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康弘药业跌2.01%,成交额1.2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40.3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3:3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33.12元/股,成交1.28亿元,换手率0.55%,总市值305.1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40.3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350.12万元,大单净卖出890.41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4.32%,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5.53%,近20日下跌16.15%,近60日下跌22.62%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3日,于2015年6月2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物药54.83%,中成药32.49%,化学药12.50%,其他业务占比0.18%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生物医药、阿尔茨海默、中药、眼科概念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6.95%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7.30亿元,同比增长5.4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亿元 [3]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0万户,较上期微增0.20%,人均流通股28565股,较上期减少0.20%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727.50万股,较上期减少531.59万股 [3] - 大成睿享混合A增持48.93万股至1225.38万股,而大成竞争优势混合A和大成策略回报混合A分别减持52.77万股和179.74万股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590.40万股,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百利天恒跌2.04%,成交额1.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3.0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3: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2日公司股价盘中下跌2.04%,报355.38元/股,成交金额1.34亿元,换手率0.36%,总市值1467.2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3.02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买入466.10万元(占比3.48%)和卖出646.10万元(占比4.82%),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买入2904.67万元(占比21.67%)和卖出3217.69万元(占比24.01%)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5.35%,近5个交易日上涨4.44%,近20日下跌0.57%,近60日上涨14.28%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17日,于2023年1月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收入确认方式为在某一时点确认99.57%,在某一时段内确认0.43%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780户,较上期增加4.25%,人均流通股为21525股,较上期增加7.19%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6.92%,归母净利润为-11.18亿元,同比减少123.96% [2] 行业属性与机构持仓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概念板块包括麻醉概念、抗癌治癌、抗癌药物、创新药、生物医药等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机构持仓出现变动: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442.49万股(较上期减少10.36万股),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股427.97万股(较上期增加25.86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59.21万股(为新进股东) [3] - 其他主要机构持仓变动包括: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331.82万股(较上期增加9.15万股),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持股170.01万股(为新进股东),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持股161.48万股(较上期减少4.41万股),广发医疗保健股票A持股152.80万股(较上期减少1.92万股),而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和富国精准医疗灵活配置混合A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特宝生物跌2.02%,成交额7940.4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82.6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2 13:1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公司股价下跌2.02%至76.96元/股,总市值313.0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82.6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15.42万元,大单净买入767.17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79%,但近5个交易日和近20日分别下跌4.10%和5.44%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药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抗病毒用药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86.85%,血液/肿瘤用药占比12.87%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概念板块包括抗癌药物、生物医药、创新药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26.96%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4.28亿元,同比增长40.60%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06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439户,较上期增加13.00%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增加83.75万股和18.9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诺诚健华跌2.01%,成交额7490.6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92.0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2 11: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23.38元/股,总市值412.57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7490.69万元,换手率1.18%,主力资金净流出1292.0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0.39%,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4.57%、14.39%、25.92%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009.14万元,同比大幅收窄88.51%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品销售87.67%,技术授权12.04%,检测服务和研发服务各占0.15% [2] - 公司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产品管线包括ICP-022、ICP-B04、ICP-490等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52万,较上期增加13.80% [2]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增持398.07万股至1304.78万股,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和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股918.57万股和760.38万股 [3]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减持501.14万股至1020.21万股,兴全合润混合A和平安医疗健康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合作,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生物医药ETF(159859)溢价交易,机构:中国创新药正在“量变引起质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0:33
指数与ETF表现 - 10月22日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下跌0.38% 成分股中荣昌生物与汇宇制药上涨超2% 康龙化成与贝达药业等4只上涨超1% 先声药业与浙江医药上涨近1% [1] - 同日国证生物医药指数下跌0.11% 成分股中荣昌生物上涨超2% 康龙化成与华兰疫苗上涨超1% [1]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跌0.74% 成交额为1342.59万元 截至10月21日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16.48亿份 最新流通规模为13.37亿元 [1] - 生物医药ETF(159859)震荡 成交额为3235.97万元 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额为2043.51万元 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72.65亿份 最新流通规模为30.95亿元 [1] 行业动态与公司合作 - 10月22日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 公司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 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 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2] - 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法律标准体系 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 提高审评审批质效 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 [2] - 今年前8个月北京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 同比增长21.5% 分析认为医疗器械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的数倍 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的公司估值相应提升 [2] 产品特征与行业观点 - 创新药ETF天弘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 且是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 实现了A股+港股、创新药+CXO全面覆盖 [3] - 生物医药ETF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 该指数选取A股生物医药产业市值和流动性综合排名前30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3] - 华福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正在量变引起质变 看好5~10年的产业趋势 BD出海、持续数据催化和新产品销售放量将依次推动创新药崛起 [3]
艾力斯涨2.05%,成交额1.4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486.4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2 10: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盘中股价报106.05元/股,上涨2.05%,总市值达477.23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1.46亿元,换手率0.31%,主力资金净流入1486.4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9.44%,近60日上涨10.93%,但近5个交易日和近20日分别下跌0.20%和3.91%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50.57%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60.22%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药品销售,占比达99.93%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0万户,较上期增加3.61%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242.09万股,较上期增加131.9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037.78万股,较上期减少246.09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新进/增持,分别持股931.25万股和915.25万股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2日,于2020年12月2日上市,主营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1] - 公司概念板块包括抗癌药物、生物医药、创新药等 [1]
GDP同比增长5.5%!上海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2 09:41
地区生产总值总体情况 - 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32208.24亿元,同比增长5.9%,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8448.67亿元,同比增长3.9%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64.26亿元,同比增长0.9% [1]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 [2] 第三产业发展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引领第三产业增长 [3] - 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同比增长9.8%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6.75亿元,同比增长5.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274.66亿元,同比增长3.2% [3]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 [4]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3个百分点 [4]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2% [4]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02.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3%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5] - 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7%,家具类增长2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2% [5] 金融市场与财政 - 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6] - 9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增长7.1% [6]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5.68亿元,同比增长1.0%,支出6876.39亿元,增长8.0% [6] 价格指数与居民收入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6% [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 [7] -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20元,同比增长4.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增长5.4% [7] - 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2% [7]
GDP同比增长5.5%!上海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第一财经· 2025-10-22 09:32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32208.24亿元,增长5.9%,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8448.67亿元,增长3.9% [1]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 [2] 服务业发展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3] - 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6.75亿元,增长5.2% [3] 投资与房地产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3%,显著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4]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 [4]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02.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3%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5] - 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7.7%,家具类增长2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2% [5] 金融市场与财政 - 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6] - 9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增长7.1% [6] -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5.68亿元,同比增长1.0%,支出6876.39亿元,增长8.0% [6] 价格指数与居民收入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核心CPI上涨0.6% [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 [7] -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20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 [7]
交银理财董事长李豪:试点开展股票直投业务 逐步夯实权益投研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22:0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为资管行业开启新的战略机遇期 银行理财行业需将宏观经济的确定性转化为投资者的获得感 [1] - 银行理财行业需提升三方面核心能力以捕捉新兴产业投资机会并应对低利率环境 [2] 中国经济与资管行业机遇 - 中国以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生态和创新驱动战略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1] - 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 科技化 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 5G通信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供丰厚投资回报来源 [1] - 居民储蓄总额由2020年底的93万亿元跃升至2025年6月末的162万亿元 人均储蓄存款突破11.5万元 [1] - 房地产占居民财富比重由2020年的54.6%降至2024年的48.7% 金融资产占比连续六年提升至2024年的47.6% 资管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1] 理财行业能力提升方向 - 债券投资必须深入到产业前沿 信用债收益率普遍跌破2% 需通过研究科技前沿捕捉超额收益 [2] - 坚持跨领域的多元资产配置 扩充黄金 期权 Reits 跨境资产等低相关性资产以降低净值波动 并采取指数化投资 [2] - 注重引入创新型资产 在权益方面推动红利 打新 量化及可转债等业务 在另类资产方面开展Reits 持有型不动产支持证券等投资 [3] 交银理财的实践案例 - 首批5只科技创新债纳入投资组合 资金直投集成电路 电子信息 高端制造 投资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 [2] - 发布上海清算所交银理财科技金融债券指数 并同步发行指数挂钩产品 [2] - 采取长短结合 双轨并行策略 试点开展股票直投业务以夯实权益投研能力 [2] - 依托全牌照优势积极探索权益及另类资产投资 [3]
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落户数码港 孙东:香港初创企业去年已达4700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16:07
香港创科生态系统发展 - 香港初创企业数目在去年达到4700间,显示创科初创生态日益蓬勃 [1] - 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于数码港启用,响应特区政府扶持初创企业的政策方向 [1] - 加速器携同70多家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能源科技等领域的优秀创科企业及投资机构来港发展 [1] 政府支持政策与基金 - 特区政府即将推出优化版创科创投基金 [1] - 特区政府计划在明年推出全新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为香港创科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1] - 有别于以往企业需要个别建立或引进的模式,加速器可一次性引进并支持大批初创企业,产生集群效应 [2] 香港的战略定位与展望 - 香港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是内地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首选出海平台 [2] - 加速器提供更精准及具系统性的支援,体现香港支持初创企业发展质和量的提升 [2] - 期望未来有更多优秀加速器基地在港成立,共同深耕香港创科乐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