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Meta巨资入局 智能眼镜竞争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7-10 02:35
智能眼镜生态正在迎来更多重磅级玩家。据美国媒体报道,Meta(META.US)公司已经收购了全球眼 镜制造商巨头——法国依视路公司(EssilorLuxottica)的少数股权。此举标志着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正在 加码投入快速增长的智能眼镜行业。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个智能穿戴设备红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资本关 注。 股权收购深化双方合作关系 据报道,Meta以约35亿美元购入依视路约3%的股份,并考虑最终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但截至记者发 稿,Meta和依视路均未对报道进行回应。消息发布后,依视路美国存托凭证(ADR)周二收盘上涨 5.48%,创4月9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1336亿美元。而周三法国股市开盘后,依视路上涨超过5%。 公开资料显示,依视路为全球眼镜领先企业,以雷朋(Ray-Ban)和欧克利(Oakley)等品牌而闻名。 2023年,Meta与依视路合作推出的雷朋智能眼镜,具有内置摄像头和AI(人工智能)驱动的语音辅助 功能,该眼镜自推出以来已售出数百万台,并引发业内关注。2025年6月,Meta和依视路扩大合作范 围,联合欧克利品牌合作发布Meta HSTN智能眼镜。新款智能眼镜具有高分辨率免提摄像头、 ...
股市必读:诺力股份(603611)7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55.96万元,占总成交额3.23%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25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9日收盘 诺力股份报收于23 05元 上涨0 61 [1] - 当日换手率8 51% 成交量21 92万手 成交额5 1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55 96万元 占总成交额3 23% [2][4] - 游资资金净流入4649 37万元 占总成交额9 06% [2][4] - 散户资金净流出2993 41万元 占总成交额5 83%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浙江长兴 [2] - 2013年在马来西亚设厂 2019年在越南设厂 成为行业内首家海外拥有产能的叉车主机企业 [2] - 2015年上市 同年与上海交大合作成立公司研发AGV车 重点发力叉式AGV车 [2] - 2016年并购无锡中鼎 转型为场内物流生产方案供应商 [2] - 2019年并购法国SAVOYE 推动集成板块国内外同步发展 [2] - 去年年底开始研发具身智能搬运机器人 并与浙江大学合作探索大模型技术赋能 [2] 财务及业务数据 - 去年公司营收69多亿人民币 其中叉车营收37亿人民币 [2] - 中鼎营收18亿人民币 法国公司营收14亿人民币 集成板块营收约32亿人民币 [2] - 中鼎去年盈利8800多万人民币 其余利润由母公司叉车板块贡献 [2] 子公司动态 - 中鼎智能于2016年被收购 今年5月9日向联交所递表 [2][4] - 6月27日被中国证监会国际部披露备案受理 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2] 产能建设进展 - 叉车板块在湖州长兴的5期工厂进展顺利 去年年底建筑主体竣工 [2] - 预计今年四季度首条智能化生产线竣工投产 [2]
西井科技孙作雷:在无人驾驶领域将科幻变成现实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2:22
指数据 后提粉杆 看到中国 将科幻变成现实 ◎记者 李兴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井代表着生命的起源、团队的凝聚、思考的力量,以及规则与灵动的交融。将公 司命名为'西井',寓意着公司具有敢于创新、锐意开拓、勇为挖井人的精神,同时也具有井井有条的治 理能力。"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探访位于上海市武夷路的西井科技,公司CTO孙作雷诠释了公司名称 的内涵。 孙作雷 西井科技孙作雷: 在无人驾驶领域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流浪地球2》的主创人员在展台邂逅了西井科技的Q-Truck。他当时 觉得Q-Truck所代表的未来科技感和《流浪地球》所表达的科创精神,可谓不谋而合,便立即联系了我 们展台的工作人员。"谈及Q-Truck在电影和科幻圈的表现,孙作雷给记者讲了这个小故事。 西井科技成立于2015年,在当时,自动驾驶依然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且尚看不清未来方向的创新。 有别于众多初创公司选择乘用车赛道,西井科技聚焦无人驾驶卡车赛道,并将港口物流作为主要应用场 景。 孙作雷表示,当时无数的创业公司都在寻找自己的应用场景。机缘巧合下,西井科技进入了港口行业, 通过将AI和机器视觉相结合的技术,为用户开发智能理货的 ...
订单亮眼 产能扩张 并购火热 A股公司全球化布局多点开花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2:22
张大伟 制图 订单亮眼 产能扩张 并购火热 A股公司全球化布局多点开花 ◎记者 柴刘斌 2025年上半年,A股公司出海可谓亮点纷呈。从传统的产品输出到全面的品牌化、生态化、产业链布 局,A股公司在基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接连斩获大额海外订单。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新 能源等行业A股公司持续加码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本地化产能迎来显著提升。 A股公司境外并购也持续升温。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A股公司首次披露境外投资并 购案例超过60例,电子设备、汽车零配件、机械等成为并购热点行业。 在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看来,中国企业的出海优势正在从成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依托全球领先的 智能供应链体系、国际化人才储备和数字技术及AI能力,中国企业有能力并正在全球市场实现从"产品 出海"到"品牌出海"的战略升级。 大额订单捷报频传 产业竞争力凸显 上半年,A股公司在海外市场捷报频传,基建、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纷纷斩获大额订单,彰显出强大 的国际化竞争力。 基建领域率先发力,成为海外大额订单"收割机"。中油工程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标 伊拉克阿塔维油田气体处理厂EPSCC项目,中标金额达16.01亿 ...
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去产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7-10 02:21
从光伏玻璃集体减产到多晶硅期货行情回暖,从低空经济领域涌现集体签约到"人工智能+"深化的落 地……2025年上半年,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攻坚克难中持续深化,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改革正在深刻 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去产 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整治"内卷式"竞争展现出坚定决心。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光伏、钢铁等行业去产能 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从市场数据来看,光伏产业去产能成效初显,多晶硅期货在政策利好与减产预期推动下显著走强。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供给冲击,需要启动 微观治理,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落实"的模式破解"内卷"现象。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陈至奕认为,当前的"反内卷"并不是抑制竞争,而是借此实现动能转换,推动企业 包括民营企业优化治理,同时也将引导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规范化。 传统产业主动"反内卷"、谋升级的行动举措可圈可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也在持续壮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供给侧改革要聚焦 ...
董事长专访 | 同宇新材张驰:将电子树脂从“软肋”锻造为“硬拳头”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2:17
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马房开发区,同宇新材董事长办公室内,除了一张长长的办公桌,便只有一张小茶 几。与他的办公室一样,同宇新材董事长张驰也很低调——简单的穿着透着典型的"理工男"风格。但就 是在这样的低调之中,张驰带领同宇新材,将无铅无卤覆铜板用电子树脂从我国电子产业链的"软肋"锻 造为"硬拳头"。 在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核心材料国产化进程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 专访时,张驰介绍了公司在电子树脂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布局及行业愿景,揭示了一家本土企业如何 在核心材料领域开辟出国产替代的新路径。 "既卖食材,又教炒菜" "十年前,国产消费电子品牌百花齐放,但上游核心材料电子树脂却基本依赖外资企业。"张驰说,在看 到终端产品品牌繁荣却受制于上游材料时,他意识到,"这种产业失衡状态既是挑战,更是本土企业的 机遇"。 2015年,曾任外资企业助理科学家的张驰与来自外资化工巨头的技术骨干做出重大抉择,决定瞄准中国 电子产业链的"软肋"创业。 国金证券相关研报显示,由于5G通信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云计算的相关需求也 快速增长,数据传输带宽及容量呈现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类电子产品的信号 ...
B2B产业平台搭建指南:数商云,让供应链更智能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06
全球B2B电商市场概况 - 2023年全球B2B电商交易规模突破14.9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7.9万亿美元,占整体B2B交易额的35% [1] - 传统B2B平台面临信息孤岛、流程割裂、数据滞后等痛点,导致交易周期延长、成本攀升 [1] 数商云解决方案概述 - 采用"技术中台+行业方案+生态服务"三位一体模式,为制造业、农业、跨境电商等20余个行业提供定制化B2B平台搭建服务 [1] - 客户平均交易周期缩短50%,运营成本降低30%,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24] 技术架构优势 - 采用"微服务+中台化"云原生架构,支持百万级并发访问,故障隔离率达90% [2] - 分布式微服务设计包含200余个独立模块,某汽车零部件项目实现每秒处理超5000笔订单,响应时间0.3秒 [3] - 数据中台每5分钟同步库存数据,某化工企业缺货率降低40%,机械制造企业采购成本降低18% [4] - 区块链存证将建材企业合同纠纷处理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农产品运输损耗率从15%降至3% [5] 核心功能模块 - 智能需求预测使电子元器件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25%,汽车主机厂钢材采购年节约2000万元 [7] - 电子合同签署效率提升90%,跨境电商回款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坏账率降低35% [8] - 库存共享功能使快消品企业缺货率降低40%,医药企业冷链药品运输温度异常率从5%降至0.5% [9] - 质量追溯使食品企业客户投诉率下降45%,信用评估使机械设备企业供应商合作效率提升60% [10] 行业应用案例 - 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成本降低15%,库存周转率提升20% [17] - 农产品平台交易效率提升40%,农户增收25% [18] - 消费电子企业海外订单量增长60%,客户投诉率下降70% [19] 未来技术布局 - 研发AI原生平台实现自然语言交互采购和智能合同生成 [21] - 数字孪生工厂使机械制造企业客户决策周期缩短50% [22] - 碳足迹计算工具帮助造纸企业年减碳8000吨并获得优惠利率贷款 [23]
推动“深圳智造”从创新走向创收
深圳商报· 2025-07-10 01:30
据本报读创客户端报道,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有一家名为"机器时代"的人工智能体验馆,这里出售数千 种高科技产品,超过80%来自深圳本地企业,如智能健康戒指、智能办公本、开放式AI耳机、全地形飞 行相机等。 展会现场也成为消费体验专场。在这里,人们看到了能实时完成同声传译、百科问答、AI录音等多种 功能的AI眼镜,可以流畅完成语音对话的AI毛绒玩具,各种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能给出分析报告同 时还能像专业医生一样给出分析指引的诊疗设备…… 而这一切,与"深圳智造"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增加 值达2045.54亿元,同比增长9.9%,产业实力强劲;AI手机、AI PC、AI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大模型 一体机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不断加速涌现。 新兴智能消费产品正处于市场大爆发的前夜,谁能捷足先登、谁就能享受更多市场红利。因此,推动 "深圳智造"从创新走向创收正当其时。同时,这也带来新的商机。为创新做创收,同样能乘上智能产业 发展的时代快车。 创新能为创收带来更高溢价,创收能为创新带去更多投入。创新与创收双轮驱动,"深圳智造"将行稳致 远!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打造出这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