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万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绿意盎然间,乡村蝶变(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13
书籍项目概述 - 浙江省作家协会组织20多位作家深入乡村进行文学创作,作品汇编成《之江新绿:"千万工程"的诗意记述》一书[3] - 创作时间从2023年7月持续到2024年11月,最终选取14篇作品成书[3] - 作品体裁涵盖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地域覆盖浙江诸多地市[3] 乡村发展模式转变 - 浙江农村的新体现在外部面貌的美观漂亮和内部内核的科技、理念、运营模式革新[3] - 乡村经济转型案例:杭州余杭区永安村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仅28.5万元,通过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到2024年收入达到近1亿元[4] - 乡村成为科技手段、商业模式和艺术思维的试验场和展示厅[6] 具体实践案例 - 永安村乡村CEO刘松实施三大举措:将800亩稻田产品深加工、创建十余个稻田主题节日、利用阿里巴巴平台进行电商销售[4] - 高泥村从跨海大桥到海上牧场,20年实现了上百年的发展改变[5] - 驿头村吸引海外人才回归,因家乡提供比外部世界更多的发展机会[5][6] - 公厕改造经由90后年轻人之手成为充满想象力的事业[6] - 艺术与茶村结合使外桐坞村具备别样诗情画意[6] 核心发展理念 - “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带来土地面貌和人们眼光的双重变化[6] - 乡村发展关键在于理念转变和现实蜕变,建立人与土地的新型关系[3][4]
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陕西府谷县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
环球网· 2025-09-30 11:12
农业节庆活动 - 府谷县举办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 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 活动包括农特产品展销、公益助农直播、金秋消费季、丰收歌会等 构建"展销—消费—文化"全链条矩阵 活动持续至10月8日 [1] - 分会场活动包括农特产品展销与公益助农促销、金秋消费季美食品鉴与消费券发放、农民丰收歌会与农特产品推介 同步展示农耕文化与非遗传承 [3] 农业生产能力 - 府谷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13万亩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6.34万亩 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支撑 [5] -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6.6万千瓦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0% 实现全程机械化 示范推广优新品种2.4万亩 良种推广率超95% [5] - 通过创新技术推动5.2万亩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全县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 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达8.5万吨 [5] 特色产业发展 - 围绕海红果、肉羊、黄米等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链条 "府谷海红果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提升产业效益 推动亿级产业链形成 [7] - 全县拥有1849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农户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7] 乡村建设与治理 - 农村改厕率达98.8% 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96.5% 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58.7% [7] - 推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 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精准治理方式 [7] 农民收入与集体经济 - 2024年府谷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2504元 较2020年增长37% [8] - 通过资源入股、工业反哺、农旅融合等七种模式 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 [8]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部署“三农”和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9-28 06:39
区域合作与产业发展 - 深化与新疆在经济、文旅、科教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1]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1] 农业与农村发展 - 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2] - 抓好秋粮抗灾夺丰收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2] 绿色低碳转型 - 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 加强国际绿色合作,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2]
辽宁厅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6 15:52
近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围绕政策理论、具体实践、金融支 持等内容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系统内职工业务水平。 会议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采用"坚持规划引领、系统实施、协同推进"的关键方法, 遵守"严守政策底线"的刚性要求,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构建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新格局。 会议指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全省自然资源部门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将其融入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和长效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08:43
农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13]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 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丰收在望 [3] -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4]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6] 现代农业技术与产业升级 -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通过“四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创建示范户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 [4] - 山东烟台大户陈家村向科技要效益,聘请专家团队科学决策,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智能分选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村集体收入超过1.8亿元 [4] - 产业链条延伸,从卖初级农产品到挖掘多元价值,建设鲜果到果汁、果酒的全产业链,并发展旅游业 [5] 农民收入与生活品质 -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降到2.34 [9] -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9] - 福建澳角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浙江洋港村村民经营“共享田园”年收入超10万元 [7][9]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11]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国50%的县将建立“教联体” [13] - 基础设施完善带动乡村新业态发展,如江西罗坑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2万元,湖北乐天溪镇出现返乡创业开设的西餐厅等新消费场景 [12] 农业品牌与特色产业 - 河南卫辉市狮豹头乡打造“南寨沟山小米”品牌,通过农旅融合让小米成为增收致富的“金米” [5] - 四川苍溪县科研团队杂交选育出晚熟猕猴桃新品种“鑫中1号”,填补市场空档期 [6] - 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6万个 [6]
农业农村部:稳妥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农村改革事项落实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9:58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深化巡视整改成果运用,以农业农村发展成效体现整改实效,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 [1] 重点工作方向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抓好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产销衔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 [1] -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1] - 稳妥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农村改革事项落实 [1] 发展目标 -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1]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1]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央广网· 2025-09-17 09:04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 新办9月1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 五"以来,我国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 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韩俊: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夏粮是稳产丰收,早稻是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秋粮长势正常偏 好。我们要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 我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韩俊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累计对监测识别有 返贫致贫风险的600多万群众进行了精准帮扶,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 韩俊:我们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十四五"以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每年都保持在 3000万人以上。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立实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制度和项目库管理 制度, ...
“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14
乡村产业发展 - 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近18万亿元 [1] - 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1] 乡村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 -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 [1] - 乡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 [1] 乡村公共服务与乡风建设 - 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 - 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开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 [1] - "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1]
从一场现场会背后解读建德城乡共融实践
杭州日报· 2025-08-29 10:59
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 - 建德为青年人才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 设立全国首个农创日 累计培育新农人7094名 建德师傅2.48万名 [7] - 建成省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5个 大学生创业园区4家 通过乡村梦想家招引计划签约16个团队 吸引610个乡村经营主体扎根 [7] - 更楼街道青创楼由化工厂宿舍改造而成 聚焦影视/短视频/农创文创/电商直播等新赛道 吸引67家企业150余名青年入驻 2024年1-8月税收突破1000万元 [6] 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 航川村创新139乡宿品牌模式 10人以上旅行团每人住1晚吃3餐仅需139元 2023年5月至今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旅游总营收超1500万元 [8] - 推出分时旅居模式 游客支付680元可获得2年40天入住权 民宿主出租13间客房2年可获得12.35万元租金收益 预计全年额外增收6-8万元 [9] - 寿昌镇创新六卖神剑新零售模式 水果莲售价达15.8元/100g且复购率超50% 糯米丝瓜单价稳定在2.5-3元/斤 2024年农业生产总值达4.69亿元 [9] 农业产业体系与经济效益 - 聚焦1+3+X农业产业体系 建成11.6万亩农业标准地 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 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0] - 2024年农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440元且增速居杭州首位 [5] - 寿昌镇集聚区农产品供应全链总产值达8.5亿元 带动农户增收超5500万元 [9] 乡村旅游与资源盘活 - 航川村盘活闲置房屋打造云山宿集民宿集群 民宿主平均每月营收超3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31万元增至2024年151万元 [8] - 青年团队参与乡宿运营 设计游运专线套餐 4个月输送游客3500余人次 打造家味航川乡村运营品牌 [7] - 建德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和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试点 [5]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 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 行政村通路通车通达率100% 村级医保便民服务站257个 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 [12] - 幸福方桌老年助餐村社覆盖率达97.5% 行政村快递县到村当日达覆盖率超90% [12] - 大同镇建立中心食堂+自办食堂+助餐点+送餐上门体系 包含5个中心食堂/10个自办食堂/19个助餐点 [12] 医疗与养老服务创新 - 建德医院体检巡回车配备心电图机/全科诊疗仪/便携式超声仪/DR等专业设备 为山区提供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 [11] - 大同镇将闲置卫生院改造成一核多能便民服务综合体 包含菜市场/老年食堂/家宴中心等功能区 [11] - 老年食堂提供2元餐食包含红烧肉/番茄炒蛋等热菜 93岁老人刘长吉表示就餐点距离住所仅500米 [11]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调研生态环保工作时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中国环境报· 2025-08-27 11:11
生态环保政策导向 - 浙江省委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 [1] - 提出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推动生态建设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色彩 [1] - 要求将理念全面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中 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 促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1] - 太湖源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1] - 青山湖水库实现从防洪单属性向防洪旅游双属性转变 走生态经济共赢之路 [2]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泛龙竹海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 [1] - 考察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推动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 [1] - 通过"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 采取最严格措施呵护青山湖生态环境 [2] - 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和PM2.5治理工作 [2] - 强调生态为民利民富民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