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搜索文档
利润下降,华润医疗股价大跌
证券时报· 2025-08-04 18:49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华润医疗8月4日股价盘中暴跌超16%,收盘跌幅达15.58%,报3.74港元,总市值缩水至48.5亿港元 [1][2] - 公司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同比下降20%-25%,剔除一次性收益后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5%-60% [1][3][4] - 2024年全年营收98.55亿元(同比-2.5%),股东应占利润5.66亿元(同比+119.6%),每股盈利0.45元 [6] 业绩下滑原因 - 医保次均费用降低导致医疗机构经营利润下滑,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别下降2.4%和4.3% [1][6] - 逐步退出IOT业务导致该部分利润贡献减少,燕化IOT协议一次性收益约2.1亿元 [1][4] - 2024年通过供应链集中采购和关停亏损医院(如淮阴医院)实现成本优化 [6] 业务结构与运营数据 - 业务分为医院业务(门诊、住院)和其他业务(IOT/OT医院管理服务、供应链服务) [6] - 截至2024年底管理105家医疗机构,覆盖10个省市,自有医院门诊量1032万人次(同比+1.9%)、住院量56万人次(同比+1.0%) [6]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6月19日起宋清退任董事长,由于海接任并兼任总裁,于海服务协议至2026年2月 [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邝国光退任,由罗咏诗接任,年薪30万港元,傅廷美新任审核委员会主席 [7] 行业动态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2.0全面落地,倒逼医院降本增效,民营医院分化明显 [9] - 国际医学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6-1.7亿元,皓宸医疗预计亏损2000-2800万元,均受DRG改革和市场竞争影响 [10][11] - 行业面临获客成本上升、客单价下降压力,医疗服务板块持续出清 [9][11]
保障人民健康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十四五”时期医保工作情况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09:31
医保改革成效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27亿人 [1] - 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 [1] -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全面应用 [1]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了44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 [1] - 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建设持续强化,《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两部行政法规颁布实施 [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医保支付方式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 [2]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2] - 医保基金预付金制度建立,2024年至今全国已预付医保基金超过1700亿元 [3] - 医保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部分地区实现"次日结" [3]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地区、48.48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拨付金额5948亿元 [3]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已出台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等3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4] - 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包括脑机接口、人工耳蜗等 [5] - 新设"床旁超声""早产儿护理""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体现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的价格项目 [5] - 规范医美行业项目名称和收费,构建更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5] 药品价格管理 - 除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 [6] - 国家层面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 [7] - 第11批集采启动,优化采购规则,强化质量保证 [7] - 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价格,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8] - 推进8批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价格 [8] - 指导31个省份上线定点药店公开比价小程序,督促近20万家定点药店完成线上线下价格整改 [8] 医保开放与创新 - 新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医药创新 [9] - 联合国高度评价中国全民医保成就,与世卫组织签署合作协议 [10] - 下一步将从机制保障、数智赋能、宣传动员三方面巩固和扩大参保覆盖面 [10]
医保五年累计支出12万亿,长护险全国推广预期增强
第一财经· 2025-07-25 10:48
医保事业发展概况 - "十四五"期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1][6] -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 [1][9] -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统一涵盖3159种药品 [1][6]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1+3+N"体系:1个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3重基本保障制度(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N种补充保障力量(商业保险/慈善捐赠等) [6] - 生育保险覆盖2.53亿人,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6]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1.9亿人,累计筹资超千亿元,支出850亿元,试点覆盖49个城市 [6][7] 医保支付与监管 - 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按病种付费全覆盖,2024年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9] - 2024年上半年检查33.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10] - 智能监管系统拒付/追回3.3亿元,建立"异常住院""药品倒卖"等大数据分析模型 [10] 药品价格治理 - 国家层面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第11批集采优化规则避免"地板价"内卷 [13] - 通过价格核查等措施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价格 [13] - 反对不公平高价行为,支持企业自主定价与市场机制结合 [13][1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居民医保基金处于紧平衡状态,需加强大数据监管提升精度 [4] - 长期护理保险需加快全国统一制度设计,明确筹资与服务框架 [4][7] - 支付方式改革面临医疗费用增长与管理矛盾、协同不足等挑战 [9]
着力解决百姓就医难 “十四五”期间医保基金支出年均增速达9.1%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10
医保覆盖与保障 - "十四五"期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 - 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2021-2024年累计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 [1] -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2]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1.9亿人,惠及超200万名失能群众,减轻护理费用负担超500亿元 [2][3] - 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医保帮扶政策累计减轻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3] 医保服务优化 -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全国统一 [4] - 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全面应用,超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 [4]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537万增至2024年2.38亿,增长44倍,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 [4] -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医 [2] -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建立,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展到近亲属 [4] 医保基金监管 - 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 [5] - 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拒付、追回3.3亿元 [5][6] - 开展49组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个地市,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314家 [6] - 构建"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等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 [6] - 强化药品追溯码监管,"卖药必扫码、买药请验码"成为常态 [6] 创新药支持 - 2024年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出是2020年3.9倍,年均增速40% [8] -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新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8][9] - 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医疗"黑科技"从临床试验走向大规模应用 [8] - 推进"医保双目录"改革,超100个药品申报创新药目录 [9]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按病种付费方案2.0版 [9]
国家医保局: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工作已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25 05:08
药品集中采购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工作已启动 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优化采购规则 [1] -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开展十批集采覆盖435种药品 地方开展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形成协同补充格局 [1] - 第十一批集采拟纳入55个品种 涵盖多个临床常用治疗领域 包括化学药和生物类似药等 [2] - 集采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 与医保目录谈判相衔接 排除新进医保且仍在协议期内的品种 [2] - 集采纳入各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年采购额超1亿元的品种 提升规模效应 [2] - 报量方面允许医药机构选择报具体品牌量 中选规则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不再以最低价为参考 [2] - 报价最低企业需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2] - 质量要求更高 投标药品生产线两年内不得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监部门对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全覆盖" [2]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十四五"期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 与医疗机构结算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 [3] - 基金支付实现从"后付制"到"预付制"、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从被动付费到主动付费的转变 [3]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3] - 制定按病种付费方案2.0版 建立特例单议和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 支持医疗技术创新 [1][3] - 印发3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促进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设备进入临床应用 [3]
国家医保局答21:改革支付方式,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2:03
医保改革成效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27亿人 [3] - 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80%和70%左右 [3]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覆盖达1.9亿人,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 [3] 法治与基金安全 - 《医疗保障法》立法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2部行政法规颁布实施 [3] - 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3] - 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事前教育、事中提醒、事后监督和飞行检查等措施常态化综合推进 [3] 科技赋能与协同发展 -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全面应用 [4]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了44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 [4]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5] - 医保基金预付金制度建立,2024年至今全国已预付医保基金超过1700亿元 [6]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的统筹地区、48.48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拨付金额5948亿元,清算完成时间较"十四五"初期提前半年左右 [6] 数据透明与医疗机构赋能 - 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与医疗机构面对面数据发布,医保数据发布常态化 [7] - 定期向医疗机构公开医保基金支付情况,帮助分析费用水平、结构变化、基金使用绩效等 [6]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继续看好创新药,关注上游产业链-20250715
国元证券· 2025-07-15 14: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继续看好创新药、出海以及集采出清板块,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多且不受贸易战影响,有望成2025年投资主线;出海领域看好新兴市场布局企业;部分细分赛道集采影响出清,未来有望新成长;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提升加速,并购重组或加速 [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医药板块涨跌幅 - 2025年7月7 - 1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00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第16 [12] - 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12.11%,跑赢沪深300指数10.08pct,涨跌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第4 [14] 医药板块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8.83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相对于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46.60% [17] 个股涨跌幅 - 涨幅前十个股:前沿生物(+41.43%)、美迪西(+38.92%)等 [18] - 跌幅前十个股:ST未名(-18.51%)、神州细胞(-13.36%)等 [18] 重要事件 - 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支持进目录、支持临床应用、提高支付能力、强化保障措施 [4][21] 行业观点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增加商保创新药目录,标志商保作用增强,医保支付改革为商保提供空间,未来商业保险作用将更大,为行业带来机遇 [5][22] - 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上游产业链如科研试剂和CXO等行业逐步回暖,预计2025年中报业绩向好 [5][22] - 继续看好创新药、出海及集采出清板块,建议关注科兴制药、胰岛素、骨科等细分赛道及部分仿制药企业,关注并购重组 [22]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医保调整方案
证券时报· 2025-06-27 02:07
医保目录调整政策 - 国家医保局制定《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提升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要求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并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申报流程要求填写药品纳入惠民保等补充商业健康保险的详细情况,包括价格、赔付数据及证明材料 [1]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机遇 - 老龄化加剧和医保收入增速放缓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催生多元医疗服务需求,为商业健康保险创造发展空间 [2] - 医疗保障需求攀升和医疗供给多样化趋势下,商业健康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国家医保局调整医保目录 商保创新药首次纳入
快讯· 2025-06-26 16:00
医保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 [1] - 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1] 商保行业影响 - 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增强 [1] - 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迈出重要一步 [1] - 医疗保障需求增加和供给多样化推动商保发挥更大作用 [1] 医保支付改革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 - 为商保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 产品转型方向 - 商业健康险需探索产品转型 [1] - 更好满足居民优质医疗需求 [1]
独家|重磅!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新进展,首度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
券商中国· 2025-06-26 15:10
政策调整 - 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提升 [1][2] - 申报流程要求填写药品纳入惠民保及其他补充商业健康保险情况,包括价格/折扣水平、赔付情况等,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也提到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和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4] 行业影响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控制不合理支出,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同时催生多元医疗服务需求,为商业健康险发展提供空间 [5] - 多家保险公司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扩展先进医疗保障责任,积极布局先进医药支付市场 [5] - 商业健康险应探索门诊责任覆盖、特药特械管理、康复护理保障及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方向,推动产品向"健康价值"转型 [5] 市场机遇 - DRG/DIP支付改革和药品集采常态化刺激了居民对高值药品和创新疗法等优质医疗的需求,中高端医疗险发展潜力巨大 [5] - 慢性病及非标体人群规模庞大,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中长期医疗需求难以满足,商业健康险的医疗补充功能进一步强化 [6] - 普惠型医疗保险通过扩展门诊保障、覆盖非标体人群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发展,中高端医疗险成为承接品质医疗需求的核心载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