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4只“翻倍基”诞生!
券商中国· 2025-07-20 23:04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年内表现强劲,舒泰神涨幅超5倍,益方生物-U涨超2倍,博瑞医药、三生国健等9只股票涨幅超过100% [3] - 创新药主题基金涨幅可观,年内诞生4只"翻倍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涨幅133.72%领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涨幅约120%,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和中银港股通医药涨幅超100% [3] - 涨幅居前的基金产品创新药"浓度"极高,华安医药生物、诺安精选价值涨幅超九成,汇添富、万家、广发旗下创新药主题ETF涨幅近90% [3] 创新药板块基本面 - 国产创新药经历数年研发后实现上市、进入医保并快速放量,公司基本面触底反弹 [4] - 创新药与创新药产业链上游在二季度呈现加速趋势,其他细分领域预计保持平稳,下半年基本面有望改善 [4]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政策利好频出,商业医保扩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预计10-11月公布最终谈判结果 [4] - 商业医保有望缓解基本医保基金压力,带动医疗行业规模量价齐升 [5] 资金动向 - 部分创新药主题基金份额增长明显,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增逾1.06亿份,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增逾1.5亿份,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超35亿份,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超12.16亿份 [6] - 资金抱团出现松动迹象,鹏华医药科技净值增超28%但份额减少超2.8亿份,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份额减少超2900万份,大摩沪港深精选减少超300万份 [7][8] - 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兑现收益,对拥挤度高、估值高的个股进行减持 [9] 估值与投资策略 - 恒生医药指数PS估值1.6倍,处于近5年65%分位,创新药收入峰值PS约3倍,部分龙头仅2倍,显著低于美股龙头 [11] - 内资持续加仓医疗资产,外资在创新药中仓位仍处底部,若业绩改善内外资或加速流入 [12] - 创新药行业核心矛盾在于"供给创造需求",真正突破现有治疗边界的创新药将重塑行业格局 [14] - 投资策略上优先选择研发速度最快和数据最好的企业,同时需配置有稳定收入利润、能够自我造血的企业 [14]
华润医药基金2.0版:牵手成都国资,投资10亿押注创新药
搜狐财经· 2025-07-20 17:21
基金设立背景 - 华润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与上海复星医药、成都国企共同设立10亿元华润医药(成都)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 - 基金普通合伙人为华润医药(成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 - 有限合伙人包括博雅生物、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华润双鹤等上市公司及成都多家政府投资基金 [2] 基金出资结构 - 基金总规模10亿元(100,000万元) [3] - 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750万元 [3] - 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元 [3] -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元 [3]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00万元 [3] -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00万元 [3] - 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10,000万元) [3] - 成都政府投资基金合计出资64,150万元 [3] 基金运作安排 - 基金存续期7年(投资期3年 退出期4年) 可延长1年 [3] - 聚焦医药健康主责主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4] - 重点投资化学创新药、生物药(含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含IVD)、中药滋补品类、合成生物学等领域 [4] 历史基金情况 - 2017年华润系曾设立25亿元华润医药(汕头)产业投资基金 [4] - 华润双鹤原计划出资5000万元 实际出资2700.44万元 [5] - 华润三九原计划出资5000万元 实际出资2700.44万元 [5] - 该基金因存续期届满于2024年12月7日进入清算期 [6] - 最终规模未达25亿元预期 [6]
从蛰伏到攀峰,投身创新药浪潮
券商中国· 2025-07-18 07:29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 -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性,耗时8-10年,投入超数十亿美元,面临靶点不确定性、资金链断裂、审批严苛等五大核心挑战 [2] - 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后以仿制药为主,改革开放后进入"仿创结合"阶段,2015年监管改革(清理2万药品文号、加入ICH)成为转折点 [4][5] - 2018年后资本加速涌入,港交所18A规则与科创板开板推动融资便利化 [6] - 2025年进入爆发期:1-5月批准20余款1类新药(超2020年总量),5月29日单日批准11款(含7款1类新药),ASCO年会中国贡献73项口头报告,Q1对外授权41起(369亿美元) [7][8] 创新药投资市场表现 - 2025年医药板块强势上涨:万得医药指数涨26.7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47.89%,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上半年收益率达75.18% [10] - 上涨逻辑包括估值修复(前期折价明显)和基本面改善(企业报表拐点+海外授权交易支撑) [10] - 投资本质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核心矛盾为"供给创造需求"(如肿瘤免疫疗法重塑行业格局) [11][12] 创新药投资策略框架 - 三维投资框架:产业周期(聚焦肿瘤免疫、自免疾病等强需求领域)、公司成长周期(关注产品竞争力与造血能力)、资本市场周期(警惕估值泡沫) [17][18][19] - 持仓集中于两类企业:颠覆性创新研发型(侧重海外授权潜力)和商业化放量型(关注报表改善),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79.37% [16] 医药投研团队建设 - 长城基金采用"老带新"梯队模式,谭小兵(10年经验)负责宏观政策与产业趋势,梁福睿(医学/生物技术背景)专注技术验证与估值拐点 [14][21] - 产品线覆盖A/H股,形成"政策+科技+产业链"立体布局:长城大健康A(政策导向创新药)、长城医药科技(生物科技/AI制药)、长城医疗保健(全产业链) [22] - 团队协作机制强调跨领域融合(如龙宇飞博士主导"AI+医疗"赛道),通过共享策略降低单一赛道风险 [23]
创新药行情强势上涨,投资布局港股+A股两手抓!
新浪基金· 2025-07-17 16:00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创新+出海、内需+外需双驱动下迎来产业趋势、业绩拐点和政策支持三因素共振,有望进入价值重估新周期 [1] - 2023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多个创新药获FDA批准上市,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 [1] - 国内医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医保支付体系不断完善,为创新药企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港股创新药市场概况 - 港股市场凭借国际化融资环境和灵活上市制度,成为中国创新药企首选上市地,汇聚数十家标杆企业覆盖肿瘤、自身免疫、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 [1]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涨幅109.13%,今年以来涨幅66.23%,显著超越同类指数及大盘指数 [4]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达60%,代表企业包括信达生物(9.90%权重)、药明生物(9.84%)、百济神州(9.08%)等,总市值最高达2235.2亿港元 [3][4] 港股创新药ETF产品 - 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认购代码520973)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50只港股通创新药及相关服务上市公司 [2] - 指数当前市盈率(TTM)34.39,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40.31%上市以来分位),具备"估值适中+基本面改善"双重配置价值 [4][5] A股科创板生物医药布局 - 科创板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吸引未盈利高成长生物科技公司,形成硬科技加持的创新药新生势力,代表企业集中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 [6] - 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跟踪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联影医疗(9.43%)、百济神州-U(6.35%)等,覆盖创新药、疫苗、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 [7][8] - 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41.87%,与港股创新药ETF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中国创新药全产业链投资组合 [9] 创新药跨市场投资策略 - "港股创新药ETF+科创医药ETF"组合可同时覆盖成熟型龙头企业和早期创新企业,实现优势互补 [10] - 港股侧重商业化能力突出的企业(如药明生物、石药集团),科创板侧重技术领先的成长型企业(如联影医疗、君实生物) [6][10] - 嘉实基金已构建完整生物医药ETF产品线,包括医药ETF(515960)、恒生医疗ETF(159557)等,形成四大时代主线投资生态 [11]
行业ETF风向标丨港股创新药高歌猛进,港股通创新药ETF半日成交2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5:15
港股创新药行业表现 - 多只港股创新药企业股价出现暴涨,带动港股通创新药ETF半日涨幅超3%,其中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半日成交金额达22.92亿元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半日涨幅3.76%,规模2.83亿份,半日成交金额2.04亿元,追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 [3]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分别上涨3.57%和3.54%,后者规模达55.13亿份,均追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6] 创新药ETF数据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涨幅3.76%,现价1.131,换手率63.01%,规模2.83亿份 [2]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涨幅3.74%,现价1.829,换手率142.93%,规模4.66亿份 [2]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涨幅3.39%,现价1.708,换手率46.64%,规模6.88亿份 [2] 政策与行业逻辑 - 政策支持创新药出海,新药上市数量及创新性有望提升,医保基金支出结构向创新药倾斜 [3] - 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底部区间,具备系统性反弹基础,供给侧聚焦优质创新 [3]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创新药产业,市值分布偏中小盘,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7] 指数权重股 - 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信达生物(13.43%)、百济神州(13.38%)、药明生物(10.56%) [4]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信达生物(9.93%)、药明生物(9.87%)、百济神州(9.11%) [8]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信达生物(10.11%)、康方生物(9.44%)、药明生物(9.13%) [11] 指数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上涨4.16%,成交额134.26亿元 [8]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样本覆盖50只创新药研发及相关服务上市公司 [10]
“沸了”!又一只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5:23
基金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达到102.52%,成为年内第二只"翻倍基" [3][5] - 该基金最近六个月涨幅达到111.15%,在同类基金中领跑 [5] - 中银港股通医药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过91%,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80% [8] - 10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单位净值涨幅均超过70%,其中医药主题占六成以上 [8] 市场行情 - 创新药板块年内涨幅超过36%,表现尤为亮眼 [5] - 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达到7.95%,跑赢沪深300指数超6个百分点 [8]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有望在国际化突破、政策优化、资金增配三重驱动下延续反弹 [10] 投资策略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前十大重仓股中创新药占据绝大比例,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等 [5] - 该基金将继续聚焦创新药领域,围绕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三个角度展开 [6] - 创新药企业有望依托临床数据、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带来更好表现 [9] 行业前景 - 在医保政策支持下,三季度创新药将在管线海外授权及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展开 [6] - 国产创新药正处于产业红利释放的前夜,具备硬科技实力的企业将能穿越周期 [10] - BD交易与全球出海授权加速,若与欧美大型药企达成合作将提振市场信心 [10]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活跃6连涨,近5日“吸金”超5700万元,创新药板块基本面呈现明显改善
搜狐财经· 2025-07-16 14:00
恒生创新药ETF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上涨1.94%,冲击6连涨,盘中换手50.08%,成交3.0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1] - 近1周累计上涨7.58%,最新规模达5.98亿元,最新份额达4.29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最新资金净流入1374.79万元,近5个交易日合计"吸金"5704.78万元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创新药重磅政策落地,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出台,建议关注管线兑现、业绩放量、商务合作等相关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1] - 行业集采政策持续优化,带动行业政策的负面影响有所消化,叠加高基数和库存影响逐步减弱,建议关注业绩反转相关板块的投资机遇 [1] - 2025年药品制造产业链创新药板块基本面呈现明显改善,仿制药及原料药业绩有一定承压 [1]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 [1] 恒生创新药ETF产品特性 - 恒生创新药ETF紧密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反映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2]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目前市场上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唯一一支ETF产品,具备高弹性和稀缺性 [2]
多重利好加持 业内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
环球网· 2025-07-16 13:14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条具体举措,从研发支持、医保准入、临床应用等维度推动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措施》覆盖研发、审批、准入到支付全链条,疏通创新药从上市到临床应用的流程 [3] - 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政策,覆盖投融资、研发审批、定价、配备使用及支付等环节,推动国内药企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转型 [3] 行业表现 - 政策利好推动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港股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68.71%(截至2025年7月初),市盈率TTM为29.44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3] - 港股上市创新药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85.3亿元,同比增长17.3%,部分头部企业2025年实现扭亏,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 [3] - 海外授权交易持续活跃,2025年1月至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发展前景 - 中国创新药正迎来业绩爆发期,中短期依赖国内市场放量,中长期看海外市场贡献 [4] - 当前行业市值约3万亿元,风险收益比较高 [4] - 投资者可关注创新药行业及AI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4]
政策+估值+业绩三方发力,创新药投资机遇再现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5:10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于2025年7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包含16条具体举措 覆盖研发支持 医保准入和临床应用等维度 标志行业进入"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阶段 [1] - 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后 国家已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 覆盖早期投融资 研发审批 上市后定价 商业保险及医保支付等全场景 [1] - 政策旨在疏通创新药从上市到临床应用的全部流程 帮助国内药企实现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转型 [1] 行业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68.71% 截至2025年7月9日 当前指数市盈率TTM为29.44倍 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2] - 港股创新药公司2024年营收达485.3亿元 同比增长17.3% 多个头部企业在2025年实现扭亏 进入规模化盈利周期 [2]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超过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 [2] 基金业绩 -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A过去一年业绩位列同类1/41 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32.25%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9.35% [2][4] -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过去一年业绩排名同类3/83 过去三年排名3/66 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7.8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0.57% [3][5] -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A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1.44%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0.27% [6] 行业前景 - 创新药板块市值合计约3万亿元 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 正迎来业绩爆发期 中短期依赖国内市场放量 中长期依赖海外市场贡献 [3] - AI技术突破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带来结构性机会 "研发在中国 变现于全球"商业模式可行性得到验证 [2][3]
创新药投资浪潮下,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的投资密码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4:15
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 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2] - 2025年1-5月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首付款22亿美元 全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2]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41起 总金额369.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规模 [2] - 政策端持续释放红利 包括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缩短至30个工作日等系列支持措施 [3] - 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板块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机会 [3]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表现 - 旗下医药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领先 股票型平均21.96% 偏股型平均23.94% [4] - 华安医药生物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等创新药企 [4] - 华安健康主题基金持仓覆盖创新药 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6]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可投资未入港股通的医药成分股 受益于2025港股IPO大年 [7] 华安基金投研体系特点 - 构建"政策+技术+全球化"三维框架 实现差异化竞争力矩阵 [9] - 采用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模式 强调团队协作 [8] - 投研人才需经历长期专业锤炼 确保扎实的产业认知和投资能力 [8] - 通过细分结构再平衡控制回撤 把握行业景气趋势性机会 [6] - 注重一线调研和产业链验证 跟踪企业竞争壁垒与成长持续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