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个毫不动摇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观察)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释多重利好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1:58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观点 - 中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施行,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并释放多重政策红利 [1] 法律原则与制度保障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公有制经济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写入法律,明确公平竞争、融资促进、权益保护等制度框架 [2] - 法律保障各类经济组织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执法司法环节实现平等对待 [2]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法律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解决民营经济痛点 - 针对性制度安排聚焦融资难、市场准入壁垒等核心问题,提出差异化信贷政策、扩大担保方式等普惠性融资支持措施 [3] - 强调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推动资源向高效率领域配置 [3] -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认为法律将助力民营企业从“小不点”成长为“大块头” [3] 政府服务优化措施 - 法律要求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合理诉求,并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以提升获得感 [4] - 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可平等使用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及公共服务资源,政府需在要素保障和政策适用上平等对待 [5] -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提升民间投资便利化水平 [5]
深度:科技消费,攻守兼备 ——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7 18:40
经济增长目标与政策导向 - 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符合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需保持年均增速4.7%以上[4] - 物价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通胀管理更趋务实,旨在防止物价过低或过高偏离2%的平均水平[5] - 失业率目标保持5.5%,城镇新增就业维持1200万高水平,就业仍是宏观政策重要跟踪变量[6] - 粮食产量目标上调至1.4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重视,单位GDP能耗降幅从2.5%上调至3%[7] 财政政策加码 - 财政赤字率4%创近年新高,新增赤字5.66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大幅增至4.86万亿元[10] - 预算内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占名义GDP比重8.4%,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11] - 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中预计较大比例用于土地收储和商品房收购,广东模式已试点307亿元[12] - 财政支出结构侧重消费刺激和民生,以旧换新补贴3000亿元预计拉动消费增速1.2%以上[13] 货币政策宽松取向 -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全年预计降准100-150BP,政策利率降30-40BP,LPR降40-60BP[18] - 删除"盘活存量"表述,新增"超长期贷款"支持两重项目,信用扩张意愿增强[19] - 首次明确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资产价格成为政策核心关切,平准基金或落地[19] - 汇率和长债收益率构成宽松制约,二季度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后或迎来窗口期[20] 消费提振战略 - 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3000亿元规模,覆盖汽车、家电、手机等,财政补贴乘数效应达2.1倍[25] - 全国性生育补贴或落地,按二孩5000元/三孩1万元标准测算年需资金2300亿元[15] - 居民医保补助再提高30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20元,多措并举减负促消费[27] - 培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优化环境[29]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42]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应用,发展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装备[45] - 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扩围,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行业数字化服务商[48] - 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53] 政府投资与产业引导 - 新型城镇化带动1.35万亿元年投资需求,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约15万元[34] - 央国企发行5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引领产业战略投资和转型[36] -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通过贴息和结构性工具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36] - 产业链安全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48]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4 12:48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进展 - 草案已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次审议和再次审议 [1]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和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 [1] - 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1] - 草案旨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1] - 下一步将根据审议情况和意见建议修改完善草案 推动法律尽快出台 [1] 法律意义 - 草案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宏观点评:民企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20250319
五矿证券· 2025-02-20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讲话,此次会议在外部压力增长初期召开,给民企吃下“定心丸”,有利于化解关税及科技装备竞争冲击,可能出台的政策会延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五条,规范公平、法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还应关注《民营经济促进法》及各地民企座谈会 [2][7] - 会议释放肯定民营企业作用和破除发展障碍两个信号,让企业平稳经营专注主业 [2][12] - 此次会议列席企业与 2018 年有较大差别,原因包括企业头部更替、与“十四五”十大重点领域契合、DeepSeek 释放积极信号等 [3][8] 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 事件点评 - 会议召开背景为“贸易摩擦 2.0”、全球 AI 竞赛激烈、“十四五”收官、宏观经济信心偏弱,目的是给民企吃“定心丸”,此次在外部压力初期,利于化解后续冲击 [2][7] - 可能出台的政策方向是延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五条,规范公平、法制,解决融资难等历史问题,还需关注《民营经济促进法》及各地民企座谈会 [2][7] - 会议强调“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两个毫不动摇”,释放肯定民营企业作用和破除发展障碍两个信号 [2] 历史回顾 - 历史上出现过三次较高规格稳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分别是 2005 年“非公 36 条”、2010 年“新 36 条”、2018 年“28 条”,对应不同历史背景 [3][7] - 2025 年与 2018 年参会企业有较大差别,原因包括企业头部更替、与“十四五”十大重点领域契合、DeepSeek 释放积极信号 [3][8] 民生 + 科技 - 2025 年参会民企覆盖“十四五”十大重点领域,目的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列席名单与“十四五”涉及行业契合 [8] - 参会企业既有传统赛道企业,也有新兴领域巨头和新秀,民生 + 科技组合更均衡,符合大国战略,科技赋能传统行业是产业调整升级关键 [11]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依赖技术进步迭代,会议背景下需突围贸易壁垒,可转向“南方国家”出口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2] - 民营企业在各行业竞争前沿推动技术进步,参会代表实现国内研发 - 制造全流程,降低对外依存度,DeepSeek 提振企业信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