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更正

搜索文档
连续7份财报“失真”!城地香江收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3名前高管同步被追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0:00
公司财务报告披露问题 - 公司因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七份财务报告数据披露不准确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3] - 会计差错涉及三大类: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错误、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错配、部分项目收入确认跨期 影响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多个核心科目 [5][6] - 内部交易抵销问题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报告数据不准确 具体表现为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以及多计营业收入 [5] 会计差错具体内容 - 第一类差错为子公司间关联交易形成的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分录错误 同时销售额抵销不完整 [5] - 第二类差错涉及使用权资产摊销错误:装修期间摊销误计入在建工程而非长期待摊费用 非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进行资本化而非费用化处理 影响七份财报 [5] - 第三类差错为五个项目收入确认跨期 包括河南数据中心项目2023年第四季度完工但2024年第四季度才确认收入 南京基地项目2023年第三季度完工但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收入 以及其他三个项目类似滞后确认问题 [6] 财务数据追溯调整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对七份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4][6] - 2023年年报调整后:应收账款调增4040.95万元 营业收入调增6218.91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1.05亿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3530.86万元 合并现金流量表未受影响 [6] - 差错导致2023年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及2024年中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8] 相关人员监管措施 - 前董事长兼总裁谢晓东(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任职)、前财务总监赵钱波(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职)、前财务总监杨哲一(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任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8]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诉讼 [8] - 公司表示问题对经营无重大影响 将加强内控和法规学习以避免类似事件 [8]
连续7份财报“失真”!城地香江收上海证监局警示函,3名前高管同步被追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57
会计差错事件概述 - 公司因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七份财务报告数据披露不准确 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公司前董事长谢晓东等三位高管因对任职期间事项承担责任 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3][4]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 对七份财务报表进行修正 [1][3] 会计差错具体类型 - 第一类差错为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问题:2023年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错误 导致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 且关联交易销售额抵销不完整造成多计营业收入 影响2023年年报及2024年前三期报告 [1] - 第二类差错涉及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错配:浦东临港地块资产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计入"在建工程"(应计长期待摊费用) 非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资本化(应费用化) 导致七份财报在建工程等科目失真 [2] - 第三类差错为五个项目收入确认跨期:包括河南数据中心项目(2023Q4完工但2024Q4确认收入)、南京基地项目(2023Q3完工但2024Q1确认收入)等 均滞后确认影响营业收入及未分配利润 [2] 财务数据调整影响 - 2023年年报追溯调整:应收账款调增4040.95万元 营业收入调增6218.91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1.05亿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3530.86万元 [3] - 会计差错更正未对合并现金流量表产生实质影响 [3] - 差错导致2023年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及2024年中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高度重视问题 承诺加强法规学习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4] - 强调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 声明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 [4]
*ST京蓝: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前期会计差错原因及内容 - 公司子公司中科鼎实为完成业绩承诺 在2020年苏化1号项目中通过虚假投入成本方式虚增营业收入16291.03万元 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4.06% [1] - 虚增营业成本未披露具体金额 但导致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2.67% 虚增净利润5770.75万元 占当年披露净利润绝对值的2.27% [1] - 该行为涉及2018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中要求的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0000万元的业绩承诺 [1] 财务报表追溯调整情况 - 对2020年度合并利润表进行调整:营业收入调减16291.03万元至99541.02万元 营业成本调减9654.67万元至107088.04万元 [2][3] - 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调增4484.75万元至239969.81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调减1286万元至-18933.15万元 [2][3] - 对2021年度合并利润表进行跨期调整:营业收入调增16291.03万元至90091.53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9654.67万元至69540.63万元 [3] -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调减4484.75万元至148343.36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调增1286万元至-15910.56万元 [3] - 资产负债表科目调整包括:合同资产调减13288.68万元至294065.76万元 应付账款调减9654.67万元至174381.12万元 [2] 业绩补偿会计处理 - 公司暂不对殷晓东等37名股东业绩补偿进行会计调整 因可收回补偿股票数量及金额难以合理预估 [4] - 业绩补偿款回收可能性低于95% 且金额无法可靠计量 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 [4] - 该决定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关于金融工具确认的计量要求 [4] 第三方鉴证情况 -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鉴证报告 确认会计差错更正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及相关信息披露规则 [4] - 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检查会计记录和重新计算等必要程序 [4] 退市风险状况 - 根据更正后财务报表测算 公司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5]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6]
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5:40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 - 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全票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认为报告编制符合法规且内容真实准确[8][9][18][20] - 公司因前期会计差错对2021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涉及未披露重大合同、提前确认子公司收益及在建工程核算问题[3][5] - 公司计划不进行利润分配,包括不派现、不送股及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资产减值与财务影响 - 2025年半年度计提信用减值准备151.70万元及资产减值准备134.58万元,合计减少归母净利润268.20万元[26][28] - 减值明细包括存货减值130.13万元、合同资产减值4.45万元,应收账款冲回减值138.34万元,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372.45万元[28][30] - 公司核销其他应收款1.55万元,减值准备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以更客观反映财务状况[31][33] 担保与融资活动 - 公司及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深圳金锐显东莞分公司提供不超过3,000万元担保,用于供应链融资业务[13][38] - 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保额度达178,000万元,占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430.27%,实际担保余额50,979.79万元占净资产123.23%[46] - 被担保子公司2024年营收124,707.30万元,净利润2,953.18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58,080.21万元,净利润968.39万元[40] 股东大会安排 - 公司定于2025年9月16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担保等议案,需经出席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16][53]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系统进行,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9日[50][58] - 议案1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登记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0日下午17:00[53][56]
ST华通: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72.07亿元,同比增长85.5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56亿元,同比增长129.33%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18亿元,同比增长107.40%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同比增长131.25% [1] - 总资产达到414.2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4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5.4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05% [1] 股东结构 - 王佶持有10.25%股份,为最大个人股东,其中质押754,627,848股,冻结6,417,746股 [1] - 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0.00%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1] - 深圳华侨城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2.74%股份 [1] - 上海吉运盛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持有2.63%股份,全部质押 [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7,231户 [1] 重大事项 - 公司因2018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于2024年11月6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2] - 已完成对前期会计差错的更正及追溯调整 [1][2] - 因会计差错更正导致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未达标,需进行业绩补偿 [2] - 部分业绩补偿股份(24,473,850股)已于2025年8月20日完成回购注销 [2] 法律诉讼与仲裁 - 子公司涉及与娱美德的国际仲裁案,ICC裁决赔偿金额约10亿元 [3] - Actoz Soft(子公司)被要求共同连带赔偿约4.9亿元 [3] - 娱美德方已向中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ICC裁决,但公司认为获承认可能性较低 [4] - 韩国法院一审裁定承认和执行ICC裁决,公司已计提预计负债5.73亿元 [4][6] - Actoz Soft已就韩国法院一审裁定提出二审申请,目前仍在进行中 [4][6] 行业ETF表现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3.36%,市盈率44.76倍,估值分位65.83% [9]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上涨2.51%,市盈率21.23倍,估值分位23.12% [8]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6.58%,市盈率128.37倍,估值分位92.23% [10][1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0.73% [9]
*ST高鸿: 关于延期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专项鉴证报告或审计报告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1
会计差错更正事项 - 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第十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议案》[1] - 公司需对已披露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 需聘请符合《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更正后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或对相关更正事项进行专项鉴证[2] - 若会计差错更正具有广泛性影响或导致公司相关年度盈亏性质发生改变 需对更正后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并出具新的审计报告[2]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预计自本提示性公告披露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差错更正后的相关定期报告、专项鉴证报告及相关年度审计报告的披露工作[2] - 根据相关规定 公司应在临时公告公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更正后经审计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的披露[2]
*ST高鸿: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1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公司因参与笔记本电脑和IT系统等产品的虚假贸易业务,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实施财务造假,导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虚假贸易业务由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组织,供应商和客户均由江庆联系撮合,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无实际货物流转,相关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2]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2] 虚增收入及利润规模 - 2015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0.63亿元、56.34亿元、24.80亿元和18.05亿元 [2]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6.93亿元、24.49亿元、24.18亿元、30.60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和17.96亿元 [2] - 2018年和2020年通过IT系统产品虚假贸易分别虚增利润总额977.69万元和308.19万元 [2] - 2022年和2023年通过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分别虚增营业收入7.35亿元和3.94亿元 [2][37] 会计差错更正影响 - 导致2017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的盈亏性质发生改变 [1] - 对2015年至2024年相关财务报告数据及披露信息产生影响 [1] - 公司采用追溯重述法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调整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多个财务报表项目 [3][5][7] 财务报表具体调整 - 2015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减少6.94亿元,营业成本减少6.93亿元,净利润减少47.35万元 [5] - 2016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减少24.52亿元,营业成本减少24.49亿元,净利润减少232.30万元 [7][9] - 2017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减少24.20亿元,营业成本减少24.18亿元,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1.20亿元 [13] - 2021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减少18.05亿元,营业成本减少17.96亿元,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2.23亿元 [28][29] - 2022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减少7.35亿元,营业成本减少7.32亿元,净利润减少2.35亿元 [30][31] 公司治理及审议程序 - 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议案》 [2] - 本次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在董事会审批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 公司已与年审机构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但更正尚未经审计 [1][44]
昀冢科技披露近五年监管措施及整改情况 曾因财报问题被警示
新浪财经· 2025-08-30 00:50
公司监管情况 - 公司近五年无证券监管处罚但收到两次监管警示 包括2024年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口头警示和2024年3月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1][2] - 监管问题涉及收入确认方法错误 2022年财报将部分产品收入和成本确认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 追溯调整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23万元(占更正后5%) 半年报1954万元(8%) 三季报2899万元(8%) [1] - 在建工程核算不准确 更正后调减2022年年报总资产608万元(0.5%) 调增2023年一季报总资产965万元(0.7%) 调增2023年半年报总资产492万元(0.3%) [1] 公司整改措施 - 针对口头警示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学习并增强内部规范管理 [1] - 针对警示函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 2024年3月向江苏证监局报送整改报告 [2] - 公司承诺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并加强合规运作以保障健康发展 [2]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拟在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1]
*ST沐邦: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后的财务报表及相关附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15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45.75亿元增长至期末53.65亿元,增幅17.2% [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3%,从3.45亿元降至1.44亿元 [2] - 净利润由盈转亏,从盈利3,354万元转为亏损8,783万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正2.82亿元转为负2.30亿元 [2] 资产负债表变动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525.3%,从1.10亿元增至6.88亿元 [1] - 应收票据下降59.7%,从4.24亿元降至1.71亿元 [1] - 在建工程增长11.8%,从12.55亿元增至14.02亿元 [1] - 短期借款增长6.2%,达到2.70亿元 [1] - 资本公积激增317.6%,从4.13亿元增至17.24亿元 [1][2] 盈利能力分析 - 营业成本率高达133.4%,超过营业收入 [2] - 毛利率为负33.4%,较上年同期下降62.8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增长18.2%,从1,105万元增至1,307万元 [2]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从亏损111万元转为收益767万元 [2] 现金流量状况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负370万元转为正9.76亿元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10.2%,达到2.04亿元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2,627.2%,达到5.85亿元 [2] 股东权益变化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长176.6%,从7.45亿元增至20.59亿元 [1][2]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从亏损5,400万元增至亏损1.41亿元 [1] - 股本增长26.6%,从3.43亿股增至4.34亿股 [1][2] 重要资产项目 - 存货规模基本稳定,为3.31亿元 [1] - 商誉保持7.83亿元未发生减值 [1] - 合同资产新增3,687万元 [3]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长143.1%,达到4.79亿元 [1] 负债结构变化 - 长期借款下降83.3%,从1.80亿元降至3,000万元 [1] - 应付账款增长13.6%,达到12.02亿元 [1]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下降40.2%,从1.95亿元降至1.16亿元 [1]
*ST沐邦: 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15
核心观点 - 公司对2024年多个财务报告期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主要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导致多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调整 [1][2] - 更正后公司总资产减少1.7459亿元 股东权益减少344.10万元 净利润进一步恶化 [2][4] - 公司因年报信息披露问题被监管问询并立案调查 目前尚未结案 [1][3] 会计差错原因 - 公司2024年度将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以货款或工程款形式向供应商付款后 部分资金流入控股股东 子公司内蒙古豪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豪安及其关联方控制的企业 [1] - 该行为导致公司资金被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占用 公司对预付货款 工程款及应付资金借款进行冲抵 并对占用资金收取利息 [1] - 差错更正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和江西证监局责令整改警示函的要求 [1] 资产负债表影响 - 资产总计减少1.7459亿元 从55.40亿元降至53.65亿元 [2] - 预付款项增加570.48万元 从3740.11万元增至4310.59万元 [2] - 存货减少1.2100亿元 从4.5176亿元降至3.3076亿元 [2] - 其他应收款减少1649.01万元 从3.1860亿元降至3.0211亿元 [2] - 负债合计减少1.7115亿元 从34.80亿元降至33.09亿元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减少344.10万元 从20.63亿元降至20.59亿元 [2] 利润表影响 - 营业成本增加193.71万元 从1.9035亿元增至1.9229亿元 [4] - 营业利润减少344.10万元 从-8638.95万元增至-8983.06万元 [4] - 净利润减少344.10万元 从-8438.52万元增至-8782.62万元 [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344.10万元 从-8377.82万元增至-8721.93万元 [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22降至-0.23 [4] 现金流量表影响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1.2773亿元 从4.7440亿元降至3.4667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1.3771亿元 从7.1451亿元降至5.7679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998.17万元 从-2.4010亿元增至-2.3012亿元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1000万元 从9.8634亿元降至9.7634亿元 [4] 监管与程序 -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收到上交所问询函 7月23日收到江西证监局责令整改警示函 [1] - 2025年7月25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目前处于立案调查中 [3] - 差错更正已经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9] - 公司需在公告发布后两个月内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鉴证报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