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区域首票海港“联动接卸”业务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4:15
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海关和长三角、长江流域各海关稳步推进"联动接卸"模 式,前期已覆盖江苏太仓,安徽芜湖,浙江独山、江西九江等4省13个内河港口,有效提升长三角物流 运输效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服务快速物流需求。 据上海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共完成进出口集装箱12.13万标 箱。(完) "'联动接卸'是洋山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举措,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 不断丰富'水水直连,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内涵,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洋山海关物 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表示:"洋山海关建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多式联运集装箱查验和通关问题, 全天候值守,确保此次海港'联动接卸'模式第一时间落地吕四港,让广大企业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 南通利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包小俊表示:"'联动接卸'模式下每个集装箱货物可节省 物流成本约400元,物流时间有效缩短,是让企业实实在在受益的改革创新举措。"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姜煜)记者8日从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获悉,近日,长三角区域首票海港"联 动接卸"业务顺利落地。 当日,一 ...
一季度我国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推进顺利
科技日报· 2025-05-07 08:53
工程项目总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以项目方式申报工伤保险的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 9万个 同比增长9 4% 工程总造价金额累计1 9万亿元 同比增长4 8% [1] - 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推进顺利 项目投资增长势头良好 3月份后投资项目施工明显加快 [1] - 建筑 铁路 公路 水运 水利 能源 机场等领域工程项目主要吸纳流动农民工就业 [1] 区域发展项目特点 -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稳步实施 河北申报工程项目750个 同比增长21 2% 工程总造价约440亿元 [1] -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广东申报工程项目超4000个 同比增长5 6% 工程总造价约1900亿元 [1] - 长三角地区申报工程项目数量近11000个 安徽"长三角一体化省际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1] - 成渝地区申报工程项目超5000个 同比增长14 6% 工程总造价约2500亿元 川藏铁路成都段等交通项目稳步推进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一季度工程总造价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共计182个 同比增长41 8% 工程总造价合计约3400亿元 同比增长39 1% [2] - 交通运输项目位居首位 民生工程仍是建设重点 清洁能源项目持续开工 [2] 新技术项目动态 - 安徽"8 6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于2月开工 申报工程总造价近20亿元 成为显示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突破 [2]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科创园" 安徽"枞阳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福建"鲤城区光电信息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扩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2]
一体化发展!芜湖宣城明牌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4-30 10:52
芜宣一体化政策背景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芜宣一体化 [2] - 2024年3月安徽省政府印发文件强调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2] - 政策持续加码确保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行动有力 [2] 区域经济数据 - 2024年芜湖GDP实现5120.47亿元增长6.4% [3] - 宣城市经济总量达到2053.5亿元增长5.8% [3] - 芜湖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500家 [3] 交通基础设施 - 芜湖宣州机场为两市共建共用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2] - 宣城推进旌德通用机场、绩溪通用机场等市域通用机场建设 [5] - 构建起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 [3] 产业发展现状 - 芜湖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余家 [4] - 宣城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850亿元 [4] - 芜湖在汽车、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4] 产业协同规划 - 通过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平台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6] - 芜湖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宣城有序转移 [6] -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6] 长三角一体化机遇 - 两市同属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成员 [6] - 可承接南京等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 [7] - 借力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深化区域合作 [7]
安徽领跑长三角一季报,做对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7:09
长三角一季度经济表现 - 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GDP总量80388.66亿元,占全国GDP比重25.22%,同比增加6839.2亿元 [1] - 分省份GDP及增速:江苏33088.6亿元(+5.9%)、浙江22300亿元(+6%)、上海12735.06亿元(+5.1%)、安徽12265亿元(+6.2%)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海6.5%、安徽4.2%、浙江2%、江苏0.4%,江苏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明显 [4]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安徽9.2%、浙江8.9%、江苏8.2%、上海3.7% [5] - 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4%,新能源汽车、服务器产量增长快 [6] - 浙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笔记本计算机产量增长70.2%,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增长显著 [7]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2%,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3.2%,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8.9% [7] - 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汽车产量76.2万辆(+18.2%),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83%) [8] 外贸与消费表现 - 长三角一季度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占全国37.6%,浙江进出口1.29万亿元(+7.3%)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4] - 外贸出口增速:安徽17.3%、上海12.6%、浙江11.1%、江苏9.6% [4] - 社消零增速:安徽5.8%、江苏5.6%、浙江4.5%、上海-1.1%,上海消费受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倾向和外来游客消费不足影响 [10] 二季度政策方向 - 安徽推出提振消费七大行动,包括消费能力提升、新型消费培优等 [12] - 上海发布餐饮业优化措施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聚焦稳定餐饮消费 [12] - 浙江实施居民增收、减负等7大行动释放消费潜力 [12] - 江苏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家电、汽车等领域 [12][13]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江苏需统筹省内创新资源并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6] - 安徽应促进合肥科技成果向皖北、皖南扩散,强化与杭州、徐州的跨区域联动 [8] - 长三角需深化RCEP合作机制,链接国内统一大市场与"一带一路"建设 [3]
濉溪2025爆发元年!土地供应蓝图曝光,热门地块即将改写城市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12
未来发展定位与目标 - 濉溪定位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运河文化名城、皖北率先崛起增长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 [1] - 规划提出"一主两带三区四脉"空间结构,重构城市骨架 [2] 空间结构规划 - "一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滨水园林城市,形成"两带四河五片区"格局,包括沱河路、淮海路发展带及老濉河等四条生态廊道 [2] - "两带":中部城镇发展带(濉溪-百善-临涣)承接城区辐射,南部产业联动带(双堆集-南坪)依托煤化工基地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 [2] - "三区":划分北部城郊特色农业区、中部粮畜功能区、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严守1368.26平方公里耕地红线 [2] - "四脉":大运河生态文化脉等四条生态脉络融合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2] 交通枢纽布局 - 铁路:构建淮宿蚌城际铁路、三洋铁路等"两铁两站"网络,30分钟直达淮北、宿州,1小时融入徐州都市圈 [3] - 公路:"六横六纵"路网实现镇镇通快速路,中心城区15分钟上高速 [3] - 水运:浍河、沱河航道升级为四级航道,韩村码头等项目落地,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 [3] 重点区域发展 中心城区 - 老城核心区:保护石板街等历史遗存,打造"运河故里"文化体验区,乾隆湖周边300亩商业用地拟建文旅综合体 [5][6] - 河西新区:依托经济开发区打造产业邻里中心,384.8亩商住用地规划高品质社区 [7] 南部次中心 - 双堆集:依托高铁站和红色文旅资源,规划26亩商业用地服务10万人口,125亩居住用地配套医疗教育 [8] - 南坪镇:规划3.99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区,预留200亩工业用地引进仓储物流项目 [9] 经济开发区 - 东区:聚焦铝基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计划供应204.6亩工业用地 [10] - 煤化工基地:规划面积24.67平方公里,目标年产值500亿元,2025年供应2344.9亩工业用地占全县73% [11] 土地供应计划 - 2025年分季度供应商住用地:Q1 380.79亩(含乾隆湖Q8地块150亩商业用地),Q2 532.19亩(含老城Z5地块50亩居住用地),Q3 586亩(含河西7号地块168亩),Q4 576亩 [13][14][15] - 重点地块:乾隆湖Q8地块拟建生态文旅地标,河西6号地块216.84亩居住用地吸引淮北外溢客群,韩村630亩工业用地目标年产值超50亿元 [16][17][18]
深化长三角要素市场协同联通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4-28 08:21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肩负着探索中国式 现代化新路径的时代使命。2025年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近日成功举办,不仅为沪泰两地合作提供 新的助力,更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面向未来,长三角地区须进一步深化高 水平互动,推进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绝非地理版图的简单拼接,而是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与制度壁垒的系统性突破, 构建"规则统一、标准互认、监管协同"的新型治理体系,是推进市场性分工合作的基础。沪苏浙皖联合 推出的170余项"一网通办"服务,构建起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数字桥梁。"泰州—普陀科创集市"的创 设,通过集成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打造出科技服务的"超级接口",成为长三角要素市场高标准联 通的生动注脚。 下一阶段,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应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携手增强相对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动 能、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化科创协同机制,构建全域协同的科创共同体,打造世界级创新 策源地,进一步深化"科创走廊"战略布局,在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城"协同创新模式基础上,支持更多 跨行政区的科创联合体发展,依托上海张江、安 ...
南通市副市长凌屹: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 南通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和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3] - 南通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于一身,具有跨江出海、联通南北的枢纽优势和依托上海、链接全球的窗口优势 [4] - 南通处在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区域,加快跨江融合发展,推动沪苏通同城化,与上海在科技、商务、交通、工信等领域深度合作 [4] 产业布局与重大项目 - 南通已成为长三角产业布局调整、扩容升级的首选地,近年来百亿级重大项目从"几年招一个"到"一年招几个" [4]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桐昆聚酯一体化、金光如东基地等牵引性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4] - 南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船舶海工、电子信息、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构成先进制造骨干 [5] 创新生态系统 - 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哈工程、长三角国创中心等"大院大所"布局南通,聚焦主导产业和细分赛道 [6] - 南通技能人才146万人、产业工人240万人,13所技工院校每年输送人才超1万名,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16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团队72个 [6] - 创立产业、创新两大母基金,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1200亿元,与中金资本、招商资本等合作设立基金 [6] 营商环境与合作机制 - 南通与上海、苏南共建合作园区19个,打通"上海总部、南通制造,上海研发、南通转化,上海集成、南通配套"的合作路径 [5] - 14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企业"半日即开办"、项目"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7] - 南通设立"南通企业家日",持续擦亮"万事好通"品牌,打造与上海、苏州同质同标的营商环境 [7]
罕见一幕:安徽,居然打败了广东
商业洞察· 2025-04-26 16: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王战新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 王战新 来源:智谷趋势Trend(lD:yuanfangguanchaju) 安徽, 最近 拿下一 座 沉甸甸的 桂冠 —— 中国汽车制造第一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中,安徽以76.17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超过广东近10万辆。 不仅打败了四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也把几个传统汽车大省(吉林、湖北、 重庆、上海)远远甩在背后。 | | "IST 7 | | 字反六千厂里削丁目D(甲位:万辆) | | | --- | --- | --- | --- | --- | | 排序 | 省份 | 2025年一季度 | 2024年一季度 | 同比增长 | | 1 | 安徽省 | 76.17 | 55.45 | 37.4% | | 2 | 广东省 | 66.51 | 96.87 | -31.3% | | 3 | 山东省 | 57.63 | 42.19 | 36.6% | | 4 | 重庆市 | 55.92 | 59.94 | -6.7% | | 5 | 江苏省 | 52.16 | ...
掀翻广东!中部工业第一省,逆天改命了
城市财经· 2025-04-22 11:45
汽车产量与出口 - 安徽省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量76.17万辆,超越广东的66.51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3][4] - 2024年前两个月安徽汽车产量44.48万辆,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比重9.99%,新能源汽车产量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比重12.89% [5] -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95.37万辆,超越上海的79.8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30.8% [7][10] -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超越上海的122.46万辆 [12] 汽车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比重超1/8 [38] - 2023年安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5576.62亿元,位居全省千亿产业第二位 [33] -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超2700户,占全省汽车产业链企业总数的60%,零部件产业营收占全省汽车产业链总营收的48% [35] 产业链与区域发展 - 安徽拥有“整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的全产业链,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 [35] - 比亚迪合肥生产基地2024年整车产量超95万辆,带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位居全国第二 [39] - 奇瑞集团2024年全年销售汽车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出口汽车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位 [52][53] 区域经济与政策支持 - 安徽通过强省会模式,合肥GDP占全省26.7%,是第二城芜湖的2.64倍 [25] - 安徽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54918.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六省之首 [28][32] - 安徽通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借助上海、南京等都市圈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17][18][20] 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 - 合肥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21.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增量14.9万人,位居全国第三,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 [46][47][48] - 长丰县因比亚迪生产基地带动,2024年GDP增速10.6%,GDP规模突破千亿,位居全国县级市第61位 [39]
【上海机场(600009.SH)】上海航空运输市场步入加速恢复期,24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4年业绩快报点评(赵乃迪/胡星月)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6 21:19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点击注册小程序 2025 年 1-2 月,浦东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 9.05 万架次,同比增加 5.4% ,旅客吞吐量 1360.68 万人次,同比增 长 11.8% ,货邮吞吐量 56.36 万吨,同比增长 2.1% ;虹桥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 4.58 万架次,同比增长 0.1% ;旅客吞吐量 790.5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 ;货邮吞吐量 6.45 万吨,同比下降 0.8% 。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 公司持续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 " 区域协同 " 和 " 空地互联 " ,加速构建新发 展格局,深化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航线网络恢复,着力推动世界级航空枢纽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建 设,有序推进货运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