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

搜索文档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增聘基金经理 中欧已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
快讯· 2025-07-04 18:13
公司动态 -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 与葛兰共同管理该产品 [1] - 中欧医疗创新等其他产品继续由葛兰单独管理 [1] - 近一年来中欧基金旗下共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 [1] 行业趋势 - 今年以来"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在行业内盛行 [1] - 截至6月底共有122家基金公司的666只产品宣布增聘基金经理 [1] - 增聘现象涉及多位知名百亿级基金经理 [1]
中金基金人事变动:五年任期回报负35%,闫鑫卸任中金消费升级股票,转岗中金景气驱动引关注
新浪基金· 2025-07-04 15:56
基金经理变动 - 中金基金于2025年7月4日发布两则人事变动公告,核心变动围绕基金经理闫鑫 [1] - 闫鑫被增聘为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将与王家列共同管理该产品 [6] - 闫鑫因"业务调整"原因离任中金消费升级股票的基金经理职务,该基金现由基金经理高大亮单独管理 [4][5][6]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 - 闫鑫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及5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 [3][6] - 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担任阳光资产管理证券研究部研究员,2020年8月加入中金基金 [3][6] - 当前管理规模为1.36亿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为-1.1% [6] 中金消费升级股票表现 - 闫鑫任职期近5年(2020年9月7日至2025年7月4日),任期回报为-35.32%,同类排名401/448 [6] - 管理期间连续四年亏损:2021年跌14.51%,2022年跌22.77%,2023年跌13.23% [6] - 2024年下跌4.22%,但今年以来小幅上涨1.82% [6] - 2020年曾取得84.49%的优异涨幅,但自成立以来累计跌幅为10.94% [6] 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表现 - 成立于2022年5月,成立以来上涨11.98% [10] - 2024年上涨13.9%,今年以来上涨7.84%,近一年涨幅达24.46% [10] - 截至一季度末规模为1.63亿元 [10] 投资组合调整 - 中金消费升级A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比亚迪、五粮液、佰维存储等 [8] - 报告期内组合减仓了红利板块(如白电、出版),加仓了顺周期方向(如白酒)以及服务型消费(旅游)和新消费(宠物) [8] - 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A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 [10]
上半年182位基金经理离任,为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行业总人数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39
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全线上涨 沪指上涨2.76% 北证50指数大涨39.45% 国证2000指数涨超10% [1]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182人 创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 涉及9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 [1][2] - 嘉实基金离任人数最多达12人 华夏基金5人离任 国泰/招商/广发等8家公司各有4人离任 [2][3] - 离任名单包含多位资深基金经理 如嘉实基金洪流(从业25年)和金猛(管理超6年) [3] - 部分离任源于业绩压力 如洪流管理的两只基金任职回报分别为-48.66%和-45.40% [4] - 也有绩优基金经理离职 如宏利基金王鹏/华商基金周海栋等 周海栋管理基金曾获368.34%回报率 [4][5]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经理总数达4042人 创近10年新高 较年初净增89人 [6] - 行业加速去"明星化" 团队化运作成为主流 年内2525只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 [6] - 主动权益基金中703只出现变动 其中244只(占比35%)为增聘共管模式 [6] - 广发基金刘格菘旗下产品增聘两名新基金经理 但共管模式效果存疑 部分仅为"以老带新" [7]
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人数4041名创新高 较年初增长19%
快讯· 2025-06-29 16:12
智通财经6月29日电,基金经理人数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4041名,较年初增长 19%,距离2020年初增长近一倍。行业人才新旧交替常态化,今年以来,全行业有99家公募资管机构有 基金经理离任,合计182人,离任基金经理人数也创下同期新高,其中不乏多名百亿明星基金经理;同 时,有107家公募资管机构新聘275名基金经理,为投研团队补充新生力量。(智通财经记者 闫军) 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人数4041名创新高 较年初增长19% ...
清盘警报响个不停,发起式基金危机四伏原因何在?
搜狐财经· 2025-06-25 06:41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状 - 截至6月22日年内清盘的131只基金中发起式基金占比高达41只 [1] - 清盘基金中包含新能源、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 [1] - 发起式基金要求管理人及相关方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3年 [1] 发起式基金发展困境原因 - 成立门槛仅5000万元远低于普通公募基金的2亿元要求 [3] - 三年后规模需达2亿元否则自动终止的持续生存门槛难以跨越 [3] - 捧场资金在新基金成立后普遍撤离影响规模稳定性 [4] - 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导致多数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 [4] - 基金经理多为非明星经理缺乏市场号召力 [5] - 新基金快速发行导致老基金被边缘化 [5] 行业运营特征 - 基金公司持续追求规模导致资源向新发产品倾斜 [5] - 投资者在发行机构引导下形成"弃旧买新"行为模式 [5] - 发起式基金普遍面临"成立即注定清盘"的结构性困境 [5]
近200只公募基金换“舵手” 基金经理“变更潮”背后有何玄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20:57
基金经理变动潮现状 - 6月以来近200只公募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涉及新任、增聘、解聘及离任等情况 [2][5] - 变更类型包括:增聘至多人管理(如融通收益增强增至3名、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新任2名) [7]、增聘同时解聘原经理(如工银瑞信中证线上消费ETF更换杨广钊) [8]、因工作调整或个人原因离任(如华夏基金6月解聘6只产品经理) [9][10] - 变动主因包括业绩考核(华东某中型基金公司称定期复盘调整)、产品策略调整(如新规后匹配经理与产品定位)及3年考核期淘汰部分人员 [11] 变动潮背后的驱动因素 - 市场波动导致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加剧跳槽、激励机制不完善、"去明星化"趋势及个人职业规划综合作用 [12] - 2021年行业扩张后经历3年考核期,部分基金经理无法胜任导致离职增加 [11] - 新规推动产品分类与经理调整,未来变更案例或持续增多 [9] 行业三大结构性变化 - **模式转型**: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转向团队化、制度化投研体系,强化协同淡化个人标签 [14] - **人才竞争维度升级**:股权激励、差异化考核、决策权下放等多元化竞争取代单纯薪酬比拼 [14] - **发展逻辑转变**: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注重长期业绩、风险管理及投资者沟通,新任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4.77年 [14] 团队制管理模式探索 - 新规明确支持"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及团队制管理,以整合资源、提升长期回报导向 [15] - 团队制优势包括优势互补(如适应市场风格切换)、人才梯队建设,但存在协调成本高、责任界定模糊等挑战 [16][17] - 行业已初步实践团队管理,如多人共管产品案例增加,旨在降低对单一经理依赖 [15][17]
百亿基金经理突发!易方达冯波在管两只基金全部增聘,团队管理模式兴起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50
基金经理变动 - 易方达基金增聘郭杰、何崇恺、彭珂为基金经理,冯波不再单独管理任何基金 [1] - 冯波在管规模为124.72亿元,4月12日卸任易方达行业领先、易方达中盘成长两只产品 [2] - 冯波目前仍担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2] 冯波管理业绩 - 冯波管理易方达行业领先15年,期间回报率为131.18% [3] - 易方达中盘成长在冯波任职期间回报率为28.82% [7] -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成立至今回报率为-53.92%,单位净值仅剩0.46元 [9] 基金表现与资金流动 -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首发规模15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缩水至66.55亿元 [10] - 该基金2021年重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港股互联网龙头,期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超60% [9] - 长期超配消费和医药板块,受消费降级与医药集采政策冲击,业绩持续亏损 [9] 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趋势 - 我国25%的开放式公募基金由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1] - 证监会推动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强调投研能力建设与优势互补 [11] - 团队制管理需基金经理具备互补优势,如宏观分析、产业趋势、个股筛选等 [12] 增聘基金经理原因分析 - 增聘基金经理可能出于以老带新、优势互补、分担工作负荷等原因 [10] - 若冯波无离任计划,增聘或为分工协作,提升组合管理能力 [10] - 团队制管理可提高业绩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对投资者的影响 [11]
宏观视界第5期:全球基金经理预期国际股票是未来五年表现最好的资产
一瑜中的· 2025-06-22 23:4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包含具体的行业或公司研究信息,仅涉及法律声明和适当性管理条款。因此无法提取与投资分析相关的核心观点或行业数据。建议提供包含实质性研究内容的文档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注:由于输入文档仅包含合规性声明,无实质性研究内容,故输出为空。若需完整分析,请提供包含行业数据、公司财报或市场观点的原文。)
格林基金吴慧娟“清仓式”卸任,掌舵超60亿元债基不足4个月引关注
华夏时报· 2025-06-20 10:57
基金经理变动 - 格林基金公告显示基金经理吴慧娟因工作安排卸任三只产品基金经理职务,包括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债(规模61亿元)、格林泓鑫纯债、格林泓盈利率债,且未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2] - 吴慧娟管理规模最大的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债仅115天(2025年2月21日至2025年6月16日) [3][4] - 接近公司人士表示吴慧娟目前在职,但未明确后续是否离职 [2] 公司及产品概况 -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1日,注册资本2亿元,由河南省安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王拴红 [2] - 公司管理规模234.76亿元,旗下59只基金,11位基金经理 [3] - 规模最大的两只产品为格林泓裕一年定开债(67.02亿元)和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债(61.14亿元) [3] 基金经理背景 - 吴慧娟为硕士研究生,曾任渤海证券和方正证券固收业务负责人,2023年12月加入格林基金,曾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助理、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 [3][4] - 尹子昕(现任基金经理)同样来自渤海证券固收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硕士,2018年8月加入格林基金 [4] - 张晓圆(前任基金经理)也出身渤海证券固收部,三人形成连续管理链条(张晓圆2020年接管、尹子昕2022年接任、吴慧娟2025年接任) [5] 业绩表现 - 吴慧娟管理的三只产品在115天任职期内均取得正回报: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债1.35%、格林泓鑫纯债A/C类1.06%/1.03%、格林泓盈利率债0.68% [7] - 格林泓鑫纯债规模较小(A类0.72亿元、C类0.77亿元),格林泓盈利率债规模6.94亿元 [7] 人事管理争议 - 三位连续管理同一产品的基金经理均来自渤海证券固收部,引发"小团体"掌控产品的质疑 [5] - 公司回应称同源现象因"天津金融机构较少",并类比北大清华校友关系普遍 [5] - 业内人士分析共管可能涉及老带新、策略分工或交接等不同情况 [7]
孙迪败走广发资源优选!“空降兵”苏文杰接管多基金迎战规模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40
公司概况 - 广发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9万亿元,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 [1][14] - 公司近年重点布局指数投资领域,但主动权益类业务规模持续下滑 [1][14] - 最大股东为广发证券,持股比例54.5333%,其余股东包括烽火通信科技等 [14] 基金经理变动 - 孙迪卸任广发资源优选基金经理,由苏文杰接任 [1][3] - 苏文杰此前在嘉实基金管理嘉实资源精选3年,年化回报19.92%,同类排名前6% [5] - 苏文杰目前还管理广发优势成长和广发聚丰,接管后原基金经理邱璟旻完全退出 [6] 产品业绩表现 - 广发资源优选近一年净值下跌12.66%,跑输基准15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跌幅30.64% [7] - 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高达75.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0] - 孙迪管理的广发先进制造近三年年化回报-5.66%,同类排名靠后 [13] - 广发品牌消费近三年年化回报4.02%,略好于先进制造但仍跑输基准 [13] 行业影响 - 公司曾通过"内部造星"策略打造邱璟旻、郑澄然等明星基金经理实现规模扩张 [16] - 2021-2024年累计收取管理费462.76亿元,但同期多只明星产品业绩大幅下滑 [16][17] - 行业监管趋严,薪酬改革要求业绩挂钩,公司投研体系面临转型压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