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次创业
icon
搜索文档
69岁张玉良继续掌舵绿地,“二次创业”之路步履维艰
新浪财经· 2025-05-28 10:22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张玉良再度当选为绿地控股董事长,董事会表决结果为全票通过(11票赞成,0反对/弃权)[1] - 张玉良自1992年创办绿地以来已执掌公司33年,2017年打破国企领导60周岁退休惯例实现连任[1] - 公司执行总裁张蕴因退休离职,由陈军接任执行总裁职务[14] - 陈军此前担任绿地控股大基建集团总裁、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主导过多个重大项目[1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1992年张玉良组建上海绿地总公司,以2000万元启动资金开启市场化转型,采用"以房养绿"模式[3] - 2015年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登陆A股,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4] - 上市后开启"地产+大基建+大消费+大金融+大健康"的多元化战略,快速扩张[4] - 2017年拿地82宗,2018年拿地260宗[4] - 2023年提出"二次创业"战略,在金融、能源、消费等领域拓展新业务[5] 财务状况与债务危机 - 2018年总资产跨过万亿大关,其中9000多亿是负债,资产负债率达89.49%[5] - 2020年总负债突破1.2万亿元,净负债率高达139%[5] - 2022年5月宣布对美元债展期,成为首家陷入债务危机的混合所有制房企[5] - 2024年实现营收2406.4亿元,同比下滑33.2%;净亏损55.52亿元,同比下滑62.75%[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55.98亿元,同比减少30.97%;净利润亏损2.47亿元,同比减少401.3%[15] 业务表现与结构调整 - 2024年房地产板块营收1062亿元,同比下降42.44%,毛利率13.0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7] - 2024年基建业务营收1071.51亿元,同比下降26.45%,毛利率仅为4.7%[9] - 2024年智慧新签代建规模570万平米,轻资产转型取得成效[10] - 成立新能源汽车出口公司,首个订单签约5000辆,金额约7000万美元[10] - 2025年产业格局划分为房地产业和基建产业"两大龙",以及能源产业等"四小龙"[14] - 2025年一季度"全煤网"签约量1271万吨,同比增长57%[15] 组织变革与成本控制 - 2025年合并江苏与安徽房地产事业部为苏皖房地产事业部,合并浙江与江西房地产事业部为浙赣房地产事业部[13] - 中高层管理人员带头降薪,管理费用及人员薪酬持续大幅下降[16]
神龙汽车新能源品牌示界首款车型上市 与雪铁龙、标致共享销售网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8:03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孙磊 "对于神龙公司的'二次创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中法双方股东,想法都是高度一致的。接下来是如何能够快速把'二次创业'的措施落到实处。"5月21日,神龙 汽车副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李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神龙公司的"二次创业"可追溯到两年前。早在2023年10月,神龙公司和其双方股东达成一致,发布了未来战略,其中提及了神龙公司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 图的战略。 在这一产品设计的背后,示界正在探索新的合资模式。 "现在好多合资品牌转向中国,提出'在中国,为中国,向世界',这是一个趋势。示界品牌的推出也是顺应这样的趋势。其实标致、雪铁龙在欧洲有新能源 车,但无论从科技配置还是性价比上来看,跟中国的客户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李旸透露,示界将结合股东双方的资源,在产品上进行重新定义。 在谈及示界06的目标消费群体时,李旸强调了现存法系老车主这一核心客群。李旸透露,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法系车保有量约为400万辆。 "我们当时设计示界06的时候就考虑到底怎么能活得下去,对神龙公司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整个神龙公司现有的油车客户群体对新能源车的换购有非 常强烈的需求 ...
IPO“折戟”,利润骤降,李大龙率广州银行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2:37
撤回上市申请3个多月后,广州银行交出了2024年成绩单。2024年,广州银行收入137.8亿元,同比下降 13.9%;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滑66.5%,净利润连续四年负增长,四年累计缩水77%。 2024年,广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达90.9亿元,对利润"侵蚀"明显,但全行加快不良资产出清,去年末不 良贷款额、不良率实现双降,不良率同比压降21BP至1.84%。同时,该行加大了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财 报指出,2024年该行制造业贷款、科技信贷、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明显高于全行信贷资产增速。另一方 面,2024年末,广州银行在大本营广州地区贷款及垫款净额出现负增,背后折射出广州银行面临业务结 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转型等多重挑战。 2024年末,邱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出生于1966年的广州银行行长肖瑞彦也逼近 退休年龄。2025年1月,李大龙广州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核准。接下来,"新帅"李大龙又将如何率领 广州银行"二次创业",进一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住新业绩增长点,助力广州银行经营业绩止跌回 升? 不良贷款额、不良率双降 一年计提坏账损失达90亿 财报显示,2024年,广州银行实现营收137. ...
刘强东带头冲锋,京东重返奔腾年代
观察者网· 2025-05-15 14:2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达3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创三年新高,增速为行业大盘的3.4倍[1][4] - 活跃用户数增速超20%,核心业务与创新业务均实现强势增长[1] - 电子产品和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7%,日用百货收入增长15%,连续五个季度双位数增长[7][8]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其中平台及广告服务增长15.7%,物流及其他服务增长13%[8] 增长驱动因素 - 网购渗透率从2021年81.6%升至2024年87.9%背景下,公司季度营收增量反超2022年同期(2025年增410亿元 vs 2022年增365亿元)[5][6] - 供应链长期积累强化用户心智,核心业务韧性显著[7][9] - 创始人全年开展1800人次管理层培训,每周4天参与部门战略设计及用户体验优化[1][11] 战略执行 - 创始人主导零售公式优化,聚焦"又便宜又好"的用户心智,深化与小米等品牌合作提升智能产品体验[11] - 加码即时零售市场,创始人亲自参与外卖业务试吃与配送,推动品质外卖定位[12] - 推出数字人采销直播技术,创始人以AI数字人形象示范应用[13] - 推行事业部制改革与20薪员工激励,组织架构更趋扁平化[14] 行业定位 - 区别于流量驱动型平台,公司以供应链全链路能力构建差异化优势[16] - 自建物流网络覆盖偏远地区,实施"三毛五理论"分配机制(利润70%留存,30%分合作伙伴,35%投入员工与发展)[17] - 通过0佣金餐厅入驻、骑手五险一金等举措强化商业向善理念[17][21]
“闯关”关税战,一家外贸企业的43天
齐鲁晚报网· 2025-05-14 23:29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年产值超过4亿元人民币,产品40%销往美国,是欧盟和北美最大的陶瓷餐具供应商之一 [1] - 高峰时期全美市场40%的马克杯由公司生产,产品线涵盖宾馆瓷、礼品瓷等 [1] - 公司85%的产品销往海外,内销仅占15%左右 [2] - 公司在临沂市罗庄区、沂河新区建有6条生产线,出口美国产品主要在罗庄区生产 [2] 关税冲击影响 - 美国4月2日加征10%基准关税导致中国商品税率提至34%,4月8日、9日又连续提高至145% [1] - 4月2日当天有美国客户暂停执行中订单并延期发货,远期订单直接取消,涉及金额超3000万元人民币 [1] - 4个已运至青岛港的货柜被迫退关返回临沂,为从业几十年来首次遭遇退关 [2] - 生产线需维持1300度高温,停炉重启成本高达十几万元 [2] 客户与市场应对 - 仍有10%的美国客户坚持合作,部分客户三次加税后仍维持订单不变 [3] - 公司产品因花色样式定制化程度高(部分达500多种)具备不可替代性 [3] - 公司启动国内市场布局,2024年央视春晚《五龙戏珠》春盘为代表性产品 [3] - 政府提供20%出境参展补贴,新增境外展会并邀请采购商来华 [4] - 参与"外贸优品电商赋能"计划,与京东、天猫合作开设线上店铺 [4] 订单恢复与战略调整 - 5月11日中美关税调整前已有美国客户恢复订单,4天内7家客户恢复2000多万元订单 [5][6] - 中美联合声明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对等关税"后订单加速恢复 [5] - 恢复订单以90天为期限,反映对未来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6] - 公司计划3年内将内销占比提升至50%,同步进行生产工艺创新和设备升级 [4][6] 行业竞争态势 - 陶瓷产品需经70多道工序,生产线连续性要求高 [2]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消费习惯差异大,转型面临挑战 [6] - 行业对产业链完整性和定制化能力依赖性显著 [3]
71岁的董明珠在打拼,61岁的马云会回阿里上班吗?
搜狐财经· 2025-05-12 18:52
马云不回归是明智选择。 作者:今纶 刘强东前段时间"送外卖",营销很成功,董明珠、雷军也在努力打拼。 年富力强的马云呢?会不会有惊喜?他还不到61岁。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近日罕见现身集团年度"阿里日"活动,并出席纪念音乐会,期间还参观了集团总部 内复刻的"湖畔小屋",重温创业初期的回忆。 此举随即引发"马云将回归阿里"的广泛猜测。然而,阿里巴巴集团及马云本人已公开否认这一传闻。 马云不回归是明智选择,与年龄无关,我们来梳理一下相关逻辑。 马云是什么时候退休的? 很多人以为是2020年的外滩发言之后,其实不是,外滩发言是在2020年的秋天。 那天我正好在上海候机,准备飞广州,手机刷到马老师的这一则新闻,大吃一惊。几年之后,我在上海 问相关工作人员:"你们知道马老师会说那番话吗?"工作人员面面相觑,说"不知道,我们都做好准备 要庆祝××××"。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说了。 ▲2019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上,马云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然后,他逐渐从阿里巴巴的日常运营中淡出,转而专注于其他领域和个人生活。马云也积极参与公益事 业,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等平台,关注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的 ...
刚刚官宣!成飞出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如何推进“二次创业”?
券商中国· 2025-05-09 21:20
高管变动与战略转型 - 东方红资产管理宣布成飞自5月9日起正式担任总经理,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 [1] - 成飞的加入被视为公司夯实核心竞争力、加速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2] - 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于4月3日离任,此前由董事长杨斌代任总经理职务 [2] 新任高管背景与资历 - 成飞拥有19年资管业务一线经验,曾任职国泰君安证券投研工作 [3] - 2021年5月加入国信证券,任副总裁兼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成为公司首位80后高管 [3] - 曾兼任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者服务与保护委员会担任委员 [3] 国信证券业绩表现 - 在成飞带领下,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8.20亿元 [4] - 国信资管收入排名从行业二十名以外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第八 [4] - 成飞在国信期间聚焦主动管理,大力发展FOF等特色业务,构建"投研、市场、产品"三大支柱 [4] 行业观点与发展战略 - 成飞认为券商资管应坚持差异化路线,关键在于过硬投研实力、坚定战略和"不折腾"文化 [4] - 提出券商资管面临策略、牌照和品牌三方面跨越式挑战 [4] - 强调券商资管应回归绝对收益初心,解决"产品挣钱、客户不挣钱"问题 [8] 东方红资产管理现状 - 公司是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 [3] - 截至2024年12月末,受托资产管理规模2165.68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661.69亿元 [6] - 相比2021年末历史巅峰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缩水逾千亿元 [6] 公司转型与产品布局 - 东方红资产管理正推进"二次创业",推动"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 [6] - 在主动权益与"固收+"领域积累先发优势,FOF系列产品和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表现突出 [6] - 业内期待成飞为公司带来新思路和创新理念,助力重振辉煌 [7]
“二次创业”更需猛将加持,东方红资管官宣,新任总经理成飞到位
新浪财经· 2025-05-09 19:29
高管变更 -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为成飞,任职日期为2025年05月09日 [1][2] - 成飞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国信证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等职,拥有19年资管从业经验 [2][9] - 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5] 新任高管背景 - 成飞在国信证券任职期间,带领团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2021年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8.20亿元,行业排名从二十名以外升至第八 [9] - 其业务策略包括聚焦主动管理、发展FOF等特色业务,构建"投研、市场、产品"三大支柱 [9] - 成飞持有证券从业资格和基金从业资格,学历为研究生硕士 [2] 公司战略规划 - 东方红资管2025年核心任务是构建资产管理业务"四梁八柱",重点包括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管理体系、资金端稳定性提升等 [7][8] - 公司提出"二次创业"战略,方向为平台化、多元化和市场化,以应对市场变革 [15] - 计划深化与母公司东方证券的协同,融入"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 [7] 业务发展预期 - 成飞的加入有望强化固收与权益投资协同,弥补东方红在固收领域的短板 [11] - 业界关注其可能推动量化投资、跨境投资等新赛道布局 [12] - 其小集合产品运营经验或帮助东方红重振该业务,国信资管曾连续领跑小集合产品发行市场 [13] 公司历史与现状 - 东方红资管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首批获公募资格 [14] - 2016-2021年管理规模从249.4亿元增长至2697亿元,但2024年底规模回落至2165.68亿元(公募规模1661.69亿元) [14][15] - 曾因价值投资理念在2017年达到业绩高峰,但近年错失新能源等结构性机会 [14][15] 行业竞争思考 - 成飞认为券商资管需差异化竞争,关键要素包括投研实力、战略定力和"不折腾"文化 [10] - 强调应摒弃规模攀比,重视客户回报,并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13] - 指出行业面临策略、牌照和品牌三方面跨越式挑战 [10]
传闻落地!他宣布辞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6:58
作 者丨易妍君 编 辑丨姜诗蔷 图 源丨2 1世纪经济报道 梁远浩 摄 资管行业一则传闻已久的高管变动最终落地。 近日,国信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成飞 先生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不再委派成飞先生担任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2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成飞或将加盟东方红资管,并担任总经理一职。 此前,4月3日,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职务。随后,张锋又卸任了东方红睿 玺三年持有期基金、东方红产业升级灵活配置基金、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期基金等产品的基 金经理。 对此,东方红资管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拥 有较为健全的投研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和产品创新体系,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发展 机制,张锋先生离职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及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同时,东方红资管对张锋 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成飞接任 作为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东方红资管是国内首家获准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也是 业内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东方红资管自成立以来,始终对标公募基 金公司,主动权益产品为该公司的一大特色。 而成飞有着丰富的券商资管任职经历。其能 ...
成为85亿富豪后,他决定换掉林志玲
商业洞察· 2025-04-14 17:25
以下文章来源于最人物 ,作者北方女王。 最人物 . 有人的地方,就有最人物。 作者:北方女王 来源:最人物(ID:iiirenwu) 11年前某个夏日清晨,都市丽人在香港上市,自此成为"中国内衣第一股",风头无两。 创始人郑耀南在上午 9点半准时敲响了上市铜锣,马上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意气风发,在上 市路演整个过程中,他的身旁一直站着代言人林志玲。 志玲姐姐一句 "新的内衣新的你,我是都市丽人,你呢"广告语,让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内 衣品牌。 上市后,都市丽人的市值一度高达 200亿,被视为"中国版维密"。 随着都市丽人的上市,郑耀南完成了华丽转身,曾经的沃尔玛商场保安在不到 20年的时 间里,蜕变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兼CEO。 声势最盛时,郑耀南不会想到,日渐拥挤的内衣市场,正在向都市丽人涌来。 01 近日, "中国内衣第一股"都市丽人 正式官宣古力娜扎为全新品牌代言人, 也发布正面盈利报 告,2024年利润飙升至1.19亿元。 自2021年年底郑耀南回归CEO职位后,他陆续推出的改良措施,让都市丽人的经营状况有所回 升。 去年都市丽人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地产业务,副业生意红火,主业内衣仍面临巨大挑战。 都市丽人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