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抚顺高新区三链联动促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23:10
产业链筑基 创新链赋能 服务链反哺 把产业链做成创新链,把创新链嵌进服务链,再用服务链反哺产业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近年 来,抚顺高新区以自己的方式,描绘出老工业基地攀"高"逐"新"的实践路径。 金秋的抚顺高新区,溢出收获的喜悦。在渼瑞石油化工丙烯酰胺聚合物项目现场,处于试生产阶段的生 产线发出和谐的轰鸣声。 良好创新生态如良田沃土,滋养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目前,园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国家 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 链式跃升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发挥'链主'作用,主动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通过建立企业服务专班、 设立引荐奖励机制等措施,今年已签约多个项目,涵盖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多 个领域。"抚顺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高巍介绍。 北京鑫东旗材料有限公司100吨/年新能源电池特种树脂项目,就是高新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产 业,邀请重点龙头企业推介的项目。近年来,抚顺高新区依托抚顺石化的资源优势,深耕产业链,促进 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目前,八大产业链已成形,碳四、碳五深加工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累计签约23个项目,同时储备了 ...
5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31家院士工作站落地!泰安科技发展再提速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3:02
科技创新投入与平台建设 - 山农大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重组省重点实验室15家居全省第4位 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家 [2] - 泰山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存证平台"等16个模块上线运行 首科医谷泰安智慧康养医学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运营并形成概念验证成果29项 [2] - 上半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授信12.74亿元 备案10.36亿元居全省第8位 同比增长74%并实现连续8年增长 [2] 科技成果产出与企业成长 - 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 立项51个项目 开发69个新产品 新建62条生产线 [2] - 全市5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面向全省推广 入选数量居全省第4位 [2] -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11家 [2] 科技服务与人才聚集 - 上半年全市88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30%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 - 实施"百名专家泰安行 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 建成省级国际合作基地9家 省院士工作站31家 市级"人才飞地"36家 [2]
2024年我国4059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2269.1亿元
新华社· 2025-09-22 21:33
记者9月22日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获悉,2024年,我国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 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 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 和转化服务平台,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32.7%,共建机构和平台的数量达到19772家。这些机构和平 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依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要求,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 校应当提交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 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2018年起每年持续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 度报告》,对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记者温竞华、董雪) 上述信息来自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报告显示,面 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
2269.1亿元!2024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绩单”亮眼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19:15
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度 - 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六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269.1亿元人民币 较上一年增长约10% [1] - 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 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1] 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 - 截至2024年底 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技术转移机构 占填报总数的26.7% [1] - 截至2024年底 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占填报总数的54.5% [1] - 科技成果转化专职人员数量达到18248名 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趋向专业化 [1] 产学研合作深入度 - 截至2024年底 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 占填报总数的32.7% [2] - 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的机构和平台数量达到19772家 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 [2] 年度报告制度建设 - 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为4059家 年度报告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并落地 [2] - 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统计的重视程度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2]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22 17:49
在9月22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5》。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 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 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 报告表明,2024年,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 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再创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 4.1%。 截至2024年底,高校院所共计拥有18248名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高校院 所自建了技术转移机构,或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 技术转移机构,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 伍,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54.5%。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院所与企 ...
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 同比增长约10%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3:47
报告核心数据 - 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达226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 [1] - 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 [1] - 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1] 转化方式 - 转化方式包括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共六种 [1] 报告发布信息 -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田德录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 [1]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19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 空间与海洋探索取得突破,"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 [2] - 高端装备领域成果显著,"京华号"盾构机单月掘进542米,梦想号钻探船最大钻深达1.1万米 [2] - 先进制造实力领先,灯塔工厂数量全球占比超40%,大型露天矿机器人系统实现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2] 前沿技术领域进展 - 人工智能领域多个通用大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3]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突破,关键技术进步推动其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加速落地 [3] - 脑机接口技术开始临床应用,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国产脑起搏器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3] 基础研究实力增强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4]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4] - 高水平人才队伍壮大,基础研究人才由2021年47.2万人年增长至2023年57.5万人年,高被引科学家达1405人次占全球1/5 [5] 科技成果转化提升 - 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 [6]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成效显著,40家试点单位转化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 [7] - 产学研合作深化,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7] 科技改善民生 - 环境治理科技见效,科研攻关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 [9] - 农业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抗病抗干旱重大品种,研制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填补空白 [9] - 交通与医疗技术突破,CR450动车组时速可达400公里,C919订单超1000架,研发全球首款5.0T磁共振装备及实体瘤双抗药物 [10]
让科技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陕西日报· 2025-09-22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 技术经理人制度作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有效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场产业 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与效率 [1][4][8]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其技术经理人团队已促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注册企业2500余家 实现融资超20亿元 并推动1000余家科技企业落地西咸新区 [1][5][8] - 陕西省通过建立技术经理人学院和完善的培训认定体系 已培养超5500名技术经理人 其中1292人获省级认定 1063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职称 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生态 [7][8]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陕西斯赛姆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投产 签约订单突破1000万元 [1] -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储氢载体产品小批量交付 具备2000吨/年有机氢载体及催化剂生产能力 [2][3] - 陕西空天锐智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3D纺织碳纤维预制件 投产后销售额达数百万元 [5] - 技术经理人团队在咸阳累计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1300项 成功落地企业350家 [3] 技术经理人服务模式 - 技术经理人提供厂房选址 工商注册 税务登记 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支持 协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1][2] - 服务范围延伸至专利授权 股权设计 人员招聘 项目申报及融资对接 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4][5] - 通过园区代建厂房(如氢易能源获5年租赁期)等创新模式 降低初创企业资金压力 [2] 人才培养与体系构建 - 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学院为首家全国性培训机构 配备技术 产业 资本"三位一体"导师矩阵 首期培训100名学员 [7] - 蔡振华团队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百余项 助力年融资额超1亿元 体现实战化培养导向 [7] - 陕西省推行"培训+认定+职称"全链条建设体系 并出台《陕西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化机制改革 [8]
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9-22 05:12
重大科技成果 - 空间探索与海洋技术取得突破,"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且最大钻深达1.1万米 [2] - 高端装备与交通领域成果显著,C919大飞机获超1000架订单,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16.07米盾构机单月掘进542米 [2] - 能源与通信技术全球领先,5G大规模应用,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世界首位,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2] 前沿技术领域进展 - 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多个国际先进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3]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突破,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进展推动其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加速落地,为万亿级产业奠基 [3] - 脑机接口技术开始应用,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商用并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3]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4]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及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4] -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47.2万人年增长至2023年57.5万人年,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1405人次,占全球1/5 [5]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6.8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6]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期间转化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市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试点 [7] - 技术转移体系健全,包含3家国家级交易机构、12个示范区、1084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及1.9万多家共建研发平台 [8] 科技赋能产业与民生 - 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系统实现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2] - 精准防治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抗病抗旱作物品种保障粮食安全 [9] - 医疗健康领域取得突破,全球首款5.0T全身扫查磁共振装备降低检查成本,全球首个实体瘤双抗药物纳入医保 [10]
2025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上海开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21 16:16
大会概况与模式 - 2025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于9月20日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会堂开幕,是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大会打造“1+3+365”展会对接模式,即1个在线供需对接平台、3天展览展示和活动、365天持续对接全流程 [1] - 大会面向全球发布超10000项技术需求,企业投入资金总额超200亿元,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20多个前沿领域 [1] - 现场发布2000个人才需求岗位,展示1728项国际国内待转化成果、847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80余项首发首秀产品 [1] 企业需求与国际合作 - 大会集中展示华润、中电金信、中广核、中建八局等120家行业骨干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和需求场景 [2] - 现场发布十余条千万级别创新需求,包括哈萨克斯坦电动汽车充电站国家网络建设项目,促进电动汽车产业链、数字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跨境投资 [2] - 沿沪宁产业创新走廊发布技术联合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等系列需求,加速长三角地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2] 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展示“脑机接口专用芯片”、“魔方无人机系统”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 [2] - 华山医院的“脑胶质瘤治疗性DC疫苗”彰显生物医药创新实力 [2] - 华东师范大学通过赋权模式推动“新型高端酶制剂”产业化,成本降低90%以上 [2] - 清华大学展示全球领先的光镊原子阵列量子计算平台,实现225比特无缺损可编程阵列,支持千比特级扩展 [4] - 仁济医院推出“框架核酸分子计算诊断芯片与器件”,具备颠覆传统诊断模式的潜力 [4] 概念验证与平台建设 - 加快落实上海市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6+13”家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启动建设 [3] - 脑机接口、核酸药物、基因编辑、集成电路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等6家面向未来产业的概念验证平台首次集中亮相 [3] - 这些平台提供技术验证、商业验证、资源对接等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未来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风险与研发成本 [3] 高校与研究机构参与 - “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吸引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沪上20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21家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参展 [3] - 高校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涵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3] 服务板块与交易成效 - 大会首次打造“技术交易集市”,瑞金医院“无创血糖仪”、农科院“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等产品现场推广 [6] - “转化门诊”邀请20余位资深专家为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1对1咨询与全流程陪跑服务 [6] - “转化门诊”累计对接项目374个,遴选50余项具备商业潜力的成果,19个项目进入准概念验证阶段,10个项目完成赋权成立公司,转化合同金额超3亿元 [6] 报告发布与生态建设 - 大会论坛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与《2025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 [5] - 发布团体标准《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规范》与上海市地方标准《概念验证机构建设与服务指南》 [5] - “技术经理人慕课”平台首次发布,旨在系统化提升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能力 [5] 历史成果与行业影响 -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释放技术需求21000余项、人才需求35000余项 [6] - 历届大会展示创新产品4080项,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近180亿元,成为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品牌活动 [6] - 大会通过“以展促需、以需促转、以转促产”,全面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