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
搜索文档
路维光电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9.08% 先进制程突破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2:07
10月30日,路维光电(688401.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核心业绩指标延续上半年高景气态势。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 比增长41.88%。单季度数据看,公司于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36.80%;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6532.90万元,同比增长69.08%。 在全球半导体及显示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公司凭借"以屏带芯"战略深化布局,在平板显示 掩膜版与半导体掩膜版领域持续突破,成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核心力量。 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掩膜版作为半导体及显示产业的关键材料,其国产化进程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据Omdia统计,国内目前掩膜版产能仅占全球31.4%,与下游面板76%的LCD产能、47%的OLED产能形 成显著供需错配。叠加半导体领域先进封装与高制程需求激增,国产掩膜版替代空间已全面打开,政策 驱动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为路维光电这类技术领先企业提供了广阔增长窗口。 除了在平板显示领域巩固龙头地位,路维 ...
今年中国医药对外授权合作破千亿美元,但基础研究薄弱问题还未扭转|“十五五”产业前瞻
第一财经· 2025-10-30 18:43
中国医药创新成就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在2023年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1] - 中国肿瘤领域近十年发生巨变,中国医生正成为大型国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而在20年前只能参与小型桥接试验或听取报告 [3][4] - 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水平提升,推动创新药在全球崛起 [5] 中国医药创新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驱动力缺乏 [2] - 全球前二十跨国药企的潜在first-in-class在研管线占比为38%,而中国前二十药企该数据仅为13% [2] - 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技术如抗体技术、CAR-T、基因治疗并非源自中国,缺乏持续性、源头性的技术输出 [2] - 中国药物研发存在研发扎堆、国际临床研究布局欠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效能亟待提升等问题 [2] - 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快速跟进和优化,在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的原始创新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6] 挑战的具体表现与根源 - 疾病谱系匹配失衡,“两大三特”疾病(重大慢性疾病、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药物、特殊场景用药)用药需求迫切 [2] - 产、学、研协同存在协调不力和断链问题,大学和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脱节 [7] - 许多药企因人才、资金缺乏和短期利益驱动,更倾向快速跟进和同类更优策略 [7] - 临床医生虽能发现迫切需求,但缺乏将需求转化为研究的资源、经费与能力 [7] 政策与行业应对方向 - 国家层面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 [1] - 新一轮“创新药国家重大专项”将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从产品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追求品种、人才、平台的“三位一体”建设 [8] - 专项重点从强调中下游产业链向上游创新链转变,重点关注新靶点、新机制、新理论,全力做原研药 [8] - 专项支持从针对10类重大疾病向临床需求转变,聚焦“两大三特”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未满足需求 [8] - 专项支持从仿制药在内的药物研发向重点支持原创新药研发转变,仿制药不再被纳入 [8]
科技现代化锚定四大“发力点” ——“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二
科技日报· 2025-10-30 14:29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 文章核心观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并为未来五年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四方面具体部署 [1]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 [2] - 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原始创新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将发挥关键引领作用 [2] - 在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原始创新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在新型举国体制之下必将涌现出更多原始创新成果 [2] - 明确的科研规划、清晰的目标导向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可以加速原始创新,有组织的科研与科学家的自由探索是互补共生的关系 [3]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产业实践中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再用科研成果反哺产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4][5] - 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2269.1亿元,同比增长约10%;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4.1% [5] - 截至去年底,高校院所共计拥有18248名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 [5] - 需纠正观念偏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时间,切忌急功近利;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6] - 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具体举措,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6]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 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体现了战略部署的系统性、协同性 [7]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才能抢占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7] - 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强化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树立跨学科培养人才理念 [7] - 需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完善配套体制机制、打造个性化课程体系、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7] -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产业一线,在产业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强化协同机制,出台更多政策推动落实 [7]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 对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包括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 [9] -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9]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处于从技术突破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时期,智能体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桥梁 [9] - 需坚持科技向善、安全先行,统筹推进智能体的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与安全治理 [9] - 未来要不断补齐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抢占人工智能应用制高点,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10]
四中全会“全国置顶↑”:未来5年科学仪器关注两个重点
仪器信息网· 2025-10-29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至“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这是应对外部技术封锁压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5] - 科学仪器行业作为关键“卡脖子”领域,其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及国产替代是“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并将受益于新兴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带来的海量需求 [6][8][11][12] “十五五”科技战略部署 - 科技与创新成为高频词,在公报中分别出现10次和8次,凸显其作为经济发展核心牵引力的战略地位 [6] - 战略目标从“十四五”的“自立自强”升级为“高水平自立自强”,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并应对复杂外部环境 [1][5] 科学仪器行业现状与挑战 - 科学仪器是中国第三大进口产品,高端仪器如质谱仪、电镜等仍高度依赖进口 [6] - 截至2024年底,检验检测机构的国产仪器设备数量占比已突破93%,但高端领域国产化突破依然紧迫 [6]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重点一: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 - 部署重点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及数字中国建设 [8] - 明确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实现从“0~1”的底层创新和自主可控 [8][9] - 推动科教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加速仪器向“智能中枢”转型 [10]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重点二:绿色生态与未来产业驱动 - “十五五”是碳达峰窗口期的收官阶段,目标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5年的20%提升至2030年的25%以上,风电、太阳能装机翻番,直接拉动环境监测等仪器需求 [11] -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的集群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的布局,将催生对高端、专用、智能化科学仪器的海量需求 [12] 外部环境与行业机遇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科学仪器在2024年首次被列入制裁领域,这种倒逼压力加速了行业创新和政策聚焦,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13]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 | 着眼取得决定性突破 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华社· 2025-10-29 01:22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鼓励原始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建议》提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 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优 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温竞华、胡喆)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 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十五五"时期,将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统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加快布局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 技术、现代工程技 ...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新华社· 2025-10-28 17:0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 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 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 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产 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格隆汇· 2025-10-28 17:03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 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 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优化有利于原创 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财联社· 2025-10-28 16:51
核心观点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1] - 采取超常规措施 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 [1] -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 加大长期稳定支持 优化颠覆性创新环境 [1] 重点技术领域 - 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高端仪器 基础软件 先进材料 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创新体系与投入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强化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 [1] -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 前瞻性 体系化布局 [1] - 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1]
不要过早宣扬“中国创新药世界第一”对话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要创始人秦叔逵: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1:51
中国肿瘤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演变 - 中国专家从2012年主要向日本、韩国同行学习,转变为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近20%的重磅研究报告来自中国团队 [1] - 中国医生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从只能在台下听讲、仅有个案报告,转变为成为大型国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并主导早期临床研究 [2][4] - 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从2016年对中国高发肿瘤无专项布局、不邀请中国专家担任主要研究者,转变为设立中国研发中心并邀请中国专家主导研究 [4] 肝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周俭和樊嘉院士团队的CARES-009大型III期研究显示,"双艾"组合方案使肝癌患者中位无事件生存期长达42.1个月,较单纯手术延长近两倍 [2] - 中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与死亡人数全球占比均超过40%,但诊治水平实现革命性提升 [3] - 国家药监局已累计批准20款肝癌治疗药物与方案,数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获批同类药物的总和,其中专家团队深度参与18款的临床研究 [3] 中国创新药出海与商业模式 - 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商务拓展大年,本土药企新药对外许可授权总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为有史以来巨大突破 [6] - 行业在单抗、双抗、ADC、溶瘤病毒和分子疫苗等热门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多为国际药企首创,本土企业优势在于快速跟随和优化 [6] - 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跟进模式,在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的原始创新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6]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 产学研协同存在协调不力和"断链"问题,大学和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脱节 [7] - 许多药企因人才资金缺乏和短期利益驱动,更倾向于快速跟随和改良创新,而非源头创新 [7] - 行业需清醒认识到"某些领域领跑"不代表"整体领先",在基础研究、创新技术及全球商业化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财经· 2025-10-27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需以科技现代化为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2][3][7] - “十五五”时期将重点通过体制改革强化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全社会研发投入,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6][7] 科技实力与投入现状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2] - 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43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59%,高于全国水平0.91个百分点 [2]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 [3] - 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4] 科技体制改革举措 - 通过改革明确重点方向,突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4] - 完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优化青年创新人才机制,保障科研人员成果在资本市场获得回报 [5]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民营经济加强前沿技术研究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