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icon
搜索文档
德国机械制造业呼吁美欧尽快化解贸易争端
快讯· 2025-07-02 23:30
行业表现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5月实际新订单量同比增长9% [1] - 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但在全球不确定性较高背景下仍被视为积极信号 [1] - 行业对下半年形势持"谨慎乐观"预期 [1] 行业呼吁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联合会呼吁欧盟与美国尽快达成协议化解贸易争端 [1] - 当前美欧贸易争端未解决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突出 [1] - 亟需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1]
冠通研究:易涨难跌
冠通期货· 2025-07-01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关税90天推迟在7月9日到期,美总统特朗普开启关税施压,关税问题易造成盘面波动,美国经济不确定性高,美元指数大幅下挫,支撑铜行情,整体铜价易涨难跌 [1] 各部分总结 策略分析 - 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连升两月至49.7,新订单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延续扩张;特朗普高级贸易官员缩减达成全面对等协议雄心,寻求范围更小协议;伊朗驻联合国大使表态铀浓缩是其不可剥夺权利不会停止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货粗炼费为 -43.56美元/干吨,现货精炼费为 -4.35美分/磅,铜冶炼端偏紧预期暂只反映在数据上,供应量仍在走强 [1] - 全球铜库存去化,伦铜大幅去化,美铜快速累库,国内去化幅度较缓,主要因逢低拿货 [1] - 截至2025年5月,电解铜表观消费136.35万吨,相比上月增加8.08万吨,涨幅6.30%,关税事件使铜出口需求增加带动表观消费量提振;6月是消费淡季,终端市场疲软,下游逢低拿货及刚需补货,终端家电排产减少,高温下房地产拖累,整体需求反馈不佳 [1] 期现行情 - 期货方面,沪铜盘面低开高走尾盘拉涨,报收于80640,前二十名多单量142843手,增加5736手;空单量141254手,增加5479手 [4] - 现货方面,今日华东现货升贴水160元/吨,华南现货升贴水75元/吨;2025年6月30日,LME官方价9840美元/吨,现货升贴水200美元/吨 [4] 基本面跟踪 - SHFE铜库存2.47万吨,较上期减少1078吨;截至6月30日,上海保税区铜库存6.19万吨,较上期减少0.14万吨;LME铜库存9.13万吨,较上期小幅增加625吨;COMEX铜库存21.12万短吨,较上期增加1928短吨 [8]
拉加德:欧元区面临通胀波动加剧的问题
快讯· 2025-07-01 03:11
欧元区通胀形势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将成为主要特征 可能导致通胀波动加剧 [1] - 欧洲央行最新战略要求采取"适当有力或持久的"政策行动以维持2%通胀目标 [1] - 疫情后全球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企业定价行为加速改变 加剧通胀不稳定性 [1] - 欧洲央行预计通胀率将维持在目标水平附近 但承认企业定价模式变化带来风险 [1]
“美国优先”带给世界更多不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10
G7峰会内部裂痕 - 第51届G7峰会打破惯例未发布联合公报 暴露成员国间深刻分歧 [1]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峰会筹备阶段即弥漫紧张气氛 东道主加拿大刻意回避争议议题 [1] - 2018年G7峰会已因美国加征钢铝关税出现特朗普拒签公报事件 历史问题延续至今 [1]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除美英达成贸易协议框架外 其他成员国均处于对美关税谈判不同阶段 [2] - 美国坚持"分级打击"式关税政策 导致G7内部协调机制失效 [2] - 关税争议挤压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讨论空间 峰会仅就边缘议题发表联合声明 [2] G7机制效能衰退 - G7经济代表性持续下降 对美战略依赖加深 协调力空洞化 [3] - 成员国未能联合反抗美国单边霸凌 转而操弄涉华议题转移矛盾 [3] - 彭博预测若美国现行关税持续至2030年 全球经济将萎缩1万亿美元 [3] 全球经贸影响 - G7内耗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关税风险进入"倒计时"状态 [3] - 国际机构评价峰会凸显"分裂的七国集团和飘摇的全球经济" [3]
美国第一季度经济萎缩0.5%,关税进口激增拖累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06
美国经济萎缩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超出市场预期[1] - 经济萎缩主要受关税政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支出下滑多重因素影响[8] - 萎缩反映长期结构性经济问题而非短期波动[1][8] 贸易与关税影响 - 第一季度进口增幅下调至37.9%,出口增幅仅0.4%,净进口拖累GDP达4.7个百分点[3] - 关税政策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力压缩[5] - 全球供应链重构推高通胀水平,实际效果转嫁负担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5] 消费市场表现 - 个人消费支出对GDP贡献下调至0.3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70%的消费动力显著减弱[3] - 零售业和服务业受消费者信心不足直接冲击[3] - 通胀压力持续可能加剧消费萎缩的恶性循环[3] 全球经济联动性 - 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直接影响美国出口增长[6] -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导致美国企业缩减投资和生产计划[6] - 美国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在全球供应链中显现脆弱性[8] 结构性矛盾与政策挑战 - 经济依赖外部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8] - 需平衡本土产业保护与避免过度关税调控的政策调整[8] - 恢复消费信心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核心政策议题[8]
鲍威尔国会表态,美联储观望关税冲击,特朗普心急如焚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10
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决表明不会盲目追随政治呼声降息,选择耐心观望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后再做政策调整 [1] - 美联储基准利率自去年12月以来维持在4.25%至4.50%较高区间,显示其对通胀控制的决心 [3] - 鲍威尔强调"防止一次性物价飙升变成持续通胀",体现美联储作为货币政策"守门人"的角色定位 [3] 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 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导致消费者和企业成本上升,形成明显通胀压力 [3] - 当前美国经济表面保持稳健,通胀率有所上升但未进入恶性螺旋阶段 [3] - 美国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科技竞争加剧、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挑战 [6] 政治干预与央行独立性 - 特朗普持续公开施压要求降息至少2-3个点,这种政治化干预挑战央行独立性 [3] - 美联储展现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石,避免短期政治压力破坏经济稳定 [7] - 鲍威尔的坚定立场保护了美联储权威,为全球经济管理树立典范 [7] 全球市场影响 - 美联储的稳健姿态对全球市场具有稳定作用,保持政策审慎有助于维护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6] - 若美联储急于降息可能引发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剧烈波动,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健康 [6] - 利率政策走向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焦点,未来几个月经济数据将成决策重要依据 [6] 政策权衡与未来展望 - 美联储必须在短期刺激与长期风险间权衡,贸然降息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和金融市场不稳定 [6] - 未来数月美国就业、制造业、消费者信心和通胀指标等数据将对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9] - 全球贸易局势和地缘政治紧张态势也将持续影响市场预期 [9]
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全球经济:世界面临不确定性考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21:48
全球经济状况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为2 3% 较此前预测的2 7%明显下降 贸易不确定性是关键因素 [1] - 企业不愿投资 消费者谨慎支出 经济活动放缓迹象明显 但全球经济衰退尚未出现 [1] - 美国经济增速下滑但未出现灾难性后果 中国 爱尔兰等国出口贸易额提高 成功拉动自身经济发展 [1] 经济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是今年主题 国家之间结盟 组成集团等措施旨在消除不确定性并寻找投资机会 [1] - 部分国家结盟不是为了开放市场 而是设置更高贸易壁垒 如美国实施投资管制 出口管制并鼓励盟友效仿 [2] 全球经济碎片化 - 部分国家做法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 [1] - 经济碎片化加剧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3]
霍尔木兹海峡如果关闭,会如何扰动全球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6-23 23:32
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 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引发霍尔木兹海峡封锁担忧,若成真可能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100-120美元/桶 [1][2][4] -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能源关键枢纽,承担全球20%石油消耗量和20%LNG贸易,2024年日均石油流量达2000万桶 [3][4] - 航运业受冲击:中东至亚洲航线保险费率飙升300%,VLCC油轮运价突破5.3万美元/天,绕行好望角增加40%成本 [5] 对全球宏观经济与央行政策的冲击 - 能源价格上涨可能加剧通胀压力,美联储面临平衡通胀与增长的两难,当前政策利率维持在4.25%-4.50% [8][9][10] - 欧洲央行警惕油价上涨对通胀影响,市场已定价2025年两次25基点降息;日本央行推迟加息预期至2026年 [10][12] - 航空业成本激增:燃油成本占比升至35%,汉莎航空裁员8%,全球10%航线停飞,中东领空飞行受限 [5] 对中国能源与外贸的传导效应 - 中国原油库存达历史高位11.3亿桶(74天用量),短期进口受中东动荡影响有限,但地方炼厂进料需求或承压 [14] - 外贸企业受直接冲击:对伊朗出口订单停滞,前5个月对伊进出口同比下降20.8%,占全国外贸份额不足1% [15] - 义乌小商品对欧出口运费占比从15%骤增至35%,供应链成本显著抬升 [5]
八成营收下滑,近3年跨国仪器巨头在华业绩大起底
仪器信息网· 2025-06-23 16:18
跨国仪器企业在华业绩表现 - 2024年跨国仪器企业在华营收普遍下滑,仅默克实现5.8%增长,其余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4] - 2024年华营收超10亿美元的企业共3家:默克(32.98亿)、丹纳赫(28.05亿)、安捷伦(12.20亿) [4][5][6][7] - 营收前五名企业:默克(32.98亿,+5.8%)、丹纳赫(28.05亿,-10.8%)、安捷伦(12.20亿,-11.6%)、岛津(6.30亿,-8.5%)、梅特勒-托利多(6.22亿,-12.1%) [5][6][7][8] - 超八成上榜企业2024年在华营收同比下降,部分企业连续两年下滑,如因美纳(2023年-18.6%,2024年-19.8%) [8] 跨国企业在华业绩占比变化 - 安捷伦2024年在华业绩占比18.74%,同比下降7.2%,较2022年21.89%的高位明显下滑 [9] - 梅特勒-托利多2024年在华占比16.06%,较2022年21.02%下降明显 [9] - 丹纳赫2024年在华占比11.75%,同比下降10.7% [9] - 部分企业占比逆势增长:rivvity2024年在华占比16.33%,同比上升41.0% [9] 历史业绩对比分析 - 2022年跨国企业在华业绩呈现暴增态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 - 2022年安捷伦在华营收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岛津营收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10] - 赛多利斯2022年在华营收5.15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显著 [10] - 艾本德2022年在华营收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8% [10] 企业具体表现分析 - 丹纳赫2024年约12%销售额来自中国,受中国政策环境影响显著 [11] - 沃特世2024年在华销售额3.97亿美元,较2022年5.65亿美元下降30% [12] - 安捷伦业务下滑主要源于制药市场客户资本支出压力 [12] - 梅特勒-托利多2024年在华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总利润29%、全球产量30% [13] 市场环境变化因素 - 国内仪器企业技术快速提升,部分国产高端仪器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14]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贸易摩擦、汇率波动增加跨国企业运营成本 [14] - 跨国企业加速战略调整,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本地化生产 [15] - 中国市场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长期潜力仍被看好 [15]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 加强国际合作呼声升温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9:49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与金融市场波动 - 当前货币政策分化与金融市场波动相互交织,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挑战 [1] - 全球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应强化经济监督职能,加强政策协调 [1] - 全球宏观经济调控处于"三无"状态(无机构、无工具、无共识),大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显著 [1] 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 关键板块估值仍然很高,若前景恶化可能导致进一步调整,新兴市场货币、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或受重大影响 [1] - 高杠杆机构(如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行业)可能因市场动荡承压,引发被迫去杠杆风险 [2] - 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不善问题突出,与银行部门的联系增加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 [2] 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 - 各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需营造开放公平环境,增加互联互通以促进金融稳定 [3] - 数字变革、国际合作和人才教育是重塑金融体系的关键 [3]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2 4%,较2024年2 9%明显回落,发展中国家面临多重挑战 [3] - 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对稳定全球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