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搜索文档
特朗普政府寻求对国际空间站(ISS)的人员规模和运营规模“瘦身”。根据美国白宫预算方案,要求波音公司在三次试飞之后结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项目。要求大幅削减NASA科学的预算。提议扼杀提取火星样本并重返地球的太空项目。
快讯· 2025-05-02 22:52
国际空间站运营调整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国际空间站(ISS)的人员规模和运营规模进行"瘦身" [1] NASA预算与项目调整 - 白宫预算方案要求波音公司在三次试飞后终止NASA太空发射系统(SLS)项目 [1] - 提案要求大幅削减NASA科学预算 [1] - 计划取消火星样本提取并返回地球的太空项目 [1]
隐秘的财富方舟:全球动荡中寻找新避险圣地的深层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5-01 06:57
避险资产演变 - 避险工具历经三次革命:实物本位时代(黄金白银)、信用货币时代(美元美债)、数字资产时代(比特币以太坊)[3] -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从1990年60%降至2024年17%[3] - 美元全球支付份额跌破40%创二十年最低[3] - 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3] 新型避险资产类别 能源金属 - 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1.8万亿美元首超化石燃料[2] - 电动车每辆需83公斤铜 2025年全球供给缺口达840万吨[3] - 锂需求2030年预计增长42倍 70%储量集中于"锂三角"国家[3] - 铀价年内上涨65%成为地缘冲突受益者[3] - LME铜库存/价格相关性从0.68降至0.21显示金融属性强化[2] 数字资产创新 - 比特币机构持仓占比达36%但年化波动率仍达48%[2] - 贝莱德代币化基金BUIDL规模突破5亿美元年化波动率仅8%[3] - MakerDAO的DAI稳定币储备中美国国债占比超60%[3] - 沙特测试与原油产量挂钩的数字货币[3] 另类主权资产 - 智利比索与铜价相关性达0.91年内兑美元升值12%[5] - 尼日利亚eNaira跨境支付量激增300%成为非洲数字法币锚[5] - 日元实际有效汇率跌至1970年来最低[5] - 瑞士央行外汇干预规模创历史记录[5] 太空资产 - 全球卫星频段交易额五年增长17倍[5] - 月球土地使用权NFT成交价突破200万美元[5]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太空经济规模达1万亿美元[4] - 太空采矿公司AstroForge估值半年翻三倍[5] 主权资本动向 -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铜期货配置比例从0.3%提至2.1%[5] - 新加坡GIC斥资47亿美元收购拉美锂矿资产[5] -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组建300亿美元太空科技基金[5] 投资策略框架 - 短期配置能源金属ETF+数字稳定币[5] - 中期布局太空基础设施基金[5] - 长期关注核聚变/量子计算技术[5] - 地缘安全区实物资产配置不低于15%[5] - 数字资产钱包分散存储于至少3个司法管辖区[5]
Velos Markets:用“量子纠缠”战胜市场熵增
搜狐财经· 2025-05-01 03:33
市场分析策略 - 公司构建"跨资产联动模型"整合外汇、加密货币、股票指数等12大类资产数据流,实现立体化市场分析[4] - 该模型能解析黄金价格波动与美元指数、地缘政治事件的隐性关联,捕捉比特币急涨急跌对传统避险资产的蝴蝶效应[4] - 投资者可同步评估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与原油期货的避险对冲价值,实现风险分散的动态平衡[4] 投资策略创新 - 公司开发"三体式"策略引擎,根据用户持仓结构、风险等级(1-10级)、收益目标生成个性化策略矩阵[5] - 系统具备自适应调整能力,如在非农数据公布前夜自动增强国债期货头寸防御权重并降低加密货币风险暴露[5] - "健康度评分"机制通过模拟2008年次贷危机级别压力测试,能提前三个月预警组合潜在爆仓概率[5] 经济趋势研究 - 研究团队采用三层时序模型:基础层追踪非农就业、CPI等即时指标,中间层捕捉产业链迁移等中期趋势,顶层预判量子计算等长期技术价值[7] - 该框架在2024年美联储政策转向期间,通过制造业回流数据推演出美元指数三年趋势线,帮助投资者布局东南亚货币对冲策略[7] 风险管理技术 - 公司引入"平行宇宙压力测试",同步运行基准场景、黑天鹅场景和灰犀牛场景三种市场情景[8] - 该机制在2025年初稀土供应危机中使客户组合抗冲击能力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7%[8] - 开发"风险光谱仪"工具将头寸波动率、相关性、流动性风险转化为可视化色带供投资者精细控制[8] 技术平台优势 - 智能订单路由系统能自主比对纽约、伦敦、上海三大市场流动性差异,自动选择最优执行路径[10] - 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将亚太地区客户延迟压缩至0.0003秒(相当于光传播90公里时间)[10] - 在比特币ETF获批事件中抢占超过23%的亚洲市场订单流量[10] 业务发展成果 - 2025年第一季度机构客户增长率达38%,管理资产规模突破900亿美元[10] - 构建"人机共生"生态体系,量化模型捕捉微观市场价格裂隙,人类分析师专注地缘政治分析[10]
欧洲通讯卫星公司SES首席执行官:正在与欧盟和其他政府进行谈判,以寻找星链的替代方案,短期内不可能取代星链,但现在的讨论更加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最重要的需求是欧洲国家比以往更多地投资太空。
快讯· 2025-04-30 20:56
欧洲通讯卫星公司SES与欧盟谈判 - 公司正在与欧盟及其他政府进行谈判 旨在寻找星链的替代方案 [1] - 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星链 但当前讨论更具战略性和长远性 [1] - 欧洲国家需要加大对太空领域的投资力度 这是当前最重要的需求 [1]
对标Starlink!亚马逊(AMZN.US)发射首批Kuiper互联网卫星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6:08
项目概述 - 亚马逊首批27颗Kuiper宽带互联网卫星成功发射 标志着与SpaceX旗下Starlink的竞争正式开始 [1] - Project Kuiper计划于2019年推出 总投资100亿美元 目标发射3236颗卫星 为全球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1] - 该项目定位为农村地区的网络解决方案 填补偏远地区网络空白 [1] 项目进展与规划 - 首批卫星发射推迟一年多 原计划2024年初完成 现面临2026年中期部署1618颗卫星的联邦通信委员会最后期限 [2] - 公司预计2024年内开始向客户提供服务 初步覆盖地球北部和南部地区 后续向赤道扩展 [2][3] - 2023年发射两颗原型卫星并测试成功 2024年脱离轨道 [3] 市场竞争格局 - SpaceX凭借Starlink业务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已发射8000多颗卫星 覆盖125个国家 拥有超过500万用户 [3] - SpaceX每周至少执行一次Starlink发射任务 每次携带约24颗卫星 快速扩展网络带宽并更新卫星 [3] - 亚马逊高管认为Kuiper将结合公司消费产品经验和云计算业务 形成对Starlink的竞争优势 [2] 技术设备与基础设施 - 公司2023年发布Kuiper消费者终端 包括LP唱片大小天线和Kindle大小小型终端 预计以每台400美元以下价格量产数千万台 [3] - 2022年从ULA、Arianespace和Blue Origin预订83次火箭发射 创行业最大发射交易记录 [4] - 联合发射联盟(ULA)计划2024年再执行五次Kuiper发射任务 [2] 行业影响与高管观点 - 项目被视为亚马逊最大赌注之一 将与Starlink及全球电信运营商AT&T、T-Mobile直接竞争 [1] - 执行主席杰夫·贝佐斯表示对Kuiper竞争力充满信心 认为市场空间足够容纳多个成功企业 [3] - SpaceX的快速发展已颠覆全球卫星通信市场 并吸引军事和情报机构合作 [3]
太空1111天:专访俄宇航员科诺年科,“我坚信,俄罗斯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6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展示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 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俄罗斯报》记者当天采访了俄罗斯英雄、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他用1110天14小时57分钟打破纪录,成为人类 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 《俄罗斯报》:您认为载人航天哪个未来更现实,月球还是火星? 奥列格·科诺年科:苏联航空和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太空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来源。所以既 要飞往月球,也要飞往火星。 《俄罗斯报》:全球太空竞赛正在加速,您认为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是否仍保持领先地位? 奥列格·科诺年科:俄罗斯开辟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先河,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每年往国际空间站派遣两批宇航员,我们在空间站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球上医 学和工业的发展。此外,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可靠的运载火箭。我坚信,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 界科学的前沿。 《俄罗斯报》:埃隆·马斯克提出两年内让国际空间站脱离轨道,并集中精力开展火星飞行。您对此怎 么看? 奥列格·科诺年科:没人否认人 ...
宇石空间:商业火箭领域追平美国,不会超过10年|50x50
钛媒体APP· 2025-04-27 09:55
商业火箭行业概述 - 商业火箭本质是物流行业 核心需求来自卫星发射需求 目前全球低轨道卫星部署竞赛已形成 美国SpaceX星链计划已部署超7000颗卫星 中国三大星座计划(千帆 GW 鸿鹄-3)合计需部署3.8万颗 目前仅发射100余颗 [2] - 全球卫星发射市场测算规模达7600亿元 年均发射需求约500次 卫星5-7年更新周期带来持续补网需求 当前运力供给与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3] - 美国市场SpaceX占据99%份额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技术起点相近 尚未出现垄断型企业 [3] 行业竞争要素 - 商业火箭四大核心诉求:运量大 可靠性高 排期灵活 成本低廉 当前全行业最关注成本优化 终极目标是实现可重复使用和成本降低 [3] - SpaceX已将发射成本降至1500美元/公斤(约1.08万元/公斤) 美国其他公司成本约2万美元/公斤 中国公司成本仍高于6万元/公斤 [4] - SpaceX成本优势来自三大创新:百吨级大运力火箭(降低单位成本) 不锈钢箭体(成本降10倍) 筷子回收技术(复用效率提升) 高频发射形成规模效应 [4] 中国商业火箭发展 - 行业面临价格高和产能低双重挑战 中国年发射量维持在60次 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产能瓶颈 不锈钢箭体等技术路线被视为弯道超车机会 [9] - 宇石空间采用与SpaceX相似技术路线(不锈钢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筷子回收) 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计划2027年实现首飞 目标成本<3万元/公斤 [4][13] - 中国商业火箭追赶路径明确 预计10年内可追平美国水平 核心优势在于工业制造能力 不锈钢箭体和回收技术与中国制造业强项高度契合 [10] 宇石空间技术路线 - 选择不锈钢箭体原因:耐高温高压性能优于铝合金 可省去回收再点火环节 节省燃料提升运力 二子级回收可进一步降低防热成本 [6] - 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优势:避免结焦积碳问题 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维护频率 燃料成本低且燃烧稳定 [7] - 筷子回收技术经济性:节省4吨着陆腿重量 单次使用成本仅2万元(传统着陆腿60万元) 复用速度可达小时级(传统方式需20天) [8] 行业未来展望 - 商业火箭发展将推动太空基建发展 预计地球基建体系将在太空重构 行业可能衍生出太空工程机械等新业务形态 [12][13] - 宇石空间定位为太空基建服务商 短期目标实现10吨以上运力且成本<3万元/公斤 长期将拓展至太空基建全产业链 [11][12]
跑好探索宇宙的接力赛
经济日报· 2025-04-27 08:05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实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系列成就 [2] - 55年前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用算盘计算轨道参数,如今已建成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2] - 新一代航天人实现载人航天连战连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壮举 [2] 航天技术突破与成就 - 已实现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 [3] - 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3] - 航天员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未来航天发展规划 -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试验、梦舟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等准备工作 [3] -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超500家,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长 [3] -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突破,卫星制造进入高密度入轨阶段,火箭可回收技术逐步突破 [3]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发布嫦娥五号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国际合作公告 [4] - 展现了中国航天造福全人类的开放态度和国际合作意愿 [4] 航天产业发展 - 航天事业正从技术突破向太空经济拓展 [3] - 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3] - 航天技术突破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太空美术演绎极致浪漫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如今,战国漆凤鸟羽人中潜藏的飞天幻想,穿越2000多年时光照进现实,围绕"飞天梦"展开的艺术创作 也层出不穷。一方面,这由艺术史发展规律决定,社会创新活力的提升,激发了艺术裂变的动能;另一 方面,科学和艺术如同人类文明的两翼,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天然"富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对深空的认知与对飞天的向往,不仅塑造着中国人的宇宙观,更为中华美 学注入浪漫色彩。壮丽星空激发的澎湃诗意,感染着历代文人墨客,也成为当代美术创作追求的重要维 度。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大展中,董文通油画《飞天·中国航天人》、倪春林与曹玉玺合作 的综合材料绘画《问天·量子世界与文明密码》(见图)等作品,以开阔的视野、多元的观念,谱写出 一首首恢弘的太空交响诗。 以太空为创作灵感的各类新形式的艺术作品,将知识谱系图像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力与 创造力。艺术家尽情表达丰沛的情感和流动的思想,让观者真切体验浩瀚宇宙之美,获得一种心灵深处 的情感共鸣,进而激起人们探索更多未知领域的勇气。 星空浩渺无垠,逐梦永无止境。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助推艺术家将思考触角延伸至人类尚未全面探索的领 域,在梦想远航的征程中不断 ...
航天日,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继续巩固在下一个太空探索时代的地位”
环球网资讯· 2025-04-25 06:4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中方发布一系列航天新动向,体现中国太空领域宏伟抱负,且在国际合作方面有诸多进展 [1][3][4] 神舟二十号任务情况 - 神舟二十号是神舟系列飞船第15次载人飞行,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 [1][3] - 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陈冬、陈中瑞、王杰,指令长陈冬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陈中瑞和王杰首次进入太空 [1] 航天日发布新动向 探月工程 - 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 [4] - 嫦娥八号计划2029年前后发射,着陆月球南极附近莱布尼茨 - 贝塔高原,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研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5] - 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5] 火星探测 - 发布《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开放天问三号探测器20千克质量资源开展国际合作 [5] 国际影响与合作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其他国家也在推进探月计划,国际密切关注神舟二十号发射 [6] - 中巴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意味着巴基斯坦航天员将成首位登上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外国人,体现中国加强太空外交 [6] - 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涵盖多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