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何小鹏:四季度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驾2026年开始全球化
搜狐财经· 2025-07-06 20:13
公司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会非常好[1][7] - 从2024年开始,公司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7] - 2025年公司经营效果比此前想象好很多[7] 战略方向 - 公司不走性价比路线,而是专注于提升科技能力[7] - 从2022年底到2025年,公司将经历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8] - 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8] 技术发展 - 智驾技术预计2026年开始全球化[1][8] - 公司面向全球销售的新车支持硬件和软件的OTA升级能力[8] - 公司自主研发图灵芯片,并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合作[8] - 一辆智能化的车上有超过5500颗芯片,公司只在最主要芯片上做研发[8] 全球化布局 - 欧洲等市场目前智驾法规不健全,但2026年下半年有望出现进展[8] - 公司期待在法规支持后,尽快提升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件能力[8] - 未来目标是在全球多地提供小鹏Max或Ultra车型的智驾体验[8] 行业展望 - 未来五到十年,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8] - 中国汽车行业将涌现几家特别酷、特别强的公司[8]
6月问界M8交付突破2.1万,40万级市场销冠!
齐鲁晚报· 2025-07-06 19:59
销量表现 - 问界系列6月全系交付超4.4万台,市场表现强劲 [1] - 问界M8 6月交付超2.1万台,称霸40万元级市场 [1] 产品竞争力 - 问界M8全系搭载华为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0个高精度传感器,包含192线激光雷达 [3] - 问界M8搭载一体寰宇屏,标配HarmonyOS 4智能座舱,支持三指四向五屏多人多设备交互 [3] - 问界M8车长近5.2米,轴距3.1米,得房率67.6%,提供三排六座和双排五座两种布局 [5] - 问界M8六座版配备零重力座椅,五座版右后搭载准零重力座椅,拥有41处储物空间 [5] 品牌影响力 - 问界品牌市场保有量超过70万辆,树立了高端智慧出行标杆地位 [6] - 问界在2024《品牌引力榜》中位列全品类总榜第八名,荣登国产新能源豪华品牌榜首 [6] - 问界M8首批车主购车决策因素中,"品牌"占比66%,位列第三 [8] - 问界"品牌参考度"为1.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的1.1 [8]
小鹏G7硬刚特斯拉Model Y胜算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18:38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小鹏G7定位中型SUV,共三个版本,售价19.58万—22.58万元,填补了公司20万—25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断层 [2] - 小鹏G7将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对标对象,试图通过"算力第一"、"场景更全"等技术标签建立"智能=小鹏"的品牌联想 [2] - 小鹏现有SUV产品线包括G9(24万—27万元)和G6(17万—19万元),G7的推出完善了产品矩阵 [2] 技术亮点与差异化竞争 - 搭载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图灵AI芯片,具有跨场景技术稀缺性 [2] - 行业首发本地端VLM大模型,实现无需指令主动服务、记忆用户习惯、模仿家人声音等智能化功能 [2] - 配备5C超充AI电池,峰值充电功率451kW,10分钟补能436km,12分钟可从10%充至80% [3] - 整车容积4.47m³,比Model Y大11.2%,配备"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四门电吸门等豪华配置 [3] 市场竞争格局 - 20万—25万元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已超燃油车,一季度纯电动份额47.3%(21.1万辆),燃油车30.2%(13.4万辆) [2] - 2024年中型SUV市场增速5.8%,新能源中型SUV销量146万辆(+21.6%),市场份额升至44.5% [3] - 4月份20万—25万元SUV销量同比涨近七成,纯电市场仍被特斯拉统治 [3] - 小鹏G7开售9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5] 基础设施与数据积累 - 小鹏自营充电网络覆盖420城,2348座充电站,1858根超充桩,但仅S4超充桩支持5C [5] - 特斯拉中国超充站超2100座,超充桩超1.16万根,凭借高效BMS和网络密度保持用户体验优势 [5] - 特斯拉FSD拥有25.74亿公里真实路测数据,远超鸿蒙智行(3.1亿公里)和百度Apollo(1.7亿公里) [4]
比亚迪吉利都在用的雷达,准备赴港IPO了
36氪· 2025-07-04 19:24
公司概况 - 深圳承泰科技是一家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提供标准化硬件和可定制化软件的雷达产品,核心产品包括前向雷达和角雷达,支持从L0到L2+的辅助驾驶能力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团队出身华为,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3.59亿元,最新估值达13.2亿元 [1][29] - 2024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为9.3%,同时是国内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为4.5% [1][14] 产品与技术 - 前向雷达产品包括CTLRR-220系列(乘用车)和CTLRR-320(商用车),探测范围分别为220-260米和200米,支持L0至L2+功能 [4][8] - 角雷达产品包括CTMRR-130系列和CTMRR-180 Pro,支持L2/L2+功能,角雷达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6.22%提升至2024年的46.71% [8][12] - 核心技术包括射频天线设计(微带天线和波导天线)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可抑制90%以上多径反射误报,并实现2毫米超薄雷达模组 [10][12] - 正在开发新一代中央计算雷达,支持多雷达同步与融合,预计2024年四季度推出 [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45.7% [17] - 毛利润从2022年的0.17亿元增至2024年的1.18亿元,毛利率从28.7%提升至34%,其中前向雷达毛利率达43.1% [20] - 2024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395万元,扭亏为盈,净亏损从2022年的7920万元收窄至2180万元 [20] - 现金及等价物截至2024年末为1586.5万元,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产线升级和市场开拓 [23] 客户与市场 - 比亚迪为第一大客户,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1.9%、91.3%和93.6% [14] - 已与超过20家汽车OEM合作,包括比亚迪和吉利 [14] - 雷达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249元降至2024年的184元,主要因角雷达销量占比扩大 [14] - 雷达销量从2022年的22.1万台增至2024年的187.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191% [12] 行业前景 - 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2亿元,预计2029年达216亿元 [36] - 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强制标配、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L2+需1前向+2-4角雷达)以及技术进步(4D成像) [36] - 毫米波雷达因全天候工作、实时测速和高性价比,成为感知系统核心传感器之一 [39] - 未来趋势包括向中低价车型渗透、成本进一步下探(MCU降价)以及应用场景拓宽至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42]
9分钟大定破万,小鹏有自己的山要翻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18:09
小鹏G7上市表现 - 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0000台 [3] - 相比小米YU7的3分钟20万台订单量虽显逊色,但在行业内仍属亮眼表现 [2][3] - 公司CEO何小鹏表示对销售数据充满信心,并称"二季度财务表现非常不错,四季度实现盈利不具挑战" [2][13] 产品定价策略 - 小鹏G7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22.58万元 [2] - 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低6.77万元,比小米YU7便宜5.77万元 [3] - 产品定位家庭用户,主打空间与舒适性,整车空间达4.47m³ [6][7] 技术配置亮点 - 全系标配豪华底盘硬件,包括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 [7] - Ultra版本配备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超过2200TOPS,号称行业旗舰3倍以上 [8] - 全球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实现完全本地端部署运行 [9] - 采用与华为合作的"追光全景"AR-HUD技术 [11] 营销策略变化 - 发布会风格明显借鉴小米,详细讲解产品配置和功能 [4][5] - 频繁提及特斯拉Model Y进行技术对比 [8] - 公司CEO何小鹏亲自下单小米YU7 Pro版,雷军也在直播中推荐小鹏G7 [4] 公司发展现状 - 上半年销量已达去年全年水平,年度目标完成过半 [14] - 新业务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已具备量产消息 [14] - 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开始在海外生产 [14] - 公司过去三年在组织、战略、经营、供应链等方面完成重大调整 [12] 产品差异化定位 - 与小米YU7形成差异化竞争:小米主打颜值和操控,小鹏专注家庭与科技 [11] - 定位"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超级AI汽车",但部分功能需后续OTA升级 [10]
岚图上半年卖了4.8万台 想年销20万台就看FREE+?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22:54
岚图汽车销量表现 - 6月交付10053辆,同比增长83% [2] - 2025年上半年合计交付48115辆,同比增长58% [2] - 上半年销量仅完成全年20万台目标的24%,下半年压力较大 [2] 岚图FREE+预售情况 - 6月24日开启预售,预售价22.99万元起 [5] - 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5000台 [5] - 预售一周内平均门店订单约60辆,客流量环比大增210% [5] - 预售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用户比例为7:3,40岁以下占比67% [5] 岚图FREE+产品亮点 - 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5] - 配置包括超大电池包、剧院级音响、29英寸AR-HUD、女王副驾等 [5] - 65%顾客到店体验FREE+,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为主要吸引点 [5] 岚图FREE+市场反响 - 门店工作人员反映下订量超出预期,加班强度显著增加 [5] - 部分门店FREE+试驾排队已排至3天后 [6] - 邓超担任品牌大使后,多地门店客流迎来高峰 [6] 岚图汽车战略规划 - 公司将销量贡献重点放在下半年,因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交付 [2] - 岚图FREE+将于7月12日正式发布,最终售价将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 [6] - 公司对完成全年20万台销量目标充满信心 [2]
标配即满配,岚图FREE+预售火爆
齐鲁晚报· 2025-07-03 14:41
品牌营销效果 - 邓超成为岚图品牌大使后,多地门店迎来客流高峰,部分门店FREE+试驾已排到3天后 [1] - 预售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用户比例为7:3,40岁以下人群占比67% [8] - 门店客流量环比大增210%,65%顾客前往体验FREE+ [8] 产品竞争力 - FREE+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华为鸿蒙座舱5,以及超大电池包、剧院级音响等豪华配置 [3] - 岚擎模式通过轰鸣声浪和拨片换挡提升驾驶乐趣,吸引用户下单 [5] - FREE+是全球首台搭载全拟真换挡系统的混动SUV,配备百万级EDC可变魔毯底盘 [5] 销售表现 - FREE+预售一周内平均门店订单约60辆 [8] - 6月岚图单月销量达10053辆,同比增长83% [8] - 岚图梦想家连续两周蝉联MPV销量榜首(2720台和2420台) [7][8] 市场影响 - 梦想家热销提升消费者对岚图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8] - FREE+有望成为继梦想家之后的又一爆款车型 [8] - 岚图正在重塑中国MPV市场格局 [8]
AR-HUD:视界革新能否就此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2 09:21
行业技术发展 - 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发布全球首个融入AI智能辅助驾驶的AR-HUD"追光全景",将在新车型G7上率先应用 [2] - 华为投入超100亿元研发AR-HUD硬件平台,小鹏提供端到端AI算法,实现AR车道级导航和6大场景的AR辅助驾驶可视化 [3] - 深蓝S09采用43英寸AR-HUD,清晰度优于行业33%,支持亮度自适应调节和AR导航等自定义功能 [4] - 华阳多媒体推出景深式3D AR-HUD,采用多模式高清TFT方案优化视觉效果 [4] - 航盛电子发布全域120°视场覆盖的全景视域增强显示系统,投影清晰度提升3倍 [5] - 泽景科技推出双焦面AR-HUD,近焦面显示车辆状态,远焦面聚焦导航和路况 [5]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市场前装AR-HUD乘用车交付88.43万辆,同比增长273.42%,装配率达15.55% [7] - 2024年W/AR-HUD总交付量352.43万辆,同比增长56.32%,前装搭载率15.38% [7] - 2025年10-20万元车型中AR-HUD占比38%,4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20%(同比+15pct) [7] - AR-HUD成本从万元级降至3000元区间,加速向15万元级车型渗透 [13] 用户反馈 - 用户反映AR-HUD存在亮度高、重影、遮挡视线等问题 [8] - 部分用户认为AR-HUD功能鸡肋,更习惯使用手机导航 [8] - 4S店反馈AR-HUD提升车辆科技感,高端车型中几乎成为标配 [8] 技术路线 - 主流技术方案包括TFT(成熟稳定)和LCoS(高分辨率、高对比度) [10] - 华阳多媒体将AR-HUD发展分为4阶段:1.0单焦面→2.0虚拟全景→3.0景深式3D→4.0全风挡覆盖 [11] - 高品质HUD需硬件(PGU/光路设计)、软件(3D渲染引擎)和交互(HMI设计)三者协同 [11] 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车企推动AR-HUD规模化普及,供应链成熟降低成本 [12] - AR-HUD与辅助驾驶系统协同增强用户信任感 [12] - 高工智能预测2027年AR-HUD搭载率将超过W-HUD [15] - 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前装供货价格持续下降 [14]
北京跑出未来独角兽:做智能驾驶,份额全国第一
36氪· 2025-06-30 20:17
公司背景与技术积累 - 轻舟智航2019年创立于美国硅谷,CEO于骞博士拥有清华大学本硕及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曾参与THMR-V智能车项目并在Waymo担任感知模块技术负责人[1] - 公司核心技术基于L4级自动驾驶平台构建,具备统一技术架构和自研能力,可支持Robotaxi等长期目标[5][6] - 团队早期通过RoboBus实现L4技术商业化落地,已在20座中国城市开展常态化运营并实现盈利[1][5]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2022年切入乘用车L2+辅助驾驶市场,2023年成为理想汽车供应商,NOA方案累计量产超60万套,预计2024年突破100万套[2][10] - 在中国乘用车NOA市场占据50.84%份额,超越华为(42.45%)位居行业第一(2024年7月数据)[2] - 采用"冰山理论"方法论,注重底层算法优化与工程体系建设,在低算力平台实现高性能感知决策[7][17] 商业化路径选择 - 初期选择RoboBus作为切入点,因中国公共交通政策支持度高且技术适配性强[4][5] - L2+方案基于L4平台反向开发,具备更高安全冗余和系统鲁棒性,形成"第二增长曲线"[6][13] - 坚持聚焦战略,不做功能堆砌,每个产品决策以用户实际价值为衡量标准[14][18] 量产能力与工程突破 - 建立大规模仿真验证体系,积累超300种复杂泊车场景数据,确保系统安全边界[12][13] - 2023-2024年经历"量产地狱",完成60万套交付的极限测试验证,建立高一致性交付能力[11][10] - 工程能力体现在算力优化(知识蒸馏/大模型裁剪)和平台通用性,降低30%系统资源消耗[17] 行业认知与未来布局 - 认为L4级自动驾驶需分阶段实现商业闭环,当前L2+是技术普及关键窗口[3][6] - 看好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率先落地,长期仍聚焦Robotaxi终极形态[20][21] - 差异化竞争力来自算法高效化、仿真验证体系、量产交付机制三大核心能力[17][19]
第二十届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隆重启幕
环球网· 2025-06-30 16:40
展会概况 - 第20届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于6月27日-30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海西20年·潮领车生态",展出超500款新车 [1] - 展会由焕新升级的主办阵容打造,融合科技、消费与文化元素,成为汽车产业盛宴 [1] 主办与嘉宾 - 首次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厦门会展集团共同主办,厦门会展中机联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厦门市汽车流通协会协办 [2]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强调海西地区在汽车产业变革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2] - 厦门市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周加荣提出将支持海西汽博会发展,打造行业标杆盛会 [2] - 厦门会展集团董事长潘子万期望提升展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拥抱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 [2] 参展品牌与科技展示 - 汇聚上百家全球主流汽车品牌,超500款新车展出,展示智能辅助驾驶、车网互联、低碳共享等前沿技术 [5] - 设立"限量超跑+赛博酷车"主题展区,吸引高端玩家与资深收藏家 [5] - 特斯拉展示赛博越野旅行车Cybertruck及人形机器人Tesla Bot,展现汽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未来科技 [5] 消费刺激政策 - 推出"四重补贴叠加"政策,联合政企银展四方让利,补贴金额高达2万元 [6] - 汽车厂家、经销商、银行以直补和贴息方式提供福利,助力消费者以更实惠价格购车 [6] - "逛展抽车"活动每天送出一辆汽车,设立普惠奖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6] 跨界生态与创新服务 - 构建"异业联盟看车团"服务闭环,整合滴滴、高德等网约车平台资源,提供专属观展打车优惠 [7] - 融合汽车文化与生活元素,设立威士忌微醺角、后备箱创意市集、掼蛋大赛和"亲子潮玩"专区 [7] - 展会创新将机械空间转化为生活场域,提供一站式生活权益和社交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