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

搜索文档
关税重压撕裂利润幻象,Lululemon股价暴跌逾两成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10
公司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5年6月5日美股盘后交易中暴跌23%,从每股330美元跌至256美元,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1] - 当季财报显示销售与盈利双双不及预期,美洲市场可比销售额下滑尤为显著 [3] - 管理层试图通过温和涨价对冲成本,但市场对其消费力枯竭持冷眼旁观态度 [3] - 公司面临销售乏力与运营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高估值泡沫被快速戳破 [1] 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30%关税,其他亚洲国家商品追加10%关税,严重依赖亚洲供应链的服装品牌成本结构直接推高 [3] - 从耐克、阿迪达斯到Under Armour,全球服装零售板块在2025年遭遇不同程度的业绩收缩与市场动荡 [6] - 生成式AI与元宇宙热潮对传统线下品牌价值形成挤压,品牌面临数字资产化的战略焦虑 [6] - 服装业成为贸易保守主义打击的低科技目标,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产业安全议价能力 [6] 供应链挑战 - 特朗普贸易政策扩大至整个亚洲低成本制造体系,打乱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口的完整链条 [5] - 通过越南、孟加拉等中转国规避关税的策略失效,品牌商被迫重新评估全球生产分布 [5] - 全球制造成本高企,重新迁移工厂将面临成本定时炸弹 [5] 宏观环境与估值 - 高估值消费品牌在宏观环境反转中表现脆弱,依赖高价不敏感客户的估值模式受到挑战 [5] - 消费信心疲软、信用卡违约上升、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缩水,核心客户出现退订、等待打折、转投替代品行为 [5] - 品牌光环无法对抗宏观冷风,依赖情绪价值和品牌幻想的估值模式在衰退阴云中被反噬 [5] 政策与战略调整 - 全球化红利退潮,政策风险成为品牌命运的最大变量 [8] - 公司需从去中国化供应链转向去高端化品牌战略,应对不可预测的宏观风暴 [8] - 特朗普关税加码是对亚洲制造的制度排斥,也是对美国本土企业的隐形税收 [8] - 依赖全球分工体系的品牌需重新评估供应链+品牌+故事的护城河模式 [8]
“国家喊你减肥”!这些大学开了“体重管理”课
GLP1减重宝典· 2025-05-31 18:15
高校体重管理举措 - 北京科技大学推出复刻版卫健委食谱"减脂套餐",每日总热量不超过1600千卡,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科学合理,并加入春笋、蒲公英等时令食材 [4][6] - 北京大学开设《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课程,采用"211饮食法"(两拳蔬菜、一拳主食、一拳肉类),近三年已有300多名学生成功减重 [10][12] -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减脂》课程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心率达180次/分钟,20秒运动+10秒休息),自2022年开设以来帮助400多名学生实现体重管理 [13][15] 课程创新与学生反馈 -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通过课程成功减重70斤(从200斤降至130斤),并养成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习惯 [13] - 山东师范大学开设彩带舞、艺术体操、健身鼓等特色燃脂课程,结合形体训练和有氧健身实现高效燃脂 [18][22] - 学生反馈显示减脂餐口味丰富(如北科大酸奶搭配紫米饭、带鱼),课程设计兼顾趣味性与运动强度 [7][9][20] 激励机制与科技应用 - 云南92所高校实施"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毕业生测试成绩80分以上可获"身体倍儿棒"证书 [22] - 昭通职业学院通过"校园健康跑"APP设定学期跑步目标(男生130公里、女生100公里),学生体能显著提升 [23][25] - 山东师范大学课程设计注重循序渐进,从形体训练过渡到有氧健身,确保每节课达到燃脂效果 [22]
2025全民营养周:揭示中国肥胖现状与防控要点(China Obesity Fact List)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GLP1减重宝典· 2025-05-30 16:26
中国肥胖疾病负担 - 202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 [9] - 2021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约30% [9] - 2021年全国25岁及以上超重肥胖人群达4.02亿,全球第一 [9] - 2019年成年男性超重率41.1%高于女性27.7%,男性肥胖率18.2%高于女性9.4% [9] - 2020年农村超重率36.9%首次超过城市35.3% [9] - 2023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升至57%,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9] - 预计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学龄儿童31.8%,学龄前儿童15.6% [9] 肥胖诊断标准 - 成年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属腹型肥胖 [10] - 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 [10] - 6岁以下儿童采用WHO身高别体重Z评分或BMIZ评分标准 [10] 肥胖健康危害 - 增加200多种疾病风险,90%肥胖者至少患1种并发症,60%患2种及以上 [12] - 超重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2.5倍,肥胖者达3.3倍,腹型肥胖者高2.3倍 [12] - 肥胖者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体重3倍,腹型肥胖者达10.3倍 [12] - 23%冠心病病例和11.98%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超重肥胖 [12] - 儿童肥胖增加性早熟、胰岛素抵抗及成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12] 肥胖社会经济影响 - 预计2030年超重肥胖相关医疗费用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支出22% [14] - 肥胖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缺勤率上升,影响职业发展 [13][14] 肥胖危险因素 - 儿童主要风险:母亲孕前超重、母乳喂养不足、高糖饮料摄入、屏幕时间过长 [15] - 成人主要风险:高脂饮食、蔬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睡眠不足 [15] 肥胖防控策略 - 每日能量摄入建议:男性18-29岁2150千卡,30-49岁20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16] - 运动建议: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16] - 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16] - 限制屏幕时间:学龄前儿童<1小时/天,学龄儿童<2小时/天 [16] 肥胖治疗方法 - 建议每月减重2-4公斤,每日减少300-500千卡能量摄入 [19] - 推荐每日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 [19] - 国内已批准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药物辅助治疗 [19] - 重度肥胖可考虑袖状胃切除术或胃旁路手术 [19]
第五届龙湖珑运会启幕 齐运动“聚好玩”
环球网· 2025-05-12 16:04
活动概况 - 龙湖集团第五届珑运会在5月6日启幕 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覆盖全国24座城市 举办近300场活动 [1] - 活动包含社区赛、职场赛、商业赛、城市赛、公益捐步及线上福利六大板块 主打"出门即达"的轻运动体验 [1] - 珑运会是公司三大品牌IP之一 定位泛娱乐轻竞技活动 旨在传递阳光健康的生活理念 [1] 活动特色 - 采用"巨物"主题设计 在社区设置超级纸飞机、巨型麻将等创意装置 还原童年趣味场景 [3] - 职场场景引入巨型颠球赛、剪刀石头布大赛等减压游戏 促进团队协作与压力释放 [3] - 商业空间结合科技元素 展示机器人/机器狗表演 设置"街头躺平点"充气沙发 平衡运动与休憩 [3] - 城市赛将结合杭州等城市特色 设计差异化活动内容 [3] 配套服务 - 联动龙湖优选提供水果饮料及优选好物 塘鹅租售设置懒人沙发休息区 [4] - 龙湖APP作为线上主会场 提供蹦床游戏、幸运转盘等互动 奖励珑珠和优惠券 [4] 社会责任 - 延续"公益捐步"传统 步数捐赠可解锁龙湖公益基金会配捐 资金用于大病儿童救助项目 [4] - 新增旧衣回收计划 达标后合作方飞蚂蚁将向乡村小学捐赠温暖包 [4] 战略意义 - 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 成为连接公司与百万用户的情感纽带 [5] - 响应2025"体重管理年"国家政策 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5] - 长期践行运动生活理念 未来计划持续创新活动形式 [5]
【宝鸡】全民体重管理 拥抱健康人生
陕西日报· 2025-05-06 06:47
健康中国战略在宝鸡市的实施 - 宝鸡市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清单化推进17项健康宝鸡行动,创新推行"在健康细胞建设中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工作 [1] - 常态化开展卫生健康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庄、进广场、进社区等活动,全方位普及"健康体重"的理念 [1] - 在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推动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实现了快速增长,占比已达58.5% [2] 体重管理作为慢性疾病防控切入点 - 宝鸡市将体重管理作为推动慢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切入点 [2] - 引导医疗机构设立体重门诊,通过营养评估、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方式,让科学减重取代盲目节食 [2] - 通过体重管理"小切口",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持续构建社会整体"大健康"格局 [4] 专业化体重管理服务 - 宝鸡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成立,为就诊群众建立详尽的健康档案 [4] - 医生通过专业检测手段分析体重异常原因,判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 [4] - 根据具体情况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制定私人专属方案,帮助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4] 体重管理成效 - 经过两周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取得了良好减重效果,空腹血糖也恢复正常 [3] - 减重过程不用节食,也没有额外的医疗花费,证明了科学减重的有效性 [3] - 67岁市民通过坚持打八段锦,体重一直控制得不错,预防和控制了老年疾病 [1]
月薪3万35岁脑干出血程序员:ICU躺了28天,治疗花了约50万元,之前想要挣钱,现在想“好好爱自己”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01 17:36
程序员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 - 35岁程序员因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5毫升 昏迷15天 ICU治疗28天 康复医院70天 目前恢复70%但无法完全康复 [3][7] - 月薪3万元 工作时间为早7点至凌晨1-2点 持续一年半 面临裁员压力时精神压力加剧 [3][8] - 创业型公司工作强度高 人少活儿多 后被边缘化 生病后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薪资 无法认定为工伤 [8] 脑干出血的医学数据与风险因素 - 脑干出血死亡率达80% 出血量5毫升即可致命 发病6小时内干预可提升生存率 [15] - 主要诱因包括高血压年轻化(熬夜/高压/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加班/通宵游戏)、先天血管畸形、酗酒吸烟 [16] - 典型症状为突发头痛/呕吐/肢体麻木 需立即就医 [15][26] 健康管理与预防措施 - 预防建议:定期测血压 控盐控糖饮食 拒绝熬夜(尤其避免凌晨1-3点未眠) 远离烟酒 [17] - 睡眠建议:成年人需6-8小时睡眠 晚11点前入睡最佳 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增加高血压/心脏病/脑退化风险 [18][20] - 熬夜补救:22点-7点补觉 白天小睡30-45分钟 周末可多睡1-2小时 [22][23][25] 职业转型与生活态度转变 - 患病后家庭经济压力大(治疗费约50万元) 原月薪3万收入中断 妻子承担主要经济负担 [9][14] - 转型尝试自媒体 通过短视频记录康复过程 目标为激励病友并探索收入来源 [9][10] - 生活观从"拼命挣钱"转变为"体验生活快乐" 强调自我关爱与适度休息 [5][10][11]
周均健身3.3次,男性爱练胸,女性要练腹|2025年轻人健身报告
36氪· 2025-03-28 18:17
健身行业趋势 - 健身已成为年轻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周均健身频率达3 3次 单次平均时长1 3小时 [8][10][17] - 00后成为健身房主力军 健身热情达7 63分 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8][9] - 自由职业者健身热情最高(7 83分) 周均频率达3 66次 其次是媒体文娱(3 52次)和建筑从业者(3 50次) [12][14][16] 用户行为特征 - 64 5%健身人群会控制饮食但非严格管理 21 8%认为健身与饮食无关 [19] - 男性71 4%偏好健身房自主训练 女性34 6%更倾向私教服务 男女在器械训练偏好差异显著(男性69 1% vs 女性53 0%) [23][26] - 女性每月健身消费996 3元 高出男性32% 主要投入私教和多功能装备 [42][54] 细分市场需求 - 74 1%消费者选择平替装备 多功能适配成核心诉求(32 9%) 户外防晒(28 9%)和缓震设计(17 8%)为三大关键词 [45][48] - 男性营养补剂以蛋白粉(63 1%)为主 女性更关注膳食纤维(19 9%)和肠道调理(18 0%) [58] - 生理期影响女性健身计划 51 9%会暂停锻炼 但24%坚持训练 [38][39] 健身理念演变 - 健身目的多元化 从增肌减脂扩展到解压(21 8%)和快乐运动(20%) [20][71] - 理想身材标准突破传统 30%女性接受120斤以上体重 部分男性追求纤细体型 [35][36] - 场景从健身房向户外(19 7%女性参与)和碎片化场景(8 7%办公室训练)延伸 [2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