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自信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储存器”与青少年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6:57
博物馆教育项目发展 - "少年博物说"项目自6月启动以来已通过导览画报、课程体验等形式累计服务上万名青少年[1] - 项目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设立数字频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普及博物知识[8] - 项目包含"一馆一课"馆长课、公共教育开放日、青少年"数字博物馆"和"流动博物馆"等多项内容[12] 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 - 山东省齐文化博物院青少年通过体验传统技艺探索齐国强盛历史[1] -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推出《黑白绘万物》课程展示汉代宇宙观与艺术样式[2] - 孔子博物馆推出"长夜之光"课程并成立子曰剧团演绎历史典故[5] - 临沂市博物馆推出"牙璋之源"主题课程展示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6] - 临朐县博物馆设计《指纹的旅行》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文物制作技艺[8] 博物馆教育资源与挑战 - 孔子博物馆年均开展社教活动近500场次服务线上线下观众近百万人次[5] - 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面临接纳量不足、讲解资源供不应求等困难[5] - 博物馆教育人才不足、课程研发力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矛盾[7] - 临朐县博物馆受区位和交通影响"流量"不理想通过延时开放、夜场活动等方式引流[7] 博物馆教育创新与成效 - 潍坊市博物馆以文物方式呈现知识比课本更直观深刻[3] - 中央美院团队带领中小学生围绕猛犸象化石开展跨学科美育课程教学[3] - 淄博市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名额迅速"秒光"显示活动受欢迎程度[10] - 项目带动山东地区部分博物馆提升公共教育互动热度与内容质量[11] 博物馆教育社会影响 - 博物馆教育让青少年理解中国文化是活生生的生命经验而非书本符号[3] - 项目为各地博物馆提供交流平台形成社会教育合力[13] - 考古学家安家瑶期望青少年通过遗址体验与祖先进行穿越时空对话[13]
做强特色点亮夜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5
近来,全国越来越多地区"夜经济"火热兴起,夜食、夜娱、夜游、夜秀等业态红红火火,赏夜景、逛夜 市、品美食成为各地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选项。不久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之夜"街区开 街,创下了单日游客量21万人次的纪录。随着街区不断升级发展,持续引进商业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 的文化演艺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涌入,街区直接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夜经济的繁荣,表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夜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提出,要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刻把握增强 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夜经济是繁荣城市商业、提升城市发展动力活力 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夜经济火起来的特色街区,无一不成 为城市闪亮的品牌名片。各地要抢抓发展时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夜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持续加 强夜经济生态建设,做强地域特色文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亮夜经济,不能停留在提供"逛吃逛喝"的消费场景上,更要有打动人心的文化滋养。要通过业态创 新、文化赋能,构建差异化、多样性的夜间消 ...
文化中国行 | 新时代申遗捷报频传的背后
人民日报· 2025-07-20 10:57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成就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2025年西夏陵申遗成功实现宁夏零突破[3][6] - 保护管理体系完善包括法规规划建设、监测系统开发(2014年上线全球领先)、国际合作深化等维度[5][6] - 40年发展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迈向保护强国监测系统整合数据统计与趋势分析功能支撑科学决策[5][6] 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 - 西夏陵申遗注重历史文化内涵挖掘通过文旅融合、公众活动(摄影/征文/LOGO征集)提升参与度[6][7] - 遗产展示阐释功能强化如长城价值认知从"冲突象征"升级为"文化融合"体现理念更新[11] - 通过遗产国际交流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如北京中轴线"中和"思想、孔庙儒学文化对外输出[13] 科技赋能与系统保护 - 应用古蛋白质组学、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等领先技术科技手段跨学科合作提升保护水平[10] - 建立预防性防灾体系覆盖103处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遗产需整合气象/地震/消防等多部门资源[12] - 监测系统覆盖大运河等大型遗产协调8省份3200公里河段实现国家主导式管理[14]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遗产利用分三层次:文化展示(国家主导)、知识转化(都江堰科技/敦煌艺术)、旅游商业(需严格监管)[13] - 西夏陵带动周边居民就业通过旅游业增收实现社区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效益[7] - 推动从数量领先转向质量优先探索属地化管理改革与跨学科专家委员会建设[9][11]
有一种活着的记忆,叫作传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7 12:10
传统匠艺的价值与现状 - 传统匠艺制作的物品如凉席具有长达数十年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匠人修补延续生命,体现了与使用者长期交互产生的独特美感 [1] - 竹子等朴素材质在匠人手中可转化为千百种日常物品,其工艺变化展现出工业标准之外的美感和生命力 [2] - 匠人在工业化社会中保留传统文化根系,如同乡村一样成为工业文明的未至之境,承载时光留下的匠心 [3] 传统匠艺的传承与传播 - 传统匠艺的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结合,才能实现从"腾空"到"腾飞"的转变 [7] - 文化自信是传统匠艺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如同鸟类的尾翼保持平衡 [8] - 传统匠艺的传承与传播需要长期投入,与时间同行并从中获取对生活和文化的深刻认知 [9][10] 传统匠艺的现代价值 - 传统匠艺在工业化时代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美感,成为连接现代与传统的桥梁 [3][5] - 传统匠艺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记忆的保存和活化 [4][6] - 传统匠艺通过文字记录等形式传播,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影响力 [11][12]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 2025-07-15 20:3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2024年肇兴侗寨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 [5] - 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63.8% [5] - 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16万元,同比增长12.3% [5] - 村里已建设特色酒店、民宿、饭店400多家,培育传统手工艺企业60多家,带动村民就业创业2000余人 [7] 非遗产业发展 - 蜡染合作社订单额突破800万元,3月以来线下订单和研学团队同比明显增加 [6] - 合作社共培训绣娘3000余人,每年带动全县123个村寨1200多名绣娘、染娘增收 [6] - 合作社产品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瑞建交75周年庆祝活动上展示 [6] - 合作社拓展集展示、体验、教学于一体的新空间以满足更多需求 [6] 产业带动效应 -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开民宿、卖特产、当导游 [5] - 老艺人直播教学,年轻人开旅拍店,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外展销活动 [7] - 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相继成立 [7]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辽宁日报· 2025-07-14 09:14
电影行业动态 -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强调勇担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 [1] - 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于7月12日闭幕,冯巩、姜文、姚晨等众多影人齐聚,共话电影繁荣发展 [2] -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电影120年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 [2] 电影创作理念 - 电影人要始终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反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和人民呼声的优秀作品 [2] - 演员姚晨表示,电影创作要根植于本土文化土壤,扎根现实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 [2] - 青年演员于适认为,好的电影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亲近大地,青年电影人要保持朝气和灵气,在生活沃土中寻找创作灵感 [3] 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国际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孔令斌强调,文化自信是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要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3] - 演员王迅表示,必须把个人艺术创作和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以电影语汇讲好中国故事 [3] 辽宁电影产业发展 - 辽宁省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在电影人才培养储备、剧本创作、孵化制作等方面具有较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5] -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电影家协会表示,要深挖辽宁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创作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人民奋斗历程的精品力作 [5] - 辽宁发布《辽宁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全方位构建电影创作生态链 [7] 喜剧电影周成果 - "人民的笑声"观众喜爱的喜剧荣誉榜单揭晓,东北籍青年演员王皓凭借《"骗骗"喜欢你》收获喜剧电影新人荣誉 [3] - 导演彭大魔凭借作品《抓娃娃》获得"观众喜爱的喜剧电影导演"荣誉,表示要将辽宁喜剧特色发扬光大 [6] - 编剧林和平期待通过喜剧电影周推出更多喜剧佳作,为建设文化自信贡献辽宁力量 [6]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在广大影视文艺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07-13 10:17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日,习近平总 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广大影视文艺工作者表示,总书记的 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生活沃土,反映人民心声,创作 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 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8位艺术家表示,"长期以来,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 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总书记的回信让艺术家们深受 鼓舞、倍感振奋。 电影艺术家张良:我们给总书记写信,实际上就想汇报一下我们的思想工作。总书记这么快就给我 们回信了,真是太激动了。他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还挂念我们几个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和年轻的一 代人,都应该遵循习总书记的这些教导,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文艺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电影艺术家陶玉玲: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8位电影人的回信,我真是太感动了。我们只做了 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总书记却给予我们这么大的肯定。请总书记放心,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生命 ...
千年古寺慈寿寺遇上AR科技,八里庄举办文物进社区文化展览
新京报· 2025-07-11 19:05
活动概述 -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举办"文物进社区文化展览暨'童绘慈寿寺・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以AR科技赋能历史展览为亮点 [1] - 活动采用"实物展板+动态AR+亲子创作"模式,让慈寿寺等文物古迹与现代社区生活进行文化对话 [1] 展览内容与技术应用 - 展览以八里庄地区"塔、园、河、寺"等历史符号为文化脉络,打造"实物展板+动态AR"沉浸式体验场景 [1] - 居民用手机扫描展板二维码可再现京西古道商队、玲珑塔演变等十余个历史场景 [1][3] - 现场设有读物翻阅一体机,展示《述说八里庄》电子书,涵盖七大主题板块内容 [3] 互动环节与参与情况 - "童绘慈寿寺·穿越时空的对话"吸引20组社区家庭参与,在10米巨幅画布上共同绘制慈寿寺 [3][5] - 活动分区明确,包括历史文化展区、互动绘画区和数字体验区 [4] - 参与人员获赠《述说八里庄》书籍及城市手账 [4][7] 后续计划与意义 - 活动将走进核二院社区、五福玲珑居社区等6个点位,通过"科技+文化+社区"模式推动城市文物保护 [7] - 活动旨在让文物和历史鲜活起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7]
中国茶香飘海外背后:金砖峰会 “人货场” 逻辑驱动文化出海新实践
财经网· 2025-07-11 14:19
文化出海与品牌升级 - 《哪吒2》全球总票房突破159亿,Labubu在海外市场引发"一娃难求"现象,显示中国企业正通过文化理念而非传统贸易路径出海 [1] - 小罐茶成为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通过"人、货、场"重构中国茶全球化叙事 [1][4] - "茶枝纹"设计融合传统"缠枝纹"与现代美学,成为国际峰会上的文化符号,促进东方美学全球传播 [5][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小罐茶推出原叶茶与无糖即饮茶双产品线,即饮茶从上市到售罄仅用1个月,MAT 2024年线上茶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 [7] - 2023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达401.6亿元,同比增长101.2%,小罐茶通过即饮茶切入健康便捷消费趋势 [7] - 为国际嘉宾提供传统冲泡、现代闷泡、即饮三种品饮方式,实现从高端场景到大众市场的覆盖 [8][9] 产业创新与国际合作 - 公司建立行业首家4.0智能工厂,形成"8+1"产业链布局,2024年6月推出"敢保真"战略并开放135项制茶工艺专利 [11] - 专利开源计划与金砖峰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契合,推动茶产业透明化发展 [11] - 连续四年参与博鳌亚洲论坛,通过茶百戏、茶饮盲盒等形式创新茶文化体验 [13] 国际舞台影响力 - 2025年金砖峰会聚焦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公司借势提升国际站位并反哺会议理念 [12] - 在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场合推动"茶外交",加速年轻化渗透 [13][14] - 通过移动茶饮车、创意特调茶饮等形式打破文化边界,形成"高端场景+全球化受众"品牌绑定 [12][13]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59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行,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扩展至社会各界,构建多元交流场域 [1] 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孙立成强调黄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意义,提出深化考古合作与文明对话 [1] - 论坛邀请中、埃、英三国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与尼罗河:跨越时空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主题展开交流 [1] 世界文化遗产论坛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指出山东系统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包括法治建设与守正创新,并计划加强国际文博机构合作 [2] 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旭呼吁侨胞守护中华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并通过跨文化传播推动中外合作 [2]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强调华侨华人在文明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鼓励新生代回乡交流并邀请侨胞来鲁发展 [3] 水文化论坛 - 水利部副部长刘冬顺提出挖掘水文化历史脉络,弘扬新时代治水经验,加强国际水文化交流以应对水安全挑战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指出山东水文化融合黄河、运河、海洋及泉水文化,将发展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水文化 [4] 中医药文化论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强调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促进国际传统医药合作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表示将打造中医药文化高端平台,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5] 尼山儒学对话会 - 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唐洲雁探讨儒家"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的现实意义,呼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解决人类共同挑战 [5] - 论坛汇聚中、韩、日、越、克罗地亚等50余名学者,聚焦文明间相互成就的路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