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

搜索文档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17:12
文化科技融合指数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在10个省市中名列首位,总体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 - 2021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达202.5,较前一年提高43.1,比2014年的基准指数提高了102.5 [3] 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 - 2024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06.9亿元,占本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七成 [3]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3] 细分领域发展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融合产出、融合环境等指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3] - 北京在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等指数位列第一 [3] 高新技术进展 - 北京在区块链、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3] - 北京聚集了一批全国最优秀、劳动效率最高的从业人员,规模以上文化相关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第一 [4]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北京在社会文化氛围营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4] - 建议给予文化高端制造业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提升首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4]
文化引流,科技搭台:VR院线正打造线下文化消费新生态 | 早期项目
36氪· 2025-05-29 13:41
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VR大空间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 [1] - 中国作为VR大空间核心增长市场,部分精品项目开始崭露头角 [1] 公司战略 - 七九八文科确立"智绘艺境"战略,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4] - 团队从2022年开始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举办多场年度大展,包括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和国内首个聚焦VR/AR/MR的数字艺术展 [4] - 2024年6月798、751园区合并运营,成立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4] 项目运营 - 过去一年园区举办展览近4000场,接待访客1257万人次 [4][7] - 与京东方、HTC等头部科技企业合作推出数字展馆、AIHub等创新项目 [4]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五大主题空间和两大发布厅 [7] - 首批放映8部VR影片,涵盖国风悬疑、科幻冒险、文化艺术等多种类型 [7][10] - 五一假期期间5000多人前来体验,单日全馆上座率达80% [16] 内容筛选 - 从上百部影片中筛选出8部,标准包括沉浸体验、体感交互、视觉效果等指标 [8] - 强调VR大空间项目内容品质的重要性,需结合前沿体验技术和成熟场地方案 [8] 技术特点 - 采用"实景锚点+虚拟叙事"技术打造可触达多维感官的沉浸宇宙 [14] - 实现多人同时在同一场地体验,总结出高效运营模式 [13] - 结合院线运营逻辑,开拓"一站式"多厅设置与"影院式"智能排映 [14] 未来规划 - 持续探索虚实融合可能性,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场景和文旅消费新地标 [16] - 目标是从"一处火爆"到"全域精彩",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16]
榫卯技艺紧“扣”现代科技
科技日报· 2025-05-29 09:12
榫卯技艺的历史与哲学内涵 - 榫卯是中国独特的木构件拼接工艺,凸出部分称榫,凹陷部分称卯,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3] - 技艺蕴含阴阳哲学思想,一凸一凹代表一阴一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核心概念 [3] - 工艺涉及力学、材料学、几何学等多学科知识,组装需考虑逻辑、数量、空间关系 [3] - 忻州地区现存上百种榫卯技艺,包括十字榫卯、燕尾榫卯等,部分为匠人自创如弹久生擒、流星抗震卯 [3] 王尔文玩的产品特性与市场现状 - 王尔文玩(鲁班锁/孔明锁)是榫卯技艺衍生的文创产品,种类达数百种如九连环、霸王锤,兼具益智、解压功能 [4] - 产品制作需运用数十种榫卯技艺,不同匠人作品内部结构独特,组装步骤可达上千步 [4] - 忻州古建筑遗存丰富(唐代至民国),推动木匠手艺提升与王尔文玩盛行 [4] - 当前面临手工成本高、价格高、市场接受度低等挑战,需引入AI与现代设备降低成本 [5] 榫卯技艺的现代转型尝试 - 公司已购置锯机、钻铣机等精密设备加工木件,推动技艺与科技融合 [6] - 开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等创新产品,采用108块木构件,误差不超过0.02毫米,运用60多种榫卯技艺 [1][3] - 计划通过现代设计改良产品审美与文化内涵,扩大市场普及度 [5][6]
首次全景式呈现南山“机器人谷”产研生态 深圳展区机器人已经“非常像人类”
深圳商报· 2025-05-27 01:14
深圳文博会深圳展区概况 - 深圳展区以"美好生活·深圳创造"为主题 位于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 凭借沉浸式互动体验和前沿科技应用成为必打卡景点 [1] - 主展区设置人工智能 数字创意 文化旅游 天桥秀场四大板块 联动南山区打造12个特色分会场包括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南头古城 华强方特集团等知名文化地标 [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示 - 优必选 普渡科技等企业机器人以智能交互矩阵形式全景式呈现南山区"机器人谷"产研生态 [1] - 数字华夏仿人机器人"夏澜"配备29个电机 可实现7类22种表情 具备拟人面容 自然表情变化 流畅交流互动功能 [1] - 数字华夏总经理表示该机器人可识别情绪 讲方言 支持脸部定制 中东客户已采用个性化定制方案 [1] - 越疆科技 优必选等企业展示智能机器人产品 包括可完成冲泡拉花全流程的"机器人咖啡师" [2] - 深圳感音科技展出无实体鼓空气架子鼓 吸引海内外观众体验 [2] 智能科技应用场景 - 实时翻译耳机支持多语言互译 准确率达98% [2] - AI无人机和XR技术让观众体验"微短剧主角"拍摄乐趣 [2] - 云天励飞"噜咔博士"AI视觉玩具 跃然创新"BubblePal"智能对话球通过视觉识别和语音交互技术提供儿童寓教于乐体验 [2] - 商汤科技推出"AI围棋机器人挑战赛"提供个性化教学 [3] - 泽芯未来科技通过"竞速无人机发布会"展示最新技术突破 [3] 数字创意与文化科技融合 - "赛博时尚巡游"设置"天桥秀场" 真人模特与机器人共同展示深圳品牌文创服装 [3] - "微短剧观影区"展示前沿科技与文化创意结合的微短剧作品 [3] - "游戏电竞体验区"提供热门游戏试玩 邀请知名电竞选手与市民同台竞技 [3]
4家京企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新京报· 2025-05-26 19:10
北京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12.4亿元,同比增长6.7% [1] - 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4%,居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70% [1]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1] - 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20559.0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比重91.3% [1]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5851.4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754.2亿元,同比增长33.7% [3] - 一季度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4177.6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71.4%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北京推出《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及《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3] 重点企业表现 快手科技 - 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拥有超600万用户,累计生成6500万视频和1.75亿图片,图生视频赛道全球榜首 [4] - 联合9位知名导演推出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 [4] 微梦创科(微博) - 在文化出海、文旅融合、数字消费领域持续发力 [4] - 联合发起焕新非遗计划,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8亿 [4] 爱奇艺 - AI技术应用于内容策划、制作、宣发等环节 [4] - 基于IP打造VR全感剧场《风起洛阳》,2024年获文化相关国家专利584个,国际专利7个,累计专利申请10912件 [4][5]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 2024年组织演出12885场,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地标与文旅融合新场景 [5] - 联合出品13部优质剧目,音乐剧《飞天》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5]
AI出海 产业跃迁 深澳分会场集中展示AI新产品
深圳商报· 2025-05-26 06:58
文博会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分会场活动 - 分会场以"AI出海产业跃迁"为主题 集中展示AI新产品 出海新实践及人才新项目 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活动由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主办 深圳市龙岗区珠宝行业协会协办 中华文化促进会 广东省黄金协会黄金珠宝产业国际协作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支持 [1] 参与企业与展示内容 - "AI创新项目成果展"集结怪虫机器人 誉和钻石工具 广立进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 展示AI在黄金珠宝与光伏领域的应用成果 [1] - 深圳怪虫机器人公司展示全球首款光伏清洁机器人"堒" 基于视觉定位技术 已在40余个国家应用 [1] - 润记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展示"AI+3D打印技术" 通过智能算法提升珠宝设计效率与创意空间 [2] 行业研讨与人才培养 - 广东省黄金协会黄金珠宝产业国际协作发展中心主任梁伟章发表《全球珠宝贸易格局浅析与中国珠宝国际化思考》主题演讲 [2] - 举办"AI·智造共启出海"圆桌研讨 探讨AI时代下黄金珠宝企业出海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2] - 深圳市金声玉振研究院与龙岗区珠宝行业协会签约"文创策划运营专题培训"项目 [2] -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珠宝学院与誉和钻石工具 广立进科技达成"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合作 [2] 其他活动内容 - 举办三大主题沙龙 围绕AI在珠宝设计 文创人才培养及光伏新能源中的应用展开研讨 [3] - 展出千余件黄金珠宝国货潮品 包括敦煌联名文创 创新盲盒等 [3]
科技赋能文化新生态 文博会上融合互动“硬控”现场
广州日报· 2025-05-23 21:29
文博会主题与亮点 - 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聚焦文化产业全球化与数字化进程 [1] - "文化科技应用厅"和"特色文化创意厅"成为广东展团主展厅亮点,展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力 [1] 华为全场景智慧互联展示 - 华为展出鸿蒙操作系统驱动的折叠屏电脑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18英寸大屏提供沉浸式体验 [2] - 华为鸿蒙智家展区展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语音操控家居设备、AI超感传感器实现人来灯亮等交互功能 [2] - 设立天生会画展区,通过数字艺术延续线下艺术热潮,如《春潮》系列还原传统水墨、《航天印象》展现宇宙探索主题 [3] 三七互娱文化出海与科技融合 - 公司通过"自研+投资+代理"战略构建游戏出海生态产业链,推动《斗罗大陆》等中国网文IP及非遗IP全球化 [4] - 联合INMO影目科技和华南脑控展示脑机接口AI头环、专注力训练游戏等数智产品,并推出自研AI生图工具"小七"生成文旅地标图片 [5] - 增设高端人才招聘区域,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吸引技术研发与创意设计人才 [5] 趣丸科技AI技术应用 - 展示AI音乐创作工具"天谱乐",基于多模态配乐大模型实现用户自定义歌曲生成 [6] - AI语音产品"趣丸千音"为广州文旅制作古代文人AI配音视频,实现传统文化创新传播 [7] - 公司聚焦AI语音、数字人、三维生成等领域,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7]
广西馆携四大特色展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广西馆参展概况 - 广西参展总面积600平方米 设置四大特色展馆 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等领域 [2] - 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为主题 顶部146块蓝绿色亚克力波浪造型象征广西开放姿态与中国—东盟海洋文明共生共荣 [2] 文化科技展区 - 包含"视听AI""智能科技产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三大板块 展示五菱无人驾驶观光车 AIGC生成柬埔寨微短剧 无人机 AI电子吉他等"广西智造"产品 [2]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桂林象鼻山轮廓展墙动态展示"文学桂军"数字化成果 精品出版图书 展播《秀美人生》《留学生公寓》等视听作品 [3] - 呈现广西热门IP动漫形象 实现文化符号从文本到场景的立体转化 [3] 旅游康养展区 - "八桂山水长卷"飘带展墙串联广西14个设区市风光 设置"一键游广西"智能终端提供景区动态信息与民宿资源查询 [3] 非遗文创展区 - 原木展柜打造"非遗街区" 动态演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 展示壮锦纹样盲盒 桑蚕丝时尚文创产品矩阵 [3] 中国—东盟合作展示 - 设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展示跨境电商大模型 智能数据标注等跨国合作成果 [3] - 东盟影视译制平台 中国—东盟视听周成果展凸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优势 [3]
安徽“顶流”集结深圳文博会
新华网· 2025-05-23 09:46
深圳文博会安徽馆参展概况 - 安徽组织79家企业参展 展示文化科技融合 文化旅游融合 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等四大板块 [2] - 展区面积达1188平方米 主题为"徽风焕彩 皖韵流长" 设置六尺巷创意实景等四个展区 [2] - 连续16年参展 本届重点展示可触摸的前沿科技 可体验的徽风皖韵 可带走的安徽记忆 [4] 文化科技融合展区亮点 - 科大讯飞展示多语种AI透明屏 支持外国友人无障碍交流 [2][3] - 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时代出版数字精品数据库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推介"北环城"文化科技旅游项目 [3] 文化旅游融合展区创新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推出玉人 玉鹰形象文创产品 [3] - 安庆文旅开发融合黄梅戏 倒扒狮等地方元素的创意雪糕 [3] 历史经典产业展区特色 - 集中展示非遗创新作品 包括八公山豆腐 亳州药食同源茶饮 宿州中草药布鞋 文房四宝等 [3] - 六尺巷实景展区还原青砖小巷景观 黄梅戏演员现场表演《六尺巷》戏歌 [3] 产业招商与品牌推广 - 紫云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招商推介 宣传安徽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 [4] - 通过文博会平台提升安徽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 吸引外部投资 [4]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招商“放大招”!文博会上邀企业共绘千亿蓝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0:06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项目概况 - 项目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聚集地和文化产业新地标,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49.95米,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 [2] - 战略定位包括主流媒体变革试验田、垂直文创产业园、人才高地和文化传承实验室,旨在构建企业全周期成长生态 [2] - 依托羊城创意产业园现有基础(400亿元产值规模、9家上市企业)和广州国际金融城资源,形成"文化+科技+金融"跨界联动 [2][6] 产业生态与招商策略 - 重点引进数字创意、智能科技领域企业,打造"IP开发-技术研发-内容分发-消费体验"垂直闭环产业链 [2] - 针对不同企业提供差异化方案:世界500强可享定制化空间和政策包,高成长企业享首年20%租金减免及股权投资计划,文化科技企业开放数据接口支持新业态开发 [6] - 计划设立岭南数字创意产业基金,覆盖文化IP数字化、AI、电竞等赛道,推出"租金换股权"等创新资本模式 [3] 游戏产业专项布局 - 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落户园区,整合26家游戏企业(总产值约百亿元)及周边200多家文化新业态企业资源 [4] - 服务中心提供从软著申请到运营监管的全流程服务,并通过"穗园通"试点实现41项审批事项"一证准营" [5] - 科韵路游戏产业带已形成"东星嘉、西灵感、中途游"的集聚格局,从业人员近2000人 [4] 发展目标与规划 - 短期目标(2025年):完成岭南文化大模型测试,开放30家企业API接口,生成超50万件数字内容,举办行业大会吸引500+企业参与 [7] - 中期目标(2026年):签约率超50%,形成文化大数据与数字技术双引擎,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7] - 长期愿景(2030年):实现千亿产值,建设国家级数字产业示范园区 [7] 政策与资源支持 - 广东省出台网络游戏高质量发展政策,优化属地审批流程,设立广深双服务中心提升行政效率 [3] - 园区提供"政策+资源+服务"三位一体支持,包括政府政策、龙头引领(华为/腾讯/米哈游)、资本护航及媒体资源嫁接 [1][2] - 重点扶持50个"岭南文化大数据+"项目,开放跨境数据通道促进数字文博等新业态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