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搜索文档
《滕王阁序》AI生成率竟达100%,高校AI检测逼疯师生
36氪· 2025-05-20 07:45
学术AI检测技术现状 - 国内十余所高校将"AI生成内容检测率"纳入论文评审硬性指标,本科论文AI率要求≤15%、硕士≤10%、博士≤5% [1] - 主流AI检测工具对经典文本误判严重,《滕王阁序》被标注100%AI率,《荷塘月色》AI率达62.88% [1][6] - 检测系统存在"数据库依赖症",广泛传播的经典文本因与现有内容高度重合被误判 [2] 技术缺陷与学术影响 - 算法存在"模式化偏见",骈文《滕王阁序》因对仗工整被标100%AI率,理工科标准化表述常被误判 [6][7] - 技术迭代滞后,ChatGPT-4.5等生成内容误检率10%-20%,但检测系统仍沿用早期识别逻辑 [10] - 误判导致学生采用"学术自宫"策略,如将"量子纠缠"改为口语化表达,破坏学术严谨性 [9] 检测市场商业乱象 - 平台构建商业闭环,学生年均查重支出达3000元,远高于调研打印费用 [15] - "人工复核"服务存在欺诈,外包团队草率判定后诱导购买800-1500元/篇的润色服务 [16] - 电商平台出现"AI降重神器",通过中英回译篡改专业术语(如"肿瘤微环境"→"小坏蛋") [17] 灰色产业链发展 - "论文工厂"形成批量生产链,72小时完成妇科论文等定制服务,收费3000-5000元/篇 [19] - 仿冒期刊黑色产业链涉案1.5亿元,涉及30余种假冒期刊和3万多篇虚假论文 [21][23] - 检测市场呈现知网、万方、维普三足鼎立,新兴AI检测平台如团象、朱雀等加入竞争 [26] 行业改进建议 - 建议建立国家级论文查重平台,开放API接口规范第三方检测工具准入 [26] - 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AI检测作为参考指标而非决定因素 [27] - 应出台《高校学术诚信检测技术规范指南》,明确学科差异的检测阈值 [27]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中国青年报· 2025-05-17 06:41
高校AI检测政策与争议 - 西南交通大学规定本科毕业论文AIGC检测结果不得超过30%[2] - 中国传媒大学要求学生披露AI工具使用细节,包括模型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6] - 复旦大学允许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下使用AI辅助文献检索、图表制作等[6] AI检测工具的技术局限性 - 检测工具误判《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篇AI率超50%[1] - 现有工具通过文本特征模型比对,但人类模仿AI风格会导致特征趋同[3] - OpenAI因检测准确率低暂停相关服务,国内商业公司仍在开发此类工具[5] 学术界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 同济大学取消期末论文改为现场考试,强化基础能力培养[7] - 四川师范大学建立申诉机制,被误判学生可提交说明表由学院研判[3] -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不依赖单一检测系统,结合教学经验判断作业真实性[4] 学生应对AI检测的实践 - 学生修改文献综述部分,将分句改为长句以降低AI率[2] - 排比句、对偶句等工整表达易被判定为AI生成[2] - 部分学生花费上百元购买"降AI率"服务[2] 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学者建议将AI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文献整理、数据处理等非核心环节[8] - 反对用AI直接撰写论文,但支持其用于检索研究和提炼内容[9] - 考核应转向过程导向,关注学生与AI的互动及思考表现[9]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中文社会科学文献平台
快讯· 2025-05-16 18:58
今天(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告》和《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用户使用分析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国内外用户使用的学科热度、主题热度、访问 量地域分布等,"中国式现代化"等成为2024年度搜索关键热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 期刊报告》显示,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科文献研究中心的中文学术期刊、集刊类累计达2608种,上线 数据2700多万条;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机构用户9万多家,海外机构用户1300多家,个人注册 用户800多万人,分布于197个国家和地区,总访问量超16亿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学术信 息平台。(央视新闻) ...
ChatGPT:对不起,我让美国大学完蛋了
虎嗅APP· 2025-05-16 18: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智元 ,作者:新智元,编辑:定慧,题图来自:AI生成 "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个笑话!" 还记得Roy Lee小哥吗,他曾因为公开自己全程使用AI"作弊"通过了亚马逊的笔试,而被哥伦比亚大 学开除。 问题 当然,小哥并没有气馁,立马转身创业开办了Cluely公司, 专门教人"在所有事情上作弊" ,还收到 了53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这一次,Roy Lee准备加倍押注这个趋势: 不仅是找工作,美国大学也要"完蛋"了! Roy Lee最开始出圈的产品,帮助程序员作弊算法 在通过AI作弊获取Offer后,大家开始通过ChatGPT"作弊"混过大学。 "大学的唯一作用只剩下找到自己的合伙人和妻子",Lee表示,只有离开大学,你的生活才算真正开 始。 不论是美国的大学生还是高中生,没有人可以拒绝ChatGPT。 新生们和老生们都表示自己已经对ChatGPT上瘾,就像对TikTok、Instagram和Snapchat上瘾一样, 老师们却感觉很绝望。 大学毕业的"文盲们" Troy Jollimore是一位诗人、哲学家,也是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的伦理学教授。 在最新的一次采访中,James Walsh ...
4255万元的刘野作品《张爱玲》引爆2025嘉德春拍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5:35
刘野作品《张爱玲》拍卖表现 - 刘野的《张爱玲》以4255万元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夜场封面明星,超最低估价近5倍 [2] - 作品从9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价后以37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位列刘野个人拍卖纪录第四高价 [2] - 该作品创作于2004年,是刘野女性肖像系列中唯一以文学巨匠为主题的作品,兼具文化象征与艺术独创性 [3] 其他高价拍品市场表现 - 黄宇兴的《千里江山图》以368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第二高价 [4] - 周春芽的《山石与烟云》以2530万元成交,印证了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 仇晓飞的《平壤》以1035万元成交,成为其第二件破千万作品 [5] - 赵半狄的《小张》以2300万元成交,超估价3.5倍 [5] 市场整体趋势 - 成交前十的艺术家作品仅占拍品总量的3%,却贡献了总成交额的70% [7] - 年轻藏家偏好新锐艺术家,资深藏家聚焦二十世纪经典作品,形成多元收藏格局 [7] - 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3.6亿元,本土经典与新锐力量表现突出,西方艺术品试水效果不佳 [8] 艺术家市场地位 - 刘野作品通过卓纳画廊代理进入国际二级市场,形成稳定藏家群体 [3] - 黄宇兴作品展现70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能力 [4] -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证其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拍卖市场特点 - 市场偏好学术价值深厚、创作脉络清晰的"硬通货"作品 [4] - 头部效应加剧,顶尖作品吸引70%的财富追逐 [7] - 中国藏家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度认同,西方顶级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消化能力待培育 [6]
大学教授,批量“外包”搞科研
虎嗅· 2025-05-16 11:33
科研项目:研究生PK研究生 每到科研项目申请季,一些院校里会有以下画面。 "纵向项目"科研过程: 博导:"我们的本子(项目申请书)好像是后天交吧?讨论下" 博士生:"好的老师,您的本子应该是后天交"…… "横向项目"科研过程: 博导:"明天约了xx(公司)开会,这个材料你跟程总对下,完了明天整理新版去盖章……" 博士生:"好的,老师" "喂,您好您好,程总,不好意思晚上打扰了,我是胡老师的学生xx,明早我们两边不是开会嘛,来跟您问下材料 上……" 博士生网友分享的部分"科研日常" 每年春季,中国学术界的"年度大戏"——项目申请拉开帷幕。在这场科研资源的争夺战中,一个鲜少被公开讨论的现象 浮出水面:一些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评审",可能背后都是博士研究生之间的PK。 根据部分纵向项目申报指南,在读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前未获得学位者)原则上不得作为项目申请人,但"在职攻读研 究生学位人员"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可申请项目。而实际上,一些导师将基金申请书的撰写任务"外包"给博士生,尤其 是高年级博士生。他们熟悉课题方向、掌握实验数据,甚至比教师本人更了解项目细节。一位不愿具名的博士生坦 言:"从立项依据到研究方 ...
特朗普和美国顶尖大学的“战争”
新京报· 2025-05-15 18:57
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的冲突 -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公开拒绝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强调学术独立性和宪法权利 [1][4] - 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大学关闭多样化、公平和包容性(DEI)办公室,并调整招聘、教学和研究政策 [4] - 哈佛大学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程序不当 [9][11] 资金冻结与财务影响 - 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联邦拨款和6000万美元项目合同款项 [5] - 哈佛大学可能面临其他60多亿美元联邦经费被冻结的风险 [5] - 哈佛大学捐赠基金达532亿美元,但80%资金有严格使用限制,仅20%用于运营 [6][7] 国际学生与学术研究 - 哈佛大学2024-2025学年国际学生占比27.2%,每年国际学生为美国带来超500亿美元收益 [8] - 特朗普政府威胁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要求提交国际学生"非法和暴力行为"记录 [8] - 资金冻结导致哈佛大学实验室关停,研究项目中断,部分教职工被迫离职 [18][19] 其他高校的连锁反应 - 哥伦比亚大学妥协特朗普政府要求,禁止抗议活动并增加校园警察 [13] - 康奈尔大学超10亿美元、西北大学7.9亿美元、布朗大学5.1亿美元联邦资金被冻结 [14] - 超过100所美国高校联合反对特朗普政府对教育系统的干预 [9][10] 社会与政治影响 - 56%美国人不支持特朗普在高等教育问题上的做法 [16] - 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导致数千名专家被解雇,影响美国科研领先地位 [17][20] - 哈佛大学诉讼案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缺乏历史案例参考 [15]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5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15 14:41
华人学者科研成就 - 2025年5月14日Nature期刊上线30篇论文中,15篇由华人学者主导(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团队发表关于南亚夏季季风与历史暖期关联的研究[1] - 华南理工大学杨凯婷团队揭示辐射诱导的双调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1] 材料与能源领域突破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胡喜乐团队开发钴镍合金封装技术,提升高温CO2电还原效率[2] - 北京理工大学陈浩森团队实现锂离子电池内部危险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7] -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院士团队通过超高压晶体学途径制备金属氢[8] 生物医学前沿研究 - 密歇根大学邹伟平团队发现STAT5/STAT3平衡调控树突状细胞功能与肿瘤免疫[11] -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洋团队揭示星形母细胞瘤致癌融合基因的共性启动机制[19] - 宾夕法尼亚大学李明瑶团队利用空间转录组学解析人类大脑皮层分层特化[21] 基础科学探索 - 香港科技大学陈子亭团队在旋磁零折射率介质中发现体-时空涡旋对应关系[13] - 中国科学院宿兵团队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东南亚大陆自然选择特征[15] - RIKEN脑科学中心Xiaowei Gu团队发现前额叶编码情绪推理内部模型的机制[25] 跨学科研究进展 - 杜克大学Jing Liu团队鉴定人类特有增强子对放射状胶质细胞潜能的调控作用[4] - 中科院钱友存团队阐明载脂蛋白L蛋白通过肠道共生菌调控免疫的机制[9]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hen Xie团队在恒星HD 181327碎片盘中探测到水冰存在[23]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面对AI的发展要有定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13 16:13
教育理念创新 - 西湖大学提出"破均值、拓方差"育人理念,旨在打破中国学生"均值很高,方差很小"的同质化现状,通过解放思维惯性、重塑评价标准、重构教育生态来培养创新型人才[7] - 该校倡导"带着人类关怀的问题解决者"培养目标,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鼓励学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5] - 教育创新实践与校长施一公的"育人"设想高度一致,过去七年持续深化落实[5]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 - 彻底改革"唯论文"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不以论文数量、引用率或期刊影响因子为核心指标,而是关注研究的前沿性和实质性进展[6] - 通过多维度的制度设计打破量化桎梏,推动学术研究回归本质,尤其重视那些可能无法发表在顶尖期刊但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突破[6] - 容忍不确定性的制度设计与鼓励非常规思维的文化培育相结合,使重大创新成为概率事件的必然[7]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对 - 在AI时代坚守科学本源,强调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根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论,用批判性思维理解世界而非被AI发展所迷惑[10] - 培养目标聚焦于能理解、运用并最终改变AI的人才,认为正是这类具备扎实基础和创新思维的人群推动了AI发展[10] - 通过跨学科壁垒打破和非常规思维包容,构建适应AI时代的前瞻性育人逻辑[4][10] 办学战略与城市协同 - 选择深圳作为重要生源地,因其改革开放精神与西湖大学的改革使命高度契合,形成理念相契、使命相承的协同效应[8] - 办学规模坚持总量控制,本科教育将逐步扩大但最终稳定在每年几百人规模,保持"小而精"的特色[9] - 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发挥"鲶鱼效应"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促进传统大学与新型院校的生态互补[9] 基础教育联动实践 - 校长施一公亲自走进深圳中学等基础教育机构开展对话,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思维碰撞,推广创新人才培养理念[4] - 通过"离经叛道式思考"等议题引发中学生共鸣,验证"拓方差"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适用性[4] - 活动展示AI时代下突破性育人逻辑的落地实践,形成教育理念从高等向基础教育的渗透路径[4]
王萌:吸引美国外流人才,欧洲准备好了吗?
环球网资讯· 2025-05-12 06:54
另一方面,高端人才在欧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前景。在全球32个拥有世界五百强的国家中,欧洲占16 个,占比达50%。同时,欧洲孵化了不少极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工程制造、生命科学、绿 色科技等优势领域。在这些领域,欧洲企业普遍注重研发投入,有条件为高端人才提供领先行业的技术 平台。此外,欧盟"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等跨国科研项目,为科研人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 展合作研究提供了保障。数据显示,仅2023年,"地平线欧洲"就资助了超过1.5万个跨国研究项目。据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显示,欧洲国家包揽了全球前25名中的17席。 但另一边,现阶段欧洲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是政府资金投入受限。以法国为 例,近年来,因财政赤字问题,其研究和高等教育预算难掩削减趋势。法国最新预算法案已将研究和高 等教育预算从2024年的314.3亿欧元减少到2025年的310.7亿欧元。且许诺的资金支持能否兑现,也得打 一个问号,如法国曾于2020年承诺为公共科学研究额外注入250亿欧元,但此项资助计划至今仍未能兑 现。 长期以来,美国依托其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