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涨得最好的,总是买得最少?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9:06
核心观点 - 投资者普遍面临行业基金投资中"涨得最好的基金总是买得最少"的困境 这主要源于对行业缺乏深度了解、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以及人性中的追涨杀跌倾向[4] - 长期稳定收益的关键在于科学资产配置、明确风险偏好区间以及选择可持续的赚钱方式 而非依赖行业轮动或短期市场时机判断[5][9][11] - 主动管理型基金在A股市场仍具备长期超额收益潜力 当前阶段可能处于均值回归的有利周期[18] 行业基金投资困境 - 行业基金波动性大导致投资者不敢重仓 即使选对行业也可能因过早止盈而错失大部分收益 例如创新药基金持续上涨但投资者在走强过程中不断减仓至零仓位[4] - 行业轮动策略有效性存疑 历史数据显示专注行业轮动的基金经理整体未显现显著超额收益 即便在美股成熟市场该策略亦非主流[5] - 普通投资者缺乏行业研究深度 在机构竞争激烈的领域难以获得持续优势 建议避免参与不擅长的行业轮动交易[5] 成功投资案例特征 - FOF基金通过分散配置实现稳健收益 例如2020年起每周定投FOF 在2021年市场波动中因回撤较小而坚持持有 最终积累可观资产[7] - 逆向投资在市场恐慌时布局 例如2023年初北证指数下跌30%后大仓位定投ETF联接基金 后期指数走高带来显著收益[8] - 安全边际策略有效控制风险 例如预估最大亏损20%的可承受范围 实际投资回报远超预期[8] 资产选择框架 - 优先选择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生息类资产 如债券的票息收益稳定 股票中公司业绩增长部分比估值波动更易把握[12] - 主动基金筛选需综合业绩表现(5-7年牛熊周期)、投资风格契合度(如成长板块)及对管理人的感性认知[11] - 通过概率化框架评估基金经理能力可持续性 类似NBA赛季命中率统计 重点识别赚钱方式稳定、不依赖风格运气的管理人[13] 估值与时点判断 - 放弃预测涨跌 转向评估资产贵贱 使用PE/PB/股息率等估值分位数指标横向对比各类资产[13][14] - 当前债基静态收益率约1.7%-1.8% 股债性价比偏向权益资产 市场流动性充裕且政策积极有利于风险资产[14] - A股主动管理基金长期存在超额收益 因市场定价非完全有效且机构化比例不高 当前主动基金超额收益可能处于均值回归的向上周期[18] 投资执行建议 - 明确风险偏好上下限:亏损承受上限与踏空承受下限 将仓位控制在中枢范围内实现低买高卖[9] - 避免追涨看不懂的资产 尤其在涨幅过大时 市场轮动效应可能导致普通投资者买在高点[9][17] - 采用"弱者思维"选择无需持续超越市场就能获利的投资方式 分批分散加仓权益资产 保持组合均衡[16][17][18]
热门赛道基频现清盘风险 “解套”刺激基民赎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3:59
基金业绩表现 - 多只业绩排名领先的医药基金、军工基金、新消费基金取得较好收益率和排名 [1] - 业绩爆棚的创新药基金面临赎回压力但寻求修改合同条款以避免清盘 [1] - 优质赛道基金产品净值接近解套或刚刚完成解套 [1] 市场动态与风险 - 行业指数持续拉升之际基金产品反而迎来较大赎回压力 [1] - 股票基金市场火爆趋势中各类赛道投资的分歧逐步加大 [1] - 因赎回压力导致合同终止风险或清盘的基金多为市场人气热度大的优质赛道基 [1]
基金公司营销“画风”生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只绩优基金开启限购模式,包括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A/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限购1000万元)、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A/C类(单日限购100万元)、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单日限购1000万元)等 [1][2] - 限购基金多为今年高回报产品,如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56.37%、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回报率135.09%、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回报率49.74%、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83.82% [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8月15日起单日限购2万元(7月24日曾限购20万元),该基金年内回报率29.55% [2] 限购原因分析 - 避免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现有持有人收益被摊薄,高位新资金难以快速建仓会造成资金闲置降低效率 [2] - 控制产品规模防止超过基金经理能力圈,化解"船大难掉头"问题,限制套利行为保护原持有人利益 [3] - 反映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的趋势,本轮行情中基金公司对规模扩张表现克制 [3] 产品布局调整 - 限购基金集中于创新药、科技、军工等交易拥挤的热门赛道 [1][3] - 基金公司同步挖掘其他细分赛道产品,如有色/化工主题基金、"固收+"、FOF等均衡配置选择 [3][4] - 超90%的FOF产品年内取得正收益,成为资产配置新方向 [4]
上半年涨幅最高的题材基金:创新药、北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28
基金表现 - 今年上半年涨幅超61%的基金产品主要聚焦创新药领域 其中汇添富音港优势精选A以86 48%的收益率位居榜首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分别以83 15%和82 79%紧随其后 [1] - 涨幅前16的基金中有3只非创新药主题产品 包括北交所基金和主动管理型产品 [1] 创新药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在大盘回调后仍具备追涨潜力 [2]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分析 - 该基金重仓股以新消费概念为主 包括泡泡玛特(持仓市值1530万元 占比12 57%)和老铺黄金(持仓市值1002万元 占比8 23%) [3]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74 22% 显示集中度较高 [3] 基金经理表现 - 吴远怡管理的多只产品任职回报表现突出 如广发科技创新A(41 89%)和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5 76%) [4][5] - 其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与刘格菘共同管理)任职回报为-34 05% 表现相对较弱 [5] - 广发科技创新历史最大回撤达-53% 显示较高波动性 [5] 产品特性 - 该类型基金具有高波动、大回撤特征 适合市场低位时逢跌买入 不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7]
创新药基金“王者归来”火爆行情还能持续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6:13
创新药基金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创新药指数上涨60.27%,万得创新药指数上涨23.93% [1] - 上半年收益超过40%的基金中75%重仓创新药,二季度收益超过20%的基金中55%重仓创新药 [3]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05.13%,跟踪该指数的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规模达46.47亿元,份额增加197% [5] 基金案例 - 工银健康产业上半年收益43%,超配创新药板块和港股相关公司,规模增长22.45% [6] - 工银新经济人民币上半年收益52.92%,规模翻倍至0.94亿元,六成仓位为港股创新药 [8] 行业驱动因素 - 创新药行情受多重重磅BD交易落地、ASCO会议中国分子成果超预期推动 [8] - 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未来仍有较大空间 [10] - 政策支持创新态度明确,行业供给侧改革利好龙头公司 [10] 基金经理观点 - 谭冬寒认为创新药估值未泡沫化,下半年至明年仍有潜在BD交易机会 [10] - 赵蓓指出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全球接轨,"license-out热潮"体现产业趋势 [10] - 丁洋提出四类投资思路:先进生产力代表、大单品放量公司、新兴龙头、仿制药转型企业 [11]
创新药基金“王者归来”,火爆行情还能持续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9:12
创新药基金业绩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上半年上涨60.27%,创新药指数上涨23.93% [1]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05.13%,在港股创新药赛道类指数中排名第一 [4] - 上半年全市场88只收益超40%的基金中,66只重仓创新药,占比75% [3] - 二季度全市场107只收益超20%的基金中,59只重仓创新药,占比55% [3] 重点基金产品表现 - 工银健康产业上半年收益逾43%,规模增长22.45%,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创新药板块个股 [5] - 工银新经济人民币上半年收益高达52.92%,二季度规模翻倍至0.94亿元,港股创新药持仓占比近六成 [6][7]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二季度获净申赎近25亿份,份额增加197%,规模达46.47亿元 [4] 行业驱动因素 - 多个重磅BD交易落地及ASCO会议上中国分子展示超预期成果,推动创新药结构性牛市行情 [7] - 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9] - 国内政策支持创新态度明确,且利好尚未完全反映在资本市场定价中 [9]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全球接轨,"license-out热潮"体现产业趋势,行业供给侧改革降低内卷程度 [9] 基金经理观点 - 创新药上涨有基本面支撑,估值未出现泡沫化,BD交易带动研发产业链投资机会 [9] - 关税摩擦对创新药行情无显著影响,投资聚焦先进生产力、大单品放量、新兴龙头及传统药企转型四类方向 [10] - 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全球领跑,海外授权交易成为跨国药企研发管线重要组成部分 [7][9]
创新药基金“王者归来”,火爆行情还能持续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9:07
指数与基金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上半年上涨60.27% [1][5] - 万得创新药指数上半年上涨23.93% [1][5]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05.13% [5] - 全市场88只基金收益超40% 其中66只重仓创新药占比75% [3] - 全市场107只基金收益超20% 其中59只重仓创新药占比55% [3] 代表性基金案例 - 工银健康产业上半年收益逾43% 规模增长22.45% [6] - 工银新经济人民币上半年收益达52.92% 规模翻倍至0.94亿元 [8]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获净申赎近25亿份 份额增加197% [5] 行业驱动因素 - 多个重磅BD交易落地及ASCO会议中国分子成果超预期 [8] - 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人民币 未来仍有较大空间 [10] - 国内政策支持创新态度明确 利好未完全反映在定价中 [10]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全球接轨 近2年掀起license-out热潮 [10] 估值与投资逻辑 - 创新药上涨有基本面支撑 未出现泡沫化 [10] - 港股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公司相比A股仍然低估 [6] - 投资聚焦四大方向:先进生产力代表、大单品放量公司、新兴龙头、传统药企转型 [11]
创新药基金拿下好业绩,却有六成遭遇“净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2:44
创新药基金市场表现 - 二季度创新药基金超额收益明显,全市场107只收益超20%的基金中有59只重仓创新药,占比55% [2] - 业绩前三的基金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35.86%)、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34.09%)、华安医药生物A(31.20%) [2] - 43只主动型创新药基金中仅18只获净申购,25只遭净赎回,占比58% [4][5] 规模与资金流动 - 汇添富创新医药规模增长43.57亿元(一季度49.19亿元→二季度92.76亿元),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增长23.21亿元(7.22亿元→30.43亿元),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增长10.96亿元(0.36亿元→11.32亿元) [5] - 汇添富达欣、汇添富医疗服务分别缩水12.64亿元、6.97亿元,反映基民“回本就卖”行为 [6] - 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加速,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687亿元,灵活配置型净赎回352亿元,普通股票型净赎回268亿元 [6] 基金经理观点与行业展望 - 创新药产业趋势受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驱动,重点关注临床数据、授权谈判及商保政策 [8][10]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当前估值已累积涨幅,需警惕调整风险,可能择机兑现高估值个股收益 [1][9][10] - 创新药被视为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核心主线,具备全球竞争力的pharma/biotech及进口替代设备龙头是布局重点 [10] - 三季度为BD标的投资窗口期,四季度或出现低位板块机会,回调后适合布局明年行情 [11]
金融破段子 | 投资中的“比较级”与“比较急”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21 17:53
基金投资表现 - 截至上周五今年已有4只基金实现翻倍收益 [2] - 翻倍基金均为创新药主题产品且持仓集中度高 [4] - 2023年上半年同样出现4只翻倍基但全年收益收窄至30% [6] 行业赛道分析 - 创新药板块在2024年呈现强势行情但需注意择时难度 [4] - 2023年动漫游戏及TMT板块因AI概念催生翻倍基但持续性不足 [6] 投资行为分析 - 投资者易受"比较级"心态影响而忽视前置研究的重要性 [3][4] - 追高上半年强势品种可能导致下半年亏损需警惕线性外推思维 [6] - 独立决策能力和抗波动心态是长期投资关键要素 [4][7] 市场规律总结 - 结构性行情催生短期翻倍基但行业轮动可能快速收窄收益 [6] - 创新药板块经历多年低迷后2024年出现爆发式反弹 [4]
基金二季报揭幕战:创新药猛涨30倍,景气投资王者归来
搜狐财经· 2025-07-14 19:16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 - 社零增速回升至6.4% 消费刺激政策成效初显但高频消费价格仍显疲软 居民消费信心仍在修复途中 [1] - 出口增速回落至4.8% 前期抢出口效应消退 制造业PMI显示生产端修复动能仍需巩固 [1] - 中证A500的PE-TTM为15.2倍 处于近10年67.7%分位 绝对水平处中枢偏上位置 指数ERP为4.95% 相对估值处于3年滚动均值附近 [1] - 中长贷TTM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 2025年信用压力或小于过去两年 顺周期核心资产如中证A500及沪深300有望受益 [1] 公募基金行业格局 - 易方达 华夏 广发非货规模分列前三 分别为1.99万亿 1.90万亿 1.39万亿 [2] - 富国规模环比增5.4%取代嘉实跻身行业第四 华泰柏瑞规模环比增3.94% [2][3] - 行业前十强中仅五家为"老十家" 新锐势力崛起 被动投资重塑行业格局 [3] - 长盛基金规模861亿元 为"老十家"中唯一未破千亿机构 [3] 基金业绩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上半年累计净值增长率达75.18% 规模从3596万元增至11.32亿元 增幅超30倍 [3] - 29只主动权益基金开年涨超20% 鹏华碳中和主题涨46.61%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涨45.61% 7只产品涨幅超30% [4] - 景顺长城龙头成长任职以来净值增长16.34% 跑赢基准近10个百分点 [4] 投资主线与产业趋势 - 创新药迎来政策红利期 医保局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中国多个靶点研发进度和疗效超越海外 管线海外授权持续放量 [4] - AI应用从算力建设驱动转向营运开支驱动 多模态模型向Agent技术演进 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进入爆发阶段 [5] -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车 船舶 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从代工转向全球化品牌输出 自动驾驶成为AI落地最快商业化场景 [6] - 投资主线聚焦中国品牌出海 AI应用层 新消费替代及大宗商品结构性机会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