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融资综合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23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1]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1][5]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4] 板块改革进展与成效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实施后,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4] - 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4] 投资端生态建设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5]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5] 对外开放与合作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中国投资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将于近日公告募集[5]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新格局[5]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配置和再配置[2]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发行上市、退市等环节推出23项务实举措[6]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 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机构和中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1][6]
吴清:发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十五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货日报· 2025-10-27 22:00
一是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了科创 板"1+6"政策举措。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 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已经实施,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证监会还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 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 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同时,证监会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 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夯实多层次资本 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二是进一步固本培元,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证监会 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稳健业绩筑牢价值根基,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支 持。与此同时,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 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 ...
今天、明天、未来做什么……吴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经济观察网· 2025-10-27 21:44
国际投资者配置趋势与市场表现 - 在风险再定价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稳健性和均衡性日益成为资产配置的优先选项,国际投资者共识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1]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和港股等中国资产在持续重估过程中配置价值更加凸显[1]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内容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1]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及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天落地[1] 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强化发行上市和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推出23项务实举措[1] - 举措旨在营造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提升行业机构的客户服务水平,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1] 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预先审阅等措施已实施[2]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2] 上市公司质量与中长期资金作用 - 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和做优做强[2]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稳健业绩和真金白银回报股东[2]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2] 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五年资本市场发展将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及强本强基[3] - 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3]
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期货日报网· 2025-10-27 19:15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全球格局和科技创新趋势深刻变化对资本市场发展和功能发挥提出新要求新期待 需要不失时机深化改革以增强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1] - 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吸引力竞争力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1]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已实施 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1]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金融服务[1] 上市公司质量与中长期资金作用 - 证监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 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2]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 以稳健业绩筑牢价值根基 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支持[2]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2] - 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2] 市场开放与跨境合作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 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制度环境[2]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和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天落地[2] - 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 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 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2] 风险防控与投资者保护 - 将筑牢防风险强监管坚固防线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 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 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防范市场大幅波动[3] - 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打准打疼 持续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3]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 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投资者保护推出23项务实举措 不断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3]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 证监会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3] - 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 不断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 全力推动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发展良性互动[3]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更加显现 持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新华财经· 2025-10-27 18:11
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 - 证监会将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1]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1] - 将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 [2] 市场稳定与投资者保护 - 将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1]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 [1] - 将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务实举措 [2] 区域发展与资产配置 - 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在京落地 [2] - 在风险再定价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持续重估,配置价值更加显现 [1]
五个“着力”明确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长江商报· 2025-10-27 16:26
会议核心观点 - 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 [1] 资本市场改革部署 - 部署五个“着力”点作为下一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与新“国九条”以来的改革一脉相承,着力稳市场、优功能、强监管、促开放 [2][3]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2]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 [2] -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2]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国际监管合作 [2] 市场现状与发展规划 - 截至10月26日,A股上市公司达5440家,A股市值合计106.6万亿元 [3] - 今年上半年A股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4.93万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55% [3] - 证监会将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做好“十四五”任务圆满收官,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包容性
经济日报· 2025-10-08 08:20
资本市场政策方向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1] - 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 [1] 稳市措施与成效 - 市场各方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打出一揽子稳市组合拳,增强市场韧性 [2] - 中央汇金公司4月果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2] - 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投入,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维护股价稳定,市场迅速企稳回升 [2]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政策措施等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 [2] 增强吸引力与包容性的具体路径 - 增强吸引力需聚焦市场制度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重点 [7] - 增强包容性需侧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7] - 提升市场活力需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引入长期资金,提高流动性和活跃度 [4] - 服务实体经济需为科技企业、创新项目提供高效融资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 应对国际竞争需巩固国内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维护金融稳定 [4] 改革重点与未来方向 -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路径上的关键内容 [5]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增强吸引力的关键,优质公司是市场价值源泉 [6] - 上市公司质量整体提升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资本向科技前沿和产业升级领域聚集 [6] - 包容性关系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果,需让更多科创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6] - 需加强政策预期引导,落实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3] -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市场效率 [3]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包容性
经济日报· 2025-10-08 06:07
政策方向与监管表态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的适应性与包容性 [1] - 改革重点包括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适配性、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提高监管精准性有效性 [1] 市场稳定措施与成效 - 面对复杂严峻风险考验,市场各方打出稳市组合拳,包括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 [2] - 4月美关税政策扰动全球金融市场,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增持ETF,社保基金、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投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维护股价稳定 [2]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 [2] - 稳股市成为提振信心关键抓手,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 [2] 增强吸引力与包容性的内涵 - 增强吸引力需聚焦提升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应对国际竞争三重需求 [4] -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强投资者保护 [4] - 增强包容性需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科技型企业现实需求 [4] -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4] 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 -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一体两面,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 [5] - 当前资本市场在投资端、融资端均存在吸引力和包容性不足问题,如支持科技创新作用不充分、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获得感待提升 [5][6]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增强吸引力关键,优质公司是市场价值源泉,能形成优质资产供给—资金流入—估值上移的正向循环 [6] - 增强包容性需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改革,优化制度供给,引导要素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6] - 提高吸引力应聚焦市场制度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产品服务创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扩大制度型开放 [7] - 增强包容性应侧重多层次市场建设、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信披监管、推动退市改革、引导长期资本、强化投资者保护 [7] 未来挑战与建议 - 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困难挑战不少 [3] - 需加强政策预期引导,落实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3] -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市场效率 [3] - 强化监管协同,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3]
吴清:高质量谋划“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相关工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21:26
资本市场规划方向 - 高质量谋划和实施好"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相关工作 [1] - 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1] - 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提升市场吸引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1] 市场参与主体要求 - 上市公司、行业机构和中介机构需聚焦主业、强化功能、完善治理 [1] - 市场参与主体需努力提升专业能力和市场声誉 [1] - 持续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市场文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1]
吴清: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8:49
会议背景与核心指导原则 - 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题座谈会,旨在高质量谋划和实施规划相关工作 [1][2] - 会议核心指导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 [4] - 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提升市场吸引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1][4] “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发展评估 - “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实现量质齐升,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推动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全方位重构 [3] - 资本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市场功能不断健全,韧性明显增强,生态持续净化 [3] “十五五”资本市场改革具体方向 - 进一步深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改革,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3] - 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引导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 - 支持优质证券基金公司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推动中介机构高质量发展 [3] - 进一步丰富A股市场指数、ETF、衍生品等产品服务体系,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 [3]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 [3] 对市场参与主体的期望 - 期望上市公司、行业机构和中介机构聚焦主业、强化功能、完善治理,提升专业能力和市场声誉 [4] - 市场参与主体应持续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市场文化,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