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容错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继超万亿基金后,广东再出大招力挺创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8 17:02
广东省创业投资政策核心举措 - 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全周期投资体系 [2] - 政府出资创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遴选专业机构设立子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3] - 改革政府出资基金考核机制,差异化考核基金生命周期,延长存续期并降低返投要求,完善国资创投容错免责制度 [3][10] 基金集群与区域协同创新 - 广东省落地超千亿"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集群,包括9支区域母基金与7支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形成省市联动及跨区域协同 [4][5] - 省际协同母基金突破属地思维,实现跨区域要素互补,直投基金明确产业方向,通过资本招商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5] - 母基金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元,数量超50家,规模全国第一 [2] 资本市场与退出机制优化 - 推动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保险资金扩大股权投资比例,培育耐心资本 [6] - 畅通退出渠道,试点基金份额转让、股票实物分配及减持"反向挂钩"机制,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6] - 将创投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评价,转向培育内生产业生态 [6][9] 政策创新与行业影响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取消国有创投基金保值增值硬性考核,设置长周期评价指标,激发高风险项目投资活力 [10] - 全国首份省级资本市场文件提出差异化考核国资创投机构,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5][10] - 基金招商模式从招引外部企业转向培育本地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8][9] 国际资本合作与活动 - 2025年中东投资者峰会吸引超百家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LP参会,聚焦LP投资布局与行业趋势 [15]
突发环境事件要准确界定责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4:43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与处置 -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染防治设施故障引起的突发事件,处置简单且有章可循,影响范围可控;另一类是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次生环境危害,具有随机性且局势复杂,污染可能大面积扩散,社会影响较大 [1] - 日本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涉事单位或个人是唯一责任主体,必须不惜代价消除污染,能力不足时借用资源需事后偿还,制度设计严谨导致因环境事件破产的企业不少见 [1] -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贯彻人民至上理念,优先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控制事态,地方政府发挥兜底作用,但对企业惩戒相对不严厉,部分企业心存侥幸导致防治措施有欠账 [1] 责任界定与行政管理 - 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需准确界定责任,企业或个人需清楚后果严重性才能从源头做好安全工作 [2] - 突发环境事件行政管理责任分为两个层次:不应发生层次和处置过程中行为不当问题 [2] - 生态环境部门在突发事件不发生或前期处置得当时压力小,但实际工作中因前面环节失守导致事件失控时需迎难而上,其作用是辅助性和防御性的 [2] 应急处置与容错机制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参与应急处置人员工作态度毋庸置疑,但技术层面可能无法迅速找到最佳路径 [2] - 只要应急处置经过专家论证和集体研究且无明显瑕疵,就适用容错机制,以保护一线工作人员首创精神并鼓励经验积累 [2]
高容亏要落在担重责见实效上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7
国资创投高容亏政策 - 深圳市福田区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早中期项目提供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培育引导型投资,允许最高100%亏损[1] -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对国资种子直投、天使直投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1] - 深圳南山区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1] 政策背景与目的 - 长期以来国资创投对高风险创新项目投资谨慎,亏损容忍度普遍仅为20%-30%[1] - 高容亏制度旨在解决国资创投不敢投、不愿投问题,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松绑国资容错机制,支持国资带动社会资本向"硬科技"领域投资[2] 政策实施现状 - 目前高容错率仅在少部分地区试行,且设置限定条件如仅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 - 部分地方附加多重约束条件且规定模糊,国资创投仍面临多重监管,难以放开手脚[3] - 需要进一步细化容错容亏标准,明确"尽职合规责任"和"符合条件的项目"定义[3] 政策意义与展望 - 100%容亏率旨在鼓励"为创新担责、为未来冒险",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1][3] - 政策需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容错率确保合理性[3] - 期待国资担起耐心资本"压舱石"重任,大胆投资前沿科技和早期创新项目[3]
广东拼了:超万亿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1 10:38
广东省产业基金体系建设 - 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S基金等全周期投资体系 [2] - 每年促成100个以上海外主权基金和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项目,每年导入1000个高成长项目 [2] - 各市可设立细分赛道产业基金,形成省市联动合力 [4] 母基金和创投集群发展 - 广东母基金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位列全国第一,超50家母基金 [2] - 去年7月落地超千亿"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集群,包括9支区域母基金与7支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 [3] - 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创新性突破属地思维,实现跨区域优势互补 [4] 资本市场支持政策 - 广东省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差异化考核制度,探索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国资创投机构 [5] - 鼓励保险资金扩大股权投资比例,培育耐心资本 [5] 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 利用份额转让试点、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减持"反向挂钩"等机制畅通退出渠道 [5] - 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5] 招商模式变革 - 将吸引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评价,转向培育内生产业 [5][8] - 国办《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但各地仍可通过基金培育产业生态 [6][8] 创投体制机制创新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提出设立长周期创投基金,发展耐心资本,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指标 [8] - 探索容错机制与尽职免责制度,减少国资高风险投资束缚 [9] 行业发展趋势 - 母基金行业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信息透明度提高 [10] - 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梳理了行业现状和机构LP全名单 [10]
地方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分化明显 多地推出容错机制发力直投基金
证券时报· 2025-04-28 01:39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落地情况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3个月后,多地政府发布配套管理办法推动基金科学规范发展 [1] - 政策执行呈现区域分化:广东/江浙沪等地区设立势头强劲,中西部及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量下降 [1] - 直投基金策略受地方政府青睐,成为招商引资新路径 [1] 政府母基金设立区域分化 - 2025年Q1全国地方国资新设基金298只(同比-2.5%),总规模3384.1亿元(同比-19.04%) [2] - 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保持活跃:苏州新设4只总规模105亿元新兴产业基金,聚焦AI/低空经济等领域 [3] - 中西部及区县基金设立放缓:Q1仅15只县级引导基金备案(同比-3只),且多为去年启动项目 [3] 基金招商与政策执行弹性 - 《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单纯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基金,但中西部仍通过综合考核指标保留招商功能 [4] - 浙江/杭州等地出台配套文件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强调基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5] - 财政压力导致部分区县放缓设基金:截至2024年末全国2.8万亿元引导基金中1.1万亿元因返投限制滞留(利用率<40%) [5] 直投基金崛起与配套机制 - 北京昌平设150亿元科技基金群,上海推出500亿元产业转型基金及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6] - 直投模式优势显现:相比母基金可精准对接产业链(如合肥模式),财政紧张地区更倾向采用 [6] - 容错机制保障实施:深圳南山允许直投项目100%亏损,广州开发区按基金类型设置30%-50%亏损上限 [7] - 杭州部分区县建立集体决策风险分担机制,为直投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7]
今年国办1号文件,震撼创投圈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新一页。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开年重磅一幕来了。 昨晚(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是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也是首个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指引文件。 《指导意见》涵盖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募资、运行、退出全流程,分八部分提出2 5条具 体措施。其中印象深刻的有: 首次对基金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省市级政 府投资基金审批从严,县级政府应严格控制新设基金;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鼓励取消 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完善基金退出机制等。 至此,走过十余年井喷式生长的政府引导基金迎来崭新一页。 实行差异化管理机制 延长基金绩效评价周期 首先,《指导意见》提到,政府投资基金应明确基金定位——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 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按照投资方向,政府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产业投资类基金和创业投资类基金:一方面,优化 产业投资类基金功能。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提升产业链供 应链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