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

搜索文档
上市即“变脸”!它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搜狐财经· 2025-06-29 18:17
公司概况 - 锦盛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亚克力容器专业制造商,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注塑、烫金、涂装、成品组装于一体 [2] - 公司产品规格超过1000种,主要产品包括膏霜瓶系列产品和乳液瓶系列产品,客户包括雅诗兰黛、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阮荣涛、高丽君夫妇,两人直接持股23.11%,合计控制公司35.11%股权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7月登陆创业板后业绩变脸,上市次年即由盈转亏,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上市当年的3448.94万元下滑至1058.70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250.95万元、2387.49万元、2264.75万元,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6900万元 [3] - 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均保持在30%以上,上市次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3.14%,2022年继续下滑至8.73%,两年间毛利率跌去近八成 [6] 公司动态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但强调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该事项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管理层解释持续亏损受多种因素影响,承诺将全力以赴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4] - 立案消息披露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16.48元/股,总市值24.72亿元,阮氏家族持股市值约8.78亿元 [2] 行业监管 - 监管部门正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信披违规,同日锦富技术因2021年贸易业务核算错误导致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江苏证监局处以400万元罚款 [4] - 退市新规规定上市公司若因信披违规受行政处罚可能被实施风险警示,对已连续亏损的锦盛新材构成更大风险 [4]
上市即“变脸”!它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IPO日报· 2025-06-29 17:41
公司概况 - 锦盛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亚克力容器专业制造商,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注塑、烫金、涂装、成品组装于一体 [2] - 公司产品规格超过1000种,主要产品包括膏霜瓶系列产品和乳液瓶系列产品,客户包括雅诗兰黛、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阮荣涛、高丽君夫妇,两人直接持股23.11%,合计控制公司35.11%股权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7月登陆创业板后业绩"变脸",上市次年即由盈转亏,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上市当年的3448.94万元下滑至1058.70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250.95万元、2387.49万元、2264.75万元,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6900万元 [3] - 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上市次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3.14%,2022年继续下滑至8.73%,两年间毛利率跌去近八成 [6] 监管动态 - 6月27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 [1] - 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强调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该事项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同日锦富技术因2021年贸易业务核算错误导致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江苏证监局处以400万元罚款,显示监管部门正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信披违规 [9] 潜在风险 - 根据最新退市新规,上市公司若因信披违规受行政处罚可能被实施风险警示,对已连续亏损的锦盛新材构成更大压力 [11] - 在立案消息披露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16.48元/股,总市值24.72亿元,阮氏家族持股市值约8.78亿元 [2]
交大昂立诉前高管“民转刑”获受理 涉两上市公司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4:39
股权争夺与法律纠纷 - 交大昂立于6月24日向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事报案,追究前高管杨国平、朱敏骏、娄健颖、李红、李康明5人的"刑事责任",报案已被受理 [2] - 被报案的五名前高管中,杨国平曾任董事长,朱敏骏曾任副董事长兼总裁,娄健颖和李康明曾任副总裁,李红曾任董秘,均于2018年后离任 [2] - 杨国平目前仍担任大众公用(600635 SH)和大众交通(600611 SH)两家公司董事长 [2] - 大众公用方面表示,交大昂立仅获得"受案回执",不代表案件已立案,公司经营一切照常,杨国平正常履职 [3] 历史违规问题 - 2023年12月,交大昂立收到上海监管局警示函,认定公司2016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中高管报酬披露不实 [3] - 公司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开质疑前高管违规违法侵占报酬,具体涉及以公司资金为高管购买团体保险后退保退费至个人账户的行为 [3] - 公司已对五人提起民事诉讼,以便在追诉期内立案,并继续搜集证据保留追溯权利 [3] - 2023年,现任管理层曾投诉前高管在重组泰凌医药(01011 HK)时涉嫌信披违规和财报虚假记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难产并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3]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韵简实业等五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为嵇霖,持股比例为30 062% [4] - 第二大股东为大众交通和金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的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19 89% [4] 要约收购 - 2023年早些时候,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发起部分要约收购试图扩大控制权,但因股价快速上涨导致最终参与度有限 [5]
波折不断,冠昊生物终止高折价5亿定增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9:28
定增终止事件 - 冠昊生物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撤回申请文件,历时两年多的定增计划终止 [2] - 定增方案自2023年3月披露,拟向实控人关联方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考虑 [3] - 定增价格8.96元/股较6月25日收盘价15.52元/股低73.21%,价差引发市场质疑 [3][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3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85亿元、1.56亿元、1.67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37.88%、41.45%、41.2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2024年药品业务营收3700万元同比下降25.15%,销售量从45.2万支降至32.6万支 [8] - 医疗器械板块2024年营收2.87亿元同比微增0.72%,其中B型硬脑膜补片增长21.52%至7214万元,传统主力产品下降14.70% [8] - 近三年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39亿元,包括商誉减值2.14亿元和存货跌价准备6904.95万元 [9][10] 公司治理与合规问题 - 深交所曾就销售费用高企等问题发出问询函,公司解释为业务布局广泛导致费用较高 [2][5] - 公司曾因信披违规收到警示函,涉及1.051亿元重大诉讼披露滞后和核心代理权终止未及时公告 [7] - 子公司珠海祥乐代理的美国爱锐人工晶体2021年贡献22.54%营收,但代理权2022年5月终止未及时披露 [7] 研发与产品布局 - 主要药品本维莫德乳膏2020年进入医保但市场表现不佳,正推进针对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 [8] - 业务布局分散,涉及生物材料、药业、细胞及医疗器械代理销售 [5]
*ST建艺新增涉诉金额超8000万元 曾因信披违规被罚面临股民索赔
新浪证券· 2025-06-18 14:15
公司诉讼与仲裁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诉讼、仲裁涉案金额达8367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0.42% [3] - 相关案件尚未开庭或结案 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3] 信息披露违规处罚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与恒大集团子公司以房抵债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交易金额3906万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7% [3] - 深圳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并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分别罚款60万元、40万元、30万元 [3] 财务与退市风险警示 - 2024年度经审计期末归母净资产为负值 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叠加其他风险警示 [4] 股民索赔风险 - 因信披违规可能面临股民索赔 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 [4] - 2022年5月10日至2023年8月6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8月7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登记索赔 [4]
太混乱了!内斗、信披违规、占用非经营资金,“驾校第一股”东方时尚濒临停牌
观察者网· 2025-06-11 15:53
资金占用与违规情况 - 东方时尚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约3.87亿元,截至2024年6月19日未归还任何资金 [1] - 上交所要求公司在6个月内清收被占用资金,否则将从6月20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月,若仍未整改将终止上市 [1] - 公司涉及设备采购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等资金占用方式,且存在信披违规 [1] 关联交易问题 - 公司与桐隆汽车的关联交易金额达4.29亿元(占2021年净资产17.68%),但未在年报中披露关联性 [3] - 公司与千种幻影的采购金额超1.27亿元(占2023年净资产6.23%),同样未披露关联性 [5] - 两家关联企业均未按合同履约交付设备,存在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 [3][5] 内部管理混乱 - 2023年实控人徐雄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逮捕,管理层内斗导致董事长频繁更换 [6][7] - 公司因募集资金1.06亿元未按时归还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6] - 子公司晋中驾驶学校因工程预付款问题损失3550万元,内控失效 [6] 财务业绩恶化 - 2023年公司营收8.07亿元(同比减少22.55%),净亏损9.02亿元 [7] - 连续3年累计亏损18.63亿元,2024年净资产缩水至9.26亿元 [7] - 公司已被ST,面临停牌风险 [1][7]
鹏博士“告别”A股 盘中跌近60%触发临停!信披违规面临股民索赔
新浪证券· 2025-06-10 10:56
公司股价表现 - 退市鹏博6月10日开盘跌近60%触及盘中临时停牌 截止发稿股价跌58.06%报0.26元/股 总市值仅剩4.31亿元 [1] 信披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两项重大信披违规行为 包括未按规定披露重大担保和重大诉讼 [3] - 实际控制人杨学平2021年10月主导公司及子公司为关联方17亿元借款提供违规担保 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在2021年至2023年报及债券信息披露中如实披露 [3] - 公司2024年1月被债权人起诉要求承担15.09亿元(本息合计)连带清偿责任 2024年3月28日诉讼法律文书送达上市公司 但迟至2024年4月15日晚间才予以披露 [3] 监管处罚措施 - 青岛证监局拟对公司责令改正 予以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 对杨学平予以警告并处以780万元罚款 对3名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3] - 青岛证监局拟对杨学平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2024年8月因信披违规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重大合同等违法事实 导致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4] - 青岛证监局2024年11月针对公司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违规事项 对公司及公司时任董事长杨学平、时任总经理吕卫团、财务总监徐战岗、时任董秘吴文涛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4] 退市相关情况 - 公司于5月3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 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股票于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5] 投资者维权信息 -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投资人或有机会向鹏博士索赔相关投资损失: - 2013-04-12到2023-07-17之间买入股票且在2023-07-18收盘时卖出或仍持有 [6] - 2024-01-31到2024-04-26之间买入股票且在2024-04-27收盘时卖出或仍持有 [6] - 2021-11-1到2024-04-15之间买入股票且在2024-04-16收盘时卖出或仍持有 [6]
浙江两千亿级贸易商信披违规被警示,误判形势还是心存侥幸?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会计政策问题 - 公司因会计政策问题被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董事长袁仁军、总经理李文明、财务总监邓朱明、董事会秘书雷邦景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 公司未正确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将一笔应收款计成预付款,影响了信息披露准确性 [1] - 公司年均近2000亿元交易额产生近60亿元应收账款,虽然占比不高但足以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1] 客户应收账款问题 - 会计处理问题涉及三个客户:宁夏晟晏实业集团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2] - 2023年宁夏晟晏和宁夏翼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24年江苏德龙系启动破产重整 [2] - 公司未区分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和一般应收账款,将其按账龄组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信用风险 [2] - 对于江苏德龙系破产重整,公司解释持有充足担保措施,破产重整方案尚未出台,影响金额无法判断,因此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 财务数据影响 - 公司将宁夏晟晏的应收账款转成预付款,导致2023年净利润调减3373.8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调减5458.89万元,后者占总净利润比例近10% [3]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都超过2000亿元,但总资产分别为344.51亿元和349.41亿元,净资产分别为58.69亿元和57.18亿元 [5] - 2023年和2024年应收账款分别为56.08亿元和58.0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76%和2.87% [5] - 2023年信用损失约1.6亿元占净利润23.43%,2024年信用损失3.35亿元占净利润高达90% [5] 业务模式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包括工程配供配送、工业配供配送和库存分销 [4] - 经营主要货物品种为黑色系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煤炭、钢材等,需投资期货平抑价格波动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11亿元、-14.59亿元和-8.48亿元 [6] - 2023年底应收票据73.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15亿元,2024年底保持71.05亿元规模 [6] - 2024年第一季度应付票据攀升至99.65亿元,应付账款增至74.76亿元,流动负债从252.26亿元增至401.55亿元,负债率接近81%比年初增加6.7个百分点 [6]
从财报难产到资金黑洞,*ST锦港信披违规被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56
公司退市风险 - 公司A股收盘价为0 97元/股 B股收盘价为0 049美元/股 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 [2] - 若A B股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2] - 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2] 财务违规行为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 直至10月31日收盘后才发布 [3] - 2022-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虚增利润 2022年虚增利润3,610 45万元占22 46% 2023年虚增6,808 78万元占65 96% 2024年一季度虚增1,537 75万元占62 05% [3] - 上述行为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关联交易问题 - 2022-2024年刘辉实际控制的公司通过虚假贸易占用资金 未披露金额分别为2022年321,841 78万元占净资产47 63% 2023年557,063 07万元占81 41% 2024年499,064 49万元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归还金额为209,760 03万元 [4] - 2023-2024年为关联方提供担保合计金额29 8亿元 [4] - 2022-2024年关联交易发生额分别为321,841 78万元 566,063 07万元 789,064 49万元 均未及时披露 [5] 管理层责任 - 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决策实施虚假贸易并未尽管理义务 [3]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挺参与虚假贸易且未履行审核职责 [3] - 董事长尹世辉未审慎关注报告内容 [3] - 分管贸易业务的张文博未察觉异常交易 [3]
信披违规牵出隐秘质押与兜底定增,瀚川智能控制权恐生变
钛媒体APP· 2025-05-16 17:36
信披违规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及时告知股权质押及违约风险导致信披延迟 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1] - 上交所对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因股份冻结及质押事项披露不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 - 公司存在与牛散签署抽屉协议、诉讼引发股权冻结等信披违规行为 暴露内控缺陷 [1] - 2024年10月因未披露与实控人及关联方479.5万元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公司及实控人、时任财务总监被江苏证监局警示 [6] 股权质押与冻结风险 - 实控人蔡昌蔚2023年7月将控股股东瀚川投资52.43%股权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 占其直接和间接持股80.58% 占公司总股本14.64% [1] - 瀚川投资将持有的1313.43万股公司股票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 占其持股26.74% 占公司总股本7.47% 并约定债务违约时华能贵诚信托可随时办理质押登记 [2] - 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亏损且实控人债务逾期未清偿 已触及加速到期条款 若华能贵诚信托行使权利将导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 [2]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因与蒋海东的差额补足协议纠纷 所持股份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被司法冻结 合计占公司总股本1.48% [3] 诉讼与协议纠纷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2023年10月与蒋海东签署《差额补足协议》 后因纠纷被诉要求支付4497.21万元 导致股份冻结 [3] - 蒋海东通过大宗交易以2885.32万元购入50万股公司股票 均价57.7元 并参与定增以5049.9972万元获配86.9万股 发行价58.11元 [3] 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19年4.57亿元增至2023年13.3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始终未超8000万元 2023年首次亏损0.85亿元 [6] - 2024年营收4.74亿元 同比下降64.61% 归母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 主因汽车装备业务交付及验收低于预期 新能源业务战略性收缩及资产减值 [6][7] - 股价自2023年3月以来下跌80% 截至5月16日报13.71元 较高点跌幅超60% [7] 管理层变动 - 时任财务总监何忠道因资金往来信披问题被免职 [6] - 时任董秘唐高哲因违规减持258187股(成交金额582.21万元 均价22.55元)违反招股承诺 被监管关注后辞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