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票根经济外延 从拉着箱子看剧到观演住宿一条龙
北京商报· 2025-06-10 23:02
年轻消费者旅行新趋势 - "为一张票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消费者旅行新常态 超九成"Z世代"会因演唱会、电竞赛事或漫展等文化活动锁定出行目的地 [1] - 85%受访者将"情绪价值"列为核心驱动力 一场238元门票可带动超2500元住行消费 释放"旅游+票务"强劲势能 [1] - 音乐节、漫展等文化活动带动天津等城市热度飙升266% 情绪消费从个人行为升级为城市经济新引擎 [1] 典型案例分析 - 电竞迷徐蕾因抢到杭州电竞赛事门票决定"五一"出游 除观赛外还游览西湖、灵隐寺等景点并辐射至绍兴、海宁等周边城市 [3] - 音乐剧爱好者王嘉元为法语原版音乐剧赴南昌 白天游览八一广场、海昏侯遗址等景点 晚上观剧形成"白天逛景点+晚上看剧"模式 [4][5] - "二次元"爱好者赵欣专程从北京赴上海参加游戏主题音乐会 通过Cosplay获得沉浸式体验 [8][9] 消费行为特征 - 情绪价值成为主要消费动力 85%消费者认为门票能带来释放压力、治愈心情、五感刺激等价值 [8] - 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观演同时游览目的地及周边 消费者李栗赴韩观剧时每日安排景点游览 认为这是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 [10] - 1元音乐节门票可带动7-8元综合消费 徐蕾238元门票产生2544元住行消费 李栗3500元观剧门票带动6000元额外消费 [11] 行业创新与联动 - 景区推出票根优惠活动 如《哪吒2》合作景区凭电影票根提供折扣或免票 南京推出"1+3"优惠联动演出赛事与景区、住宿、购物 [13] - OTA平台推出"旅游+票根"产品 飞猪发布"跟着音乐剧去旅行"促销 同程认为这是文旅融合样本 可串联演出、旅游等多消费场景 [14] - 消费链条从单一走向联结 目的地政府、景区、OTA、文化企业等打破圈层壁垒 形成跨领域合作 [14] 行业发展挑战 - 供给不规则成为主要掣肘 大型演出"一票难求" 演唱会等呈"点状"供给 旅游演艺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 [15] -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现有"酒店+门票"组合依赖价格竞争 需升级为"酒店+门票+交通"差异化方案 [16] - 行业处于探索期 需解决供需匹配问题 传统旅游业态进入红海 "旅游+"新业态仍属蓝海市场 [16] 市场数据表现 - 天津因"泡泡岛音乐节"热度上涨266%跻身热门城市前十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17] - 凤凰传奇苏州演唱会使工业园区成TOP3商圈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82%观众来自岛外 显示非假期需求同样旺盛 [17] - 旅游消费呈现碎片化特征 与生活界限模糊 延伸至大文娱领域 品质化需求体现在对产品"文化含量"要求提升 [18]
情绪价值拉满的萤火虫,能否照亮蔚来的盈利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03
萤火虫品牌表现 - 萤火虫5月销量3680台,超过4月纯电Mini(971台)和Smart(2193台)销量总和 [1] - 用户偏好高配版本,首个完整交付月销量勉强达到公司设定的3000-5000台目标 [1][15] - 50%首批订单来自蔚来体系用户,通过"车圈海底捞"式服务提升用户黏性 [4]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定位"悦己"消费,主要用户为中产家庭第二台车和精致青年首购 [2] - "六眼飞鱼"前脸灯组设计引发争议后口碑逆转,被形容为"丑萌丑萌" [1][2] - 内饰采用"治愈系高定美学",填补高端小车市场情绪空白 [4] - 空间设计包含27处储物空间,后备箱容积1253L,前备箱92L [9] 技术配置 - 搭载名为lumo的智能语音助手,支持GPT连续指令和大模型闲聊 [9] - 标配24个高性能感知硬件,算力128Tops,具备NOP智能领航辅助等功能 [9] - 采用欣旺达42.1kWh电池,后续计划适配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标准 [13] 市场竞争分析 - 竞品包括宝马MINI、奔驰smart、大众ID.3等 [4] - 采取"比MINI更smart,比smart更MINI"的差异化策略 [8] - 面临小鹏Mona M03、领克Z20、比亚迪海豚等10万元级A0车型竞争 [15] 销售与服务问题 - 销售团队产品知识不足,出现"我比销售更懂车"现象 [12] - 存在多项功能缺失:无胎压显示、无APP开启前备箱、无原厂ETC等 [12] - 全系无热泵空调,可能影响北方市场拓展 [1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2025年4月A0级轿车批发13万台,同比增长94%,占市场份额13.69% [14] - 精品小车在中国属小众市场,欧洲去年销量近500万辆但受关税影响 [14] - 公司目标第四季度月销5万台,其中萤火虫贡献3000-5000台 [1][15] - 组织架构调整将萤火虫从独立事业部转为PD&D集群管理 [16]
健康养生+情绪价值+中华文化,茶饮品牌走出消费“双循环”之路-仲量联行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47
中国茶饮市场发展路径 - 中式茶饮品牌以"茶"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健康养生定位、情绪价值挖掘及中华文化赋能,构建独特的消费"双循环"路径,实现从本土到全球的扩张 [1] - 中国茶饮市场经历从瓶装饮料主导到现制茶饮崛起的转变,茶饮品牌通过创新产品如调味茶、鲜果茶等捕获消费者味蕾,挤占瓶装饮料市场份额 [14] - 茶饮品牌线下门店注重场景营造,以跨界IP、精致生活、传统文化等为切入点,打造社交性、休闲性消费场景 [14]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升级 - 茶饮品牌通过三大情绪价值链接消费者:自我情绪(健康养生)、社群情绪(跨界IP合作)、社会情绪(中华文化赋能)[2][15] - 2024年娱乐影视类IP在茶饮品牌跨界合作中占比达58%,如《哪吒2》与霸王茶姬联名案例 [19][21] - 品牌通过故宫、敦煌博物馆等联名款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构建消费者与社会的情感共鸣 [2] 市场竞争格局与经营策略 - 头部品牌客单价从30元以上降至15-20元区间,降幅达30-50%,下沉市场成为关键增量 [3][23] - 加盟模式成为主流,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加盟店占比超99%,通过供应链掌控实现规模效应 [4][27][28] - 茶饮品牌推出文创、IP玩偶等高利润周边产品,借鉴星巴克模式拓展收入来源 [5][29] 供应链与产业链布局 - 品牌投资上游农场、工厂及物流,降低原料成本,部分品牌为非竞品提供供应链服务 [5][31] - 新建原料工厂、优化仓储配送,实现供应链低成本、低库存、高周转目标 [31] - 2024年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单店GMV增速放缓,市场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 [3][33][34] 空间布局策略 - 一二线城市优质购物中心茶饮业态占比达1.5%-2.5%,通过旗舰店强化品牌形象 [6][37] - 低客单品牌聚焦三四线城市,古茗、沪上阿姨下沉门店占比显著提升 [7][41][43]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4800家,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进驻东南亚及欧美核心商圈,海外同店GMV增速达46.9% [7][44][47][48]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构建,供应链效率与产业链整合成为核心壁垒 [8] - 品牌需在健康属性、文化叙事与全球化布局中寻找平衡,推动中式茶饮成为全球文化现象 [8] - 海外市场与下沉市场双向并举,探索市场增量,茶饮品牌国际化前景广阔 [49]
“新消费三姐妹”估值争议:40倍PE泡泡玛特是时代红利,还是资本泡沫
华夏时报· 2025-06-07 05:06
新消费三姐妹市场表现 - 老铺黄金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78.04%,总市值1,56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年内涨幅261.64%,总市值3,263.3亿港元 [2] - 蜜雪集团年内涨幅95.86%,总市值2,156.2亿港元,三家公司总市值突破6,980亿港元 [2] - 传统消费龙头贵州茅台、五粮液2025年年初至今累计表现均为负值 [2] 新消费崛起逻辑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06.9%,海外市场增速达475%,通过"盲盒+IP"将博彩心理包装成潮流文化 [3] - 老铺黄金定位"储值+炫耀"双曲线,解决炫耀悖论,满足资产焦虑与炫耀需求 [3] - 蜜雪冰城将奶茶从"小资符号"降维成"5元社交符号",促销活动门店订单量可能翻倍以上 [4]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 - 泡泡玛特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8%,复购率49.4% [6] - 蜜雪冰城满足"喝得起的炫耀"需求,通过低价在社交媒体完成心理对齐 [4] - 情绪价值载体随时代变化,从服装颜色、奢侈品到艺术展等 [5] 资本押注与基金表现 - 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持股总市值99.28亿元 [6] - 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涨幅超92%,泡泡玛特持仓占比10.07% [6] - 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年内涨幅超58%,泡泡玛特为第一大重仓股 [6] 估值争议与机构观点 - 泡泡玛特预测市盈率40倍,老铺黄金单店GMV目标需较2024年增长超2倍 [6] - 中信建投认为短期调整是获利了结,长期看好新消费发展前景 [7] - 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认为估值仍处合理水平,无泡沫化迹象 [7]
【豫财经】“港股三姐妹”爆火,两位是河南老乡
新华财经· 2025-06-06 21:31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表现 - 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被称为"港股新消费三姐妹",年内股价均实现翻倍增长,市值均超千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市值在2025年3月27日首次站上2000亿港元,近两个月增长超1000亿港元,相比2022年四季度低谷涨幅超2300% [6] - 蜜雪集团6月4日盘中触及618港元/股,市值一度超2300亿港元,上市仅三月区间涨幅高达165% [8] - 老铺黄金截至6月6日收盘股价报903港元/股,市值为1559亿港元,上市不到一年上涨超20倍,年内涨幅超240% [8] 公司商业模式与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通过潮玩盲盒机制吸引Z世代,隐藏款概率约1/72但二级市场溢价可达近千元,驱动消费者反复购买 [14]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达4.6万家,核心产品价格2-8元,自建供应链是其核心竞争力 [12] - 老铺黄金定位"黄金界爱马仕",单店年营收超3亿元,采用高端商圈选址和精准圈层营销 [10]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激增375.2% [18] - 蜜雪冰城东南亚门店截至2024年末突破4000家 [16] 河南新消费力量崛起 - 蜜雪冰城与泡泡玛特均源自河南,前者从郑州街头小店成长为全球现制饮品巨头,后者创始人王宁创业始于郑州西亚斯学院 [16][18] - 胖东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被喻为河南"三头象",2025年前五个月胖东来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20] - 河南企业通过深耕产品力、差异化服务和价值观驱动(如胖东来"员工关怀")实现可持续增长 [24] 港股消费板块整体情况 - 2025年港股消费企业上市热潮,截至6月5日排队IPO的166家企业中消费类超20家,包括乐自天成、林清轩等 [26] -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6383.63亿港元,港交所IPO融资总额773.61亿港元 [26] - 港股通消费指数成分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港股同股不同权等政策吸引新兴品牌 [26] - 消费企业赴港上市主因扩张需求及港股流程透明度高,A股政策更侧重硬科技 [27]
什么是“新消费”?年轻人想要的“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
观察者网· 2025-06-06 17:46
新消费的定义与指标 - 新消费的客观指标包括行业渗透率、百度搜索指数破圈以及25%以上的快速增长 [3] - 主观要素包括可交易性(上市公司股票或二手产品交易)和易造梗性(品牌易于传播并产生大量Meme和二创内容) [3] - 核心目标是形成"人传人"现象,让用户自发成为品牌营销官 [3][6] 新消费的成因 - 新消费习惯的形成体现在潮玩集换、品牌宠粮、新茶饮等行业,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20年5%跃升至2024年50% [4] - 品牌力破圈的代表包括老铺黄金、泡泡玛特、小米集团,强调差异化竞争和独特优势 [4] - 百度搜索指数反映品牌社会影响力,例如老铺黄金从小众品牌通过上市实现大众化破圈 [4] "人传人"现象分析 - 用户自发传播案例:小红书用户主动分享老铺黄金购买体验,形成"真香"效应 [6] - 宠物行业通过用户互动(如晒猫)带动品牌推荐,是A股新消费典型案例 [8] - 可交易性体现为上市公司IPO和产品二级市场流通,易造梗性通过蜜雪冰城"甜蜜蜜"等热梗实现裂变传播 [9][10] 品牌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品牌认知建立(如二锅头、优衣库) [15] - 第二阶段:品牌优选阶段,消费者愿支付溢价 [15] - 第三阶段:品牌与品类强关联(如薇诺娜代表敏感肌,波司登代表羽绒服) [15] - 第四阶段:品牌成为身份象征(如爱马仕、茅台),产品二手市场流通体现"印钞能力" [15][17] 典型案例分析 - 蜜雪冰城通过热梗和用户UGC内容(如"小雪不是你的错"评论)实现高效传播 [10] - 雷军个人IP(如B站鬼畜视频"Are you OK?"播放量超5000万)助推小米集团品牌传播 [12] -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品牌多在上市后完成新消费催化 [14]
再见孟羽童,董明珠突然和蔼了
钛媒体APP· 2025-06-05 19:2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时代变迁 - 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层次排序与传统相反 从自我实现和尊重需求开始而非生理安全需求 [1][6] - 60-80年代职场人因物质匮乏更关注生理安全需求 能忍受高压管理 90-00后因物质丰裕更重视情绪价值与自我实现 [3][6] - 需求层次变化导致管理方式需调整 传统家长式管理在物质丰富时代失效 [7][8] 格力电器与董明珠的管理模式分析 - 董明珠代表的老派管理模式与年轻员工需求产生冲突 引发负面舆论效应 [2] - 格力缺乏令人激动的企业愿景 董明珠未展示产品领导力 难以满足年轻人自我实现需求 [10] - 平等对话关系比雇佣关系更能建立尊重 孟羽童案例显示关系转变带来形象改善 [1] 新兴企业管理案例对比 - 拼多多通过超高薪资补偿情绪价值缺失 满足物质需求优先策略 [6][8] - 特斯拉/spaceX通过技术领导力+火星殖民愿景实现员工自我实现需求 吸引理想主义者 [9] - 小米被质疑缺乏家电行业技术创新 反映行业门槛降低后难以激发员工奋斗动力 [10] 代际职场文化差异 - 80后习惯打压式管理 会自我PUA 00后因成长环境差异强烈排斥精神霸凌 [2][5] - 当代年轻人将工作视为价值认同载体 非生存必需 裸辞/反PUA成为常态 [6] - 管理者需从"听我说"转为"我听你说" 情绪价值成为人才保留关键因素 [7][10] 行业管理趋势演变 - 物质丰裕时代管理核心转向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满足 [7][8] - 单纯画大饼失效 需配合实际执行能力(如马斯克亲自解决技术问题) [9] - 家电等传统行业面临创新瓶颈 需重构企业愿景以匹配新生代员工期待 [10]
老铺黄金、泡泡玛特、毛戈平,“新新消费势力”在港股享受高估值溢价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17
港股"新新消费势力"回调现象 - 6月5日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毛戈平等港股消费股普跌,跌幅分别为9%、7.7%、6.6%,主要受"618"前获利回吐、解禁潮压力及估值分歧影响 [1][2] - 此前这些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蜜雪集团年内涨112.24%至615.5港元/股,泡泡玛特涨175.53%至246港元/股,老铺黄金涨315%至994港元/股 [2] - 古茗、毛戈平、赤峰黄金等港股消费股年内涨幅分别达217.20%、120.59%、110.64% [2] A/H股消费股估值差异 - 老铺黄金PE达107.9倍,远超A股老凤祥(15.96倍)和菜百股份(18.99倍);毛戈平PE为65.72倍,是珀莱雅(21.6倍)的3倍 [1][7][9][10] - 泡泡玛特PE达97.88倍,蜜雪集团48.77倍,古茗43.94倍,均显著高于A股同行 [7][8] - 老铺黄金2024年毛利率41.47%,远高于老凤祥的8.93%;毛戈平营收38.85亿元(同比+34.61%),但珀莱雅营收107亿元(同比+21.04%) [9][11][12] 回调驱动因素 - "618"前预涨导致获利回吐:老铺黄金5月19日起十余交易日涨超30%至900港元上方 [3] - 解禁潮压力:毛戈平6月9日解禁2611.6万股(市值31亿港元),老铺黄金6月28日解禁1.43亿股(占总股本86.44%) [4][5] 港股高估值支撑逻辑 - 股权集中效应:老铺黄金前15大股东持股92.99%,蜜雪集团实控人兄弟持股超80%,毛戈平家族持股近90% [15] - 年轻消费生态重构能力:老铺黄金定位"黄金界爱马仕",蜜雪集团以高性价比营销出圈 [15] - 港股估值修复窗口:恒生科技指数PE回升至20.17倍,AH股溢价指数从151.61降至132.83 [16] 对A股市场影响 - 泡泡玛特等港股新消费走强对A股产生映射效应,谷子经济等新消费或取代传统消费成为主力 [17] - 行情从潮玩、高端金饰扩散至茶饮、宠物、美护等板块,但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待验证 [17][18]
张雪峰暂别直播间,2025 高考志愿填报少了「最强音」?
36氪· 2025-06-05 08:19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张雪峰的走红打破了传统教育咨询机构依赖信息壁垒的商业模式,其直接犀利的风格冲击了收费高昂但提供同质化信息的传统机构[4] - 部分高校及院系因张雪峰对就业前景的直言评价面临生源压力,尤其就业困难专业可能受影响[5] - 涉及高考押题、贩卖"绝密资料"的非法机构因张雪峰倡导的"打破信息差"理念受到挤压,与教育部查处行动形成呼应[6]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 - 张雪峰持股75%的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公司注册40枚"姩菡"商标,涉及多领域国际分类,显示业务多元化布局意图[8] - 利用女儿名字注册商标被视为将个人品牌与家族传承结合的策略,强化商业版图延续性[8] - 直播暂停被解读为集中精力发展线下一对一填报服务的战略调整,该业务为其核心收入来源[12] 技术冲击与行业变革 - AI大模型DeepSeek崛起引发行业变革,但教育咨询行业的信息差和情绪价值仍是AI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10] - 数据获取难度大制约AI应用,某机构因无法获取权威录取数据而下架AI填报系统,张雪峰团队采购头部教育公司数据服务支撑决策[11] - 未来人机协同趋势明确:AI处理基础数据匹配,人类专家转向决策引导和价值观梳理[15] 市场地位与运营压力 - 张雪峰团队占据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最大市场份额,客单价和转化率领先[11] - 行业存在强周期性风险,专业选择长期性导致决策效果滞后,错误建议将直接冲击商业信誉[12] - 作为江苏省人大代表的身份获得官方认可,有助于扩大行业影响力推动人力资源改革[11] 核心价值主张 - 区别于AI的"情绪价值"成为关键优势,包括情感连接、共情能力和价值观认同[14] - 实用主义导向的专业建议挑战"唯学历论"等传统观念,重塑教育资源分配标准[7] - 信息差破解与就业导向分析构成服务基础,结合非结构化因素形成综合解决方案[15]
“港股三姐妹”,齐创新高!基金经理重构消费投资逻辑
券商中国· 2025-06-04 23:08
港股新消费板块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由潮玩盲盒、黄金珠宝、量贩零食、宠物经济等新消费领域引领资本狂欢 [1] - 6月4日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3家港股新消费企业总市值突破730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当日大涨5.13%至246港元/股,市值突破3300亿港元,年内涨幅超170%,较2022年低点涨幅超2300% [3] - 蜜雪集团当日大涨超5%至618港元/股,市值2337亿港元,上市3个月涨幅达134.9% [3] - 老铺黄金当日涨幅3.06%至996.5港元/股,市值1716亿港元,上市不到一年上涨超20倍,2025年内涨幅324.2% [3] 新消费投资逻辑变化 - 本轮行情以潮玩、谷子经济、宠物经济、化妆品等消费新势力为主,反映消费投资底层逻辑重构 [5] - 消费习惯从品牌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从商品消费迈向服务消费,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情绪价值 [5] - 传统消费研究框架强调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新消费公司运营模式转变为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挖掘痛点、实现持续复购 [5] - 新消费崛起驱动力包括经济发展、传播媒介变化、人口代际更迭,商品价值公式转变为功能价值+资产价值+情绪价值 [6][7] 新消费板块未来展望 - 新消费龙头股价上涨由新产品推出、品牌影响力提升及业绩兑现驱动,未来仍有大量新产品及业绩增长点待挖掘 [8] - 消费板块复苏呈现结构性特征,"优质供给创造需求"逻辑长期有效,潮玩龙头全球市场增长空间仍大 [8] - 消费板块呈现40%股票牛市、60%股票滞涨的分化局面,后市将由点带面扩散,结构性行情更为突出 [9] 市场联动效应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带动A股消费板块全面爆发,珠宝首饰、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