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精特新小巨人
icon
搜索文档
大涨超230%,又一国家级“小巨人”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20:21
公司上市表现 - 志高机械上市首日收盘价57.66元/股,较发行价17.41元/股大涨231.19% [1] - 公司总市值达到49.54亿元 [1] - 宏远股份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2771.69964倍,冻资超7000亿元 [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2024年营收逾8.8亿元,净利润连续第二年超过1亿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营收6.6亿-7.22亿元,同比增长0.80%-10.25% [1]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8095.90万-8948.10万元,同比增长11.50%-23.23% [1] 行业动态 - 北交所股票数量增至271只 [2] - 宏远股份网上获配比例0.0361%,低于志高机械 [2] - 能之光与宏远股份两只新股正处于发行中 [2] 公司背景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 [1] - 主营业务为凿岩设备和空气压缩机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为钻机和螺杆机 [1]
从500平米小厂房到进口替代,凿岩设备“小巨人”志高机械续写400%涨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1:29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钻机及螺杆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志高掘进"、"ZEGA"系列钻机、螺杆机及相关配件 [1] - 公司是国内钻机、螺杆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少数同时掌握地下钻机及螺杆机核心部件自主生产能力的本土厂商 [1] -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郑万高铁、高黎贡山隧道、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逐步实现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替代 [2] 行业地位 - 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分会数据,2021-2023年公司移动系列空气压缩机和配套钻机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位列前三名 [2] - 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始人谢存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高原钻机等拳头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8.40亿元、8.88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9.75%、5.70%、5.72% [2]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04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32.93%、16.31%、1.49%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99%),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25.15%) [2] 海外业务 - 2022-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从1.01亿元增至2.27亿元,毛利率从38.41%提升至42.13% [2] - 公司积极布局俄罗斯等海外市场,一体式钻机等优势产品在海外市场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2] IPO情况 - 本次IPO发行新股2470万股,募集资金4.3亿元 [3] - 募投资金主要用于年产300台智能化钻机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额3.78亿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额5772万元) [3] 上市表现预期 - 近一个月A股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94.1%,北交所新股首日平均涨幅346.7% [4] - 公司发行市盈率12.78倍,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27.44倍,估值优势明显 [4] - 发行价17.41元/股,相近发行价的北交所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47% [5]
“小巨人”桂润环境筹备上市,董事长魏江州控股65%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44
桂润环境是国家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专家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和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各类专利近100项以及相关专利产品设备。 据天眼查,桂润环境控股股东为广西桂润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5.13%;实际控制人为魏江州,控股65.25%。魏江州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 瑞财经 王敏 8月12日,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润环境")披露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十九期),辅导机构为 国海证券。 据悉,桂润环境于2020年10月在广西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本期辅导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桂润环境成立于2004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魏江州,注册资本7800万元。公司是一家从事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专注于高浓度、高难 度污废水治理、土壤及矿山修复、废物资源化利用、先进装备和先进材料研发生产等业务。 ...
今日申购:能之光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09:00
发行基本信息 - 股票代码920056 股票简称能之光 申购代码920056 上市地点北京证券交易所 [1] - 发行价格7.21元/股 发行市盈率11.28倍 市盈率参考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定价方式为直接定价 [1] - 网上发行数量1182.40万股 总发行数量1478.00万股 [1] - 网上发行日期2025-08-13 网上申购缴款日期2025-08-13 网上申购上限70.20万股 网上顶格申购所需资金506.14万元 [1] 公司业务与性质 - 公司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宁波微丽特直接持有公司26.46%的股份 为公司控股股东 [3] - 张发饶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可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为51.13% [3] - 张发饶直接持有公司13.84%的股份 通过宁波微丽特间接控制26.46%股份 通过宁波能馨间接控制6.26%股份 [3] 募集资金用途 - 公司拟募资10658.45万元 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3] - 若发行成功且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0656.38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1924.98万元后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8731.40万元 [4] - 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2254.8370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2080.38万元后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0174.45万元 [4]
能之光(920056):高分子助剂“小巨人”企业,扩产能布局功能高分子材料
华源证券· 2025-08-12 19:13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申购建议:建议关注[3] - 核心观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高分子助剂领域领先企业,已实现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销售,可比公司PE TTM中值达32.87X[3][64] 发行与募投项目 - 发行价格7.21元/股,发行市盈率10.24X,申购日2025年8月13日[3][6] - 初始发行1478万股,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总股本将扩大至8169.17万股[3][6] - 募投项目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投资9116.6万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541.85万元)[10][11] - 扩产项目规划新增3万吨功能高分子材料年产能,包括低VOC功能化材料等[10] 公司概况与产品结构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57项发明专利授权[15] - 2024年高分子助剂营收5.75亿元(yoy+5.92%),占总营收94.21%[3][24] - 产品包括相容剂、增韧剂等300多个牌号,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等终端领域[12][16] - 功能高分子材料2024年营收0.28亿元(yoy+31.15%),主要包括粘合树脂和功能复合材料[24] 客户与财务表现 - 客户包括LG、巴斯夫等全球头部企业,前五大客户集中度约20%[3][26][27] - 2024年营收6.11亿元(yoy+7.26%),归母净利润5594.09万元(yoy+12.31%)[3][30] - 2025H1归母净利润2952.75万元(yoy+10.81%),1-9月预计净利润4152.82万元(yoy+7.57%)[3][31] - 2022-2024年销售毛利率从12.03%提升至17.05%[30] 行业分析 - 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规模1103亿美元,2013-2021年CAGR达21.65%[39][46] - 预计2026年中国塑料助剂市场规模达97.81亿美元,2020-2026年CAGR为4.78%[39][41] - 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需求量2284万吨(yoy+8%),下游家电领域占比37%[51][53] - 2022年中国热熔胶市场规模253亿元,2017-2022年CAGR为8.01%[47][48] - 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499GW(yoy+73%),带动光伏胶膜功能母料需求[58][59]
北交所夯实企业高质量基础 年内5家“小巨人”企业过会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北交所审核节奏与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 北交所上市委审核节奏连续两周保持"一周两审三家" 本周审核荣亿精密、奥迪威、鑫汇科3家公司的公开发行申请 [1] - 审核提速过程中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申报 荣亿精密为成功过会的典型案例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体量不大但有股权融资诉求 登陆北交所是其最佳选择 [1] 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据与表现 - 截至4月1日北交所成立以来上会企业数量达19家 其中今年以来上会15家且过会14家 [2] - 今年过会企业中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包括克莱特、凯雪冷链等 另三维股份为暂缓审议的同类企业 [2] - 北交所19家专精特新企业全部预盈 其中贝特瑞、长虹能源、五新隧装、富士达4家公司净利润超1亿元 [2] 北交所市场定位与企业匹配度 - 专精特新企业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天然匹配 [2] - 北交所处于"质""量"双升的高速发展期 包容性强 能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 [2] - 改革效应持续释放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工信部三批名单中北交所有19家企业上榜(含观典防务) [2] 上市后企业资本与能力提升 - 专精特新企业登陆北交所后获得股权融资 资本扩充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 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 [3] - 企业可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激励、并购重组 加速人才引进、业务协同和合作研发等布局 [3] 北交所战略意义与行业覆盖 - 设立北交所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大突破 对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 - 北交所不仅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还面向所有创新型优质中小企业 不断拓宽资本覆盖广度 [4] - 在关键领域补短填空 例如贝特瑞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 吉林碳谷打破国际碳纤维技术垄断 连城数控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 [4] 企业业务扩张与市场多元化 - 部分企业业务领域持续扩张 如禾昌聚合从汽车零部件扩展至家电和塑料包装 威贸电子从家电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并成为北汽和奇瑞供应商 [4] - 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目前高端制造业企业占比高 80%企业按标准一财务指标上市 [5] - 未来希望更多硬科技企业和潜在"隐形冠军"企业按不同标准上市 形成多元化、包容性市场 [6]
北交所投资框架:聚焦高稀缺 高成长 高股息,挖掘α β双轮驱动机会
2025-08-11 22:06
**北交所投资框架分析**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化竞争 [1] - 北交所上市公司270家,其中15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60% [5][22] - 企业地域分布广泛,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企业数量较多,与传统认知的京津冀集中不同 [12] - 行业集中在五大产业集群:机械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力设备、化工新材料、大TMT(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生物及消费子行业 [13][18] **2 核心优势与特点** - **高弹性**:涨跌幅30%,显著高于沪深市场 [5] - **高成长性**:2025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329%,首日换手率81%,赚钱效应显著 [17][19] - **稀缺性**: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提供"十倍股"潜力(如景博生物、同力股份等) [6][21] - **流动性改善**:日均换手率6%-12%(年换手12-24次),日均成交额4000万-1亿元,超过科创板后100家公司 [15][26] - **制度红利**:深改19条明确定位,吸引优质企业上市,总市值8500亿(为科创板1/6),平均市值25亿-30亿 [9][14]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上半年表现**:北证50指数涨幅近40%,小微市值公司(0-20亿)涨幅达64%,显著领先A股其他板块 [25][24] - **估值修复**:市盈率从2023年14-15倍修复至45倍(与创业板持平,略低于科创板),反映市场信心 [7][26] - **流动性对比**:换手率超过科创板和创业板,为全市场最佳 [9][26] - **机构参与**:北证50指数ETF规模113亿元(69个产品),公募基金覆盖率60%-70%,配置空间仍有2-3倍增长潜力 [27][28] **4 投资机会与策略** - **高稀缺、高成长、高股息**:重点挖掘具备护城河的细分领域龙头(如低空经济、卫星通信、AI、国产替代等) [31][36] - **新股投资**:2025年打新收益显著,建议关注高成长性、稀缺性标的 [19] - **阿尔法收益来源**: - ESG评级高的企业(49家披露ESG报告,19家获A级以上) [29] - 并购机会(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29] - 新兴行业(如AI领域的并行科技、智算基建;军工细分产业链) [32][33] - **行业偏好**:机械、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半导体等排队企业质量高于已上市公司 [18] **5 风险与挑战** - **政策变化**:需关注后续改革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潜在影响 [9] - **估值压力**:部分公司市盈率超百倍,需通过高增长消化估值 [30] - **流动性分化**:部分小市值公司成交仍偏低(科创板后100家日均成交不足500万) [15] **6 未来展望** - **发展阶段**:即将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目标成为强大股债市场,带动新三板发展 [8][34] - **经济转型角色**: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消费等新兴行业 [37] - **投资逻辑**:长期聚焦"从小树到大树"的成长股,结合贝塔(系统性机会)与阿尔法(个股挖掘) [35] **数据亮点引用** - 新股申购资金近7000亿 [5][17] - 2025年新股首日涨幅329% [17] - 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60%(158家/270家) [22]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40%,小微市值公司涨幅64% [25] - ETF规模113亿元,公募配置比例仍有2-3倍空间 [27][28]
赛科希德收盘上涨1.06%,滚动市盈率27.85倍,总市值29.4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8 19:45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8日收盘价27.73元,上涨1.06%,总市值29.43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7.85倍,创167天以来新低 [1] - 静态市盈率26.05倍,市净率1.78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5.70倍,中值39.08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57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84倍,中值2.88倍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6725户,较上次增加1118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 - 主营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的检测仪器、试剂及耗材 [1] - 主要产品包括凝血测试仪、血流变测试仪等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试剂 [1] - 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863.93万元,同比下降9.47% [1] - 净利润2313.29万元,同比下降23.98% [1] - 销售毛利率62.49% [1] 同业公司估值 - 九安医疗PE(TTM)11.14倍,总市值188.05亿元 [2] - 英科医疗PE(TTM)15.57倍,总市值246.03亿元 [2] - 山东药玻PE(TTM)16.06倍,总市值151.90亿元 [2]
A股,迎来最年轻证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4:24
公司人事任命 - 聚星科技于2025年7月28日聘任2004年5月出生的陈乐欣为证券事务代表 持有公司0股股份 占股本0% [1][2] - 陈乐欣为本科学历 中国国籍 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成为A股首位2004年出生的证代 此前最年轻证代出生于2002年 [1][2][6]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是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 实际控制人为陈静与陈林霞夫妇 陈静直接持股44.61% 并通过温州聚一控制3.48%股权 [7]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陈林锋为董事长陈静堂弟 担任信息部经理 [7] 业务与上市情况 - 主要从事电接触材料设计制造 电触头及元件加工制造 电器配件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7] - 2024年11月11日于北交所上市 成为温州市第38家上市公司 也是温州多年来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 [7] - 最新股价28.14元/股 市值43.66亿元 [7] 证券事务代表职能 - 证券事务代表为上市公司必备岗位 隶属董事会秘书领导的证券事务部 [5] - 职责范围与董事会秘书相近 在董秘不能履职时代行其职责 [5][6] - A股目前存在至少10余位"00后"证券事务代表 [6]
北交所打新热情恰似盛夏高温今年7只新股首日涨幅均超150%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16
北交所新股市场表现 - 鼎佳精密上市首日大涨479.12%,申购阶段网上冻结资金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6288.38亿元 [1][2] - 今年以来7只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均超150%,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涨幅全部在200%以上,其中星图测控以869.22%涨幅领先 [1][3] - 广信科技上市首日涨幅最高达500%,目前股价较发行价涨幅687.50% [3] - 鼎佳精密创北交所三项纪录:网上有效申购户数65.96万户(首次突破60万户)、碎股门槛超420万元(首次突破400万元) [2] 新股申购与资金动向 - 鼎佳精密获配户数8.03万户,总申购户数65.96万户,增量资金主要来自300万元以下小账户 [2] - 北交所历史上6只股票新股发行时网上冻结资金超4000亿元,其中今年上市新股占4只 [2] - 6只个股中签率最低为0.03%,今年上市新股占4只(鼎佳精密、开发科技、交大铁发、宏海科技) [2] 新股发行与审核动态 - 今年已有16家企业成功过会,长江能科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能源化工专用设备 [4][5] - 6月新增受理企业97家,占上半年总数115家的84.35%,全部已进入问询阶段 [5] - 中诚咨询拟募集2亿元投入工程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和研发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5] 行业结构变化 - 新受理企业中机械设备行业占比最高且持续提升,基础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占比增多 [6] - 信息技术、有色金属、建筑等行业占比减少,更关注高端制造、新材料、新消费等领域 [6] - 新受理企业中61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电子公司大幅增加,计算机公司大幅减少 [9] 市场驱动因素 - 新股表现强势受益于企业质地提升、发行市盈率让利、老股东限售及二级市场活跃 [8] - 北交所整体估值体系高,发行价格与市场估值存在差距,上市供给量减少推高估值 [8] - 2024年新受理企业扣非净利润中枢达0.76亿元,质地不弱于"双创"板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