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跑B01
icon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10月交付新车超7万辆,同比增长超84%
巨潮资讯· 2025-11-01 14:56
10月,零跑多款车型进行OTA升级,零跑B10、零跑B01、2024款C10/C16、2024款C11/C01六款车型陆续发布最新 OTA更新公告;10月13日,2026款C10、2026款C16两款车型发布首次OTA更新公告。 产品方面,10月19日,D平台的首款车型零跑D19于发布会亮相,作为旗下首款科技豪华旗舰SUV,延续零跑科技 自然美学设计,搭载旗舰D平台,现已开启先享预约。 10月15日,零跑Lafa5内饰首次亮相,不仅延续了零跑家族的年轻化基因,更在纯粹、向上、愉悦三个维度,完成 了质感的全面跃升。并与鲁迅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Lafa"美学共创沙龙,共同探索汽车设计 未来的深度对话,也是汽车行业为满足用户自我表达而设计的最新探索。 11月1日,零跑汽车发文称,10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70289台,同比增长超84%。这是该公司首次突破七万台, 也是继今年3月至9月交付量持续攀升后,实现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
增强投资者信心!零跑汽车创始人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 2025-10-21 01:26
核心管理层增持 - 公司股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近期合共购买324.35万股公司H股,平均价格为每股约63.19港元 [1] - 增持后,朱江明及傅利泉所属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共计持有公司23.59%的已发行总股份 [1] - 此次增持行为被市场解读为体现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受此消息影响,公司港股股价当日涨幅达6.19% [12] 管理层长期承诺与历史增持 - 2023年,朱江明及傅利泉等股东自愿承诺未来10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5] - 2024年8月,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宣布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H股,增持金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 [5] - 今年4月28日,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继续增持680.96万股,金额超3亿港元 [5] 公司产品线布局 - 公司产品线覆盖A、B、C、D四大系列,包含轿车、SUV、MPV等车型 [7] - B系列和C系列车型售价在10-20万元区间,B系列是年内新上市的全新车型 [7] - 全新旗舰车型零跑D19于本月16日亮相,基于零跑D平台打造,定位全尺寸SUV [7] 销量表现与未来目标 - 去年公司累计销量为29.37万辆,同比增长103.8%,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 [9] - 今年9月销量为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1-9月累计交付量为39.6万辆,同比增长129% [9] - 公司将今年销量目标从50万—60万辆提升至58万—65万辆,并计划在明年挑战全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10] - 按照官方计划,将在2026年推出12款全新车型 [10]
品牌最贵车型!零跑汽车发布D系列首款产品,欲借“名牌”配置冲出“红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6:22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发布全新D系列首款产品零跑D19,定位大型SUV,拥有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形式,成为公司旗下售价最高的产品 [1] - 零跑D19预计售价在25万至30万元区间,标志着公司正式踏入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 [2][3] - 公司推出D系列车型是对用户需求推出更高端车型的回应,旨在拓宽产品版图并提升盈利水平 [1][5] 产品技术与配置 - 零跑D19增程版使用CTC电池技术,搭载80.3kWh大电池,纯电续航达500km;纯电版采用全栈1000V架构,配备三电机、双高通8797芯片、双腔闭式空悬及VLA辅助驾驶等配置 [5] - 公司明确零跑D19后续将使用自研高阶智驾系统,不会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5] - 公司通过自研及与零部件企业合作,将行业最新技术应用于D19车型 [3][5] 市场战略与销量预期 - 公司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A系列和D系列车型销量受定位和价格限制,可能达不到B、C系列水平,但合计月销量目标为3万辆 [6] - 当ABCD四个系列车型齐备后,公司将具备冲击年销百万辆目标的体系能力 [6] - 公司目前主销车型为售价相对便宜的C10、C11、C16和B01等,其中B01起售价不足9万元,C11和C16顶配车型售价不到19万元 [3] 财务表现与盈利目标 - 2025年二季度公司单车收入已从一季度的11.4万元降至9.8万元,毛利率从14.9%回落至13.6%,主要因B10、C10等低价车型销量占比提升 [5] - 售价更高的D19车型被认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5] 市场竞争环境 - 大型SUV市场竞争激烈,已有银河M9(18.38万至24.88万元)、传祺向往S9(22.99万至25.99万元)、乐道L90(26.58万至29.98万元)及深蓝S09(23.99万至30.99万元)等多款“9系”产品 [7] - 乘联分会表示大型SUV市场或逐步从蓝海向红海转型,随着大量自主品牌新车型涌入,市场增长空间将逐步收窄 [7] 品牌挑战与行业路径 - 消费者对公司品牌认知以“高品价比”为主,这带来溢价路径上的潜在约束,与特斯拉、蔚来等车企先以高端车型锚定品牌高度再“俯冲”主流市场的“自上而下”路径不同 [9] - 行业观点认为,新能源赛道已切换到“品牌+技术”双轮驱动周期,仅靠参数性价比或单点技术轰炸难以撬动用户,品牌需持续输出吸引力 [9] - 技术自研能否带来品牌溢价关键在于是否被用户清晰感知并转化为体验优势,公司需思考如何将自研能力更有效地嵌入品牌认知中 [10]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科技· 2025-10-09 10: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势力车企9月交付量排名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行业竞争加剧 [4][6] - 零跑、小鹏凭借性价比策略进入第一梯队,问界、小米因高端市场优势和产能提升构成第二梯队,蔚来、理想处于转型中的第三梯队 [7][13][16] - 行业未来趋势包括增程技术普及化、传统豪华品牌反击、市场进一步分化及技术门槛提升,全能型选手将最终胜出 [26][27] 各品牌交付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首次突破月销6万辆,成为新势力榜首 [4][9]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月销4万辆,但增长依赖大幅促销 [4][12]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其高端车型M9和M8贡献近八成销量 [4][13] - 小米汽车9月交付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首次跻身行业前四,产能问题得到缓解 [4][14] - 蔚来汽车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 [4][18][19]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老车型增长乏力,依赖新车i6救场 [4][2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头部阵营“零鹏问”格局形成,零跑比小鹏多销售约25,000辆,问界排名从第二降至第三 [4] -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中,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 [4][5] - 月度交付量无法达到4万辆量级的品牌,将在供应链成本控制、研发投入和渠道扩张上持续落后 [6] 主要品牌战略分析 - 零跑核心策略为将高端配置下放至主流价位车型,如激光雷达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C10车型,但品牌向上突破面临挑战 [9][10] - 小鹏通过“5年0息0首付0手续费”等大力金融促销政策刺激销量,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欧洲市场扩张需持续投入 [12] - 问界在30万以上高端市场形成优势,新M7车型有望巩固30-40万元市场,月销或稳定在2万辆左右 [13] - 小米汽车产能提升实现规模化交付,但积压订单导致SU7标准版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同时面临舆论挑战和召回事件 [14][16] - 蔚来通过多品牌布局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但乐道品牌9月环比下滑7.2%,蔚来品牌销量距巅峰期仍有差距 [18][20] - 理想汽车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约1.1万辆,与月均超2万辆相比下滑明显,新车i6与L6存在内部竞争风险 [22][23]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其从纯电路线转向,增程技术成为主流市场“标配” [26]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市场,并在智能化领域加速追赶 [26] - 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6] - 行业技术路线不再构成壁垒,传统车企积极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最终赢家需具备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7]
月销破66657辆!零跑驶过百万辆规模拐点,建构新势力“现象级盈利样本”
第一财经· 2025-10-01 11:52
里程碑与增长加速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实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进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1] - 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的跨越仅用时343天,呈现加速成长曲线 [1][4] - 2025年9月单月交付量达66,657辆,连续7个月位居新势力销冠 [1] 财务表现与盈利指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0.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人民币3.3亿元,成为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创下14.1%的历史新高 [11] - 公司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并提出年度盈利5亿-10亿元的净利润指引 [6] 产品策略与市场表现 - 已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12] - C11车型累计销量超27万台,C10上市17个月全球交付量突破16万台,B01上市37天交付破万台 [12] - 产品策略聚焦15-20万级主流市场,坚持“高性价比”和越级配置 [12] - 2025年1-9月累计交付量达395,516辆,持续领跑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 [6] 技术研发与成本优势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自研比例高达65%,涵盖三电、智驾等关键部件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人民币18.9亿元 [11] - 通过自研实现了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突破 [9] - LEAP 3.5架构通用化率达88%,支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2] 国际化扩张与合作伙伴 - 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开拓全球市场 [14] - 借助合作伙伴网络,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近700家终端网点,其中欧洲市场超过640家 [14] - 2025年1-8月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并在德国等核心市场表现领先 [14] - 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利用技术换收入,降低海外扩张成本和风险 [16] 品牌向上与未来规划 - 计划通过全新D系列旗舰车型进军30万元级别市场,D19将于10月亮相 [17] - D系列将搭载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激光雷达等领先技术,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17][11] - 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 [19] - 公司提出挑战年度100万辆的目标,并展望在明年此时实现下一个百万辆 [4][6]
刚放狠话要做世界级车企,零跑和朱江明就成“老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6 19:40
公司经营与法律风险 - 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2] - 公司需支付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人民币3618085.25元 包括租金416000元 购车款2715700元 逾期付款违约金446385.25元 律师费40000元 [2][3] - 公司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需在2024年6月27日前一次性支付款项 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 [2][3] 生产与销售业绩 - 公司第100万台整车下线 成为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4] - 从50万辆到100万辆下线仅用不到一年时间 公司发展加速度加快 [4] - 8月单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再创历史新高 [4] 财务表现 - 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人民币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7] - 现金及等价物 受限制现金 银行定期存款等在手资金达295.8亿元 [8] - 自由现金流从去年上半年的-4.8亿元转正为今年同期的8.6亿元 [8] 财务压力 - 流动负债合计301.59亿元 相比2024年末增加51.84亿元 [8]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33.27亿元 相比2024年末增加44.25亿元 [8] - 需在半年内支付的应付款及票据金额约为231亿元 [8] 销量目标 - 公司今年第二次提高销量预期 将全年销售目标从至多60万辆上调至65万辆 [5]
小鹏MONA系列要引入亿纬锂能?车企选择混装电池背后:提升议价能力、获取更优质资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0:32
小鹏汽车电池供应商调整 - 小鹏MONA系列基础版本车型引入亿纬锂能作为电池供应商 后续将采用其提供的传统方形电池方案 该电池排布更灵活 对底盘适配能力更强 能降低更多开发成本 [1] - 长续航版本车型仍旧使用比亚迪电池 [1] - 小鹏汽车是亿纬锂能的核心客户 部分核心车型已搭载亿纬锂能电池 如全新小鹏P7搭载了双方联合研发的超薄磷酸铁锂高续航电池包 [1] 行业多源电池供应策略 - 多家头部车企采用电池混装策略 包括特斯拉 宝马 吉利汽车 上汽集团等均同时与多家电池厂商合作 [2] - 多源供应商策略可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避免供应链中断 保障供应链稳定 [4] - 该策略能增强企业谈判能力 促使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价格 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4] - 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筛选最适合的供应商 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5] - 主机厂最理想状态是只有一家供应商 但一般会保持两到三家备选供应商 [5] 消费者反应与行业争议 - 电池混装引发部分消费者对电池来源和性能的疑虑 如2024款理想L7和L8 Max版车型与欣旺达电池混装引发消费者不满 [6] - 消费者质疑理想汽车在30余万元起售价车型上未保持电池一致性 [6] - 小米SU7电池混装事件中 宁德时代否认与小米SU7电池直接关联 但小米汽车称车辆电池由多家供应商随机装配 引发公众对车企信息透明度的质疑 [6] 行业建议与解决方案 - 车企应明确标注电池型号 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7] - 清晰的信息披露能有效避免因认知误差引发的消费纠纷 [7] - 厂家对产品要求和标准一致 消费者无需担忧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6] - 零跑汽车官方表示选用多家行业知名电池供应商 统一按零跑电池技术要求标准供货 在性能及安全上并无差异 [6]
零跑B10摩根粉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环球网· 2025-09-10 17:52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零跑B01第一万台车辆交付仪式在成都国际车展举行 同时发布B10全球车型"摩根粉"新配色 限时免费选装价值2000元 [1] - 零跑B10自2025年4月上市后累计交付突破5万台 5月交付量突破1万台 6月以14312台销量位居纯电动紧凑型SUV细分市场领先位置 [3][5] - 零跑B01定位"年轻人高品质智能轿车" 上市一个月内大定锁单量超过20000台 完成1万台交付用时37天 [5] 销售业绩与全球扩张 - 2025年1-7月零跑汽车出口销量达24980台 在新势力品牌中出口销量靠前 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台 截至8月21日累计交付量超过90万台 [3] - 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转正 营收创历史新高 成为少数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入选《财富》中国500强榜单 [3] - 零跑B10于2024年10月巴黎车展首发 2025年6月启动全球18个国家200个城市的百万公里路测 首批车辆8月发往欧洲 预计年内进入超20个国家及地区市场 [3] 产品技术特性 - B系列车型搭载高通8650芯片与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 支持高速智能领航、通勤辅助及记忆泊车功能 [5] - 智能座舱采用高通8295芯片及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 配备双AI语音模型 支持方言识别与多模态交互 [5] - 续航提供600km和650km两种版本 快充30%至80%最快需18分钟 近期完成5000公里长途测试 续航达成率84.68% 百公里电耗13.21kWh [7] 用户偏好与设计创新 - B01车型女性用户占比超40% 超80%用户选择650km长续航版本 激光雷达版本选购率超50% 摩根粉为最受欢迎配色 [5] - 底盘调校由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完成 采用后驱设计 转弯半径5.25米 [7] - 应用CTC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车身采用9横7纵笼式结构 使用高强度钢及热成型钢材料 [7] - 外观与内饰设计获2025法国设计奖金奖、2025Muse设计奖铂金奖 [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理念 致力于推出高配置高品质且价格合理的产品 [7] - 纯电SUV零跑B10已启动欧洲市场交付 计划9月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 标志全球市场布局进入新阶段 [1][3]
增程换纯电,蔚来们苦等的拐点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9-06 18:24
纯电市场拐点显现 - 蔚来CEO李斌提出行业迎来"纯电拐点" 将把十年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优势 [1] - 2025年1-6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441.5万辆 同比增长46.24% 增速远超增程车型的16.5% [2] - 2025年7月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24.5% 同期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下滑11.4% [2] 增程车型市场表现疲软 - 理想汽车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 从5万辆降至3万辆 跌出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前三 [2] - 理想单车均价从2022年33.1万元下降至2025年二季度26.0万元 降幅达21.5% [3] - 1-7月增程式车型累计销量同比涨幅仅12.1% 低于纯电的35.2%与插混的25.2% [2] 车企战略转向纯电领域 - 零跑上半年交付221,664台 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但产品策略转向"纯电主攻、增程辅助" [4] - 问界打破行业惯例 实现纯电与增程版同价销售 [4] - 特斯拉Model YL上市3天订单突破5万辆 扭转销售颓势 [4] 纯电技术突破缓解续航焦虑 - 主流纯电车型续航提升至400-500公里 高端车型可达1000公里 [7] - 800V高压快充技术普及 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 [7]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达1,669.6万个 车桩比优化至5:2 [8] 纯电架构优势凸显 - 纯电架构带来空间优势 乐道L90和全新ES8实现远超PHEV和增程的乘坐装载空间 [9] - 单一动力系统使维护成本低于增程车型的双系统结构 [9] - 使用成本优势显著 高速行驶500公里电费仅150元 较加油成本降低50% [7] 增程技术演进趋势 - 增程车型搭载更大电池组 智己"恒星"技术采用66kWh电池 CLTC纯电续航超450km [9] - 大电池组导致成本上升 可能超过同级别纯电车型 利润空间缩减 [9] - 电池重量增加带来安全挑战和道路损耗问题 [10]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多家车企布局增程赛道 包括吉利、小鹏、广汽、小米及通用、福特等合资品牌 [10] - 新技术集中发布 如岚图岚海智混、智己恒星超级增程、极氪超级电混技术等 [10] - 高端增程车型聚焦情绪价值 尊界S800增程版发电功率突破80kW 亏电状态动力不衰减 [11]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市场最终由产品力决定 技术路线争议将让位于用户体验 [11]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供应链稳定性、成本控制精细化和产品综合竞争力 [11] - 车企需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12]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投中网· 2025-09-04 13:25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标志着传统燃油高性能车时代的重要转折 该车型18年累计产量近4.8万台[6][12] - 日系性能车集体衰退 三菱2015年停产Lancer EVO 斯巴鲁2020年停产WRX STI 本田2022年终止NSX生产[13] - 日产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上半年在日本本土被铃木超越 跌出全球车企销量前十榜单[12] 日系车企财务表现恶化 - 丰田汽车营业利润下降10.9% 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15] -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16] - 日本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16] 日系车在华市场严重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16] - 日产同期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16] - 三菱汽车因转型过慢最终退出中国汽车市场[16] 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8] - 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823.2万辆和822万辆 同比增长39.2%和38.5% 渗透率达45%[18] - 7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提升至48.7%[18]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扩张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场份额达68.6%[8] - 8月国产乘用车终端销量同比增长约24% 有望突破200万辆[8] - 比亚迪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其中8月海外销售80464辆同比增长146.4%[18]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爆发式增长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销量榜首[20][23]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20]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小米汽车交付持续超30000辆[20]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奇瑞8月新能源车销售7.12万辆同比增长53.1%[19][20]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新势力竞争从量产竞赛转向10万辆里程碑 现阶段重点转向盈利能力和质量生存[28] - 外资豪华品牌如奔驰、奥迪等纷纷转向与华为鸿蒙生态深度合作[18] - 零跑汽车凭借产品力逆袭 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B10车型累计交付突破5万台[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