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乌延长战时状态!特朗普:泽连斯基不应打莫斯科
第一财经· 2025-07-16 08:59
乌克兰延长战时状态 - 乌克兰议会第16次批准延长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90天 有效期从8月6日延长至11月5日 [3] - 该法令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已连续延长16次 [3] 特朗普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表态 - 明确反对乌克兰将莫斯科作为攻击目标 并拒绝提供远程导弹 [4] - 声称不站在任何一方 但要求普京在50天内同意停火协议否则将面临制裁 [4] - 否认此前鼓动乌克兰打击俄领土的报道 白宫称相关报道断章取义 [4] 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计划 - 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内的军事装备 预计数日内运抵 [4] - 考虑提供AGM-158空射巡航导弹 其射程达370公里 改进型可达1000公里 [7] - 强调欧洲需100%承担武器费用 符合"美国优先"原则 [10][11] 俄罗斯的回应 -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称对美国最后通牒"无所谓" [14] - 克里姆林宫表示仍准备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会谈 但未收到乌方提议 [15] - 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俄方将冷静对待美国举措 [16] 北约与欧盟的立场 - 法国将军质疑北约缺乏预算为第三国采购武器 且不能掏空自身库存 [8] - 欧盟外交代表欢迎美国军援但希望其分担责任 [8] - 美国防部称北约"历史性"军援证明"美国优先"原则可行 [11]
对鼓动乌军打击莫斯科 特朗普给出了明确回答
央视新闻· 2025-07-16 07:12
乌克兰延长战时状态 - 乌克兰议会第16次批准延长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90天至11月5日 [2] -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以来持续延长战时状态 [2] 特朗普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表态 - 特朗普明确反对乌克兰将莫斯科作为攻击目标 [1][3] - 特朗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并称"不站在任何人一边" [3] - 特朗普要求普京在50天内同意停火协议否则将面临制裁 [3] - 特朗普此前被报道鼓动乌方加大对俄领土打击力度但白宫否认 [3] 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计划 - 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等装备预计数日内运抵 [3] - 美国政府考虑向乌克兰提供AGM158空射巡航导弹射程达370-1000公里 [4] - 美国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承担100%军援费用符合"美国优先"原则 [7][8] - 美国国防部称此举可消耗其他北约国家资源 [7] 北约及欧洲国家反应 - 法国将军质疑北约缺乏预算为第三国采购武器 [5] - 欧盟欢迎美国军援但希望分担责任 [5] - 欧洲被指在防务上搭便车此次需自行承担费用 [7] 俄罗斯对美乌动态的回应 - 俄方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表示"无所谓" [9][10] - 俄罗斯仍准备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会谈但未收到乌方提议 [11] - 俄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俄将冷静对待美国举措 [12]
特朗普及关税系列研究(四):不要忽视特朗普的内政隐忧
德邦证券· 2025-07-15 21:24
法案通过情况 - “大而美”法案 7 月 1 日参议院 51 票赞成、50 票反对通过,7 月 3 日众议院 218 票对 214 票通过[7] - 近 49%美国人反对该法案,仅 29%支持,21%表示不确定[7] 选民支持率变化 - MAGA 基本盘对 OBBB 法案支持率多数不足 40%,非大学学历白人男性为 43%,中低收入人群为 37%[11] - 曾倒戈的西班牙裔和非白人群体对特朗普总统工作认可率分别降至 43%和 37%[16] - 截止 2025 年 7 月,特朗普赞同率为 -12%,低于同期拜登(+6%)和奥巴马(+13%)[9] - 全美 50 个州仅 16 个州对特朗普净支持率为正[21] 社会公正性问题 - 到 2034 年医疗补助削减或致 1600 万人失去医保,SNAP 实施最大规模削减[28] - OBBB 法案减税措施主要惠及最富有的 1%(2026 年平均减税近 6.5 万美元),最贫困 20%人群平均仅 110 美元[29] - 法案废除清洁能源激励措施,预计明年每户家庭年平均电费增加 110 美元,部分州超 200 美元[31] 共和党内部情况 - 众议院最初表决 H.R.1 仅 215 票对 214 票通过,参议院 51 - 50 勉强通过修订版[33] - 财政保守派与民粹派、温和建制派与强硬右翼在 OBBB 法案上分歧严重[33] 风险提示 - 美国二次通胀压力抬升、政府债务问题失控、经济衰退风险升温[4]
国际观察丨美国“新动作”会如何影响俄乌局势
新华社· 2025-07-15 19:07
特朗普政府俄乌政策新动向 - 美国特朗普政府于14日推出一系列对俄乌问题的新政策,包括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威胁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要求俄方在50天内达成和平协议 [1] - 政策转向源于美方对俄乌谈判停滞及俄方强硬立场的挫败感,意图通过施加更大压力以促成协议 [3] - 分析认为,尽管政策出现变化,但其反复无常的特点和“美国优先”的本质未变,对局势的实质性影响有限 [5] 军备援助与资金安排 - 美国宣布其欧洲盟友将承担100%的援乌武器费用,包括购买“爱国者”系统,美国只负责生产 [2][6] - 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该军援计划,德国已就采购两套“爱国者”系统与美国展开磋商 [2] - 一套“爱国者”系统预计在数日内运抵乌克兰,乌克兰目前装备有6套该系统,并表示至少需要10套才能全面提升防空能力 [4] 关税威胁与经济施压 - 特朗普政府威胁,若俄罗斯在50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将对其征收100%的关税 [2] - 美方还计划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商品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旨在冲击俄罗斯经济及其军备资金 [2]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回应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美欧军援表示欢迎,并称还将获得其他武器装备以击退俄方 [4] - 俄罗斯反应淡定,认为美国持续军援不会改变前线局势,俄方实现战略目标的意志坚定 [4] 政策效果与各方评价 - 专家和舆论不看好新举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指出特朗普政府政策易变,乌克兰只能保持谨慎乐观 [5] - 分析强调,美国政策的核心始终是“美国优先”,此次军援使欧洲人支付了其“该付的部分”,美国军工复合体成为主要受益方 [6]
美国卖、乌克兰收、北约付:这笔武器交易透着特朗普味儿
新京报· 2025-07-15 12:55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并由北约承担费用 [1] - 特朗普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各种非常先进的军事装备",并称"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 [1] - 这是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立场上的又一次转变,此前他曾多次改变对乌军事援助政策 [1] 特朗普改变立场的原因 - 俄乌战场形势变化是原因之一,俄罗斯近期发射的无人机和导弹达到冲突以来最高水平,乌克兰防空压力大增且装备接近枯竭 [2] -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促使特朗普改变立场,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1060亿美元直接军事援助和600多亿美元间接援助,引发MAGA派不满 [2] - 特朗普需要在保持对地缘事务影响力与安抚MAGA派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采取由北约买单的方式 [2] 北约同意买单的背景 - 北约在6月25日海牙峰会上达成协议,同意全额支付援乌爱国者导弹费用 [3] -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首次参加的北约峰会,北约秘书长吕特定调尽量满足特朗普要求以淡化分歧 [3] - 北约32个成员国同意到2035年将军费开支提高至占GDP5%,相比这一长期承诺,为爱国者导弹买单只是短期妥协 [3] 可能的资金承担方 - 德国是最有可能的出资者,德国总理表示准备采购更多爱国者系统,国防部长已赴华盛顿讨论此事 [4] - 超过三家欧洲合作伙伴有意参与购买美国的爱国者系统 [4] - 欧洲北约成员国自身防务资金存在巨大缺口,欧盟原计划到2030年投入8000亿欧元提升军备,目前仅筹备1500亿欧元 [4] 潜在影响 - 北约掏钱买美国军火与法国提倡的欧洲战略自主存在矛盾,可能在北约内部制造新裂痕 [4] - 美国国会正计划通过法案赋予特朗普对所谓帮助俄罗斯的国家加征最高500%关税的权力,其潜在破坏力更大 [5]
特朗普又出狠招!30%关税砸向欧盟和墨西哥,美国真要脱钩了?
搜狐财经· 2025-07-14 19:37
特朗普对墨西哥和欧盟征收关税计划 - 美国将从2025年8月1日起对墨西哥和欧盟所有商品征收30%关税 [1] - 对墨西哥征税条件是要求其在打击贩毒集团和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1] - 对欧盟征税条件是要求其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3] 关税政策背景与范围 - 特朗普已向20多个国家领导人发送信件 宣布将从8月1日起陆续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征收新关税 [3] - 未收到信件的国家可能面临15%-20%的统一税率 [3] - 政策体现"美国优先"战略 旨在为国内工人争取利益 [3] 对墨西哥贸易影响 - 美墨贸易深度绑定 涉及汽车、电子、农产品等多个产业链 [5] - 30%关税将导致墨西哥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削弱竞争力 [5] - 美国市场相关商品价格可能飙升 影响鳄梨、玉米片、汽车零件等消费品 [5] 对欧盟贸易影响 - 欧盟汽车、机械、葡萄酒、奢侈品等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5] - 30%关税将冲击整个产业链 可能引发欧盟反制措施 [5] - 政策可能导致美欧贸易战从"可能"变为"开始" [5] 政策实施特点与政治信号 - 采用"极限施压"策略 通过高关税迫使谈判对象让步 [5] - 政策具有明确时间节点(2025年8月1日)和具体税率(30%) [7] - 释放政治信号 表明将重新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7] 潜在市场反应与后续发展 - 各国将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2025年8月前存在谈判空间 [7] - 若特朗普再次当选 此类关税政策可能成为其常规外交经济手段 [7] - 市场需关注各国可能采取的谈判、拖延或反制措施 [7]
加税之后,特朗普再给韩国出难题,中美二选一,李在明选择撕破脸
搜狐财经· 2025-07-14 16:22
谈到特朗普,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无疑是个"异类"。 他刚刚对韩国商品加征了关税,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面对特朗普这样强硬的压力,李在明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甚至有些书生气的总统,终于做出了反击。可以说,他通过这一举动和特朗普彻底撕破了脸皮。 那么,特朗普究竟又在做些什么"手脚"呢? 面对这道艰难的选择题,李在明又会站在哪一边?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应对,最终和特朗普展开激烈对抗的呢? 2023年7月11日,韩国联合通讯社突然发布了一则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开始与韩国总统李在明接触,目标是推动韩国与美国携手合作,联合遏制中国在船 舶制造领域的崛起。 人们普遍认为,中美两国在全球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都带着最大的诚意展开对话,因为在当前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下,谁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 朋友,而非敌人。 然而,正当中美两国在背后展开合作时,韩国却毫不犹豫地揭开了美国的真面目,让全世界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做派。 根据韩方的分析,近年来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迅速崛起,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体系的成熟度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得中国能够 在短时间内实现规 ...
美国在“劫贫济富”
虎嗅APP· 2025-07-14 07:58
法案核心内容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支出1.5万亿美元,联邦债务上限一次性提升5万亿美元[1][3] - 法案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大幅削减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和社会福利支出[1] - 法案本质是利益重新分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1] 政治博弈与利益分配 - 法案以51:50和218:214的微弱优势通过,民主党全体反对,共和党内部也有分歧[5] - 法案精准回应共和党支持者诉求:削减清洁能源补贴,增加国防和边境安全开支[6] - 传统能源行业向共和党提供数亿美元政治献金,化石能源贡献怀俄明州超30%的GDP[6] 财政与债务影响 - 法案未来十年新增2.5万亿美元赤字,债务上限提升至41万亿美元[9][10] - 美国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将维持在125%高位,借贷成本上升,美元信用受侵蚀[11] - 法案通过发行更多国债弥补赤字,形成"借新债还旧息"的恶性循环[11] 债务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 财政紧缩、经济增长和债务违约三条路在美国均难以实现[14] - "通胀化债"成为可能路径,通过高通胀稀释债务实际价值[15] - 美联储降息可缓解国债利息压力,推升通胀,但长期削弱美元信用[16][17] 市场影响 - 法案可能牺牲美债和美元的长期价值,为黄金上涨提供支撑[17]
30%关税大棒将至 欧盟暂缓反制寻转机 民众呼吁:就得硬刚
央视新闻· 2025-07-14 07:37
美欧关税争端 - 美国总统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 [1] - 欧盟将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 [2][9] - 欧盟内部对延期决定存在质疑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认为应启动报复性措施 [4] 欧盟国家反应 - 德国总理表示30%关税将打击德国出口行业 [5] - 意大利总理称西方内部贸易战将削弱各方力量 [7] - 比利时副首相认为关税升级将导致"双输"局面 [8] 法国乳制品行业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将重创法国奶酪业 年出口额达3.5亿欧元 [15][17] - 法国每年向美国出口25吨奶酪 30%关税幅度令人震惊 [17] - 行业需要开拓新市场以应对关税政策 [15][17][18] 民众观点 - 有欧洲民众认为欧盟应采取更强硬立场而非妥协 [11] - 市民认为美欧关系因"美国优先"理念而紧张 [12] 行业应对策略 - 法国乳制品行业需积极开拓其他市场 [17][18] - 需要法国经济外交支持以打开新市场 [18]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对美国马首是瞻的菲律宾,拿到的关税比谁都高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44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等六国征收20%~30%新关税 其中菲律宾税率为20% 超过许多非美盟国标准 [1] - 特朗普最初对菲律宾征收17%关税 后直接提高至20% 并将其列入高税率国家名单 [7]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菲律宾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墨西哥或印度 导致订单流失 [8] 菲律宾与美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 菲律宾在政治上高度配合美国 包括增设美军基地至9个 参与四方经济框架和三方安全对话 [3] - 特朗普认为菲律宾在经济上未对美做出足够让步 存在贸易逆差和产业外移问题 [7] - 菲律宾频繁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 如二手"黑鹰"直升机和"海鹰"巡逻艇 但被质疑仅为美库存商品 [5] 全球产业链影响 -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基地 主要从事电子代工和纺织服装等替代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8]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东盟国家重新考虑在南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跟随美国的立场 [8][10] - 台湾地区被美国视为与中国博弈的筹码 未出现在此次加税名单中 [10] 美国外交逻辑 - 特朗普外交逻辑强调量化经济利益而非忠诚 要求"听话还得付钱" [7] - 加税是对听话但未在经济上付出足够代价国家的警示 旨在树立"美国优先"标杆 [7] - 关系亲近国家可能成为试探对象 菲律宾处境警示东盟重新审视战略方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