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源于巨额财务造假 深交所向*ST高鸿下发“逐客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48
退市触发条件 - 公司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司同时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面临双重退市危机叠加 [2][3] - 截至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0.38元/股,总市值仅剩4.40亿元 [4]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6] - 2019年虚增的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的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 [6] - 虚假贸易由关键人物江庆及公司时任董事曹秉蛟组织运作,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 [6]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在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财务数据,该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7] - 此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得批准,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7] 真实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2.9亿元 [8][9] - 2025年上半年,在关停IT销售业务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亿元 [9] 风险警示历程 - 公司于2024年5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同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9] - 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退市程序与后续安排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拥有申请听证或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9] - 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10] - 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进行挂牌转让 [10]
边造假边拿高薪,要退股民血汗钱了
36氪· 2025-10-09 20:07
司法新规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高管须退回与业绩不相匹配的薪酬和股权激励 [1] - 新规赋予公司向高管追索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填补了法律空白 [3] - 追缴范围应包含高管从上市公司获得的一切收入,如工资、奖金、分红、期权收益及其他隐性福利 [1] 新规对市场的影响 - 新规为受损投资者提供了通过民事诉讼向涉事高管追偿损失的新路径 [1] - 此举旨在打破造假赚钱、离职甩锅的侥幸心理,实现权责对等 [2] - 新规大幅提高财务造假的个人参与成本,造假获得的业绩奖金和股权激励将可能被依法追缴 [3] 历史问题与案例 - 2020年至2023年间,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30%涉及财务造假,但高管被追回薪酬的案例寥寥无几 [3] - 康美药业在2016年至2018年间虚增货币资金,2016年对9位高管进行了2700万元的股权激励 [4] - 恒大地产前总裁夏海钧在2008至2020年间共计获得16.38亿元收入,其统筹编制的财报两年虚增利润超900亿元 [5] 新规实施的挑战 - 如何界定薪酬与业绩不相匹配以及超出合理标准的具体量化是司法实践中的关键挑战 [6] - 对于已离职或移居海外的高管,追缴工作将面临跨国执法的难题 [6] - 新规的象征意义和导向作用不容小觑,正在建立造假必究、不当得利必追的良性循环机制 [6] 市场治理趋势 - 监管层正在织密法网,2022-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185名造假者,2024年证监会总体罚没153亿元 [7] - 新规是A股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有望改变造假成本低、收益高的扭曲激励 [7][8] - 新规需配套集体诉讼、刑事追责和中介追责的组合拳,以实现净化市场生态的目标 [8]
思科瑞上市首年即造假,这家A股军工检测企业还值得投资吗?
搜狐财经· 2025-10-09 18:20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23日变更为"ST思科瑞",因上市首年(2022年)即发生财务造假 [2] - 2022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不当确认收入三种方式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分别占同期指标的4.16%和6.56% [3] - 具体造假案例包括:在未收到货物、未开展检测业务的情况下,虚构与四川赛狄的检测收入336.65万元;对佳缘科技提前确认收入246.93万元,并对存在争议的412.46万元订单强行确认收入 [3] - 公司隐瞒虚假记载长达两年半,直至2025年4月发布更正公告 [4] - 公司被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时任副总经理舒晓辉被罚120万元,董事长张亚等3名高管各被罚80万元,合计罚没560万元 [4] 上市后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20-2021年)呈现高增长,营收从1.66亿元增至2.2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7549万元升至9706万元,两年营收增速均超30% [5]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2022年营收仅微增4.87%至2.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5.77%至9146.39万元 [5] - 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3.75%至2.01亿元,归母净利润腰斩至4784.05万元,降幅达47.68% [5] - 2024年业绩跌入深渊,营收下滑28.40%至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巨亏2100.32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43.90% [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5559.33万元,同比腰斩(-49.68%),归母净利润亏损395.5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57.87万元 [6] 财务状况与运营指标 - 毛利率从行业较高水平下滑至2024年末的36.30%,较2024年三季度的41.54%明显缩水 [6] - 销售净利率由正转负至-17.25%,净资产收益率跌至-1.31%,意味着股东权益开始缩水 [6]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仅9.40%,流动比率达10.54,短期偿债压力不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41.63万元)已无法覆盖5838.35万元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9] - 核心业务全面萎缩,2024年上半年可靠性检测筛选业务的检测数量和单价双双下滑,军工集团下属企业客户收入骤降62.99%,配套电子厂商收入下降41.24% [6] 战略与管理问题 - 上市后选择激进扩张检测能力,2024年上半年新增检测设备原值2052.42万元,CNAS和DILAC认证检测项目从1340项激增至2005项,增幅54.90% [7] - 盲目扩张未能转化为竞争力,新增检测能力在军工订单萎缩背景下沦为"闲置资产",推高运营成本 [7] - 管理层动荡,2024年11月时任总经理马卫东辞职,由杨大为接任,但新管理层未能扭转颓势 [7] - 行业面临阶段性萎缩,公司缺乏定价权,面对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只能被动降价 [8] 行业与市场风险 - 军工检测行业极度依赖军方预算节奏、价格管制和客户集中度,是"政策型"行业 [10] - 公司98%以上收入来自主营业务,高度依赖军工订单市场,该市场因行业人事调整和装备订货调整陷入阶段性萎缩 [6] - 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军工检测资质,该行业对供应商诚信要求极高,资质被吊销将使公司失去生存根基 [8] - 股票被ST后交易受限导致流动性萎缩,投资者信任重建需要漫长时间 [9]
金通灵财务造假前实控人判刑6年 负债率92%汇通达携10亿参与重整
长江商报· 2025-10-09 07:24
法律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欺诈发行证券罪被法院判处罚金800万元 [2][6] - 公司前实际控制人季伟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2][7] - 包括时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在内的至少6名公司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7][9][10][11] - 江苏证监局查明公司2017年至2022年连续6年财务造假 其中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 [3][11][12] 财务造假与经营业绩 - 公司2017年至2022年通过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 [12] - 2023年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50亿元和14.07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6.60%和2.95% [14] - 2023年及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5.06亿元和13.14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39.81%和160.03% [14]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三年半期间 公司累计亏损总额达23.85亿元 [3][15] 财务状况与重整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2.04% [4][15] - 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为1.06亿元 有息负债约13.59亿元 偿债压力较大 [15] - 公司目前处于预重整阶段 已确定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重整产业投资人 [5][16] - 汇通达拟以每股1.3996元受让公司7.11亿股股份 总投资款为9.94亿元 [16]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3年 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是一家高端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服务商 [13] - 公司业务涵盖工业鼓风机、压缩机、新能源系统集成等 致力于从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制造服务商转型 [3][13] - 2019年公司控制权转移至南通市国资委旗下的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
深交所下发“逐客令”!*ST高鸿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此前累计虚增营收超19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21:17
退市触发与过程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1] - 退市直接原因为公司股票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1][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0.38元/股总市值仅为4.40亿元[2] - 公司拥有申请听证或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逾期将视为放弃相关权利[6] - 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直接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挂牌转让[6] 财务造假案详情 - 公司长期通过子公司组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在2015年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3] - 造假手法为通过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的虚假贸易业务没有实际货物流转[3] - 2019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3] - 关键人物为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及公司时任董事曹秉蛟江庆负责撮合虚假贸易曹秉蛟利用职务管理业务和审批资金[3] 欺诈发行与经营恶化 - 公司在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中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数据该次发行于2021年4月获批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此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4] - 公司2024年归母净亏损高达22.90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在关停IT销售业务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亿元[4] - 公司于2024年5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2024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因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4]
000851,触发“面退”!股价仅剩0.38元
证券时报· 2025-10-08 20:47
公司退市风险 - 公司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股价仅剩0.38元 [1] - 公司有权在收到告知书后五个交易日内申请听证 或在十个交易日内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 [1] - 若深交所最终决定终止上市 公司股票将转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3] 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 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3]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3]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3] 财务造假监管背景 - 2024年证监会查办财务造假相关案件128件 重点打击第三方配合造假等违法行为 [4] - 证监会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 [4] - 上市公司出现两项以上终止上市情形的 股票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实施终止上市 [4]
财务造假,300091原董事长获刑6年
中国基金报· 2025-10-03 20:44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闻言 金通灵9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犯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罚金800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副董 事长兼总经理季伟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此前,江苏证监局已就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对金通灵及其相关责任人、年报审计机构作出行 政处罚。此外,金通灵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已启动。 金通灵及其相关责任人遭遇上述连番处罚,成为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民事、行政、刑 事三位一体监管和处罚的最新案例,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 金通灵6名高管获刑 9月30日,金通灵收到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一审判决被 告单位金通灵犯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罚金800万元。 季伟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万元;犯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有 期徒刑2年。法院决定对季伟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金通灵时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袁学礼,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有期徒刑4 年8个月,并处罚金120万元。 金通灵总经理助理、时任董事许坤明,犯违规披露重要 ...
财务造假!300091,原董事长获刑6年
中国基金报· 2025-10-03 20:37
【导读】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金通灵案一审判原董事长获刑6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闻言 金通灵9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犯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罚金800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副董 事长兼总经理季伟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此前,江苏证监局已就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对金通灵及其相关责任人、年报审计机构作出行 政处罚。此外,金通灵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已启动。 金通灵及其相关责任人遭遇上述连番处罚,成为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民事、行政、刑 事三位一体监管和处罚的最新案例,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 金通灵6名高管获刑 9月30日,金通灵收到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一审判决被 告单位金通灵犯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罚金800万元。 季伟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万元;犯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有 期徒刑2年。法院决定对季伟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原标题:财务造假!300091,原董事长获刑6年) 经查明,2017年至2022年,金通灵及其两家全资子公 ...
连续三年报告造假,知名企业前董事长遭深圳证监局处罚
搜狐财经· 2025-10-02 22:57
公司违规事实 - 美尚生态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大诉讼 [1][3] - 公司未将重要主体昌宁柯卡生态治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并披露 [3][6][7] - 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一项涉案金额达4.71亿元的重大诉讼该金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3.88% [9]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多记利润总额8757.17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041.29%多记净资产3718.25万元 [7] - 2021年多记利润总额4752.1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86%多记净资产7760.07万元 [8] - 2022年多记利润总额4092.80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09%多记净资产1.12亿元 [9] 监管处罚与追责 - 深圳证监局对美尚生态公司处以900万元罚款 [3] - 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迎燕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 [1][3] - 对时任董事长吴天华时任总经理王海滨时任财务负责人吴运娣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3] 事件背景与监管态度 - 美尚生态因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于2024年从深交所退市 [3] - 监管机构展现"退市不免责"的执法态度对退市公司仍一追到底 [3]
300091,严重财务造假,判刑了!原老板获刑6年,原财务总监被判4年8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2:53
刑事判决与处罚 - 公司因犯欺诈发行证券罪被法院判处罚金800万元 [3] - 800万元罚金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7% [6] - 公司表示该判决不会触及欺诈发行强制退市情形 [6] - 时任董事长季伟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4][10] - 时任财务总监袁学礼等五名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5][10][11] 财务造假事实 - 公司连续六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记载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 [6] - 其中有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6] - 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工程形象进度确认表、发货单以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 [12]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48亿元 [1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0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398.71万元;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85万元,虚增利润总额4332.73万元 [13] - 2019年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虚减利润总额3852.77万元 [13] 历史行政处罚 - 2024年1月公司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12][14] - 时任董事长季伟被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时任财务总监袁学礼被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14] - 其他责任人许坤明、冒鑫鹏各被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14] - 此次行政处罚罚款合计570万元 [12] 公司最新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07亿元,同比下降2.95% [1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06亿元 [18]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8.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61亿元 [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亿元 [1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82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25% [18] 公司基本信息与市场表现 - 公司全称为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91,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14] - 公司是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14] - 公司核心业务为高端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服务,涉及电力、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14] - 截至新闻发布日,公司股价为2.92元/股,当日下跌1.68%,总市值约43亿元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