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控制权争夺
icon
搜索文档
科兴控股董事长李嘉强回应自己被罢免:所谓新董事会不合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7-09 21:03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科兴控股股东在加勒比海上演控制权大战,涉及罢免现任董事会和选举新董事会的提案 [2][3] - 现任董事会以董事长李嘉强为首,李嘉强及其控制的1Globe Capital是公司实际第一大股东 [3] - 对手方是创始人尹卫东阵营,包括赛富基金等机构,赛富基金声称股东大会已通过其提案 [3][4] - 李嘉强方认为赛富基金所称的新董事会不合法,特别股东大会已被休会 [4] 股东大会争议 - 股东大会地点在科兴控股注册地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圣约翰 [3] - 安提瓜法院颁布临时禁令禁止维梧资本及尚珹资本行使投票权,但后者通过上诉获得暂缓禁令 [5] - 李嘉强方认为在法院多项裁决前提下无法选举出新董事会 [6] 公司财务与战略 - 2021年至2022年科兴控股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超960亿元 [3] - 李嘉强方计划执行每股55美元特别现金分红,推动普通股恢复纳斯达克交易,探索香港联交所上市 [6] 股东阵营 - 李嘉强方包括1Globe Capital等 [3] - 尹卫东阵营包括赛富基金、维梧资本、尚珹资本等 [3][4][5]
ST金泰董事会争夺战落幕,创始人派系获胜但危机未解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24
公司控制权争夺 - 创始人吴国政阵营在董事会改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提名的郝大庆、王子炜分别以160.24%和139.56%的高票当选非独立董事 [1][2] - 创始人方目前在董事会占据主导地位,包括现任董事长罗甸和执行总裁兼董秘吴纯超 [6] - 第一大股东海南大禾提名的4名候选人全部落选 [1][7] 公司治理危机 -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指出大额资金往来异常和股权交易商业实质不明 [1][9] - 2024年公司通过贸易商进行资金循环操作,累计转出9.31亿元,转回9.30亿元,年末预付款余额0.18亿元 [10] - 2024年4月收到石河子怡科1.38亿元股权回购款,但资金流向存在关联方交易嫌疑 [10][11] 股东纠纷与股权冻结 - 海南大禾所持14.8%股份被司法冻结,涉及与华锦资产的股权转让纠纷 [1][12] - 华锦资产主张2019年5.07亿元股权转让实为代持关系,诉讼虽撤诉但保全措施仍在实施 [12][13] - 股权转让价格较2018年控制权成本10.94亿元缩水近6亿元 [12] 管理层争议 - 创始人吴国政公开批评现任管理层导致公司被*ST,但新当选董事王子炜为现任副总裁 [7][8] - 海南大禾指控现董事会涉嫌挪用资金,承诺若入主将彻查违规行为 [8] - 审计报告显示公司与日常资金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11]
小股东再“逼宫”欲改组管理层,ST新潮退市迫近控制权争夺升温
第一财经· 2025-07-02 18:23
控制权争夺 - 小股东联合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董监事换届选举 [2] - 伊泰B耗资115.84亿元要约收购ST新潮51%股份并支持小股东提案 [2][6] - 股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5日内发出股东大会通知否则将自行召集 [4][5] 股东背景 - 伊泰B提名15名董监高候选人中多人与伊泰系高管同名 [6][7] - 深圳宏语等股东与德隆系背景人士存在关联 [8][9] - 德隆系背景股东自2019年起多次发起罢免议案 [8] 退市风险 - ST新潮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自5月6日起停牌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3][10] - 原年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内控分歧被更换后新聘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又临阵辞任 [10]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3月20日接手2024年年报审计 [10] 公司经营 - ST新潮主营业务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销售资产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11] - 2021年至2024年9月底净利润分别为3.65亿元、31.27亿元、25.96亿元和16.52亿元 [11]
稀土牌双线打法威力有多大?特朗普急于访华,美企已停工关厂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00
中美供应链博弈 - 中美供应链对抗进入"休战"状态但暗流涌动 出口管制成为贸易谈判核心议题 [1] - 美方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实施严密封锁 中方通过稀土供应链进行反制 [1] - 贸易战背后是供应链控制权争夺 中方已找到美国"痛点"稀土资源 [1]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2023年4月起对7种高科技关键矿物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3] - 5月份铽和镝重稀土出口量降为零 镓出口完全停止(上年超6000公斤) [3] - 锗出口量下降超60% 稀土永磁体出口减少约75% [3] - 采用"双线策略":严控钐/钆等关键稀土 放宽普通稀土出口 [6] - 军用稀土出口仍受严格控制 将根据美方芯片管制动态调整措施 [6] 美国产业受影响案例 - 福特汽车因稀土磁铁供应中断关闭多家工厂达三周 [4] - 稀土磁铁短缺导致座椅/雨刷/车门/音响等关键部件停产 [4] - 美国无法从中国以外获取高性能稀土磁铁 [4] 全球稀土市场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80%-90%稀土供应及加工提炼环节 [6] - G7推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试图开发格陵兰/加拿大/乌克兰资源 [6] - 完全摆脱中国稀土依赖几乎不可能 [6] 稀土战略价值 - 稀土成为中美供应链竞争关键因素 中方已形成战略压制 [7] - 无人机/巡航导弹/扬声器/硬盘/手机等高科技领域依赖中国稀土 [7] - 出口许可仅限6个月 保留政策调整空间 [4] 双方谈判进展 - 特朗普政府与中方达成伦敦框架协议(细节未公开) [3] - 美方筹划CEO代表团访华寻求稳定贸易关系 [3] - 商务部声明保留"依法批准出口申请"的灵活性 [4]
ST新潮控制权博弈再起:董事会全票否决后,小股东闪电“逼宫”监事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3:13
公司治理动态 - ST新潮6名合计持股超过10%的股东向董事会提请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要求提前换届董事会和监事会,但该议案被董事会以7:0全票否决[1][2] - 被董事会否决后,6名股东转而向监事会提交相同请求,并获得控股股东伊泰B股(持股50.1%)的支持[1][3] - 董事会否决理由为提案程序不合规,认为提请召集人未以其名义提出具体提案,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3] 控制权争夺 - 伊泰B股通过要约收购获得ST新潮50.1%控股权,但尚未达到公司法规定的90天持股期限,因此暂未主动提出董事会换届请求[6] - 6名股东提出的15名候选人名单中,有多人在伊泰B股及其关联企业任职[5] - 股东在致监事会的《提请函》中加入强硬条款,威胁若监事会阻碍股东大会召开将采取法律措施[6] 公司经营状况 - 股东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主要理由是ST新潮第十二届董事会仍未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面临日益严峻的退市风险[2] - 股东认为若公司因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终止上市,现任董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应负法律责任[2] 行业背景 - 资本市场已多次出现持股10%以上股东提议或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逼宫"董事会的情况[5] - ST新潮历史上股权结构长期分散,曾多次发生控制权争夺事件[6]
ST路通“宫斗戏”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08:38
控制权争夺背景 - 梅花创投董事长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竞得ST路通7.4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6] - 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来股权结构不稳定,营收和净利润逐年下降 [6][7] - 前任控股股东华晟云城因债务问题持股被司法拍卖至零,仅保留6.28%表决权委托 [7] 股权交易与表决权安排 - 吴世春与顾纪明等签署协议拟转让6.4%股份至"梅岭合伙",总价1.6亿元,同时获得不可撤销表决权委托 [7][23] - 交易若完成吴世春方将合计持有13.84%股份,每股12.5元较市价溢价13.6% [7][23][24] - 协议因"梅岭合伙"未成立且文件不合规未披露,后于5月26日蹊跷终止但未提供书面文件 [8][20][21] 董事会改组博弈 - 吴世春联合持股超10%股东要求罢免3名董事并提名新董事,认为华晟云城提名董事已失去代表性 [9][13] - 董事会三次否决提案,理由包括任期未满、经营稳定性考虑及涉嫌违反收购过渡期规定 [13][15][18] - 独立董事初期支持管理层,后期对董事会拒绝提交提案行为提出质疑 [16][17] 监管介入与市场影响 - 深交所发关注函质疑公司限制股东权利,江苏证监局因信披违规对公司及董事长采取监管措施 [18][25] - 吴世春持股增至8.03%,管理层因信披滞后和程序瑕疵削弱自卫正当性 [26] - 双方操作均存在合规争议:管理层信披违规,吴世春方"先协议后设主体"的非常规操作 [26][27] 行业观察 - 案例展现股权分散上市公司面临的控制权争夺风险,涉及司法拍卖、表决权委托等多重手段 [6][7][23] - 控制权变动过程中程序合规性与信息披露完整性成为监管关注重点 [18][25] - 交易结构设计(如溢价收购+表决权委托)对收购过渡期认定产生法律争议 [24][27]
创投机构“敲门”上市公司 搅局者还是拯救者?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03:06
控制权争夺事件概述 - 知名投资人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竞得ST路通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联合其他股东提议改组董事会但遭全票否决,新旧股东矛盾公开化 [1] - 市场争议焦点包括创投机构入主角色定位("野蛮人"或"白衣骑士")、程序合规性及产业整合动机 [1][6] "竞拍+改组"策略法律争议 - 核心分歧在于原控股股东丧失股权后其提名董事的合法性,现行公司法未明确董事提名权与持股比例挂钩 [2] - 律师指出司法拍卖程序合规性高于二级市场举牌收购,不属于传统"野蛮人"行为,但暴力改组策略仍面临董事会抵制风险 [3][4] 信息披露与程序瑕疵 - ST路通董事会拒绝发出临时股东大会通知且未主动公告监事会决议,涉嫌违反信披义务,交易所已下发问询函 [5] - 律师建议通过股东会获取足够表决权是解决控制权争夺的根本途径,诉讼或监管投诉效率较低 [4] 创投机构入主动机分析 - 政策背景:2024年"并购六条"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为一级市场退出提供新路径 [6] - 市场质疑创投可能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平台高估值注入被投项目,实现"左手倒右手"套利而非真实产业整合 [6] - 需评估五项合规标准:资金来源、资产注入计划、治理优化、股价稳定及信披合规 [7] 市场影响与潜在问题 - 控制权争夺可能导致股价剧烈波动,新股东若缺乏行业经验或引发经营混乱 [4] - 需防范大股东变更引发的治理动荡,避免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7]
21调查|吴世春协议转让终止,ST路通“宫斗戏”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9 20:15
控制权争夺背景 - 梅花创投董事长吴世春通过股权交易布局上市公司,最新目标是ST路通(300555.SZ),引发董事会改组对抗 [2] - 吴世春联合顾纪明、尹冠民等股东"逼宫",现任管理层严防死守,双方博弈充满戏剧性转折 [3] - ST路通的控制权之争成为观察上市公司治理的典型样本 [5] 吴世春的资本布局 - 吴世春投资风格以"快、准、稳"著称,在科技领域投资经验丰富 [6] - 1月6日通过共青城青云数科以2.3亿元收购梦洁股份10.65%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7] - 3月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竞得ST路通7.4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7] ST路通股权结构演变 - 自2016年上市以来,公司经历多次股权变动和控股股东更迭 [7] - 2021年2月永新泽弘向华晟云城转让12.55%股份,后者成为新任控股股东 [8] - 华晟云城股份被司法拍卖后直接持股比例降至零,仅通过表决权委托持有6.28%表决权 [8] 吴世春的收购行动 - 5月7日签署协议约定以1.6亿元收购ST路通6.4%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获取对应股东权利 [9] - 完成后吴世春及"梅岭合伙"将持有公司13.84%股份 [11] - 每股转让价格约12.5元,较当时股价(约11元/股)存在明显溢价 [21] 董事会改组冲突 - 5月26日吴世春等合计持股超10%的股东要求罢免董事长邱京卫及两位董事,并选举新董事 [12] - 6月4日董事会全票否决罢免提案,理由包括任期未满、缺乏法律依据等 [15] - 6月18日和20日董事会再次否决吴世春和顾纪明等人的相同提案 [17] 监管介入与争议 - 6月23日深交所发关注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限制股东权利的情形 [18] - 6月23日ST路通因未披露股东提案被江苏证监局责令整改,董事长被出具警示函 [22] - 吴世春在二级市场增持ST路通股份,截至6月23日持股比例上升至8.03% [23] 股权转让的戏剧性转折 - 6月24日吴世春等发送《关于终止股份协议转让的告知函》,称交易已于5月26日终止 [18] - 公司表示截至回函日未收到终止协议的书面文件 [19] - "先协议后设立主体"的安排具有特殊性,"梅岭合伙"至今未完成设立 [20] 双方立场与争议 - 管理层认为吴世春涉嫌空壳收购、零成本夺取控制权的"野蛮人"行为 [17] - 吴世春认为管理层公告"漏洞百出",表示等待监管继续问询 [18] - 独立董事在后期会议中分别选择弃权和反对,认为董事会拒绝提交提案存在不当 [17]
独家!迟迟不披露,或涉嫌信披违规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18:02
公司治理乱象 - ST路通监事会于2025年6月8日以2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决议,同意作为召集人于2025年6月2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截至声明发布之日仍未披露相关决议及会议通知 [3][5][8] - 监事会认为公司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包括拒不披露监事会决议及股东大会通知,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董事长邱京卫、证代成寅存在拒绝执行监事会决议等不当行为 [8] - 监事会已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举报材料,敦促董事会于2025年6月23日交易时段开始前披露相关公告 [10] 股东与控制权争夺 - 小股东吴世春、顾纪明和尹冠民合计持有公司10.72%股份,吴世春为第一大股东,曾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多位董事但未获董事会通过 [11][12] - 小股东认为由于华晟云城及其关联方债务问题导致其提名的董事不适合继续担任董事,但董事会认为相关法律法规未规定此情况需更换董事 [11][12] - 2025年3月吴世春斥资1.5亿元拍得ST路通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表示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改善公司经营 [15] 信息披露问题 -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最迟应于2025年6月10日披露相关决议及会议通知,但截至声明发布之日仍未披露 [8] - 律师表示上市公司通常会在董事会/监事会决议通过后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ST路通十多天未披露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5] - 小股东曾提议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增加提案,董事会拒绝且未在公告中披露 [12][13] 监管处罚与公司治理 - 江苏证监局向公司及部分董事高管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为公司公章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及账户冻结等情况 [16] - 小股东认为更换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董事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8] - 律师表示连续超90日单独或合计持股10%以上的股东在董事会否决后有权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 [18]
中美伦敦谈判激烈博弈,美方首席代表提前离场,连夜赶回美国复命
搜狐财经· 2025-06-11 21:45
中美伦敦谈判进展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前离场,谈判工作由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继续推进 [1][2] - 双方已原则上达成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贸易框架,核心条款谈判基本完成 [2][7] - 贝森特作为牵头人的阶段性任务结束,后续技术性细节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接手 [6][8] 谈判成果与策略 - 美方考虑取消近期出台的芯片、乙烷及核材料等领域限制措施 [4] - 中方以稀土管制为杠杆,精准命中美国军工复合体供应链软肋 [4] - 美方首次同意将出口管制议题纳入协商范围,展现罕见务实态度 [4] - 中方批准对美国三大企业稀土出口,但仅限于民用领域并保留收紧权利 [10] 美方谈判策略调整 -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主导新议题,显示特朗普政府对华策略转向出口管制 [11][12] - 美方试图通过"规则捆绑"手段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从单边关税转向制度性限制 [14] - 卢特尼克要求中国全面开放稀土出口,仅同意"放宽"而非取消技术限制 [16] - 特朗普政府内部决策链条重组,后续谈判将更聚焦技术主权和供应链安全 [27] 稀土与供应链博弈 - 美国军工复合体对稀土依赖程度远超预期,F-35战机等生产因短缺陷入停滞 [4] - 中方采取"审批制+限量放行"模式,要求美企申报用途并接受监督 [16] - 双方在稀土换技术大框架上达成默契,剩余工作主要是程序性文件签署 [10] 美国内政治因素 - 贝森特可能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显示特朗普对货币政策控制权的争夺 [21][25] - 贝森特若上任可能更配合政府降息诉求,引发对美联储政治化的担忧 [25] - 权力转移预示中美后续谈判将更聚焦技术主权而非单纯关税调整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