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
搜索文档
“三招”破题矿山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矿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全球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背景下,矿业领域在风险抵御能力、产业结构、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1] - 锂、锑、煤炭等矿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部分矿山企业经营困难 [1] 构建矿业风险预警体系 - 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矿业全产业链韧性,以技术融合(AI、绿色技术)与数据驱动(智能化预警)为核心,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判"转型 [2] - 纵向延伸产业链,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从单一开采转向生产稀土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横向拓展产业协同,构建多元收入结构,例如甘肃金昌通过"矿业 + 新能源"模式,2023年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突破40% [2] - 数字技术赋能风险预警与决策优化,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算法治矿"的跨越 [3] 技术革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制度创新为保障,依托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4] - 新矿业技术提高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精准识别和综合评价矿区内的主矿种及共伴生矿产 [5] - 尾矿资源化与产业协同消纳,通过光谱成像、AI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与资源化利用尾矿中有价元素 [5] - 废旧矿山设备再制造与金属再生,延长矿山装备服务年限 [5] 驱动矿业绿色转型 -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创新(如资源税改革)与技术赋能(如生态价值核算),构建多方参与的融资与利益分配体系 [6] - 尾矿库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采用光伏复绿等生态焕新手段,重塑尾矿库价值 [6] - 采空区地下空间再利用,结合地质条件与市场需求,构建可持续利用模式 [6]
潍坊市白浪河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29 10:24
公司基本信息 - 潍坊市白浪河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于立成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潍坊市国经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持股比例100% [1]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注册地址位于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月河路3177号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固体废物治理 再生资源回收与销售 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 非金属废料加工处理 [1] - 涉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蓄电池租赁与销售 水资源管理 土壤污染治理服务 [1] - 扩展业务包括生物质燃料加工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研发 人工智能系统集成服务 [1] - 许可项目包含污水处理 报废机动车回收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发电输电供电业务 非煤矿山开采 [1] 行业属性 - 公司国标行业分类属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细分领域为环境治理业 [1] - 经营范围覆盖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新能源技术研发 碳排放控制技术等环保科技领域 [1]
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在大同开工
科技日报· 2025-04-29 09:32
项目概况 - 山西大同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由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于4月28日正式开工 [1] - 该项目是国内首例千万吨级绿色建筑产品开发及煤矸石综合处置一体化项目,采用"1267"科创实践模式(一次破碎筛分、两次光电分选、六大模块协同,产出七大类产品)[1] - 项目旨在推动煤矸石工业固废资源建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1] 行业背景 - 我国煤矸石堆存量已超70亿吨,年新增5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 [1] - 煤矸石长期堆积会引发土地占用、自燃、扬尘、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1] 技术创新 - 项目采用六大创新技术,包括全球首创的"X光+电磁波"技术(解决高岭岩矿物除铁难题)和人工智能光电分选技术(毫秒级精准分选)[2] - 首次借鉴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技术,研制出陶粒规模化生产首台套装备 [2] - 微米颗粒悬浮态煅烧技术实现99.5%脱碳效能,绿色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革新 [2] 产品与产业链 - 项目产出七大类高附加值产品,覆盖建筑、化工、医药等领域 [1][2] - 形成"工业固废—新材料—绿色建筑"完整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探索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跨界融合路径 [2] 行业影响 - 项目为全国煤矸石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能建方案",改变传统处置模式 [1] - 技术应用推动多个关联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升级 [2] - 模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2]
华友钴业近600亿有息负债压顶 锂电合资项目历时两年或被取消
新浪财经· 2025-04-28 17:40
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合资项目推迟 - LG新能源决定推迟或取消与华友钴业共同设立的锂电循环回收合资公司工厂建设计划,原计划2023年下半年动工、2024年底投产 [1] - 合资项目原计划通过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锂等金属资源构建"生产-回收-再利用"闭环,提升资源自给率 [1] - 推迟原因包括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增速放缓、美国对华政策不确定性、欧美车企对动力电池扩产态度转趋谨慎 [1] - LG新能源南京工厂原计划2025年达145GWh的产能扩张计划或面临调整,直接影响合资工厂原料供应 [1]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门槛提高及对华加征关税政策(税率达125%)导致中韩合资项目量产时间推迟 [1] 华友钴业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99%至41.55亿元,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08%至609.46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显著,但季末各类有息负债合计约590亿元,财务费用高企 [2] - 受钴价跌超20%、三元材料价格下跌及低端产品减产等因素影响,锂电材料毛利率同比缩水 [2] - 印尼镍项目推动镍中间品产能增长50%,但锂电材料板块产能利用率不足,2024年锂电材料出货量同比下降 [2] -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比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份额被中伟股份(27%)、格林美(16%)等挤压 [2] 行业环境与公司挑战 - 2024年钴价跌至十年低点,镍价受印尼产能释放影响承压,存货跌价风险加剧 [3] - 磷酸铁锂及钠电池占比提升,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9.4%,三元材料需求增速放缓 [3] - 公司面临三元材料市场份额萎缩、合资项目推迟及高债务压力等挑战 [3] - 需在全球化布局、拓展钠电/固态电池新赛道、优化债务结构间寻求平衡 [3]
菊海苍田(河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28 10:51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菊海苍田(河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文利,注册资本400万人民币 [1] - 两舱易园农业文化旅游(河北)有限公司持股70%,北京绿海天成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0%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服务、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 [1] - 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 [1] - 包含环保相关业务,如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 [1] - 涵盖碳减排技术研发,包括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1] - 提供农业相关服务,如智能农业管理、灌溉服务、农业机械服务 [1] 公司基本信息 - 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为2025-4-27至无固定期限 [1] - 注册地址为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城西环路盘东侧(人和路415号)135室 [1] - 国标行业分类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市政设施管理 [1]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经济网· 2025-04-27 17:3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7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布局,公司构建业务体系并通过创新驱动和循环利用推动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领域发展 [1] 公司成立情况 - 4月27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浙江省、杭州市及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1] - 公司成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国家有色金属战略资源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1] 业务体系构建 - 公司全面构建“1+2+N+X”协同共生的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业务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以铜、铝双基石业务为基本盘,以多维增长矩阵为延伸,以区域协同网络为支撑 [1] 发展举措 -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公司承担产业整合主体责任,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畅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循环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公司立足杭州、面向全国、服务全球,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构建,构筑发展模式,打造循环经济范式 [2]
全球NMP回收服务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24 17:32
NMP溶剂特性与回收技术 - NMP是一种高极性、高沸点、低粘度、低挥发性的非质子溶剂,具有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和化工生产[1] - NMP原料分为合成NMP和再生NMP两类,合成NMP通过γ-丁内酯与单甲基胺缩合反应制得,再生NMP通过对废液回收提纯获得[1] - NMP废液具有高浓度NMP含量、低毒性但具刺激性、处理难度大和严格环保要求等特点,需采用特定回收净化技术[1] NMP回收服务市场前景 - 预计2031年全球NMP回收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万吨,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 0%[2] - 2024年全球前十强NMP回收服务厂商占有约60 0%的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包括安徽晟捷新能源科技、山东长信化学科技、Refine Holdings等[6][8] NMP回收服务市场参与者 - 全球NMP回收服务主要生产商包括Anhui Shengjie New Energy Technology、Shandong Changxin Chemical、Refine Holdings、Hubei Jinquan New Material等[6] - 产品类型分为电子级、工业级和锂电池级,应用领域包括化工行业和其他领域[8]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印度[8]
氟硅化工产业园:基础扎实 奔向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10:11
行业核心观点 - 氟硅化工产业是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的关键新材料领域,是中国实现化工高端化的重要赛道 [1] - 中国氟硅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产业链完整,为实现高端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产业集群区域特征 - 国内形成三大产业集群区域: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以四川、内蒙古为代表的中西部区域,以山东、辽宁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 [2] - 长三角区域核心驱动力为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聚焦高端氟聚合物、电子级化学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形成研发至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2] - 中西部区域依托资源富集(内蒙古萤石储量占全国55%、四川石英砂储量占全国30%)和绿电优势,以低成本要素和政策红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基础原料及中下游加工 [2] - 环渤海区域以头部企业为核心,构建从资源开采到终端制品制造的完整垂直产业链,通过规模效应和产业协同优化成本与配套 [2] - 氟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评估中,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位列榜首,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分列二、三位 [2] 产业链生态与布局 - 氟硅产业垂直布局基本健全,园区多依托萤石、硅矿或氯碱资源布局,以控制上游原料保障供应链安全 [3] - 氟化工园区主流链条为“萤石—氢氟酸—氟聚合物—新能源材料”,重点向锂电池、光伏领域倾斜 [3] - 有机硅园区主流路径为“硅矿—有机硅单体—硅橡胶/硅油—汽车/电子制品”,部分向硅基半导体材料延伸 [3] - 存在产品方向趋同问题,氟化工主要产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如聚偏氟乙烯和六氟磷酸锂以及半导体电子特气,有机硅领域则以高端橡胶和功能性硅烷为主 [3] - 行业研发投入多集中在中端产品生产环节,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3] 资源循环利用与环保 - 氟化工园区广泛构建“氯碱—氟化工”循环产业链,副产盐酸回用于萤石酸解,氢气作为燃料或原料利用 [4] - 有机硅园区将硅渣用于制备白炭黑以及回收废触体金属催化剂已成为行业标配 [4] - 氟硅化工产业园区对“三废”治理的投入明显提高 [4]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氟化工行业产量从2022年346.8万吨增长至2024年410.5万吨,显示市场需求强劲 [5] - 行业面临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能不足及产业配套不完善的主要挑战 [5] - 氟硅企业研发费用率平均在3%~5%,多集中于工艺优化和产能扩张,导致重复建设严重 [5] - 高端领域投入不足,核心助剂、特种单体及关键设备研发滞后,使中国高端产品开发周期比海外同行长1~2年 [6] - 产业配套短板包括缺乏支持半导体材料SEMI认证(耗时3~5年)的公共检测平台,以及有机硅下游制品如医疗级硅胶管的灭菌工艺和洁净生产标准尚不完善 [6] - 发展建议包括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制定严格可操作的标准体系、扶持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以推动高端市场突破 [6]
飞南资源_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1年度财务数据更新)
2023-08-11 12:01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8007.69万元、482787.67万元和789922.97万元[28][66][115] - 2019 - 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53743.47万元、58918.55万元和71317.68万元[28][66][115] - 2021年资产总额为582189.61万元,2020年为355919.74万元,2019年为235323.81万元[66] -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22534.61万元,2020年为248277.50万元,2019年为187466.81万元[66] - 2021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4.58%,2020年为22.04%,2019年为14.97%[66]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1476.15万元、115060.05万元、200160.57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30.37%、32.33%、34.38%[144] - 报告期内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3.60%、27.26%、25.20%[142]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类危险废物处置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有危废处置费和资源化产品收入[13]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61.5万吨/年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29][116] - 公司证载处置危险废物能力达61.5万吨/年,可处置四大类危险废物[67] 市场与风险 - 2018年以来危废处置需求旺盛刺激产能扩张,危废处置费价格冲高回落,产能持续扩张或使价格下降影响业绩[16][103] - 公司资源化产品盈利受金属购销价差影响,金属价格变动-10%时,铜、金、银、钯对利润总额影响数分别为-3635.79万元、-1726.66万元、-325.55万元、-1903.31万元,影响比例分别为-4.15%、-1.97%、-0.37%、-2.17%[18][20][21][108] - 公司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疫情影响、能源价格上涨、危废经营许可证风险、环保政策监管趋严等风险[23][24][25][26][27][29][30][32][111][112][113][115] 项目建设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江西兴南、江西巴顿、广西飞南分别投入6.43亿元、5.35亿元、2.91亿元[40][43][140][146][147] - 在建项目合计预算逾30亿元,若出现问题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42][14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孙雁军及何雪娟夫妇,合计持有并控制82.2337%股份[45][62][138]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外部投资者持有公司16.24%的股份[149] 技术研发 - 公司建有科研平台和试验线,形成含铜污泥低能耗生产电解铜等多种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多金属回收利用技术”[72][73][82][129] 其他 - 公司作为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该政策于2023年到期[143] - 租赁的权利瑕疵房屋面积占公司使用房屋面积的比例为6.66%[148]
森泰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11 20:40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票总量2956.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00%,发行后总股本11822.00万股[9] - 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28.75元,发行日期2023年4月6日[9] - 拟上市深交所创业板,保荐人是民生证券[9] - 募集资金总额84985.00万元,净额74961.77万元[33] 业绩总结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3358.45万元、63198.47万元、91453.17万元、52174.80万元[44] - 2021年度营收同比上升44.7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5%[84] - 2022年营收82071.63万元,较2021年下降10.26%[60]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收21588.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85%[63][65] 用户数据 - 报告期外销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1.55%、93.76%、90.17%、93.93%[22] - 报告期对美国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5.25%、16.31%、6.67%、7.23%[22] - 报告期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3.13%、53.17%、46.00%、49.60%[77] 未来展望 - 利用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开拓新兴市场,拓宽应用领域[54] - 通过国际经验带动国内相关领域转型升级[5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3年2月17日,拥有71项境内发明专利、1项境外发明专利,授权专利162项[44][48] - 自主开发木塑共挤成型和微孔发泡技术[47] - 自主研发新型石木塑复合材料专有配方[47] - 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轻质共挤木塑复合材料产能2万吨/年和新型数码打印石木塑复合材料产能600万平方米/年[8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报告期出口区域分布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或地区[22] - 公司未发生重大资产重组[12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ODM模式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0.41%、74.18%、66.11%、74.06%[25] - 报告期购买远期结售汇业务对业绩影响金额分别为亏损1151.28万元、收益2049.85万元等[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