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安庆:山色湖波连天碧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11:50
8月2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花亭湖景区,蓝天、白云、碧水与周边青山、村庄、田园、水系互相映衬,构成巨幅绿色生态山水大画卷,美不胜收。 近年来,当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对河湖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天蓝、水 清、岸绿的美好生态家园。王先国摄 2 11 17 -14 27 4 238 The Career and DAY 11 20 n and a POS t all Beach the first r and 25 1 2015 te 1 1999 ...
金昌税务:合规护航,光伏产业向阳而生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32
公司税务支持 - 税务部门在项目初期提供精准税费优惠政策辅导 包括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1] - 公司近三年累计享受政策减免税额达2200万元人民币 节省资金用于光伏组件更新升级 [2] - 税务部门组建专业团队指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数据梳理 并协助核查耗能信息 [1] 项目运营数据 - 永昌县河清滩100MW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91万吨 [4] - 该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23万吨 [4] - 项目为企业布局西北新能源市场的关键投资 [1] 合规管理机制 - 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水资源税申报异常 及时提供专项辅导 [3] - 公司建立税费政策享受动态更新台账 完善内控机制并开展财务人员定期培训 [3] - 税务部门与环保 自然资源部门建立月度信息共享机制 跟踪设备运行数据和资金投入进度 [4] 行业发展环境 - 金昌市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转型核心引擎 依托丰富光照资源和工业体系 [1] - 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促使戈壁荒滩转变为清洁能源基地 [1] - 企业通过环保设备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 坚定绿色发展道路 [4]
王文涛部长会见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10:37
中新经贸合作成果 - 中新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今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1] - 中方愿与新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1] - 新加坡始终视中国为极具潜力的投资目的地[1] 重点合作领域 - 拓展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领域合作[1] - 深化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1] - 高质量建设中新互联互通等旗舰项目[1] 多边合作机制 - 高质量实施中新自贸协定 RCEP协定[1] - 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如期签署[1] - 继续支持中国加入DEPA和CPTPP[1] 区域及全球治理 - 加强APEC WTO框架下合作[1] - 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1] - 办好2026年APEC会议[1]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9-05 09:32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 [1]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桃花、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1.48亿元 [1] - 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1] 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 高原海拔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甘肃高原夏菜填补东南沿海蔬菜供应缺口 青海龙羊峡水库发展冷水鱼产业 [2] - 西藏拥有河谷农区、高山草甸、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竞争力潜力空间 [2]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原经济新引擎 [2] 产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存在海拔高、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问题 基础设施、主体培育、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突出 [3] - 通过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河北援藏工作队开展白绒山羊种群扩繁 建设绒毛品鉴拍卖中心提升产品价值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有机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3] - 生态本底脆弱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在项目引进和资源开发中加强布局谋划 [3] -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和优化补偿机制守住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3] 未来发展路径 - 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统筹投入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4] - 提升产业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 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姓增收致富注入动能 [4]
伊春市国资局局长林福祥:以国企改革新成效赋能生态强市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5
核心观点 - 黑龙江省地方国企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四连增"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伊春市国企聚焦生态与旅游发展目标 通过制度改革 科技创新和资产盘活等措施推动国有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3% 利润总额同比减亏4.0% 并计划在2025年推动国企营收增长10%以上 [1][3][8] 国企改革与治理 - 完善分类分层考核机制 个性化指标占比达60%以上以提升企业履职针对性 [4] - 市属国企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 决策合规率达100% 全面完成监事会改革和章程修订 [4] - 建立多领域外部董事人才库 为董事会专业化运作奠定基础 [4] 财务绩效 - 黑龙江省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四连增" 增速高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1] - 伊春市地方国企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3% 利润总额同比减亏4.0% [3] - 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增收 伊春森工集团年增收约20万元 市建筑工程公司获租金17万元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伊春森工集团创新"轮采轮休"方法 研发低温保鲜 无菌灌装及分子级活性保留技术 构建桦树汁完整产业链 [4] - 建成20处数字化防火指挥调度中心及数据平台 结合卫星通信和无人机巡护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 [5] - 南岔国家粮食储备库完成7栋平房仓升级改造 总仓容达3.3万吨 提升粮食储备安全 [5] - 推进A级景区智慧化升级 打造"区块链+红松认养"平台 完成420棵红松线上认养 [5] - 景区游客量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2.6%和76.7% 智慧水务平台惠及2.79万户居民 [5] - 市自来水公司改造23座城区加压泵站 公交公司完成车辆监控系统云升级 建筑工程公司应用BIM和物联网提升施工效率 [5][6] 资产优化与运营 -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摸清106处闲置资产 包括厂房和办公楼 [7] - 通过公开招租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伊春森工集团成功盘活22项资产 [7] 战略与规划 - 锚定"生态立市 旅游强市"发展目标 推动国有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3] - 计划在2025年盘活闲置资产20处 推动国企营收增长10%以上 [8] - 聚焦治理现代化 产业绿色化和创新精准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伊春" [8]
荒山变“金山”
人民日报· 2025-09-05 09:23
绿色发展理念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并大力推进废弃矿山治理与利用 [2] - 多处矿山通过生态治理重获新生并收获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2] -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电站、生态公园、产业园区等多元化利用模式 [2] 生态治理成果 - 长广东风岕光伏发电站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 [2] - 光伏发电站如蓝色海洋掩映于绿水青山间 [2] - 生态治理实现科技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景观效果 [2]
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
海南日报· 2025-09-05 09:12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近日,随着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696.35亩集体土地流转项目 顺利完成,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大关,标志着三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化、规范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亚在农村改革领域持续深耕,着力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体系,依托海 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这一专业平台,不仅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更通过规范产权交易流 程、明确交易标准,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农村产权资源向优质项目、高效领域 集中。 据介绍,此次促成的崖州区梅东村696.35亩集体土地流转项目,主要用于崖州区"农光互补"光伏蔬 菜大棚建设,通过光伏清洁能源发电实现补光,满足蔬菜生长期光合作用需求,助力蔬菜优质高产。这 一模式成功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向共赢。 自成立以来,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始终以"规范化服务农村产权流转"为核心,业务范 围持续扩容,从最初聚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林权等基础交易品 种,逐步拓展至涉农项目招投标、海域使用权等创新领域。 未 ...
李宏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伟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08:4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 深刻揭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2] -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深度融合 形成植根中国大地的生态文明理论 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 - 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定势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观 明确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4] - 将自然资本确立为生产要素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明确生态环境具有与资本 劳动力 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地位[5][6] 实践应用与制度创新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222个 较2023年增加19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比例达87.2%[8] - 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210个重要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数量占比77.1% 较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9%[8] - 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1亿亩 其中造林6669万亩 种草改良4836万亩 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 连续4年超90%[8] - 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促共进 构建"经济反哺生态 生态促进经济"完整闭环 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9]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推行河长制 林长制等制度创新 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10] 国际影响与全球价值 - 为面临生态约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借鉴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11] -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指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风电 地热 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12] - 形成丰富实践创新成果 如浙江安吉依托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翠竹转化为"碳资产" 开创"竹子变票子 资源变资本"生态共富模式[13] - 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超越"先污染后治理"西方现代化模式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5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随后在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 2022年党的二十大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等场合被多次强调和深化 [2] - 理念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定势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共生关系 [4] - 将自然资本确立为生产要素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明确生态环境具有与资本 劳动力 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地位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 - 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达标城市222个 较2023年增加19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7] - 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 2024年210个重要湖库中水质优良占比77.1% 较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9% [7] - 2024年全国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 其中造林6669万亩 种草改良4836万亩 森林可持续经营面积扩大至1000万亩以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达91.24% [7] 生态产业与制度创新 - 通过生态产业化构建生态价值实现闭环 通过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改造 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健全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创新推行河(湖)长制 林长制等制度 [9] 国际影响与全球贡献 -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 宣介中国生态文明理念 [10] - 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开展风电 地热 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经验 [12] - 浙江安吉创新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 将竹子转化为碳资产 开创生态共富模式 为世界贡献可持续发展样本 [13]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4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1] - 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1] - 雪域高原60年巨变铺垫光明前景[1]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 桃花 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1] -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达几十种 年产值达1.48亿元[1]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资源禀赋优势 - 河谷农区 高山草甸 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提供有竞争力的潜力空间[2] - 高海拔可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通过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将价值洼地变为产业高地[2] - 良好生态是产业发展生命线 绿色有机已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3] 产业发展挑战 - 海拔高交通不便导致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3] - 基础设施 主体培育 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较为突出[3] - 生态本底脆弱 污染一旦出现将失去核心竞争力[3] 产业发展路径 - 发挥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力量 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3] -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深度融入国内外大市场[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种群扩繁提升和建设拍卖中心实现白绒山羊产业增值[3] 生态保护要求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 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3] - 项目引进资源开发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优化补偿机制守住竞争力[3] - 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