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科技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 取得一批“顶天立地”重大科创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6-01 21:20
科技创新成果 - 70年来在基础前沿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包括陆相成油理论、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引领中国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1] - 在高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核潜艇、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第五代战机等,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 [1] - 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如"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黑土粮仓"示范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持 - 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完成380余份咨询报告,向国家报送400余份院士建议 [5] - 提出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863计划"、成立中国工程院等建议,推动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 [5] - 围绕"双碳"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提供前瞻性咨询建议,前瞻部署清洁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5]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 推动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学位制度建设,1955-1956年首批研究生导师多为学部委员,1982年授予新中国首个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 [6] - 支持院士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担任国际科技组织重要职位 [6] - 开展"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已举办5000余场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6] 院士队伍规模 - 70年来累计选举产生156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91位外籍院士,截至2025年4月现有院士847人、外籍院士148人 [7]
中国驻英国大使谈中英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合作
快讯· 2025-05-15 07:16
中英科技合作 - 中英开展交流合作需纠正对华错误认知并排除政治干扰 部分英国人士持意识形态偏见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阻碍科技交流 [1] - 中英科技实力雄厚且互补 可通过合作实现互惠 例如两国学者合著论文及中国向英国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月壤样本 [1]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亟需国际合作 但当前单边主义及贸易战加剧 国际科技合作面临脱钩断链等干扰 [1] 双边合作机制 - 双方应落实领导人共识 推进战略对话 经济财金对话 能源对话 卫生对话及两军高层对话成果 [2] - 需启动更多领域对话合作 为人工智能及其他科技领域交流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2]
【环球财经】巴西科技部:巴中科技合作持续深化
新华财经· 2025-04-26 06:45
全球南方国家科技合作 - 巴西科技部长呼吁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在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平衡、公正、可持续的国际发展新格局 [1] - 巴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合作在外交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与中国联合实施多个战略性项目,包括即将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6 [1] - CBERS-6卫星将显著提升巴西对亚马孙雨林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能力 [1] 中巴科技合作项目 - 巴西正与中国、阿根廷等国共同推动技术主导的合作项目,涉及区域性语言模型、核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1] - 中国是巴西在多边场合和科技创新合作中的重要伙伴,两国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正携手推动南南合作走深走实 [2] - 中巴两国通过互信互助,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技术主权 [2] 全球挑战与科技合作 - 当前世界面临地缘政治动荡、气候危机加剧、科技竞争加速等多重挑战,全球南方国家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 [1] - 全球南方国家需形成统一声音,要求发达国家兑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有关技术转让与支持的承诺 [1] - 科技合作和科学外交是构建包容、公平、可持续未来的关键 [1] 论坛主题与参与 - 红厅论坛聚焦"中巴携手并进,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吸引中巴两国政府机构、智库、媒体及工商界代表广泛参与 [2]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中以科技创新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和人类文明
快讯· 2025-04-09 08:09
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科技合作是实现上述全人类共 同价值的重要途径。人类不分国家、种族、宗族、文化和语言,平等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是 基本的人权理念,也是重要的民主理念的体现。科技发展与合作需要遵从科技伦理,但不应该被贴上打 着民主旗号的政治标签。 中以科技创新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科学技术不应成为编织铁幕的工具,而应当是 普惠共享的财富;不应成为地缘政治的武器,而应当是人类进步的希望。以色列研发的滴灌技术、海水 淡化技术,中国培植的杂交水稻、开发的青蒿素联合疗法就是科技创新造福全人类的鲜活例证。当前, 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应对时代挑战,推动可 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国和以色列友谊根基深厚,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3月,中以宣布建立创新全面 伙伴关系,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断造福两国人民。 来以赴任前,我专程考察了中以共建的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切身体会到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的强劲 动力。常州创新园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园区拥有近300家的以色列和中以合作企 ...
十大举措助推首都高校基础研究
北京青年报· 2025-03-24 14:56
超常规培育战略科学家潜质人才 在人才支持方面,"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提出深入实施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超常规培育战 略科学家潜质人才。优先要为青年人才提供脱颖而出和成长发展的平台,重点支持40岁以下具有家国情 怀、战略科学家潜质、未来可能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高校卓越青年人才,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科学研 究。增加基础研究类别项目比重,重点支持长期独立开展自由探索、有耐心坐冷板凳的青年人才。建立 动态调整和滚动支持机制,对每批实施较好的前10%项目进行"5+5"年长周期滚动支持。 遴选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培养造就青年领军人才。长期稳定支持35岁以下具有创新潜力的 青年科技人才,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 清洁能源、高端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高风险、非共识方向 前沿基础研究。加强项目接续支持,对市属高校实施较好的专项优先推荐进入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 申报决赛"直通车"。 加强基础研究后备力量建设 十大举措助推首都高校基础研究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才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首都高 校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