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科技等
icon
搜索文档
510亿!国家电投、华润、中煤等出资投向未来能源
中国电力报· 2025-10-31 17:04
据了解,该基金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其中投资期最多可延长2年,合计15年。除中国国 新外,其他出资方还包括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 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等。据天眼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10月27日注册成 立,注册资本510亿元。 该基金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将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 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表示,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是党中央赋予中央企业的使命重托,设立 央企战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基金应坚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队伍、新机 制,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服务央企战新产业发展为本位,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 链,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出资合作单 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 ...
510亿央企战新产业专项基金启动,支持布局前沿创新
第一财经· 2025-10-30 08:56
基金设立与核心目标 -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仪式,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并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 [1] - 基金设立旨在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基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央企加快战新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2] 基金规模与出资方 - 基金首期规模达510亿元,其中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 [1] - 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科、国家电投、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国物流和北京市西城区 [1] 重点投资领域 - 基金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基金也将布局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1] 运营策略与预期效果 - 基金将坚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队伍、新机制,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 [1][4] - 基金致力于打造为产业资本“放大器”、产业生态“连接器”、产业创新“探测器”、产业发展“加速器” [4] - 该举措被视为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有益探索,旨在构建“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产业赋能”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形成“投一个、带一链、兴一片”的乘数效应 [4] 中国国新背景与基金布局 - 中国国新于2016年初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并于2022年12月正式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 [5] - 公司以基金投资为重要抓手,形成了以国新基金管理公司为统一管理平台,涵盖12只基金的布局 [5] - 截至今年10月28日,国新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320个,金额超1200亿元 [5]
510亿元!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启航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1:25
基金概况 - 央企战新基金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仪式,由中国国新受托募集和管理 [1] - 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为510亿元 [1] - 其他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14家中央企业和北京市西城区 [1] -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10月27日登记成立 [1]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基金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服务央企战新产业发展为本位 [1] - 旨在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1] - 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是党中央赋予中央企业的使命托付 [1] - 基金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2] 运作与管理 - 基金应坚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队伍、新机制 [1] - 中国国新将按照“新定位、新机制、新模式、新队伍”工作方向,坚持高效规范运作 [2] - 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1] 合作方观点 - 北京市政府表示将为央企战新基金在京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并深化企地协同 [2] - 中国石化认为发起设立基金是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有益探索 [2] - 中国石化期待构建“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产业赋能”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形成“投一个、带一链、兴一片”的乘数效应 [2]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启动 首期规模达510亿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9 17:54
今天(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 金在北京启动,目前该基金已具备投资条件,将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央企战新基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央企 加快战新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央企战新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国家重点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基金首期规模达510亿元,其中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该基金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 其中投资期最多可延长2年,合计15年。 该基金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将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 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
“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招聘9月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9 16:21
核心行动计划 - 广东省提前实现2024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 [1] - 2025年秋季将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招聘活动 持续吸引高校毕业生 [1][2] 招聘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由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教育部主办 21个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及横琴工委共同承办 [2] - 采用"万企进百校"形式 组织超1万家用人单位赴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招聘 [2] 地域与时间安排 - 9月开展北京、天津、河北地区招聘(广州、梅州、清远联合组织)及上海、山东地区招聘(深圳、河源、汕尾联合组织) [3] - 10月开展东北三省招聘(中山、肇庆、江门组织)及湖北河南招聘(惠州、潮州联合组织) [3] - 11月开展陕晋甘地区招聘(汕头、揭阳联合组织)及江苏招聘(佛山、云浮联合组织) [3] - 12月开展浙皖闽地区招聘(东莞、韶关联合组织) 川渝地区招聘(湛江、茂名联合组织)及湘赣地区招聘(珠海、阳江和横琴合作区联合组织) [3] - 启动式9月在北京上海头部高校举行 广东省领导将出席 [3] 招聘战略与覆盖范围 - 从春季8个重点城市专场深化为秋季超100所高校专场 覆盖全国21个省/直辖市 [4] - 活动时间从春季的1个月延长至整个高等院校秋季学期 [4] 岗位聚焦领域 - 重点针对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突出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新兴未来产业 [4] - 发动中国500强榜单头部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现场参聘 [4] - 提供含30万元和50万元以上年薪的优质岗位 [4] 数字化招聘平台 - "粤就业"小程序和广东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设立活动专区 完善岗位征集、信息发布、预约及简历投递功能 [4] 配套招聘活动 - 深圳市将举办高规格秋季大型综合招聘会 组织超1200家重点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优质就业岗位 [5] - 同步开展公务员考录、选调生专项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政策性岗位供应 [5]
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成员单位达65家
新华日报· 2025-08-11 03:45
□ 本报记者蔡姝雯 【动能澎湃】 科技创新的高产出,离不开持续加码的科研投入。我省研发投入已持续3年提升、对全国的贡献超过 1/8。以基础研究为例,省政府去年设立24.8亿元的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今年又增加至26.8亿元。 科技创新的高产出,也离不开不断夯实、扩建的创新基座——实验室矩阵。苏州实验室去筹转建,正加 快推进材料综合研究设施建设;4家省实验室,则分别聚焦网络通信与安全、深海技术科学、深地科学 与工程、生物育种等开展前沿性的原始创新;我省牵头建设的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与省内龙头(链 主)企业建立"1+1+X"联合联动机制;创建的江苏省实验室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已扩增至65家,并先后 组建高端装备、通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3个领域类联盟和长三角种业创新跨省域联盟,共同助力产业 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的高产出,还得益于产业科创主阵地的建设。目前,我省省级以上高新区已达61家,其中国家 级18家,数量全国居首。今年以来,为将各高新区打造成融合阵地,我省开展"六新"行动,着力推动高 新园区新质转型。 【接力奋斗】 在量子科技、类脑智能等方向,实施80项左右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部署 ...
北京海淀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新京报· 2025-07-17 20:59
海淀区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 2023年和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12155 2亿元和12907 1亿元 [1] - 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X"包含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1] 人工智能产业 - 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822亿元 年增速达30% 占全市80% [2] - 建设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 汇聚京津冀蒙新超8万P绿色算力资源 模型语料中心数据总量达PB级 [2] - 落地中关村学院等国家级平台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街区、AI原点社区、AI北纬社区等创新空间 [2] 科技服务业 - 2024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总营收2448亿元 占全市31 2% [3] - 工程技术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研发服务构成核心科技创新竞争力 [3] - 创业孵化、科技推广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细分领域为生态支撑 是重点发展方向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信软业 - 2024年海淀区信软业总收入首破2万亿 占全市62%、全国16% 贡献GDP半壁江山 行业占比五年提升14个百分点 [4] - 推动开源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构建全栈式软硬件自主创新生态 [4] - 医药健康领域坚持"AI赋能"和"医工交叉"定位 建设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落地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CGT孵化中心 [4] 集成电路与未来产业布局 - 聚焦AI芯片研发设计 布局RISC-V产业生态 聚集全市一半以上芯片设计企业 [4] - 前瞻布局"一主两辅"未来产业赛道 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 [5] - 推动具身智能全栈式布局 建设唯实具身智能研究院 落地中关村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和国际机器人产业园 [5] 量子科技与脑机接口 - 形成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产业链 企业数占全市七成 设立量子专项基金 [5] - 聚集脑机接口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设立脑科学基金 推动国内首个脑机接口联盟实体化运作 [6] - 超前布局6G、合成生物、可控核聚变等23个高潜力细分方向 申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6] 科技创新政策与成果转化 - 制定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措施 与7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 - 发布《海淀区深入推进先行先试改革若干措施》 涉及38条举措 推动6家单位赋权28项科技成果 [7] - 设立海淀联合基金 累计资助990个科研项目 参与企业增至15家 [8] - 构建概念验证服务体系 立项208个项目 65项完成转化并成立44家公司 [8]
2025年“苏州青年科学家”全球申报启动 一次性奖励50万元
苏州日报· 2025-04-22 08:25
人才引进政策 - 苏州启动2025年“苏州青年科学家”申报,面向全球征集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苏州“1030”产业 [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光子、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等前沿技术 [1] - 入选者可获得一次性50万元(税前)奖金支持,并直接认定为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享受相关待遇 [1] - 除资金支持外,政策还积极提供场地、投资等配套服务,以推动研究成果项目快速落地 [2] 产业基础与人才环境 - 2024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元新台阶,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青年人才提供广阔发展舞台 [1] - 苏州城市人才友好度位居全国第五,连续13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1] 项目成果与人才画像 - 2024年苏州建立“苏州青年科学家”发布制度,首届共有10人入选 [1] - 首届10名入选者中,5名来自高校院所且均为教授,5名来自企业且均为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 [2] - 首届入选者平均年龄33岁,最年轻的仅30岁,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2] - 每位获评青年科学家获得50万元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