐正、同创伟业、顺禧基金等共同投资,距离上一轮6000万美元B轮融资仅隔40天,两轮累计融资超5.2亿元[3] - 爱诗科技旗下产品PixVerse与拍我AI用户规模突破一亿,年度经常性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3] - 生数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由博华资本领投,百度战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10]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OpenAI发布Sora2视频生成模型,实现物理模拟精确度、画面逼真度、生成可控性的质的飞跃,支持语音、音效与人物口型精准同步[4][7] - Sora2首次实现通用视频与音频生成系统,能生成高真实感视觉内容并合成环境声、语音与音效[7] - 同步推出社交应用SoraApp,支持用户一键生成视频、Remix他人作品、上传人像Cameo客串,首周iOS下载量达62.7万次,高于ChatGPT首周的60.6万次[4][7][8] - Sand.ai上线音画同步视频模型GAGA-1,生成视频自带声音、音效和情绪,质感与电视剧片段相似[8] - 爱诗科技产品MAU超过1600万,商业化不到一年收入增长超过10倍[9] - 生数科技平台累计生成视频数量超过3亿条,商业化8个月ARR突破2000万美元[10]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视频领域出现多家竞争者,包括生数科技、Minimax、快手的可灵、字节的Seed等[10] - 字节跳动被视为中国AI视频创业者的主要竞争对手,爱诗科技和Liblib两家头部公司创始人均出自字节[10] - 谷歌推出Veo3.1与Veo3.1Fast正面迎战OpenAI,百度宣布视频生成模型百度蒸汽机升级支持AI长视频实时交互生成[8] 行业趋势与认知 - Sora2被定义为视频领域的"GPT-3.5时刻",展示模型能讲故事的能力,语言模型的智能正向多模态模型扩散[6][7][13] - 模型能力被视为核心竞争优势,应用公司摸索的有效功能可能只是帮助模型公司明确优化方向[13] - AI视频从工具向社区演进,可能出现新的社区物种,内容供给侧爆发和UGC文化变化带来机会[16][17] - 企业需将业务理解内化进模型,模型本身成为价值交付者,对团队科研、产品与商业化能力要求极高[14]
影视院线板块活跃,影视ETF、文娱传媒ETF涨超3%
格隆汇· 2025-10-31 13:51
行业表现与财务数据 - 文化企业前三季度利润总额达9093亿元,同比增长14.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30%,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 [2] - 文化企业三季度末资产总计224227亿元,同比增长8.4%,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为66.8元,同比增加0.3元 [2] - 多只影视传媒类ETF年内涨幅显著,例如传媒ETF年内涨幅达30.06%,文娱传媒ETF年内涨幅达25.10% [2] 技术革新与产品形态 - Sora2实现三大技术突破:物理世界拟真、多模态融合支持同步生成音频、具备叙事逻辑与镜头调度能力 [4] - Sora APP支持用户对热门视频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并可生成虚拟形象植入作品,使AI视频创作融入社交属性 [4] - “AI漫剧”作为AI技术与动漫短剧深度融合的产物,以IP为基础通过AI技术实现全流程制作,融合短视频特点,有望成为占据年轻用户时长的黑马 [4] 未来发展趋势 - AI视频将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加速消费级应用商业化落地 [5] - ChatGPT将向生态系统演进,文生视频工具有望接入实现集成化、平台化,完成从工具向“生成-分发-变现”全链路平台的转化 [5] - AI视频与AIAgent深度结合,有望重构视频生产范式,一站式解决脚本生成、文生图、剪辑配音等全流程创作需求 [5] 行业影响与机会 - 文生视频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内容生产,AI已可承担漫剧、短剧等作品大部分制作流程,催生创新内容形态供给 [6] - 技术更迭推动内容产品形态创新,Sora2引发行业二次革命 [3] - 技术革新为产业链带来新的机会,激活行业新动力 [6]
招商证券:Sora2引发AI视频二次革命 多领域融合趋势凸显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6:43
文章核心观点 - OpenAI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2 实现多层面技术突破 并与社交互动功能深度融合 加快C端AI应用商业化速度 [1] - AI视频与AI漫剧等创新内容形态迎来供需爆发 催生新的行业受益机会 行业处于二次革命时点 [1] - 下一阶段AI视频对影视 游戏 IP等行业的赋能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产品形态与商业变现路径将更为清晰 [1] Sora2技术突破与内容形态创新 - Sora2在2025年9月发布 实现三个层面技术突破 物理世界拟真突破 多模态融合支持同步生成音频 初步具备导演叙事逻辑与剪辑师镜头调度能力 接近真实拍摄 [2] - Sora2更具颠覆性的突破在于同时发布的SoraAPP 支持用户对热门视频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 支持生成虚拟形象植入作品 使AI视频创作过程融入社交属性 实现快速传播 [2] - 国内平台AI漫剧火爆出圈 作为AI技术与动漫短剧深度融合的产物 以漫画 小说等原作品IP为基础 通过AI技术实现全流程制作 保留原剧情及艺术风格 融合短视频短平快特点 相比真人短剧更具漫画风格和多元化特色 有望成为占据年轻用户互联网时长的黑马 [2] AI视频应用发展趋势 - AI视频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 消费级应用落地加速 下一阶段文生视频工具将不再局限于专业工具 而是进一步产品化 与社交结合 加速C端应用商业化 [3] - ChatGPT向生态系统演进 AI视频集成平台化程度提升 ChatGPT向第三方应用全面开放 从对话工具演变为覆盖多样化领域的全能生态系统 文生视频工具有望接入 实现集成化 平台化及更大范围用户触达 完成从简单工具向生成-分发-变现全链路平台的转化 [3] - AI视频与AIAgent深度结合 一站式解决视频创作需求 针对单应用无法支持所有流程及用户学习成本高的问题 结合AIAgent有望重构视频生产范式 [3] 行业投资机会 - 影视行业 文生视频颠覆传统影视内容生产 激活行业新动力 AI已可承担漫剧 短剧等大部分制作流程 催生创新内容形态供给 为产业链带来新机会 [4] - 游戏行业 文生视频赋能游戏制作及玩法创新 商业化空间有望提升 AI视频技术革新内容创作流程 降低游戏制作门槛 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 对玩法迭代和用户体验优化具备深刻意义 [4] - IP行业 文生视频加速IP可视化 有望重塑行业价值 视频大模型具备高效动画生成能力 大幅缩短IP改编制作周期 打破IP内容只能由官方生产的传统模式 让粉丝成为共同创作者 拓宽创意边界 对IP衍生品开发和运营有极强赋能 [4]
万兴科技旗下万兴天幕AI上新“参考生视频” 打造更可控高效的AI视频创作体验
智通财经· 2025-10-29 15:32
行业数据显示,AI视频赛道正迎来高速发展。据中研普华统计,2025年中国AI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5800亿元,年复合增 长率超35%,AI视频正在经历从"工具辅助"到"内容主体"的质变。同时,AI视频生成逐步迈入"实用性"与"落地性"并重的阶段,用户对AI视频的标准持续提 升,更可控、更快速、更真实的AI视频创作能力愈发重要。 AI视频创作浪潮下,万兴科技持续推动AI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近期,万兴天幕双端平台已推出"扫腿舞""魔法守护神"等轻量化视频特效,以互动化玩法激 发创作热情。同时,通过与深圳广电、湖北卫视、湖南卫视等机构的深度合作,打造了《AI耀鹏城 鱼灯舞星河》《黄鹤楼》等AIGC赋能文创的标杆案例, 还携手大艺博发起"AI艺术创作大赛",进一步拓展AI与艺术的融合边界。 作为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产品覆盖面广、营收体量大、全球化程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业务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活跃用户突破20 亿,旗下已打造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万兴脑图(原亿图脑图MindMaster)、万兴图示(原亿图图示)、Wondershare SelfyzAI等明星产品,被 ...
AI视频,抖音的又一批门 徒
36氪· 2025-10-26 12:03
产品定位与战略 - Sora2是首个将内容创作工具属性与短视频消费内容属性结合的平台,不同于仅拼模型性能的AI视频工具[1] - 产品定位从瞄准专业创作者转向更广阔的C端市场,旨在再造一个像ChatGPT一样的顶流AI应用[3] - 应用设计思路与TikTok相似,试图引导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生产者,通过降低使用门槛(如一句话生成视频、预置角色)来实现[3] - 上线初期采用“邀请制”营销,首周在美加两地获得62.7万次iOS下载,超越ChatGPT首发同期表现并登顶美国苹果商店免费榜[1] 核心功能与用户互动 - Sora2具备点赞、关注与评论功能,其推荐算法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调控,并整合用户应用活动、位置信息、帖子互动及ChatGPT对话历史进行个性化推荐[4] - Remix功能使用户能基于原视频进行二次或多次创作,例如一个原始视频衍生出1.8万条二创内容,部分元素替换的三创数量在6000-8000条,增强了内容生态丰富度与用户粘性[6] - 病毒传播特性显著,以“Sora2生成”为标签的视频在YouTube等地播放量达790万,证明了AI视频的潜力[4]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Sora2目前处于探索期与推广期之间,面临与TikTok的博弈,需进行技术验证与场景锚定[7][8] - 用户反馈显示其生成效果不稳定、体验感不佳,有案例显示Sora2单条视频流量破10万,但同期有Sora2制作视频在TikTok获得870万流量,显示TikTok目前更具吸引力[8] - 对专业创作者的吸引点在于无生成限额,可快速生成集音效、画面、旁白为一体的短片雏形;但存在限制多(如版权要求、必须加水印)、生成质量不如同期AI工具等问题[10] 发展挑战与资源壁垒 - 版权问题是首要障碍,视频生成需调用大量受版权保护的素材,获取合法授权成本高、程序繁琐,OpenAI及MiniMax已因此被起诉[13] - 流量竞争激烈,TikTok等头部平台已积累庞大用户基数与品牌影响力,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13] - 行业发展命脉掌握在大厂手中的底层资源与生态壁垒(如版权库、社交网络、IP资源),这些是AI视频公司难以突破的隐形护城河[15][17] 潜在市场参与者分析 - 字节跳动更可能打造“AI进阶版抖音”,将AI作为抖音创作的超级工具融入现有生态,其优势在于算法推荐、用户增长、商业化变现及已建立的音乐、影视版权库[15] - 腾讯若进军AI视频,可能另起炉灶打造独立平台,优势在于社交(微信、QQ)、顶级IP(如《王者荣耀》《斗罗大陆》)、腾讯视频与QQ音乐等正版素材库,可探索“社交+内容”模式及AI视频带货[15][17]
复刻国内版Sora App,Vidu Q2能抢成吗?
虎嗅· 2025-10-24 13:05
公司产品发布 - 生数科技最新升级了AI视频模型Vidu Q2 [1] - Vidu Q2被描述为在Sora2发布后首个可与之竞争的国产AI视频模型 [1] - Vidu Q2能够生成如“喝可乐的曹丕”、“发快递的成吉思汗”、“开部门会的刘备”等具有抽象玩法的视频内容 [1] 产品性能与市场定位 - Vidu Q2的抽象玩法被认为与Sora2不相上下 [1] - 该产品的发布引发了其是否能真正媲美Sora 2的市场讨论 [1]
小扎新AI,凉得彻底?
美股研究社· 2025-10-23 19:28
Vibes功能定位 - Meta推出名为Vibes的AI视频流功能,嵌入Meta AI应用中,用户可浏览AI生成短视频并进行一键二次创作,包括添加音乐、更换风格或Remix他人作品,并分享至Instagram和Facebook [3] - Vibes定位为媒体与创作合体的内容入口,打通浏览、创作、分享三个环节,用户可从空白页生成视频或基于他人作品Remix,并直接同步至社交平台 [9][10][13][15] - 功能设计强调闭环体验,用户可在Instagram刷到Vibes视频后跳回Meta AI应用继续Remix,旨在将AI视频变为日常内容循环 [15][24] 公司战略意图 - Meta将AI视为核心驱动力,通过Vibes降低AI视频创作门槛,将其从工具升级为主流社交场景的内容形态,在AI视频时代争夺主动权 [6][18][19][24] - 公司利用Instagram和Facebook等内容分发网络,将AI视频入口植入自身生态,实现流量闭环,避免创作者流向其他平台 [25][26] - Vibes与Meta硬件(如Ray-Ban智能眼镜)及AI助手串联,未来可能实现通过语音指令直接生成视频并同步分享,推动生成式AI融入现实日常 [41][42][44] 行业竞争格局 - 短视频成为全球社交平台必争之地,TikTok凭借算法推荐占据年轻人注意力,YouTube通过Shorts追赶,Meta则依靠Instagram Reels守稳阵地 [17] - TikTok等平台已出现由AI工具批量生成内容的账号,形成被动收入模式,同时TikTok尝试将AI用于商业场景,如生成虚拟代言人多语言广告 [31][34] - AI视频生成本身快速迭代,Meta研究团队推出MovieGen模型,支持在视频中插入新物体、修改背景并保持动作连贯性,为Vibes提供技术支撑 [21][45] 内容生态影响 - Vibes将创作门槛压至极低,用户通过提示词或Remix即可快速生成视频,使AI视频进入主流社交舞台,可能激活更多创作灵感 [28][29][38] - 行业面临原创与二次创作边界模糊问题,Remix常态化可能引发版权、肖像权及创作归属争议,已有平台因AI拟脸模板下架案例 [35][37] - 算法推荐与生成式内容结合可能放大虚假信息传播,对平台治理提出更高要求,AI视频加入社交平台可能加剧创意与混乱并存的局面 [37][38][46] 技术发展前景 - AI视频生成本身仍在快速迭代,Meta的MovieGen等模型技术逐步融入产品,将增强用户视频生成能力 [45][46] - 智能眼镜被视为未来自然计算平台,AI为其核心,Vibes作为Meta生态节点,可能与硬件结合推动内容生成场景扩展 [42][44] - AI视频可能成为继短视频后的下一个全民入口,从手机屏幕到智能眼镜,Meta正推动新的内容循环,但技术发展伴随版权与真伪治理难题 [49][50][52][53]
小扎新AI,凉得彻底?
36氪· 2025-10-22 20:33
Vibes产品功能定位 - Meta于9月25日推出全新功能Vibes,这是一个嵌入在Meta AI应用中心的AI视频流 [1] - Vibes将浏览、创作、分享三个环节打通,用户可浏览AI生成的视频,从空白页开始生成视频,或对他人视频进行Remix,包括加音乐、改视觉风格、替换画面元素 [3][5] - 创作完成后可分享至Vibes内部、私信好友,或一键同步到Instagram的Reels和Facebook的Stories,在Instagram上刷到Vibes视频也可直接跳回Meta AI应用进行Remix [7] Meta的战略意图 - 公司将AI视为核心驱动力,旨在将AI视频变成一种新的日常内容循环,在AI视频时代抢回主动权 [8][10] - 通过将AI视频入口植入其生态,公司利用Instagram、Facebook等强大内容分发网络,在自家平台内完成流量闭环 [11][12] - 此布局旨在把高门槛的AI视频创作拉进主流社交场景,从工具到平台,从个体到社区,打造新的内容循环 [2][15] 行业竞争与影响 - 短视频是全球社交平台的必争之地,TikTok凭借算法和创意占据年轻人注意力,YouTube用Shorts追赶,Meta则主推Instagram Reels [8] - TikTok上已出现大量由AI工具自动生产内容的账号,媒体称之为“被动收入”模式,但可能导致时间线充斥同质化视频 [17] - TikTok亦尝试将AI引入商业场景,如允许品牌用真人肖像授权生成虚拟代言人,快速产出多语言广告 [19] 技术基础与未来方向 - Vibes的技术支撑来自公司内部研究,如MovieGen模型能生成逼真视频片段、同步音频,并可对已有视频进行定向修改(如换背景、加物件) [10][25] - 功能与硬件联动,Meta AI应用是管理AI眼镜和调用助手的中枢,未来可能实现用户通过智能眼镜语音指令直接生成视频并同步分享 [23][25] - AI视频生成本身快速迭代,底层能力持续融入产品,意味着用户手中的创作工具将越来越强大 [25] 潜在挑战与行业问题 - 当Remix成为常态,版权、肖像权和创作归属可能变成高频冲突,电商平台曾因推出疑似“AI拟脸”模板而引发创作者反弹并下架产品 [19][21] - 算法推荐与生成式内容结合可能放大虚假信息传播,对平台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学术研究指出媒体竞争本身会加速虚假信息传播 [21][22] - 生成式内容与真实拍摄混杂,使真伪判断和错误信息治理的难度显著增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