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搜索文档
邻里互助、智慧监管、“四床联动”,北京怀柔多举措织密养老服务网
北京商报· 2025-10-29 19:03
一张覆盖城乡、贯通区村的三级养老服务网,正在将专业的养老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怀柔的老人 身边与家中。10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怀柔区民政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 试点,从农村邻里互助的"熟人服务",到区级智慧平台的"精准监控",再到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的"无 缝衔接",怀柔区正通过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精准对接全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了身 边、家边、周边的普惠服务。 146个互助点,志愿服务2.4万人 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是怀柔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针对部分村庄缺乏养老机构、养老 服务驿站的现状,怀柔区优先在这类"服务空白村"布局互助点,依托邻里间距离近、感情亲、易沟通的 优势,以村为单位、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广泛动员本村党员、网格员、低龄健康老年人、假期返村学生 等群体担任邻里互助员,重点解决独居、高龄老年人的日常养老需求。 在怀柔区北沟村,邻里互助点正有序运转。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全介绍,村里老人较多,针对 高龄、卧床老人的照护需求,村里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组建了18人志愿者队伍,重点服务12名老人。 "每次来都给我母亲理发、测血压,还陪她聊天。"百岁老人李凤 ...
苏州首家内嵌式公立护理院!吴中区甪直镇护理院揭牌启用
扬子晚报网· 2025-10-29 18:02
核心观点 - 苏州市首家由公立医疗机构设立的内嵌式护理院揭牌启用 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模式 [1] 项目概况 - 护理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隶属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 为医院住院楼内嵌式机构 [1][5] - 项目一期面积1600平方米 设有活动室、露台花园、营养配餐室等多个功能区 [5] - 项目将原病区的50张床位改建为护理床位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营模式 [5] 运营模式与服务内容 - 运营模式为在不改变职能、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统筹协调卫技人员担任护理院医务人员 [5] - 服务对象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患者、残疾人、临终患者、绝症晚期等群体 [5] - 服务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康复促进等专业服务 核心是“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模式 [5] - 项目旨在形成“以护助医、以医促护”的良性循环 有效缓解区域内家庭的照护压力 [5] 公司背景与资质 - 运营方苏州市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是甪直镇唯一一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承担全镇20余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 [3] - 医院先后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省老年营养病房优秀单位 并于今年成功升级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3] - 医院作为首家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 肩负“医养结合”转型使命 [11]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苏州市经济发达、人口基数较大 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 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9] - 目前全市建有老年(病)医院9家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 设置护理院112家 床位数超2万张 [9] - 全市185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 902家全科医生工作室入驻日间照料中心 [9] - 苏州市卫健委联合多部门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和探索 打通体制机制堵点 实现了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的政策创制 [1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项目是盘活存量医疗资源、构建覆盖老年群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一次深化改革 [13] - 项目有效破解传统养老模式中“医养分离”的痛点 实现“医养就在家门口” [11] - 项目是推动医养协同发展、探索医养融合路径的一次生动实践 [11][13] - 项目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 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11]
部署25项具体任务 五部门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央视新闻· 2025-10-29 17:56
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今天(29日)联合印发了 《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供给有效增加,服 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进一步共建共享,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拓展服务供给。包括深化医养机构服务有效衔接、深化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化支撑等。 五是强化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包括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 需求、鼓励开展失智老年人特色服务、推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六是加强质量管理。包括落实老年人入住评估制度、加强质量控制、推广多学科连续服务、规范自带药 品管理等。 七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包括加强行业监管、落实机构主体责任、开展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等。 《通知》部署了七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 文永毅 史迎春) 一是完善服务资源布局。包括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支持拓展医养结合功能、深化医联体内医养协作 等。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扩大 ...
五部门: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6:5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1] - 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2] 服务资源布局与体系建设 - 依托现有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毗邻建设 [3] -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到2027年底推动每个县至少有1家机构直接开展服务,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 [3] - 引导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拓展服务 [3] - 支持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到2027年底原则上将符合条件的意愿机构均纳入医联体 [4]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5] - 开展各类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到2027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 [5] - 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病自我管理、伤害预防、中医药保健等 [6] 居家与社区医养服务 - 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扩大覆盖面 [7] - 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7年底失能、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不低于80% [7] -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六助”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7] 服务供给拓展与深化 - 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有意愿的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全覆盖 [8] - 深化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8] - 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到2027年底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机构均纳入 [9]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 - 每年为提出申请的失能老年人开展至少1次健康评估等服务 [10] - 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纳入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对收住此类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予以补贴 [11] - 鼓励设立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支持有条件的机构设立记忆门诊,开展认知功能筛查 [11] - 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范围 [11] 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 - 老年人入住时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服务方案,入住后动态调整 [12] - 推广多学科连续服务,确保老年人Ⅱ度及以上压疮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12] - 建立老年人自带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用药衔接与指导 [13] - 加强行业监管,机构每月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 [14]
邯郸:多点发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面增效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09:27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过去,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 式,"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出现了子女在外地工 作,老人独自留守家中的情况,他们在生活中一旦遇到突发疾病或其他困难,往往难以及时获得帮助。 今年以来,邯郸市以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突破口,纵深推进"整合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 批、引领一批"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养老机构实现从"达标运营"到"提质增效"的跨越。 政策兜底的重心,始终聚焦最困难、最弱势的特殊群体。邯郸市通过"撤并整合、改扩建升级"等精准举 措,优化特困供养机构区域布局,完成20家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实现"市域全覆盖、特 困全收留"的兜底目标。"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饭菜合口、护理贴心,比家里还舒坦!"武安市贺 进镇特困人员养护院72岁的张士建老人,自去年入住后身体与精神状态显著改善。这份幸福感源于武安 的创新实践——当地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作为普惠养老破题之举,整合12家乡镇敬老院资源,投入3000 余万元高标准改造消防设施、适老化设备及"气改电"系统,让老旧院所焕发新生。 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更在持续发力。 ...
从“养老”到“享老” 数字里看镇江老龄事业发展
镇江日报· 2025-10-29 08:26
又是一年重阳到。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镇江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86.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2.92%。其中65岁及以上62.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83%。此外,镇江 户籍百岁(虚岁)老人377人,数量较上年稳步增长,其中男性111人、女性266人,女性占比持续高于 男性。 长寿群体规模的扩大,成为城市老龄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从养老金连续上调的民生保障,到"不 离床洗浴"的精细服务;从社区助餐点的烟火气,到老年大学的艺术风采,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勾勒 出镇江从"养老"到"享老"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保障网越织越密,数字见证安全感 "养老金又涨了,看病报销更方便,晚年生活心里有底!"家住京口区的退休职工王大爷道出了退休 人员的共同心声。2024年,镇江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连续20年上涨,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连续13年、 第15次上调,高于省定标准;针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更显力度:为7504名四类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保 费207.6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至114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875元/月,5397名 老年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保障的底气 ...
高净值银发族养老收入替代率75%,保险可以做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39
覆盖"康、养、育、富"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新路径,中信保诚人寿正推动保险与康养生态深度融合 文|《财经》记者 杨芮 编辑|袁满 当"老龄化"不再是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扑面而来的现实图景,养老这件事也从人们心中模糊的晚年想象,变成了必须作答的时代考题。截至 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 "老有所养"这一目标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就养老机构的选择和支出,《2025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养老报告》(下称《报告》)的调查显 示,高净值银发群体的养老选择呈现显著代际导向特征,子女定居城市(67%)是高净值银发族最主要的养老居住地。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 当前高净值银发族选择居家养老最多(68%),其次是机构养老(21%),社区养老最少(11%)。当前,选择机构养老的中国高净值银发族 每年支付给养老机构的费用平均27.5万元,有37%的人年均花费超过30万元。 中信保诚人寿在成立25周年之际,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中信&保诚海外金融服务"启动仪式暨传家家族办公室2.0发布以及"中信保诚人寿未来 之家"启动仪式,意味着中信保诚人寿将 ...
扬州涉老优待政策“部门化”“碎片化”难题有效破解,老年人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7:38
据介绍,该市在国内率先颁布了以老年人优待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老年人优待条例》,于 2025年元月1日起施行。《条例》在现行优待政策的基础上,扩大了老年人享受景区门票和城市公交优 惠年龄范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涉老优待职能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设立服务、监督热线,及时受理、 依法解决好各类举报和投诉,促进涉老优待政策系统集成,破解涉老优待政策"部门化""碎片化"难题。 市委将老龄委调整为日常议事协调机构,明确市发改委、卫健委等3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进一步健全完 善老龄工作的领导机制。编制完成《扬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保障。 记者了解到,该市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到240元,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覆盖175.62万人,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3.67亿元。实现80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发放 全覆盖,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达17.67%,惠及23.61万人。为市区70岁以上、其他 地区为8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全市老年人参保率达到70%以上。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市积极推进困难群体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加大探访关爱频次,实现经济 ...
北京市建成120家基层养老服务中心 覆盖207万老年人
新京报· 2025-10-26 22:56
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 北京市已构建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8]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累计建成运营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20家 [1][8] - 这些中心共整合链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60家、专业服务商933家 [8] 服务覆盖与用户规模 - 养老服务网络共覆盖207万老年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40% [1][8] - 覆盖的“老老人”(通常指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为29.3万,约占全市“老老人”总数的44% [8] - 以北宫镇为例,其常住人口5.63万,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32万,服务中心覆盖全镇16个社区(村) [5] 服务内容与活动 - 服务周活动期间计划开展“幸福康养”服务500余次,包括健康监测、义诊、中医理疗等 [7] - 依托老年学堂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420余场次,内容涵盖防诈骗讲座和智能设备使用等 [7] - 73家中心将开展“美食节”活动,社区餐厅提供一日三餐,客单价在15-25元之间,可送餐上门 [2][7] - 北宫镇养老服务中心2024年7月运营后,当年开展活动144场,服务5760人次,2025年计划增加至192场 [5] 具体设施与专业服务 - 中心提供托养服务,如和平里街道中心有103间房155张床位,北宫镇中心有64张高标准护理型床位 [3][5] - 医养服务包括内置医务室、药房、康复大厅,并与专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3][5] - 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如北宫镇服务中心每月对每位居家老人进行4次探访和服务 [1] - 综合服务包括老年学堂(如瑜伽、太极等20余门课程)、手工活动、社区餐厅等 [2][4][5]
让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五年达到80岁左右,国家卫健委提出三个策略
第一财经· 2025-10-24 14:38
核心规划目标 - 未来五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目标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 [1][2] - 卫生健康和人口工作的核心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并建设健康中国 [1] - 工作重点将围绕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展开 [1][5] 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 服务方向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 [3] - 服务模式突出全链条贯通,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重点 [3] - 将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 [3] 医疗服务体系优化 - 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4] - 全面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协同配合 [4]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人员和服务下沉基层,发展巡回医疗、移动医疗和远程诊疗 [4] 重点群体支持措施 - 针对妇女儿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利用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5] - 针对老年人:健全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扩大康复护理服务供给,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