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养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护航银发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4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 65周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6% [1]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1] - 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2022年上海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2] 保险公司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中国人寿在甘肃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体系 专属保险产品覆盖超102万银发群体 累计赔付超1150万元 [2] - 中国人保健康长护险业务覆盖16省37地市 参保人数超2200万人 服务内容从医疗护理向"医疗护理+生活照护"升级 [2] - 中国太保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一体化模式 通过个税规划师和养老规划师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养老规划 [2] - 中国平安构建医、住、护、乐四联体居家养老网络 携手46家服务商推出康复护理团体标准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基于30万户改造案例 截至2024年底覆盖75城市超16万名客户 [5] - 华泰人寿推出"泰享旅居"板块链接国内优质康养基地 提供随行管家服务包含行程咨询健康管理及专业医生陪伴 [6] - 信美相互人寿为超10万会员打造"THH"康养服务体系 旅居养老覆盖11省18基地 累计6000多人次参与体验 [7] 养老社区与医养结合布局 - 泰康之家在全国运营26家社区 布局36城44个项目 推行"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医养融合模式 配建康复医院 [10][11] -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社区在14座核心城市完成战略布局 采用"保险+养老+健康"生态闭环 [8][9] - 中国太保养老社区南京社区开业18个月实现满住 依托仙林大学城区位优势 [9]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超8.5万对 医养结合机构超8400家 床位总数超210万张 [11] 市场前景与战略方向 - 寿险与健康险保费增速预计未来10年高于GDP增速 受益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及风险意识提升 [3] - 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作用凸显 [3] - 老年群体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 行业加速构建"医、养、护、康"全流程一体化服务体系 [4] - 2024年45岁以上人群出游达12亿人次 带来旅游业市场2万亿元增长规模 [6] - 保险公司采用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模式探索可持续商业养老之路 [8]
解码银发经济: 在需求迭代中挖机遇 在产业升级中提能级
证券日报· 2025-08-25 06:50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2035年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9% 较服务业平均增速高37.7个百分点 [2] - 适老类家庭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1% 较服务业平均增速高10.9个百分点 [2] - 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7% 较制造业平均增速高9.5个百分点 [2] - 全国年内新成立养老相关企业49,640家 累计存量企业达59.61万家 [1] 政策支持体系 - 民政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通知 [1] - 地方政府提供养老机构专项补贴 最高建设补贴达160万元 [4] - 运营补贴按老年人身体状况发放 最高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 [4] - 对京津地区跨区域养老群体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补贴 [4] 资本支持格局 - 56家银发经济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2,164.29亿元 [5] - 近10年发行17只养老主题债券 累计募资118.20亿元 [5] - 设立养老产业概念主题基金1,190只 总规模超1.45万亿元 [5] - 债券融资多投向养老机构建设及适老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5]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乐普医疗心电记录仪等设备实现生理指标实时监测与异常预警 [3] - 数据技术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养老服务的核心驱动力 [3] - 智能照护设备有效解决传统养老模式的安全监护难题 [3] - 智慧养老成为行业核心发展方向 [3] 企业战略布局 - 爱尔眼科通过扩大医疗网络覆盖老龄人群并引进先进技术 [2] - 乐普医疗通过医院药店合作开展体验式营销与场景化科普 [7] - 承德建材企业依托政策支持转型养老机构 [4] - 企业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场景拓展多维度深化布局 [2] 消费意识与市场教育 - 老年群体需求模糊且缺乏专业医疗认知 [6] - 部分老年人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 [6] - 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出适老产品专属会场 [7] - 政策将智能养老产品纳入消费补贴范围以降低尝试门槛 [7]
2025护理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沈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8-21 09:29
会议概况 - 2025护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于8月20日在沈阳举行 由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主办 [1] - 会议主题为健康老龄化、创新与实践 汇聚10位国际老年护理专家及200余名省内护理骨干 [1] - 会议聚焦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构建高质量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1] 会议内容与成果 -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并展示国内创新成果 为破解老年护理服务发展瓶颈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1] - 专家围绕中国9073养老模式现实需求展开研讨 重点关注居家社区养老中专业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1] - 分享智慧照护、慢病管理、失智症关怀等领域前沿理念与技术实践 [1] 行业影响 - 会议是护理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 [1] - 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 提升老年护理领域学术影响力并吸纳全球发展经验 [1] - 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具有积极意义 [1]
远洋椿萱茂“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再加码,让“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照进现实
新浪证券· 2025-08-20 18:08
公司资质与认证突破 - 公司正式获授北京市海淀区凤凰护理院家庭病床定点单位及温泉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单位资质 [1] - 授牌仪式获得北京医院、海淀区温泉中心卫生院、民政局及凤凰护理院等多方机构领导现场指导与高度评价 [3] - 公司被纳入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政府支持的医养联合体成员 未来模式将推广至全市及津冀地区 [9] 医疗服务体系升级 - 创新性融入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两大核心医疗服务 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养护四位一体特色服务体系 [4] - 家庭医生团队提供13项常规医疗服务包括基础检查、采血检验和慢病管理 [4] - 家庭病床服务支持养老院内住院级治疗且所有合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4] - 通过医院绿色通道实现优先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 解决看病难约号难问题 [4]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依托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动态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实时追踪 [7] - 专业照护团队提供24小时贴心照料 结合适老化居住环境确保安全舒适 [7] - 定期开展书法绘画太极等社群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7] 行业合作与专家支持 - 北京老年医院多个科室主任及中华医学会专家出席活动并提供现场义诊服务 [3] - 湘雅医院医学博士及国家卫健委慢病管理专家库成员参与医师团队活动 [3] 市场反馈与模式验证 - 在住长辈及周边社区长辈高度认可 称赞解决挂号难住院难问题 [13] - 多位长辈反馈养老院内享受与医院同等医疗服务 体现对老年群体关怀 [1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公司定位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服务理念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7][15] - 未来将继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内涵 重新定义新时代养老品质 [15] - 此次资质获得标志着医养结合创新实践进入全新阶段 是对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 [11]
德城银龄安康行活动启动,创新“六床联动”构建医养服务新模式
齐鲁晚报网· 2025-08-16 09:37
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 推出六床联动模式 打通养老床位 医疗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病床 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安宁疗护床位的服务壁垒 [3] - 为签约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技术精湛的银龄健康顾问 共建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并动态调整照护方案 [3] - 提供免费健康筛查 照护知识培训 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 就医绿色通道 义诊与健康宣教 专属体检优惠套餐 [3]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通过门诊住院部适老化改造 健康直通车 一键叫号等便民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便利服务 [5] - 重点建设老年医学科 安宁疗护病房及脑科中心等十大中心 整合神经内外科等资源 [5] - 与多家养老机构签订健康事业共同体协议 通过绿色通道 上门巡诊 健康宣教深化医养合作 [6] 人才培养与设施规划 - 启动医疗护理员专项培训 已完成三期近120人 [6] - 计划在银座东院区打造集医疗 康复 养老于一体的区域性老年健康服务中心 [6]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构建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 医养相结合的服务格局 [6] - 推动养老机构开辟医疗区域 配备设备 加强培训 畅通专业服务通道 [6] - 支持机构设置专业照护床位 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 [6]
激发医养结合需求 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新华日报· 2025-08-15 06:00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医养结合服务是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的核心引擎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消费升级双重背景下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1] 制约医养结合服务消费意愿的因素 - 认知观念因素:老年人对医养结合认知度不高 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导致机构养老被视为子女责任缺失 消费意愿总体偏低 [2] - 经济负担因素:超过四成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 服务质量满意度仅为62.03% 收入有限难以承担高费用 康复护理及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未完善 [2] - 服务质量因素:供给结构不合理 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 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定制 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度不够 [2] - 行政管理因素:政策落实不到位 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权责交叉形成碎片化管理 补贴申领流程复杂 民营机构准入门槛高 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不足 [3] 政策驱动与制度框架构建 - 将医养结合纳入城乡整体发展规划 推动基层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 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医疗资源统筹调配 [4] - 完善土地/规划/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探索政府财政投入/个人缴费/医保基金划转/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机制 [4] - 支持智慧养老发展 出台专项政策鼓励远程医疗诊断/慢性病监测/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 引入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4] 服务创新与消费环境优化 - 居家养老占比90% 积极探索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 医养结合机构7800多家 床位总数200万张 [5] - 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 加快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环境 [5] - 拓展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融合模式 开发老年旅游专线/文化活动/体育设施 满足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多元化需求 [5] 产业融合与生态构建 - 应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智慧养老技术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健康实时监测与紧急救援 打造综合性智慧养老系统 [6] - 江苏发展生态康养/中医药膳新业态 连云港推出海滨康养度假/中药养生体验 泰州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养老服务 [6] - 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探索保险+养老社区模式 院校与机构合作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 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6]
淄川年底前将建成20个养老民生综合体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07:39
淄川区吉祥社区的王女士和李女士找到了新"爱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樊伟宏通讯员朱晓彪陈飞 两位老人生活上的改变,得益于社区创新推出的"三色七彩"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三色动态管理", 社区整合了13个功能区域、"亿亲康养"智慧平台和"时间银行"互助机制,在精准区分自理、半失能和失 能老人需求的基础上,配套了39项个性化服务,从而构建出"1+N"15分钟服务圈,实现了基础服务全覆 盖与特色服务个性化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服务精准度、满意度达到了96%,顺利打造出了一个 精准化、多元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新范式。 而这样的场景,背后是淄川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现实写照。 据了解,淄川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03%,人口老龄化严重。 截至目前,淄川区首批6个涵盖城、郊、山的民生综合体已建成运营,剩余14处正在筹建,预计年底将 完成。 得益于淄川区政协十三届四次全体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构建淄川区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和 《关于完善淄川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提案的"开花结果",多项民生政策正通过"般阳颐养"民生综 合体等项目加速落地,成为老年群体触手可及的幸福。 虽然已至从心所欲之年,但两人的生 ...
北京健康(02389) - 自愿公告有关中标安徽省广德市养老服务中心新增290张养老床位
2025-08-06 17:24
项目中标 - 2025年7月30日附属公司中标安徽省广德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 项目情况 - 广德养老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床位约290张[3] - 广德养老项目预计筹建约16个月[3] 公司规模 - 广德项目中标后康养机构增至9个[4] - 广德项目中标后总床位增至2138张[4] 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模式运营养老院[5]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董事会有五名执行董事[7] - 公告日董事会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
一心堂投资2400万元加码医养市场 净利润已连降两年
新京报· 2025-08-05 16:59
公司医养业务布局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400万元购买昆明市5间房屋用于开展医养业务[2][3] - 医养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分析覆盖的7项业务中排名第四位[3] - 公司于2020年6月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南一心堂医养服务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3] - 已形成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三级医养融合模式 依托药店构建服务网络[3] - 医养业务目前规模较小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5.39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2.99%[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净利润5.49亿元 同比下降45.60%[6] - 2024年净利润1.14亿元 同比下降79.23%[6] - 万家门店规模的老牌药房连锁告别高增长时代[6] 医养行业市场规模 - 2023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达1.52万亿元[3][4] - 行业复合增长率达20.65%[4] - 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人 占总人口21.1% 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4] 行业竞争格局 - 参与者包括公立医疗机构 保险公司 传统药企等多方力量[5][6] - 全国医养结合机构达7800多家 床位200万张[5] - 其中社会力量开办机构约5500家[5] - 国家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5] - 同仁堂医养三度递交港股主板IPO[6]
一心堂投资2400万元加码医养市场,净利润已连降两年
新京报· 2025-08-05 16:48
公司动态 - 一心堂拟以自有资金2400万元购买昆明市5间房屋用于开展医养业务[1][2] - 医养业务已成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在2024年财报中位列7项主营业务的第四位[2] - 公司自2020年起布局医养业务 成立全资子公司云南一心堂医养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2] - 当前医养业务以昆明金鼎老年病医院和养老院为核心 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医养融合模式[2] - 通过药店网络建立居家养老驿站 提供药品配送 上门护理等社区融合服务[2] 行业背景 - 2023年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达1.52万亿元 复合增长率20.65%[3][4] - 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亿 占总人口21.1% 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3]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养结合 全国已有7800多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200万张) 其中5500家为社会力量开办[4] - 行业参与者包括公立医疗机构 保险公司 药企等 如同仁堂医养已三次递交港股IPO[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连续大幅下滑 分别为5.49亿元(-45.6%)和1.14亿元(-79.23%)[5] - 医养业务所属的"其他业务收入"2024年为5.39亿元 占营收比重2.99%(2023年为2.90%)[5] - 医养业务当前规模较小 能否成为新增长点尚不明确[5] 产业链定位 - 一心堂位于医养产业链中游 主要涉及养老机构运营环节[5] - 上游包括康复辅具和医疗器械 下游为终端养老服务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