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持国产算力自主可控,有实力做也必须做
快讯· 2025-06-11 07:23
科大讯飞董事长讲话要点 - 公司基于国产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和算法创新面临挑战,需要增加额外步骤和算力 [1] - 基于国产算力的新算法研发比使用海外算力慢三个月 [1] - 坚持自主可控是公司实力的体现,也是避免被卡脖子的必要选择 [1]
嘉实基金李涛:26年“学研投”之路,深耕产业共赢成长
聪明投资者· 2025-05-28 13:13
巴菲特与费雪的投资理念 - 巴菲特早期自述为"85%格雷厄姆+15%费雪",后调整为"100%格雷厄姆+100%费雪",强调费雪对公司业务深度研究的技巧对其财富积累的关键作用[1] - 费雪被誉为"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其核心理念是把握时代主线和产业动能变化[2] 中国科技产业与投资机遇 - DeepSeek-R1大模型的诞生推动中国科技板块小牛市,使中国成为全球成长投资的重要市场[3] - 中国互联网发展始于1995年,数字化趋势持续强化,比特经济逐步取代原子经济[4] - 2025年AI应用爆发或反向拉动算力需求,国产算力自主可控进程存在中长期机会[11] - 软件赛道竞争集中于重量级玩家,海外市场软件股历史表现优异,DeepSeek提振A股科技公司信心[12][13] 基金经理李涛的投资实践 - 李涛拥有26年信息技术"学研投"背景,2008年成为首批TMT买方研究员,完整经历多轮科技周期(3G、苹果产业链、半导体、新能源、AI)[6] - 其投资理念聚焦长期成长性,寻找商业模式优、竞争优势显著的公司,嘉实信息产业成立以来收益达43.95%,超额收益21.34%[7] - 能力圈覆盖AI算力/应用、高端制造、周期成长等领域,注重2-3年维度的产业趋势判断[13] 嘉实基金的投研体系与产品创新 - 嘉实2017年即建立AI产业链专题研究,2023年率先布局AIGC并把握"千模大战"行情[15][16] - 近1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在大型公司中排名第二(2/13)[17] - 推出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嘉实成长共赢混合,锚定中证800成长指数(70%+权重),由李涛管理[20][23] - 嘉实创新动力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43.3%,超额收益31%[27] 指数与行业趋势 - 中证800成长指数筛选标准包括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代表新质经济驱动下的成长机遇[23] - 中国科技突破涵盖AI、六代机、人形机器人、军工、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27]
A股重磅战略重组,有何影响?海光信息官方最新发声!科创芯片50ETF(588750)连续溢价!芯片指数谁更强?一文读懂
新浪财经· 2025-05-27 15:23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事件 - 海光信息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合并旨在构建"芯片-服务器云计算"生态闭环,实现技术互补与产业链协同,提升国产算力竞争力 [2] - 中科曙光市值超900亿元,专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海光信息市值超3100亿元,主营CPU/DCU芯片设计,为前者上游 [2] 公司基本面与业绩表现 - 海光信息2025Q1营收24亿元(YoY +50.76%),归母净利润5.06亿元(YoY +75.33%) [2] - 公司联合近5000家合作伙伴共建"光合组织",加速国产CPU生态体系建设 [2]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中海光信息权重占比超9%,为第三大成分股,5月26日溢价0.06%反映市场乐观预期 [5] 芯片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4年增速达17%,2025Q1芯片板块净利润同比+15.1% [6] - AI驱动芯片需求:互联网大厂未来三年年均AI基础设施投入1100-1200亿元,2025年AI芯片规模或超1500亿美元 [6] - 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国产化率从2010年10.2%升至近年16.7%,2026年有望达21.2% [6] 科创芯片指数优势分析 - 聚焦芯片核心环节(上游中游占比94%),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材料合计权重93.9% [9][11] - 2025Q1净利润增速70%,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104%,显著高于同类指数 [12] - 弹性表现突出:区间最大涨幅115%,夏普比率0.21,优于中证全指半导体(104%/0.14) [16] 资金动向与市场反应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近10日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5月26日单日吸金1700万元 [1][3] - 芯片板块ETF折溢价反映市场对成分股预期,但需注意多因素干扰 [5] - 科创板为芯片公司主要上市地,近三年芯片公司科创板上市数量占比超90%,市值占比96% [8]
专家访谈汇总:地方经济增速下调意味着什么?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03 22:06
2025年两会前瞻 - 15个省下调经济增长目标 占全国GDP 31.8% 全国加权平均目标5.3%(2024年目标5.4%)[1] - 专项债支持算力、新兴产业设备、智能化改造、省级产业园区 专项债可作为资本金比例提高至30%[1] - 各省确保科技投入增速 上海设定R&D支出占GDP 4.5%目标 陕西、内蒙古等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1] - 土地市场仍低迷 政府可能通过收储存量商品房、城中村改造等方式 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政策支持[1] -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受高度重视 2月17日民企座谈会后政府加快清欠进度 地方专项债或用于解决相关问题[1] DeepSeek助推AI产业变革 - 2025年初DeepSeek R1模型跻身全球顶尖大模型行列 用户增长迅猛 引发资本市场对AI产业格局的重新审视[1] - 10家云计算巨头+12家智算公司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 短期流量受益 长期构建AI生态壁垒的厂商更具竞争力[1] - DeepSeek事件后中国科技资产估值修复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2.8% 科创5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7.0%、7.7%[1] 寒武破晓 算力腾飞 - 政府加速国产算力自主可控 2025年或成算力采购大年 六部门定调105EFlops智能算力建设目标[2] - 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快速增长 字节跳动2025年CapEx预计达1600亿元 同比翻倍 带动算力芯片需求[2] - 可比公司2024-2026年PS估值为52/36/28倍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稀缺标的预计可享受一定估值溢价[2] 硫化物 固态电池核心材料 - 固态电池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强安全性和更长循环寿命 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2] - 比亚迪、广汽、长安等主流车企明确全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 大多集中在2026-2030年 2027年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节点[2] - 2024年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 eVTOL与UAM市场需求增长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特性有望成为核心动力解决方案[2] - 2024年下半年以来头部电池厂商陆续披露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提前至2027年[2] - EVTank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超600GWh 渗透率达10% 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元 迎来高速增长期[2] -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用于取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和隔膜 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2] - 离子电导率最高性能最佳 是目前全固态电池最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但制备难度高、成本较贵 仍处于中试阶段[2] AI浪潮下先进工艺重塑稀缺地位 - 截至2024年底中芯国际合计产能42.1万片/月(等效12吋) 为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的晶圆代工企业[3] - 公司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拥有多个200mm和300mm晶圆厂 未来还将新增中芯京城、中芯东方、中芯西青三大12吋产线(各10万片/月)目前仍在建设中[3] - 国内AI芯片需求旺盛 但海外流片受限 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产能具备稀缺性 有望填补部分国产算力芯片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