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AI短剧: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创业邦· 2025-10-23 11:23
以下文章来源于DoNews ,作者程书书 DoNews . 不局限于对互联网行业的追踪与探索,更要向未来、向未知的方向迈进。 来源丨 DoNews(ID:ilovedonews) 作者丨程书书 编辑丨李信马 图源丨Midjourney 抖音上, 68 集的 AI 真人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累计播放 2.1 亿; " 国内首部付费 AI 短剧 " 《兴安岭诡事》上线不到 21 小时播放量即破千万, 截至 10 月 17 日 累计播放量达 5613.3 万, 抖音原生端收益超过 30 万,账号涨粉 10 万 + ;在 海外,《 AfterDivorce 》登顶短剧周榜 , 累 计热力值超过 500 万 ,成为 全球首部跻身短剧票房畅销榜的 AI 短剧。 这些 AI 短剧的亮眼数据,正持续刷新行业对其传播力的认知。 图源:官方平台 而在这些爆款成绩 的 背后,制作端的效率革命同样令人瞩目, " 断崖式提升 " 已成为显著特征。以 全 AI 制作的微短剧《白狐》为例,仅 4 人组成的团队,借助 ChatGPT 完成剧本快速迭代,再通过 AI 绘图、智能剪辑等工具打造视听内容,不仅将传统模式下需 3 个月的制作周期压缩 ...
研判2025!中国AI短剧行业发展历程、政策汇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AI视频生成模型陆续上线,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1 09:16
内容概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 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我国短剧行业市场快速爆发,涌现出《逃出大英博物馆》《我的归途有 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等一批精品短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短剧行业市场规模 达到505亿元,同比上涨35%。随着短剧的持续繁荣,AI可用于其制作各个环节,提升创作效率。自 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AI短剧市场驶入快车道,肉眼可见地迎来爆发式增长。 相关上市企业:华策影视(300133)、柠萌影视(09857)、科大讯飞(002230)、博纳影业 (001330)、美图公司(01357)、中文在线(300364)、国脉文化(600640)、昆仑万维 (300418)、华谊兄弟(300027)、欢瑞世纪(000892)、掌阅科技(603533)、引力传媒 (603598)、恺英网络(002517)等。 相关企业:抖音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万像天影影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生清影科 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AI短剧行业发展历程、AI短剧行业相关政策、AI短剧行业发展现状、AI短剧行业竞争格局、 AI短剧行 ...
短剧出海在AI时代等风来?
36氪· 2025-10-14 08:59
AI短剧市场爆发与表现 - AI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累计播放量高达2.1亿,首集点赞8.3万,成绩超越不少真人实拍短剧 [1]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预计2025年可涨至634.3亿元 [4] - 2024年全球短剧应用共431款,收入前50名占据98.45%份额,其中41款来自中国出海产品 [4] 短剧出海市场验证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海外短剧总流水已突破23亿美元(约158亿元),预计全年将达40亿美元 [4] - 未来全球海外月度短剧用户可达2亿–3亿,潜力巨大 [4] - 美国市场贡献中国出海短剧收入过半,北美单次下载均可产生约4.7美元收入 [5] 区域市场表现 - 东南亚市场因人口红利和文化相近,“甜宠”、“虐恋”等题材颇受欢迎 [6] - 中东地区短剧用户超过1.2亿,TikTok在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拥有4800万月活用户 [6] - 海外播客显示,2%的“爆款剧”创造了79%的收入,当地用户愿意为短剧付费 [6] 公司出海案例与财务表现 - 掌阅科技旗下短剧平台iDrama上线后用户增至近20万,涉足美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市场 [6] - 九州文化在东南亚累积约1.2亿下载、600万DAU [7] - 昆仑万维的海外短剧平台Dramawave月流水近1000万美元,2024年海外社交和短剧业务收入达12.5亿元 [7] 投资回报与业务增长 - 海外短剧首日广告ROI达0.8以上,20天内即可收回成本 [9] - 掌阅科技2024年短剧业务收入为7.7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该业务继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9] 视频生成技术Sora 2的突破 - Sora 2可生成时长达10秒、接近4K细节的短视频,画面更加锐利,帧与帧之间延续性更好 [10] - Sora 2在语音与口型上实现同步生成,人物说话时唇动与生成语音仅相差3帧,并支持多种语言的对话生成 [10] - Sora 2可解析复杂的多阶段提示词并保持叙事一致,允许指定相机角度、色彩风格、镜头运动等要求 [11] AI短剧制作流程的降本增效 - 熟练使用巨日禄AI后,一个人一天即可产出1–2分钟的分镜素材,每分钟成本不足700元人民币 [12] - 传统真人短剧制作动辄上百人、多地拍摄,成本动辄数十万至几百万人民币,AI制作成本可能只及传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12] - 使用巨日禄AI生成真人短剧时,每分钟成本大约1000元左右,而传统真人短剧每分钟动辄数万成本 [13] AI漫剧的兴起与市场规模 - 2025年被行业普遍视为“AI漫剧元年”,漫剧观看人次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2600万元 [13] - 国内漫剧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底突破100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累计上线3000部,环比增长603% [16] 中国团队出海策略升级 - 早期出海多靠“翻译输出”,现在更多玩家开始布局本土化生产,根据目标市场偏好进行内容调研 [17] - 企业利用自研创作大模型生成多语种长篇剧本,并借助AI驱动的精准推荐引擎提高优质内容曝光率65% [17] - 分发渠道日趋多元,包括中国出海的自有短剧APP以及TikTok、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进行嵌入式发行 [17] 工业化运营与定制化 - 公司建立发行中台,统一运营全球多个应用,集中管理多语言字幕、付费系统、营销素材等 [18] - 团队定制化AI模型和角色形象,例如针对日本市场使用符合日漫风格的渲染模型,对印尼市场增强宗教题材敏感性的剧本审查 [18] 行业创作模式变革 - AI创作链中,“导演”的角色被隐匿在算法背后,剧本更多由模型训练数据和提示词决定 [20] - 成本限制大大降低后,剧情和场景的多样性会提升,虚拟演员如Tilly Norwood等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活跃 [20]
超10家A股公司布局AI短剧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1:11
AI短剧市场发展 - 国内首部获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由博纳影业制作 标志着AI在影视内容生产的突破 [1] - 2024年7月上线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 市场反响良好 [3] - 行业已出现多部爆款AI短剧 包括快手星芒短剧与可灵AI出品的《新世界加载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猴王》等 [3] 技术流程革新 - AI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 省略剧本创作 选角 置景 拍摄等环节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4] - AI作为策划工具可生成故事大纲和情节 创作者通过对话和素材投喂引导内容生成 [4] - 单集制作时间压缩至"小时级" 成本大幅降低 效率显著提升 [4] - 博纳影业在创作中通过AI生成世界观 人物和事件 团队仅需进行方向选择 [3] 企业布局动态 - 超10家A股公司布局AI短剧赛道 涵盖技术侧和内容侧 [5] - 昆仑万维发布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 支持30秒长视频和多主体场景 [5] - 华谊兄弟储备7部AI短剧和1部AI电影 即将推出行业首个AI制作片单 [5] - 国脉文化累计完成240集AI短剧制作 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 [6] - 抖音 快手等平台从技术和内容两端发力 如快手推出可灵AI平台和星芒短剧品牌 [5] 成本与效率优势 - AI短剧制作成本显著低于传统方式 小型团队可依靠AI完成科幻 玄幻类作品 [6] - "AI+真人表演+CG"模式可用低成本实现大片视觉效果 [6] - AI技术允许在预算有限条件下启动重工业项目 并快速获得市场反馈 [7] 受众特征与内容趋势 - AI短剧核心观影人群60%集中在18-35岁 用户画像为国风爱好者 旅游达人等年轻高知群体 [8] - 国脉文化平台AI生成内容占比达10% 预计未来提升至30%-50% [8] - 行业从单纯技术展示转向叙事核心追求 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丰富度 [9] - 博纳影业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升级为院线电影 融合AI技术与工业化制作流程 [9]
AI驱动微短剧变革:从工具到引擎,重塑内容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引擎,驱动微短剧行业在创作方式、产业逻辑和商业模式上发生全面变革 [1][3] - 微短剧行业已从蓝海转向红海,呈现出监管规范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内容精品化三大趋势,行业进入注重长期主义和生态健康的新周期 [5][8] - AI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制作成本并提升了效率,例如全AI制作短片成本仅为真人实拍的十分之一,效率提升数倍 [3] AI技术驱动行业变革 - AI技术正重新定义内容创作的可能性,实现从辅助到核心的转变,驱动微短剧全链路变革 [3] - 技术公司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其AI产品解决了生成视频的“故事一致性”和“视听语言”难题 [3] - AI实现了内容平权,让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被看见的可能 [3] - 具体案例显示,仅凭主播的9张照片便可生成一部完整AI短剧,制作过程近30天,全链路不挤占主播直播时间,避免了因实地拍摄停播导致的高额流水损失 [3] - “漫剧”和“互动剧”被视为AI技术最先实现突破的领域,AI能降低互动剧叙事分支成本,模糊短剧与游戏边界,开创沉浸式新体验 [4]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数百亿,用户渗透率过半,企业数量激增,标志着“野蛮生长”期结束,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 [5] -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监管规范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内容精品化 [5] - 商业模式正从单一的充值模式加速向广告变现(IAA)、IP衍生、品牌定制等多元模式演进,推动行业追求长期用户留存和可持续发展 [5] - 行业共识是转向精品化与长效发展,好内容不等于大制作,而是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去打磨 [5] 内容创作与平台策略 - 创作方正从追求数量转向雕琢质量,致力于从快速内容变为精品化内容 [5] - 对于同质化问题,资方往往基于稳妥回报进行选择,创新应建立在理解市场和用户喜好的基础之上 [5] - 平台方正通过更精细的内容标签体系和评级模型,从流量分配上引导多样化、高品质内容的浮现 [5] - 平台努力从“流量分配者”向“生态共建者”转变,通过可量化的评级体系降低与合作方信息差,引导创作方向,实现共同成长 [7] 微短剧出海与国际传播 - 微短剧作为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的新品类,正以应用程序为载体,实现从“内容出海”到“内容+渠道”出海 [6] - 文化适配成为出海关键课题,要求具备更高的文化敏感度,不能止步于语言转译,需要进行文化的对话和共同发展 [6] 行业生态协同共建 -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健康、协同的生态,需要技术、内容与商业协同共进 [7][8] - 创作者与制作方需主动融入生态,与前端的IP方紧密合作,并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形态 [7] - 技术公司通过将自身探索产品化、标准化,反哺给更多创作者,推动整个行业生产效能的提升 [8] - 业界对AI在特效和虚实结合拍摄领域的应用抱有期待,认为这将是未来降本提质的关键 [7]
又土又爽的AI短剧,占领抖音了?
菜鸟教程· 2025-08-28 11:29
短剧市场热度与表现 - 短剧热度轻松突破5000万 远超传统国产剧的4000万小爆标准 [7] - 短剧《当爱抵达时》以7886万热度位居榜首 《一品布衣》以7633万热度紧随其后 [8] - 短剧有效播放量让国产剧望尘莫及 国民度拉满 [8] AI短剧案例表现 -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仅更新28集 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8亿次 [9][11] - 该剧全程使用AI制作 从角色到场景均由作者独自完成 [14] - 即使AI痕迹明显 观众仍持续追剧 形成"边嘲边看"现象 [14] AI短剧制作效率优势 - AI短剧最快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 每分钟剧集耗时约2小时 [15] - 相比传统国产剧以月为制作周期 传统短剧以天为单位 AI短剧大幅压缩制作时间 [15] - 无需演员和实景拍摄 大幅降低演员、布景、沟通调度等各项成本 [15] AI短剧技术实现路径 - 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剧本和分镜说明 [27] - 采用Midjourney、即梦、可灵、豆包等文本生图工具实现人物和场景一致性 [30] - 通过三视图提示词技术保持人物特征一致性 [32][33] - 使用图转视频工具将分镜图片转换为视频片段 [44][46] - 采用即梦等AI配音工具实现对口型配音 其中大师模式效果最佳 [47][49] - 最后使用PR和剪映进行剪辑 添加特效字和台词 [50][51] AI短剧市场适应性 - 契合现代人时间碎片化生活习惯和注意力短暂特点 [23] - 满足生活压力下日益增长的消遣放松需求 [23] - 一分钟单集长度适合碎片化时间观看 提供高浓度情感体验 [22][23] - 较低审美门槛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 产生"越土越上瘾"效应 [23]
AI生成的猫狗短剧,重演“回家的诱惑”
36氪· 2025-08-27 17:55
AI短剧行业概况 - AI与短剧结合成为新兴风口,AI生成的猫狗短剧和AI漫剧已出现爆款作品,播放量和转发量轻松过万[1] - 头部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和抖音积极布局AI短剧,推出创作者孵化计划和创作大赛,提供资金和流量扶持[1] - 行业期待出现充值过亿的AI爆款剧,类比短剧1.0时代的爆发期[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传统短剧行业资源向头部平台集中,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BD团队,要求短剧厂商在平台间二选一[2] - 体量较小的短剧平台寻求转型,将AI短剧视为新的增长机会[2] - 传统短剧制作成本因竞争加剧升至50-80万元/部,精品剧成本超百万元,投流费用高昂[5] 技术驱动与成本优势 - 视频生成大模型如快手可灵AI和即梦AI降低制作门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非专业团队参与成为可能[3] - AI短剧制作成本大幅降至10-15万元/部,仅为传统短剧的20%-30%[6] - 可灵AI一季度收入达1.5亿元,其中P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近70%营业收入[3] 生产规模与效率提升 - 剧点短剧组建70余人AI团队,产能达20-30部/月,是传统短剧的近10倍,并成立全球发行厂牌"灵矩动漫"[6] - AI技术支持个人或小团队独立完成整部短剧,无需考虑演员排期或团队对接时间,实现流水线式快速生产[6] - AI动态漫可将供给频率从每周一集提升至每天一集,有助于用户量和市场规模增长[10] 内容特点与用户吸引力 - AI短剧延续爽文叙事风格(如"我重生在未婚夫出轨闺蜜那一夜"),内容与传统短剧无明显差异化但仍受欢迎[7] - IP改编是AI动态漫常用方式,可吸引IP粉丝用户,已出现播放量1.8亿的爆款《九尾狐男妖爱上我》[10][11] - 部分团队如异类专注于原创内容和探索技术边界,作品在美术风格、动作连贯性和一致性上显著提升[12] 资本关注与商业化进展 - 全流程AI短剧生产公司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具备AI概念的短剧公司更受资本青睐,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工具能力而非内容本身[13] - 专业团队如剧点已实现盈利,行业大盘日消耗达500万元且增速很快[13] 工具开发与工业化生产 - 灵境AI整合垂类大模型开发全流程制作工具,剧点短剧自主研发AI智能综合体优化工作流程和提示词设计[13] - 工具化生产保证产出效果和提升效率,根据不同大模型优势分配分镜、人物三视图等任务[13] 市场前景与不确定性 - AI短剧质量目前与传统动漫仍有差距,但未来3-5年有望占据传统动漫或流媒体30%市场份额[12] - 内容形式尚未定型,可能接近真人画风或类似传统动漫[12] - 头部平台可能下场收割,行业需加快转型以获取增量市场红利[14]
AI生成的猫狗短剧,重演“回家的诱惑”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18 19:38
AI短剧行业现状 - AI短剧结合网文和传统短剧的抓马情节,由AI生成内容,播放量和转发量轻松过万,已涌现爆款 [2] - 全流程AI短剧生产公司获得资本青睐,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2] - 头部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和抖音大力推动AI短剧发展,推出孵化计划和创作大赛 [2] - AI短剧被视为短剧行业的新增量,从业者期待出现充值过亿的爆款 [4] 传统短剧行业转型 - 传统短剧行业资源向头部平台集中,抖音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资源,导致行业震荡 [5][6] - 体量有限的短剧平台开始转向AI短剧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7] - 传统短剧制作成本从10万元/部上涨至50-80万元/部,精品剧成本超百万 [9] - AI短剧将制作成本重新降至10-15万元/部 [10] AI短剧生产优势 - AI短剧生产效率高,剧点短剧AI团队产能达20-30部/月,是传统短剧的近10倍 [12] - AI技术支持个人或小团队制作短剧,无需考虑演员排期和团队对接 [12][13] - 视频生成大模型降低制作门槛,快手可灵AI一季度收入达1.5亿元,70%来自P端用户 [8] - AI短剧目前享受相对充裕的自然流量 [14] AI短剧内容特点 - AI短剧沿用爽文叙事风格,如"我重生在未婚夫出轨闺蜜那一夜" [17] - IP改编是AI动态漫的常见方式,可将供给频率从每周一集提升至每天一集 [20] - 已出现爆款作品如播放量1.8亿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 [21] - 部分团队探索原创内容和技术边界,如异类的《新世界加载中》 [22] AI短剧商业化与工具 - 具有AI概念的短剧公司更受资本青睐,投资机构关注工具而非内容本身 [23] - 专业团队如剧点短剧已实现盈利,行业大盘日消耗达500万左右 [23] - 公司开发全流程AI短剧制作工具,如灵境AI的整合大模型工具和剧点的智能综合体 [23] - AI短剧被视为传统短剧公司和小团队的阶段性跳板,需抓住增量市场红利 [24]
AI古装短剧收割1.8亿播放量,谁在享受“错位”的快乐?
央视网· 2025-08-18 11:51
凌晨一点,李婷又一次滑开了手机。屏幕上,AI生成的古装男主正骑着电动车,载着一只小狼驶 入森林。 短短30秒,剧情就从"男主在森林深处喂小狼吃烧烤"的温馨画面转到"男主利用小狼引诱其同类并 将其吞食,留下一地骸骨",最后定格在男主幻化成狐狸的画面。 除了剧情跳脱外,这部短剧的场景画面同样经不起推敲:背景云雾缭绕却略显失真,画面之间的转 场也生硬滞涩。整集内容中,男主的面容变化不定,身体姿态时而扭曲变形。 然而,李婷却熬夜看到了凌晨两点:"我知道这很假,也没有逻辑,但就是停不下来。" 截至日前,李婷看的这部AI短剧,单平台播放量已达1.8亿。 竖屏里的"错位"快感 两个月前,平台算法把这部AI短剧推送给了李婷,彼时的她正因为新房装修而忙得焦头烂额。 这是她第一次看AI短剧。一开始,她也和评论区许多观众一样感到荒诞:"这特效假到不能再假 了。""剧情像吃了毒蘑菇写出来的。" 但十分钟后,李婷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刷过五六集。最初吸引她的是和其他短剧如出一辙的爽 感节奏:女主受人诬陷,受尽欺辱,最终华丽翻身,实现完美复仇。 听花岛相关负责人告诉央视网记者,"微短剧捕捉了用户对情感浓度和效率体验的双重需求,短剧 可以 ...
AI短剧批量走红,抖音快手“赛马”,品牌方投放谨慎,商业化难题仍待解
齐鲁晚报· 2025-08-14 11:33
AI短剧行业现状 - AI短剧如《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达1.8亿,部分团队如"LT小狗日记"收入增长显著但未达传闻中的月入50万 [1] - 多数AI短剧团队尚未实现整体盈利,行业仍处于"烧钱圈地"阶段 [1][3] - 高质量AI短剧受困于人物和场景一致性的技术难题,资金和时间成本或远超真人短剧 [3] 创作者与商业化 - 创作者如"AI小宝"和"夫子AI"通过教学卖课和广告合作获得收入,但AI短剧业务仍未盈利 [3][4][6] - "LT小狗日记"因高质量内容获得宠物零食和大众品牌广告植入,商业化能力领先 [12] - 数字艺术家博主"土豆人"以高端调性视频接到赫莲娜、雅诗兰黛等品牌商务投放 [12] 平台竞争与用户规模 - 抖音旗下即梦AI月活用户达893万,快手旗下可灵AI月活180万但年化营收突破1亿美元 [3][7] - 即梦以流量扶持吸引创作者,可灵以现金激励和电影级质感内容吸引B端用户付费 [6][7] - 抖音对AI视频包容性高,快手流量结构下沉,小红书和视频号对AI视频有限流 [8] 技术挑战与变现难题 - AI短剧面临人物建模和空间一致性问题,全球尚无工具能完全解决 [10] - 低质量AI短剧同质化严重,商业价值低,高质量内容才能通过接广变现 [9] - 品牌方对AI视频接受度提高,但部分仍要求"无AI感",技术卡顿导致项目耗时超传统动画 [13] 行业趋势 - 快消品牌倾向效果广告模式,拆分投放AI短视频以触达细分市场 [12] - 行业需待技术成熟后跑出现象级作品,谷歌Gemini 3世界模型正聚焦空间一致性解决方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