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搜索文档
「爸」气囤健康,助力老爸睡出精气神
搜狐网· 2025-06-11 09:12
睡眠健康市场分析 - 45-65岁男性群体普遍面临睡眠质量下滑、免疫力降低等健康问题 其中睡眠问题尤为突出 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短、易醒多梦等症状 [1] - 中医理论指出睡眠障碍根源在于"识神过用导致元神损耗" 需通过静养元神、节用识神的生活方式进行调理 [2] 中医助眠产品创新 - 以岭健康基于"先安神再助眠"理念推出静神系列产品 包括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红参石榴饮等 融合千年古方与现代科技 [3] - 酸枣仁油作为核心成分 经现代科研证实可提高深度睡眠质量 500斤酸枣仅能提炼1斤酸枣仁油 产品连续多月蝉联电商平台细分类目TOP1 [3] - 618大促期间静神系列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优惠活动 形成健康消费热点 [5] 中医养生方法论 - 中华通络操第八节"击掌托按—调阴阳"动作具有静神功效 可缓解精神紧张 [6] - 听音乐、冥想、阅读等舒缓活动被中医推荐为辅助改善睡眠的非药物方式 [6]
小满湿热交织季 健脾祛湿护健康
新华网· 2025-05-21 09:10
中医养生 - 小满节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易导致湿热困脾和暑热扰心,表现为食欲减退、心烦易怒等症状 [1] - 养生重点为健脾祛湿、清热解暑,饮食宜清淡利湿,推荐使用薏米、赤小豆等药食同源食材 [1] -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以防损伤脾阳,同时需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和过度贪凉饮冷 [1] 情志调养与外治方法 - 夏季对应心脏,暑热易扰心神,需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2] - 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监测晨起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2] - 中医外治方法如刮痧、拔罐、艾灸特定穴位可健脾化湿、祛病防病 [2] 饮食起居建议 - 午间暑热盛时减少外出,早晚天凉时适时添衣 [1] -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1] - 通过中药熏蒸及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防病效果 [2]
上新20款养生水,盒马怎么争“滔滔不绝”?
观察者网· 2025-05-09 20:29
产品策略 - 公司近期推出与中药老字号李良济合作的养生水系列新品暑清元气水和五汁饮,加上此前推出的无花果亚麻籽水等自有品牌轻养水,养生水产品已近20款 [1] - 与需要不断打造网红爆品的模式不同,公司选择一次性上架多种饮品,既有无糖茶也做养生水,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1] - 公司开辟适口性更强的轻养水系列,其中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在4月销量超过红豆薏米水,成为植物饮料销售榜首 [3] - 公司规划了针对不同季节、人群的养生水商品计划,夏季有败火消暑产品,秋冬有滋润进补产品 [6] 产品定位 - 养生水产品定位为带有养生属性的"水替",满足市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 [3] - 开发"药食同源"商品时强调"食"是关键,弱化"药"的属性以强化"水替"定位 [3] - 与老字号品牌合作的新品重在调整口味,改良传统配方以适应当下消费习惯 [4] 市场趋势 - 消费者对中医"文化自信"意识出现,是养生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6] - 消费者对健康问题关注度提高,对中医养生的认知从简单食补向更科学系统的理论靠拢 [6] - 社交媒体发展使中医养生知识传播更便捷,平台上有大量相关内容分享 [6] 产品创新 - 五汁饮精选五地优质食材,在保留传统配方同时提升适口性 [4] - 暑清元气水降低药味成分配比以提升口感 [4] - 公司优势在于优质原材料和传统配方,通过与老字号合作改良产品以适应年轻消费者 [4]
立夏时节湿热起 护心顾脾养阳气
新华网· 2025-05-05 08:30
中医立夏养生原则 - 立夏后养生需顺应"春夏养阳"原则,重点养护心脾、清热祛湿、调和气血 [1] - 湿热天气易引发呼吸系统问题(如湿热咳嗽、暑湿感冒)及脾胃功能受损(腹胀、食欲不振) [4] - 湿热体质者症状可能加重,如面部出油长痘、大便黏滞 [4] 饮食调理建议 - 饮食宜"清补为主,兼顾祛湿",推荐酸味食物(乌梅、山楂)敛汗生津,苦味食物(苦瓜、莲子)清心火 [4] - 多食新鲜蔬菜,少油腻辛辣,湿热重时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 [4] - 避免过量冷饮冰品以防脾阳受损引发腹泻 [4] 起居与运动指导 - 建议夜卧早起,午间小憩养心气,保持室内通风 [4] - 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保持心态平和,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伤津液阳气 [4] 中医外治保健方法 - 晨起空叩膻中穴5分钟可缓解心烦失眠 [5] - 仰卧推揉腹部49遍/日可祛湿浊,改善脾虚湿困早期症状(口黏纳呆、排便黏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