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理财
搜索文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6:15
人民财讯10月30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其中提出,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地区和期限。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 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6:15
人民财讯10月30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其中提出,丰富产品形态。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 理财产品。对10年期以上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高的试点理财公司,在监管评级中予以适当加分。支 持试点理财公司依法在养老理财产品购买、赎回、分红等方面进行灵活设计,更好匹配投资者个性化养 老需求。支持试点理财公司将养老理财产品收益领取与健康、养老照护等养老场景有机结合,为投资者 提供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支持试点理财公司研发符合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 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
 华证华夏目标日期系列指数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5:08
● 本报记者 张舒琳 华证指数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发布的系列指数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投资者覆盖广,四个目标日期分 别对应当前50-60周岁、40-50周岁、30-40周岁和20-30周岁的投资者,覆盖主要劳动人口年龄范围。二 是底层资产丰富,指数基础资产由境内权益、境外权益(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市场)、债券(利率 债、信用债等)、商品(黄金、豆粕等)、货币五大类资产的开放式基金构成,及时把握各市场和资产 机遇。三是模型方法科学,首先基于下滑曲线和最大回撤控制(REDD模型)共同生成风险边界框架, 然后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分配大类资产权重。其次对于境内权益资产,基于低相关、低波动、高夏普三 因子等权构造基金综合筛选指标,选取综合排名靠前的权益类指数基金;对其他资产,则从基金成立时 长、基金规模、基金类型等方面综合考察,选取代表性产品。 华证华夏目标日期系列指数为华夏基金联合华证指数研发,为我国居民养老理财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目 标日期基金起源于美国,是针对个人养老投资需求而设计的FOF产品,能根据投资者处于生命周期不同 阶段,自动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名称中的年份代表预计退休时间,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基金组 合 ...
 银行理财30万亿新征程,谱写普惠与养老时代新篇
 环球网· 2025-09-11 15:1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规模重返30万亿元关口,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 理财公司作为市场主力军,上半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97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3]   普惠金融服务 - 普惠理财门槛显著降低,招银理财百元以内认购起点产品占比达82%以上,光大理财低门槛产品占比近70% [2] - 普惠理财产品数量增长显著,2024年市场上存续的普惠理财产品数量增加3000余款 [2] - 产品费率下降,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费率整体下降约8% [3] - 以光大理财为例,其在母行代销的超1000余只产品中,近900只产品购买起点为1元或1分钱 [3]   投资者陪伴与风险管理 - 全行业32家理财公司均开设线上平台,其中30家开通微信视频号,以每周2到3条的频率发布投教内容 [4] - 为优化市场波动下的持有体验,理财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陪伴,例如光大理财2025年1-8月累计发布投教类长图文超160篇,平均每周发布2~3个投教视频 [4] - 光大理财上半年在光大银行30余家重点分行举办了近70场线下投教活动 [4]   资产配置与创新 - 资产证券化成为服务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光大理财投资消费金融及供应链金融ABS业务余额已超330亿元 [7] - 创新产品涌现,例如光大理财参与投资的国内首单数据资产赋能资产证券化产品,引入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数据进行动态穿透评估 [7] -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普惠信贷资产打包,实现风险分散和规模效应,保障资金有效投放 [6]   养老理财发展 - 养老理财市场稳步发展,目前10家理财公司累计发行51只产品,截至2025年5月底存续规模1036亿元 [8] - 养老理财产品以固收类资产为核心,2025年一季度固收类资产规模占比75.3% [8] - 养老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突出,2024年平均收益率达4.9%,高于养老目标基金的4.1%和年金养老金的3.6% [8] - 2025年初以来全部51只养老理财产品均实现正收益,净值增长率最高达4.84% [8] - 光大理财在养老理财领域表现优异,其6只产品按成立以来收益率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10]
 奇妙的“账户温差”: 为何养老理财产品在普通账户更受欢迎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6:18
 核心观点 - 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迅速但个人养老金账户贡献增速低于普通账户 投资者更多出于业绩表现购买而非养老目的 [1] - 养老理财发展受销售推动力不足 收益率缺乏显著优势及投资者重安全轻收益观念三方面制约 [1][2] - 提升持有体验和提供专业资产配置服务是激活养老理财市场潜力的关键举措 [1][3][6]   销售端制约因素 - 销售人员推销保险产品最积极 其次是基金 推销理财产品力度较弱 受限于销售激励机制 [2] - 理财顾问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的保险产品文章最多 [2] - 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保险产品没有显著优势 [2]   投资者偏好 - 多数投资者将安全视为养老储备首要原则 倾向于配置存款与保险产品而非有风险的理财和基金 [2][6] - 对目标风险型养老产品接受度较高 对一站式长期投资方案如连续投资30年的产品持谨慎态度 [2] - 个人养老金账户配置中养老理财与养老基金份额非常有限 远低于养老储蓄和养老保险 [1]   产品竞争力 - 理财公司对产品竞争力抱有信心 认为在优质资产稀缺环境下理财产品竞争力有望提升 [4] - 与公募基金相比 理财公司在资产获取能力和投资策略灵活性方面具备优势 [4] - 年化收益率仅比储蓄存款高出0.5个百分点的产品在30年复利作用下收益差距非常大 [3]   发展建议 - 需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让投资者体会长期投资价值从而拿得住持得稳 [3] - 应基于客户可承受净值波动范围设计产品 帮助客户感受长期投资与复利积累的积极影响 [3] - 提供科学系统的资产配置服务 如针对每人每年1.2万元额度建议储蓄保险基金理财的具体配置比例 [6] - 可借鉴海外做法 根据年龄收入退休时间等因素评估养老替代率需求并提供动态调整建议 [6]
 奇妙的“账户温差”:为何养老理财产品在普通账户更受欢迎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08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包含个人养老金份额的理财产品整体规模增长迅速,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贡献增速明显低于普通账户,投资者更多是出于产品业绩表现而将其视为优质普通理财产品购买[1] -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的整体配置中,养老理财与养老基金所占份额非常有限,远低于养老储蓄和养老保险[1] - 养老理财发展受到三方面因素制约:销售端推动力度不足、历史收益率表现相对保险产品缺乏显著优势、投资者长期形成“重安全、轻收益”的配置观念[1]   销售渠道与激励机制 - 投资者主要通过理财顾问和主动推介的销售端接触养老产品,其中销售人员推销保险产品最积极,其次是基金,推销理财产品的力度较弱[1] - 销售方对理财产品推动不足可能受限于销售激励机制,直观体现为理财顾问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的保险产品文章最多[1]   投资者认知与偏好 -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多数人将安全视为养老储备的首要原则,倾向于将资金配置于存款与保险产品,而非有一定风险的理财产品和基金[2][5] - 投资者对目标风险型养老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对一站式长期投资方案如须连续投资30年的产品仍持谨慎态度,更多人偏好将养老资金恒定置于低风险水平[2] - 投资者容易忽视收益不足、无法跑赢通胀的风险,而更关注本金亏损和产品破净的风险[2]   产品业绩与竞争力 - 理财产品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收益率相对保险产品没有显著优势[1] - 理财公司普遍对自身产品竞争力抱有信心,认为当保险机构与理财公司均面临优质资产稀缺困境时,理财产品竞争力有望提升[3] - 与公募基金相比,理财公司在资产获取能力和投资策略灵活性方面具备一定优势[3]   未来发展机遇与策略 - 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是关键,让投资者体会到长期投资价值从而“拿得住、持得稳”[2] - 一只年化收益率仅比储蓄存款高出0.5个百分点的产品,在30年复利作用下,最终收益差距会非常大[2] - 理财公司应从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出发,重点评估客户可承受的净值波动范围,通过优化持有体验帮助客户感受长期投资与复利积累的积极影响[3] - 由专业机构基于客户实际需求提供科学、系统的资产配置服务,有望激发养老理财市场发展潜力[3] - 行业正探讨为每人每年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额度提供完整资产配置方案,建议储蓄、保险、基金、理财四个类别的具体配置比例[4] - 可借鉴海外成功做法,根据客户年龄、收入、退休时间等因素评估所需养老替代率和资金规模,提供配置调整建议并支持每年定期回顾和动态调整[4]
 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运行超2个月,收益水平如何?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产品收益表现 - 首批4只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净值在1.0057至1.01之间,工银理财产品净值1.01,建信理财1.0064,招银理财1.0057,光大理财1.0084 [1] - 2只2月初起始产品净值低于1,目前收益水平与4.8%至8%业绩比较基准存在差距 [2] - 因2021年底至今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导致净值相对不高,但产品运行平稳,5年以上期限可"以时间换空间" [2]   产品形态创新 - 部分产品增加定期分红机制,如光大理财第3只产品实现季度、半年分红 [3] - 建信理财和光大理财各推出1只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光大理财6年期产品成立1年内每月设2天封闭投资日供申购 [3] - 光大理财布局三类开放式产品:定期开放每笔最低持有5年、成立1年内开放后封闭、每月定投最少60期至60周岁 [4] - 公司将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2条产品线4种类型全面布局 [5]   试点扩容进展 - 试点机构新增贝莱德建信理财,试点城市为广州和成都 [6] - 3月1日起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 [6] - 试点总额度从400亿元提升至2700亿元,原有4家机构单家规模上限由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新增6家单家上限100亿元,贝莱德建信先期限制100亿元以内 [7] - 扩容覆盖10个城市满足更多民众需求,纳入中外合资公司体现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 [7]
 四家首批试点机构养老理财已在十城开售 部分产品提前结募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进展 - 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 工银理财 建信理财 光大理财 招银理财4家首批试点机构的产品已在10个城市全面开售 [1] - 扩容后已有4家理财子公司发行5只新产品 工银理财在1个月内发行两期养老理财产品 [2]   产品销售表现 - 新发产品获消费者青睐 各年龄层客户均有参与 因风险较低且业绩比较基准较高 [1] - 建信理财产品在全国10城募集总规模100亿元 北京地区单日募集超4亿元 预计2天内完成募集 [2] - 多款产品因销售火爆提前结束募集 招银理财产品因提前达到募集规模而提前终止募集期 [1][2]   产品设计特点 - 新发行产品与首批试点产品无实质差异 在起投金额 产品期限 业绩基准 投资标的 投资策略 风险评级 费率结构等方面保持一致性 [3] - 产品普遍设置五年封闭期 投资风格稳健 通过长期限 高业绩基准 中低风险等级策略及提前赎回机制设计 [4][5]   市场波动影响 - 存续12只养老理财产品中有2只净值跌破1元 但专家认为短期市场波动对五年封闭期产品影响有限 [4] - 产品设计更注重收益稳定性与安全性 投资策略不会因短期波动发生重大变化 长期仍以稳健收益为目标 [4][5]   行业发展前景 - 养老理财试点产品相较普通理财产品具有更严格的产品设计 风险管理 投资策略及信息披露要求 [5] - 基于国内人口结构变化及养老第三支柱发展滞后现状 养老理财产品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5]
 养老理财募资规模超四百亿 机构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市场发展现状 - 养老理财产品自首批募集以来半年多已发展至24只 其中22只存续产品合计募资规模超400亿元[1] -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 4家试点机构发售16只产品 吸引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约420亿元 多只产品多次上调计划募集规模[1] - 截至6月12日 21只公布净值产品中有20只净值超过1 其中3只产品净值超过1.02[1] - 2021年共发行4只产品 2022年已发行18只产品 另有2只产品将于6月20日完成募集[1]   产品结构与发行机构 - 24只养老理财产品中16只为固定收益类 8只为混合类[2] - 涉及5家发行机构 建信理财9只 光大理财7只 工银理财4只 招银理财3只 贝莱德建信理财1只[2] - 试点范围从"四地四机构"扩容至"十地十机构" 新增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等6家机构[2]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银保监会2022年5月发布新规 对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作出原则性规定 支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2] -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投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等金融产品 为养老理财产品带来发展机遇[3] - 养老理财业务已步入常态化发行阶段和规范健康发展新时期[2][3]
 运行稳健认购踊跃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持续上新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6月23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家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了解到,多只养老理财产品已整装待 发,正在紧密筹备中。 目前,距离第二批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试点资质已超3个月。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将在7月左右发行首只养老理财产品。"产品准备得再好,也要得到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否则白忙一 场。"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知情人士直言。农银理财人士表示,已将相关试点方案报送银保监会,待监 管反馈意见后将尽快推出养老理财产品。 交银理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正在储备优质长期限资产,并针对养老理财的特殊性研究适配的产 品策略库。在资产投向上,将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领域,从而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长期投融资需 求。 第二批试点机构入局的同时,养老理财规模也在悄然壮大。自2021年12月6日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开 始募集以来,截至今年5月末,养老理财发行22只产品,认购金额已超600亿元。绝大多数产品的业绩比 较基准在5.8%至8%,运行稳健。 养老理财产品的稳健性是吸引投资者认购的关键因素。工银理财人士分析称,银行理财子公司长期 以来注重大类资产配置,是投资范围覆盖最广的资管机构,其擅长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信用风险把控 等,在产品管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