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搜索文档
同方股份H1实现营收56.67亿元,净亏损为2.56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8-27 10:1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56.67亿元,同比下降10.09%,主要因上年同期处置计算机硬件业务导致合并范围变动[2] - 剔除计算机硬件业务影响后,本期营业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75%,上年同期可比营收为52.59亿元[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下降幅度达1008.99%[2][3] -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5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5.19亿元收窄51.7%[2][3] - 总资产511.6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9.6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2][3] 业务运营 - 安检安保和智慧能源业务因行业结算特点处于项目投入期,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导致暂时亏损[2] - 参股企业同方全球人寿受利率持续下行影响,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增加[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3亿元,较上年同期-10.05亿元改善54.9%[3] 研发创新 - 成功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和集团级科技奖2项[3] - 新立项国际标准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含海外发明专利39项)[3] - 新增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3] - 安检安保产品融入多能成像技术和创新系统设计,推出全新货检产品系列[4] - 安检大模型研发取得进展,实现实例级图像到文本描述生成[4] - 静态CT获得北京市2025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4] - 推出锂电池检测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4] - 昆仑灵境Agent智能体完成研发,实现大小模型融合应用[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聊城科技型企业翻番增长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19:06
科技创新战略实施 - 聊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形成围绕产业抓科技 壮大产业强科技的良性循环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科技企业培育成效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267家增长到2024年918家 增幅243.8%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303家增长到2024年1305家 增幅330% [3] - 建立动态高企培育库 优化高企认定服务流程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奖补政策 [3] 科技项目突破与成果 - 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8项 争取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5亿余元 [4] - 包括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7项 [4] - 组织实施市级项目460余项 新增发明专利4150件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69件 [4] - 波米科技高端芯片封装用聚酰亚胺材料和中色奥博特5G用高精度压延铜箔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 [4] - 阳谷华泰和聊城大学等单位实施7个项目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4]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 省级创新平台120家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03家 其中国家级39家 [5] - 省级重点实验室总量达12家 居鲁西地区前列 [5] - 设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 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5] - 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推动轴承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 [5] - 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9家 技术创新中心92家 认定人才飞地35家 [5]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12条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研究平台 [5] 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 - 与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包括中科院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 [6] - 选聘258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6] - 入选科技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 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106人 4名外国专家获齐鲁友谊奖 [6] 科技创新生态优化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7.23% 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 - 发放630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和619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6][7] - 为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省市财政贷款贴息补助 [6] - 聊城科技大市场获评中国和省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3项 [7] - 321台科学仪器安装物联装置 累计使用创新券3000余张 获省补助685万元 [7]
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8-26 12:10
行业产值表现 - 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产业链增速居全市12条产业链首位 [1] 产业体系构成 - 拥有71家规上企业 包括2家小巨人企业、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2家瞪羚企业 [1] - 形成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和时风集团 [1] - 配套企业覆盖车身铝合金材料、电池部件、空调及线束生产领域 [1] - 已培育5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 创新协同发展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推动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产业学院 [1] - 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1]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提质升级 [1]
聊城|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8-26 09:33
行业产值表现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产业链增速居全市12条产业链首位 [1] 产业体系构成 - 拥有71家规上企业 包括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时风集团) [1] - 配套企业涵盖车身铝合金材料(友升铝业)、电池部件(博源精密)、空调及线束(通盛汽车、端子电器)等领域 [1] - 形成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1] 企业培育成果 -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 瞪羚企业12家 小巨人企业2家 [1]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 [1] 创新发展举措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学院 [1] -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国企担当 与城共进:正方集团与珠海特区的共生答卷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7:14
公司业务概览 - 正方集团为珠海香洲区属国有企业 总资产达476亿元 致力于成为湾区优秀的城市综合运营商[6] - 公司业务涵盖城市建设 产业创新 文旅融合 城市运营四大板块 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6] 产业空间运营 - 运营产业空间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 包括香洲创港中心 凤山科技园 正方·云创园等园区[7] - 成功引进超过200家企业 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7] - 园区汇聚员工约4000人 形成人才和技术密集的创新发展生态[7] 产业服务体系 - 构建"一中心一站点三平台"服务体系 提供全周期产业生态支持[7] - 通过4支总规模23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新能源 医疗健康 集成电路等领域[7] - 联合暨南大学共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7] 文旅项目运营 - 香炉湾城市阳台荣获"缪斯奖铂金奖" 采用退台式地景建筑设计 实现通山达海的城市意象[9] - 2025年1月至8月举办活动90余场 累计客流约1200万人次 国庆假期客流量达100万人次[9] - 推出"1元全天租用沙滩椅""瓶装水仅售1元""0元租用沙滩玩具"等惠民服务[9] 文旅战略布局 - 串联情侣路沿线爱情邮局 香炉湾沙滩 热浪湾等众多地标 形成珍珠链式景观集群[10] - 升级停车场系统支持港澳单牌车无障碍通行与无感支付 吸引港澳居民北上消费[10] - 新建珠海香山迎宾馆美高梅华府酒店 占地7.68万平方米 仅打造147间客房与别墅[10] 住宅项目开发 - 正方·南湾首府项目打造超1000平方米下沉景观庭院 采用"两轴三庭 五进六园"景观布局[12] - 配备约3800平方米高端会所 含恒温泳池 健身房 瑜伽室等设施[12] - 以第四代住宅理念打造高实用 多面宽户型 提供超高得房率 赢得港澳客户认可[12] 发展战略 - 积极响应"魅力香洲十大行动" 深入服务"百千万工程"大局[14] - 通过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型消费激活文旅产业 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14]
科技风筝飞向未来 ——山东潍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中)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6
核心观点 - 潍坊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导向 构建匹配产业需求的创新生态 实现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 [1][4][6] 产业基础与创新短板 - 产业实力雄厚: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在潍坊实现规模化发展 规上工业产值和营收均超过1.1万亿元 蔬菜产销量全国第一 [3] - 创新短板:高校院所偏少 科技金融服务待完善 缺乏顶尖实验室和高能级平台 人才吸引力相比一线城市有差距 [3] 行业痛点驱动的创新实践 - 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 开发自动化啤酒装车机 将每班次工人从24人减少到2人 投入成本2-3年可收回 同时解决7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的人工作业难题 [4] - 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攻克磁悬浮控制等核心技术 研制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应用于乳山调频电站 将电网调频响应速度从秒级提升至毫秒级 能量转换效率从45%跃升至85%以上 解决传统火电调频能耗高、磨损大、响应慢的痛点 [5] 创新要素匹配机制 - 通过"智联百校"行动链接企业与高校:539名专家下沉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和企业科技副总 140名干部常驻高校院所担任科技人才专员 两年破解1800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7] - "揭榜挂帅"机制提升攻关效率:山东奥新医疗在政府平台发布技术瓶颈后 48小时内收到厦门大学团队响应 [7] - 基金招商成为新引擎:潍坊高新区以股权投资形式引入山东辉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落户航空航天产业园 沿产业链布局硬科技 [7]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品质 正在设计AI育种加速仓 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AI进行预测育种 实现基因功能预测和市场偏好洞察 [9] - 山东焦易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碳基导电产业链数据服务商转型为"智改数转"服务商 通过深度数据采集加速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升级 [10] - 潍坊学院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响应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元宇宙等产业应用场景需求 [10] 创新成果与产业生态 - 培育1228家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 建成952家创新平台 每年吸引8万多名青年人才来潍发展 去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4.6% [10] - 产业家底为科技创新提供真实试验场景和应用空间 创新生态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10]
探寻|闯出自主创新“之江新路”
科技日报· 2025-08-25 17:22
发展蓝图与战略目标 - 2006年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定下用15年时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并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目标 [4] - 2020年浙江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 2024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3720.41亿元(同比增长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507.87亿元(同比增长8.3%) [6] - 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 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 [6] 创新平台建设 - 通过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机构弥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短板 该院已建设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承担1500余项科研任务 获得834项授权专利 [7]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17家 成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主阵地 [8] -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浙江落地 [7]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超1500万人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65.3人年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33.7% [10] - 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汇聚20多个学科领域 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等交叉学科研究 [9] -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通过"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模式在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成果 [11] 企业创新与产业成果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5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 数量均居全国第3位 [11] - 涌现绝影X30四足机器人 通义千问Qwen3模型 高导电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等创新成果 [11] - 万向集团 阿里巴巴 海康威视 云深处科技等科技型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1] 战略部署与发展方向 - 2023年9月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12] - 2024年11月提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 [12] - 通过"腾笼换鸟"思路和"凤凰涅槃"勇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华网· 2025-08-25 15:4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1] - 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3]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3] 机器人产业突破 - 世界机器人大会售出1.9万台机器人 销售额超2亿元 [2] - 中国重汽焊接车间采用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 用工从300人降至30人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0万亿元 2045年应用量超1亿台 [3] 核心技术自主化 - 蓝微电子突破16微米键合丝技术 解决芯片材料"卡脖子"问题 [4] - 品驰医疗实现脑起搏器国产化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四大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 [7][8] - 品驰医疗实现高场强磁共振兼容技术 降低产品研发费用和周期 [7][8] 低空经济应用拓展 - 杭州低空巴士航线缩短40公里路程至20公里 飞行时间8-10分钟 [9] - 美团无人机开通64条航线 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9]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9] 产业生态成熟度 - 全国涌现十余家神经调控企业 形成协同创新生态 [8] - 低空经济实现船舶动态配送和跨山跨海物资运输 [9][12] - 机器人及低空经济加速拓展应用场景边界 [12][13]
创新驱动 天津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环球网· 2025-08-24 21:50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天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通过搭建平台和健全体制机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 [1] - 政府牵头搭建创新联合体 助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实现研发成果落地转化 [1] - 已建立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涵盖60多家重点企业和3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 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 [3]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车联网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均超10% [5] - 发布43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 制定重点产业关键卡点技术和产品清单 依托创新联合体进行科研突破 [6] - 加大力度扶持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团队 支持概念验证等 打造科创平台创新策源能力 [6] 重点项目与成果转化 - 天津滨海高新区投产玻璃基板新材料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 可批量生产大尺寸高铜厚玻璃基板 应用于高清显示等领域 [1] - 天开高教科创园入驻20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项目 其中70%已完成样机研制 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增量 [6]
真抓实干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丨创新驱动 天津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21:46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天津通过政府牵头搭建创新联合体 助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实现玻璃基板新材料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投产[1] - 已建立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覆盖60多家重点企业和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 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3] - 天开高教科创园入驻20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项目 其中70%项目已完成样机研制[6] 产业发展成效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车联网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增幅均超10%[5] - 推出43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制定重点产业关键卡点技术产品清单 依托创新联合体进行科研突破[6] - 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双轨并行 提升全市工业发展能级[3] 产业应用领域 - 新建玻璃基板生产线可批量生产大尺寸高铜厚基板 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高清显示领域[1] - 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加大力度扶持重点实验室 支持研发团队进行概念验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