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文明的差异并非障碍,而是“美的多样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5:16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述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 - 论坛设置多项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1] - 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旨在通过文明对话解决人类社会普遍问题,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1] 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的文明互鉴观点 - 文明的差异并非障碍,而是“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在道德价值、情感经验、追求真理与美的本质动力上存在一致性 [2] - 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为世界提供宝贵参照,儒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道家与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理念具有相似性 [3] - 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全球性挑战需整合不同文明的道德资源,哲学教育应走向大众以引导公众理解多元文化 [3][4] 跨文化伦理与哲学对话 - 普遍伦理价值如正义、仁爱、慈悲构成“最小伦理共识”,应在跨文化对话中不断拓展和深化 [7][8] - 希腊传统强调理性辩论和智识美德,中国传统注重道德和谐与社会实践,两种范式可相互丰富 [10][11] - 哲学家应引导决策者增强全球责任意识,东西方需互相借鉴个人自主与集体责任理念 [12][13] 哲学教育的公共价值 - 哲学教育应纳入各级学校课程,通过公共讲座、网络视频等方式使哲学成为日常生活指南 [18] - 孔子与苏格拉底作为教育典范,其美德应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楷模,哲学思考有助于培养智力和品格美德 [17][19] - 跨文化哲学对话能纠正文化盲点,例如西方社会可借鉴东方的环境价值观,东方传统可从西方个人自由思想中获得启发 [15][16]
苏北三线城市,怎么成了韩国人的快乐老家?
36氪· 2025-07-01 21:54
盐城高尔夫产业 - 韩国高尔夫爱好者大量涌入盐城射阳县打高尔夫,2024年一季度射阳岛高尔夫球会接待韩国游客达3700人次 [8] - 盐城高尔夫球场因免签政策、航程短(仅2小时)、价格优势(比韩国便宜50%以上)成为韩国中产首选,韩国游客占盐城入境人员近80% [7] - 球场配套全面升级,包括更换新球车、增加韩餐服务、配备韩语球童等,形成完整服务链 [10] 韩国企业在盐城 - 盐城自1993年起累计吸引近千家韩企,形成汽车(起亚工厂)、动力电池(SK项目)产业集群,常住韩国人超1万名 [15] - 城市配套高度韩化,设有韩文标识、KK-PARK中韩文化街区、东大门服装市场及政务服务中心韩语专属窗口 [15][16] - 近年韩企面临产业转型压力,劳动密集型韩企业务收缩,但新兴产业如短视频内容创作等新兴领域开始兴起 [17] 盐城文旅产业 - "野生麋鹿观赏"成为核心卖点,带动县道自驾游热潮,五一假期包车订单激增,兼职向导团队扩张至二三十人 [31] - 文旅产品创新推出"观鸟+观赛"套餐,丹顶鹤湿地等景区球迷专属通道订单超2万单 [31] - 黄海野鹿荡获国际暗夜协会认证,独特景观"大地之树"吸引专业摄影群体,形成高端旅游细分市场 [32][34] 区域经济联动 - 盐城利用地理优势(距首尔最近的中国三线城市)打造"高尔夫+韩流文化"特色经济圈 [23] - 旅游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苏北"精准定位江浙沪客群,形成与日韩旅游的替代效应 [3][32] - 航空枢纽价值凸显,南洋机场韩国航线客流同比增长61.9%,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消费 [7][8]
“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4:42
国际红树林中心2025年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 - 研讨班在深圳举办 共有来自中国 柬埔寨和马达加斯加3国的24名官员和专家参加 并赴深圳和广西的红树林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学习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技术和实践经验 [1] - 研讨班由国际红树林中心主办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 [1] - 研讨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 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助力履行多边环境公约 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行动计划 红树林生态系统概论与修复实践 红树林湿地候鸟监测与保护 蓝碳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进行授课交流 [1]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与国际合作 -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最有价值的沿海生态系统之一 对净化海水 抵御风暴潮 维持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1] - 由中国提议并支持的国际红树林中心(IMC)作为红树林保护 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平台 惠及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多个国家 [1] - 国际红树林中心(IMC)将成为促进红树林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对红树林的深入了解和专业知识将推动全球红树林的保护修复 [1] 各国官员与专家的评价 - 柬埔寨环境部官员蒙沙木表示 国际红树林中心(IMC)将成为促进红树林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1] - 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官员法里西昂表示 中国坚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 - 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表示 研讨班为分享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搭建了平台 帮助各国学员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1] 研讨班成果与影响 - 研讨班的举办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彰显了国际红树林中心在红树林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2] - 研讨班为全球红树林保护贡献了力量 [2]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大债务周期”追踪
财经网· 2025-06-30 14:16
大债务周期理论 - 长期债务周期未被主流经济学充分研究,但通过分析过去100年35个重大债务周期案例和500年历史数据,发现其存在约80年(±25年)的规律性波动[2][3][4] - 自1700年以来约750个债务/货币市场中仅20%幸存,且幸存者均经历严重货币贬值[3] - 大债务周期与国内政治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和技术突破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7] 当前债务风险 - 储备货币国家(如美国)债务高企引发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央行可通过印钞偿债,另一派则认为将触发重大危机但无法预测具体形式[1] - 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被误判为孤立事件,实则为更大债务周期风暴的前兆[5] - 当前政府债务水平与历史重大危机前兆高度相似,中央政府和央行可能面临"破产"风险[6] 研究方法论 - 采用全球宏观投资者视角,结合50年市场实战经验建立分析框架,通过35个案例提炼典型事件序列模板[2][9] - 构建数学模型量化债务周期规律,包含9阶段演进路径(私人部门危机→央行危机→新周期开启)[9][15] - 分析框架已通过历史回溯测试,成功预测多次市场转折[4][6] 书籍内容架构 - 第一部分建立大债务周期理论模型,包含文字概念和数学方程两种阐释方式[15] - 第二部分聚焦1945年后全球货币体系演变,重点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案例[9][16] - 第三部分提出"3%三部分"解决方案应对债务困局,并预测五大驱动力量未来演变[16][19] 核心数据指标 - 研究覆盖1865-2020年完整债务周期,特别关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法定货币时代[15] - 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被列为独立分析阶段[14] - 通过债务/GDP、利率、货币贬值幅度等量化指标判断周期位置[17]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西安日报· 2025-06-27 10:11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 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战略 [1] - 建立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推动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与创新融合发展 [2] - 科学规划城市功能空间布局 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同效应 [2] 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 强化秦岭生态保护 推进整改档案化、巡查常态化、保护社会化、监管智能化四维机制 [2] - 挖掘秦岭生态文化价值 提升保护整体效能 [2] - 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 重点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2] 污染防治与绿色转型 - 以蓝天保卫战为核心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 - 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 加快重点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同步排查汛期隐患 [2] - 推动"双碳"西安行动 发展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应用 构建绿色竞争力 [2] 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 清单化、系统化推进中央及省级反馈问题整改 深挖根源并举一反三 [2] - 通过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 实现标本兼治 [2]
海菜花开处 绿为洱海脉——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引领生态治理新典范
中国环境报· 2025-06-26 09:43
洱海保护治理成效 - 洱海湖体总磷浓度较2003年下降44%,27条主要入湖河流连续三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2% [12] - 建成20座污水处理厂,铺设574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14.9万个化粪池,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15] - 实施入湖河流生态化治理工程,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9个重要河流(湖库)被评定为云南省美丽河湖 [15] 科研与技术支撑 - 建立中国·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及国际湖泊治理专家构成的科研团队 [14] - 构建覆盖洱海流域的"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集成26家单位、约36亿条数据资源 [14] - 平台建设成果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第一批) [1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推行"三禁四推"政策,削减大蒜等高耗水高耗肥作物种植面积12.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8.96万亩 [15] - 创新"顺丰洱海模式",每年收集处理畜禽粪污约14万吨 [15] - "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模式之一 [15] 生态修复工程 - 实施海东面山绿化和流域湿地、库塘提质增效工程,完成海东面山绿化5.8万亩,建成湿地4万亩、各类库塘307座 [16] - 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 [16] - 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实现"人退湖进"的历史性转变 [19] 产业转型升级 - 关停搬迁洱海流域46个规模养殖场,全面关停3家水泥厂,产能转移到祥云县和宾川县 [20] - 工业"新三样"——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聚企成链 [20] - 乳业、核桃、水果、蔬菜等"苍洱名品"提质创优 [20] 文旅产业发展 - "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文旅品牌大放异彩,年游客接待量接近一亿人(次) [20] - 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新IP [21] - 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旅游业持续火爆 [20] 国际合作与经验推广 - 洱海保护治理经验作为2024年中欧文化交流重要议题,向法国、瑞士等国家推广 [22] - 连续四届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大理成功举办 [22]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称赞为"湖泊治理的东方智慧" [22]
文化中国行丨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文脉
央视新闻· 2025-06-24 11:16
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 -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咫尺乾坤"的匠心布局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创造 [1] - 苏州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80余座,其中9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1] -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后,苏州成为江南经济重镇,文人雅士聚集推动了园林审美发展,其繁盛是经济富庶与文化繁荣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苏州园林的设计艺术 -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著称,如占地半公顷的网师园通过独特造园艺术在方寸天地描摹自然 [3] - 设计理念强调"咫尺之内再造乾坤",通过小山峰、一泓清水等元素营造"太华千寻""江湖万里"的意境 [5] - 运用"移步换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如拙政园借千米外古塔为景,狮子林假山群展现游山意趣 [5] 苏州园林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 通过"拙政问雅""夜游虎丘"等实景演出结合戏曲艺术,激发传统文化吸引力 [7] - 数字技术助力保护传承,提供沉浸式体验,同时推动"园林外移"理念,拆围透绿打造无界开放空间 [7] - 街头巷尾涌现吸收古典造园艺术的"园林式"口袋公园,构建"从苏州园林到园林苏州"的新面貌 [8]
特朗普在伊朗进行报复后呼吁结束战争
快讯· 2025-06-24 05:13
特朗普对伊朗报复行动的回应 -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感谢伊朗"提前发出通知",并称其对美军基地的导弹袭击"非常微弱" [1] - 特朗普呼吁结束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暗示无意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将美国更深地卷入战争 [1] - 特朗普表示伊朗"已经把心中的怒火都释放出来了",希望不会再有更多的仇恨 [1] 特朗普对和平的呼吁 - 特朗普表示"也许现在伊朗可以走向和平与和谐",并称将"热情鼓励以色列这样做" [1] - 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目前的目标是结束冲突,计划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达这一立场 [1] - 白宫官员表示"我们想要达成协议,不希望再有战争" [1]
天目山向世界发出文明之约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 天目山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筹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列为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5] - 藻天线、高后线沿线完成弱电"上改下"通信管道工程,清除"蜘蛛网"式杆线,提升道路景观[6] - 东关溪流域综合治理修建10余公里堤防和防浪墙,新建修复18座堰坝,治理3公里支流和灌溉渠道[9] 旅游与民宿产业发展 - 天目留庄民宿订单增长近一倍,端午节期间每日客满,美丽庭院改造带动客流[8] - 藻天线沿线220余户农户庭院改造提升,分为特色精品型、生态宜居型、整治规范型三类标准[8] - 月亮桥村打造"月桥织梦·天目同行"志愿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2万小时,提升乡村运营水平[12][13] 农业与乡村经济振兴 - 白鹤村打造"天目来鹤"口袋公园和共富市集,展销天目山特色美食、农产品和文创品[10] - 交口村建设"天目粮仓·百家十坊"农特产品共富驿站,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15] - 仙草鼋谷牧场引进珍稀物种开展生态研学,预计每年为5个村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14] 文化与生态融合 - 东关溪整治融入天目山银杏元素,打造亲子嬉水坝面和文化长廊[9] - 白鹤村呈现"鹤文化"场景,包括白鹤诗廊、文化地雕等在地文化元素[10] - 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梦想家"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天目盏陶艺体验和非遗技艺展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