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搜索文档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南沙再迎重磅支持 “南沙金融30条”来了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1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南沙金融30条",通过7个维度30条措施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2] 7个维度30条措施 - 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南沙方案》的战略部署,聚焦金融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及跨境业务创新 [2] - 措施涵盖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7个维度 [2] 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 [3]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加大对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 [3] 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 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发展并研发创新型产品 [4]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4] - 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支持境内机构使用自有外汇收入支付境内经营性租赁外币租金,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资本金限制 [4][5] 推进互联互通及扩大对外开放 - 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 [6] -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南沙区居民的商业保险年金、跨境车辆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6] 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服务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支持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 [7] - 推动跨境信用融资便利化,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允许南沙和港澳地区均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7]
聚焦上海创新生态进化 | 第一财经助力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成功举办
第一财经· 2025-05-12 08:50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由一财万项策划和执行的首届"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也取得了良 好反响。嘉年华直面青年创新创业"三有三缺"特点,即"有青春、有创意、有勇气",但"缺资金、缺经验、 缺资源",邀请近百家投资机构、吸引近百个创业项目共同参与,旨在以"核心赛道强聚焦、新兴领域广覆 盖、产业生态全呈现"的布局,创设"伯乐"与"千里马"的大集会,启发前沿创新思想的大碰撞,促成多维创 大放送两大板块全程高能。《活力城市》板块感受上海的创新温度和创业浓度;《新质青年》板块聚焦新 科技,对话新未来。结合论坛现场与Y50大放送的嘉宾精彩发言,第一财经报道团队通过视频与文字新闻 形式及时传递优质内容,其中由视频新闻衍生的"上海瞪羚企业数量全球第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年磨 一剑"等话题均登上社交媒体热榜,《宇树王兴兴:第一桶金来自上海,坚持做人形机器人有几个原 因》、《上海国投公司总裁:已搭建"六大母基金"为主干的矩阵》等深度图文报道亦受到全网广泛关注。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主 题,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设置了主旨演讲、年 ...
“创客中国”大赛再启 促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15:38
大赛背景与目的 -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开幕,旨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吸引300余名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参与 [1] - 怀柔区正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集群,大赛首次设立专题赛以融合区域产业集聚优势与平台影响力 [1] 大赛机制与领域 - 大赛目标为激发创新潜能、促进产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2] - 面向全国征集项目,分企业组和创业组,涵盖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智能传感及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 [2] - 获奖项目将获得现金奖励、落地空间奖励及金融、创业、科技服务等政策支持,助力多元化发展 [2]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在怀柔成功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22:46
大赛概况 -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5月9日在怀柔科学城举办,300余人参会 [1]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1] - 首次设立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专题赛,旨在融合区域产业集聚优势与平台影响力 [2] 政策支持 - 党中央出台一系列关于高端精密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政策,凸显产业在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2] - 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该产业发展 [3] - 怀柔区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动力,加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3] 大赛目标 - 激发创新潜能、汇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产业发展 [1] - 深度挖掘具有创新潜力和市场价值的优秀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 [1]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速中小企业成长 [1] 赛事安排 - 面向全国征集项目,设有企业组和创业组 [5] - 涵盖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智能传感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5] - 提供丰厚的现金奖励、空间奖励以及政策支持 [5] 资源整合 - 9家学术机构和高校作为支持单位签约,为赛事提供专业性与权威性保障 [6] - 8家金融机构签约,为参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6] - 4家合作伙伴签约,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创业孵化等服务 [7] 产业基础 - 怀柔科学城已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与前沿创新资源 [3] - 怀柔区具备政策扶持、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 - 参赛企业代表展示中小企业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活力 [7] 后续活动 - 参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前沿科学设施,展示怀柔科学城科研实力 [7] - 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座谈交流,探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 [7] - 大赛将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8]
马卫光调研协商履职课题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44
高校毕业生就业 - 浙大城市学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举措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做细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1] - 需要紧密对接城市、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 家政服务行业 - 三替集团在家政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等方面有实践 [1] - 家政行业是民生工程和就业"蓄水池",需要紧跟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1] - 应加强服务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做优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 青年创业支持 - 凯旋街道创业陪跑空间实施"春雨计划",加强政企联动,建好服务平台 [1] - 需要助力解决青年创业痛点,拓展创业创富空间,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充沛支持 [1] 数字文化产业 - 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是专业从事数字影视技术的科技型文创高新技术企业 [2] - 数字文化产业是就业新蓝海,应发挥"数字杭州"优势,持续深耕该赛道 [2] - 企业发展应与人才引育有机贯通,为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贡献力量 [2] 农文旅融合 - "后陡门·种地星球"项目打造包括农业研学、农耕体验、青年助农等的影视拍摄平台基地 [2] - 需要持续挖掘沉浸式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培育更多农文旅"爆点" [2] - 应让"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行列 [2] 青年人才发展 - 西湖区国际青年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需要紧密结合创业就业需求端和供给端 [2] - 应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和人才孵化空间 [2] - 目标是让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更好发挥人才吸附、就业带动作用 [2]
660万常住青年人口,上海这一盛会如何扮演创新创业“加速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8 22:08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生态 - 上海通过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等措施吸引高学历青年人才,常住青年人口达660万,98%创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超七成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近四成有博士学位[1] - 生物医药领域涌现年轻创业者案例:喜迈思生物创始人李一佳2015年回国创业,玄言生物创始人曹玄烨团队平均年龄28岁且年营收超千万元[1] - 50人论坛已成为"创新创业会客厅"和"生态圈",第六届将首次举办"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聚焦AI、生命健康和前沿科技赛道,提供投融资服务[2][7] 先导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超80万,集成电路人才占全国40%[3] - 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年轻化特征:徐汇西岸"模速空间"超千名从业者中近1/3为28岁以下年轻人,企业创始人/CEO/CTO平均年龄30多岁[3] - 典型案例:无问芯穹创始人夏立雪创业16个月即成为准独角兽,推出算力生态平台提供百万级算力礼包[5];智元新创CTO彭志辉半年完成7轮超十亿元融资[5]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上海发布未来产业新政布局新赛道,推出"雁阵计划"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建立市场化利益风险分担机制[6] - 开放应用场景助力创新企业落地,如游戏领域虽后发但人才集聚优势明显,《明日方舟》团队快速找到所需人才[6] - 研修营活动吸引全球参与者,去年20个营共2255人报名,今年将针对华人华侨、女性创业者等群体开课[9]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 青年科创嘉年华将遴选15个项目直通路演,促成初创企业与投资人、产业专家深度对接[7] - 论坛将发布"十大先锋"和"十大案例",继续开放十大研修营,形成多层次赋能体系[9] - 企业反馈活动能有效获取投资接洽机会,如智康加机器人期待通过活动拓展融资渠道[7]
Y50大放送 | 5.10锁定上海中心,看年轻人的事业如何在这座城市开花结果!
第一财经· 2025-05-08 15:43
论坛概述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于5月10日在上海中心举行 主题为创新共生力与青年创业 [1] - 活动包含上午和下午两大板块 涵盖政策解读 创业经验分享及前沿科技趋势探讨 [1][2][3] - 第一财经将进行9:00-17:00超长沉浸式直播 覆盖创新创业全场景 [1] 上午板块:活力城市 - 聚焦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展示其作为青年创新创业理想之城的优势 [2] - 邀请行业标杆如爆款影视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代表 分享上海创新土壤的独特性 [2] - 青年创业先锋将解读上海政策红利与产业生态 突出城市创业温度与创新浓度 [2] 下午板块:新质青年 - 汇集AI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领域青年人才 探讨技术突破与产业边界重构 [3] - 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路演项目将亮相 潜在独角兽企业可能从中诞生 [3] - 新质青年代表将在新智能 新健康 新能源等方向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 [3] 活动亮点 - 整合硬核科技 爆款创意与政策红利 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资源展示 [4] - 学界业界大咖与青年创业者同台 展现青年活力与城市创新力的结合 [4]
打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的进阶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5-01 20:03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开幕,主题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已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和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1] - 论坛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8家单位联合指导支持,联动多部门形成政策"组合拳",同时引入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等企业承办,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模式 [1] - 2024年推出54个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等矩阵项目,实现"1天高潮+365天热度",创新推出"12小时精彩大放送"伴随式直播 [2]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 设立7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组建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专业服务21场,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开展专业服务25场 [2] - 上海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为突破口,形成"青年与城市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5] -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聚集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垂直生态" [5]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成立两年自主研发5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成为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5] - 智元机器人构建了"大脑—小脑—本体"的软硬件设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 [7] - 无问芯穹在云端和终端同时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自主硬件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公司约200人 [7]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执行操作 [10] 城市创新创业特质 - 政策具有"穿透力",从子女教育到居住保障,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场景开放 [11] - 生态具有"共生性",企业、高校、资本自然形成"热带雨林",形成"1+N"品牌矩阵和"1+365"全年热度 [11] - 文化具有"包容度",接纳"非典型创业者",允许青年"带着标签成长" [11] 未来发展展望 - 第六届50人论坛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 [12] - 设定年度主题为科创项目融资,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 [12]
@博士英才 沈阳邀你共创未来
人民网· 2025-04-30 10:02
人才引进活动概况 - 沈阳市启动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并同步开启人才活动月 计划组织7类69项主题活动包括赛事、路演、招聘等 [1] - 活动以"沈阳未来 因你而来"为主题 将于5月21-23日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会议中心举行 覆盖东北"三省一区"及呼和浩特 [3] - 2023年首届活动吸引8000余名海内外博士参与 其中1200人最终落户沈阳 [3] 岗位需求数据 - 2025年活动已征集503家单位的7963个博士岗位 同比增加29% 其中沈阳197家单位提供2384个岗位(占比30%) [7] - 高校板块:东北大学等69所高校提供4378个岗位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42个前沿领域 其中2138个为优质岗位 [7] - 科研机构板块:中科院沈阳分院等19家单位提供409个岗位 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 [7] - 企业板块:沈飞集团等80家央企提供584个岗位 芯源微电子等26家上市公司提供300余个职位 [7] - 薪酬方面:年薪40万以上岗位达478个 同比增长27% [7] 活动特色亮点 - 创新创业支持:引入30家重点双创载体 开展项目路演和成果展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 产业聚焦: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定向引才 [5] - 精准对接:东北"三省一区"联合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5] - 实地考察:设计6条专业调研线路 涵盖沈飞集团、辽宁材料实验室等标杆单位 [5] - 数字化服务:提供岗位匹配、行程管理等全流程人力资源支持 [5] 人才政策与服务 - 推出"兴沈英才卡" 整合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全方位保障措施 [10] - 典型案例显示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定制化培养计划 帮助引进人才快速参与核心技术研发 [8] - 东北大学等用人单位强调沈阳提供"科研环境+生活保障"的双重吸引力 [8][10] 区域发展战略 - 活动是沈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 - 通过区域协同(辽宁14市+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形成7900余个博士岗位的联动引才格局 [3][5]
同赴文化之约 共话创新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30 06:47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以"宁好台湾 共向未来"为主题,涵盖历史文化、城市管理、青年艺术等多个领域,共举办20余场活动,吸引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等1000余人参与 [2] - 活动开幕式举办两岸校园民谣嘉年华,包括《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经典歌曲和原创主题曲《心桥》的演唱,6天的音乐展演活动促进两岸青年心灵相通 [3] - 两岸出版人与作家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进行"数字时代的两岸文学对话"交流,探讨从六朝文脉到元宇宙写作等话题 [3] - 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现场汇展示高淳非遗"跳五猖"、宜兰"新部落之舞"、高淳"鱼龙灯"、台湾"美式鼓舞"和溧水"武当28式太极拳"等两岸艺术表演 [3] 两岸经贸合作 - 两岸美食市集在南京夫子庙北广场举办,设置30个台湾美食摊位和10个南京本地名优土特产摊位,共40个摊位展示两岸特色美食 [2][4] - 台湾美食摊位提供米血糕、蚵仔煎、盐酥鸡等小吃,冬瓜茶、庙口红茶等饮品,以及高山茶、高粱酒、牛樟芝等土特产品 [4] - 商户召集人计划与南京夫子庙长期合作设立"宁台文创美食交流实践基地",已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 [5] - 参加市集的青年商户占比超过50%,南京市台办表示将持续"微创业"模式帮助台湾青年感受大陆创新创业氛围 [5] 台资企业在南京发展 - 台资企业高崎电机作为第一家落户溧水的台资企业,已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在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南京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4000个,在营台企1000余家,包括大陆最早的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首家台资独资医院明基医院和最大的台资观光休闲公园银杏湖乐园 [6] -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率代表团参观南京溧水区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探讨两岸机电产业新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