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究型大学

搜索文档
第四代大学越来越多,还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筹建
第一财经· 2025-07-18 11:46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现状 -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快速发展 去年新增两所 今年新增三所 呈现加速态势 [1] - 目前已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西湖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 康复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 [2] - 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在筹建中 包括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海洋大学 空天信息大学 钱塘大学等 [2][3][4]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以创新治理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 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 [2] - 具有高起点 投入大 高水平 国际化等特点 [2] - 本质是打破传统边界 通过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全球协作 重构知识生产模式 [2] 代表性大学建设进展 - 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进展加快 东校区生活区计划2025年竣工 西校区科教区预计2026年底部分完工 [3] - 空天信息大学规划建设用地1100亩 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 定位为"高起点 小而精 特色强 国际化" [4] - 钱塘大学聚焦理学 工学 交叉学科 致力于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4] 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西湖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钱塘大学等 [5] - 这些大学资金充足 定位跨越传统高校发展阶段 对大学运行机制有清晰认知 [5] - 专家认为当前新型研究型大学数量仍较少 应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以促进高校竞争 [5]
第四代大学越来越多,还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筹建
第一财经· 2025-07-17 20:37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现状 - 近年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进入快车道 去年增加2所 今年增加3所 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 目前已建成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西湖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 康复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 [1]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创新治理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 具有高起点 投入大 高水平 国际化等特点 [1]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 通过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全球协作 重构知识生产模式 [1] - 本质是打破传统边界 以颠覆性理念重塑教育生态 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1] - 资金充足 定位跨越高校传统发展阶段 对大学运行机制有清晰认知 [3] 在建新型研究型大学项目 - 郑州航空港新型研究型大学项目总建筑面积21699.70㎡ 地上20354.46㎡ 地下1345.24㎡ 工期380日历天 [2] - 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东校区(生活区)计划2025年竣工 西校区(科教区)预计2026年底部分完工 [2] - 空天信息大学规划建设用地1100亩 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 定位"高起点 小而精 特色强 国际化" [3] 新型研究型大学筹建动态 - 钱塘大学聚焦理学 工学 交叉学科 培养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 [3] - 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西湖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正在筹建的钱塘大学等 [3] - 专家建议鼓励更多地方和民营企业家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 通过增量促进高校良性竞争 [4]
突然!时隔30年再提“包分配包就业”,信号极不寻常
商业洞察· 2025-07-12 11:26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教育部2024年批准设立三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投资460亿)、福耀科技大学,均于2025年首次招生[3][4][5] - 三所大学均获顶级企业支持:福耀科技大学由曹德旺发起并获宁德时代/比亚迪支持,大湾区大学与华为产业链200余家企业合作,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芯片首富虞仁荣创办并与华为/小米生态协同[4][11][14] - 深圳理工大学作为参照案例,首届毕业生包就业政策使其录取线达624-664分,追平中山大学[8][9] 新型大学核心优势 - **资金与师资**:南方科技大学拥有61名院士,上海科技大学含2位诺奖得主及40位两院院士,师资达"中上等985标准"[19] - **专业设置**:聚焦前沿领域,如深圳理工大学7个专业对应深圳"20+8"产业集群,大湾区大学5个专业覆盖半导体/AI/新能源[20][21] - **培养模式**:实行"4+1"教学(4天课堂+1天实验室)及"学术/工程/创业"三轨制,直接对接产业需求[22][23] 对传统高校的冲击 - 南方科技大学在U.S. News排名已超越同济/哈工大等985高校,新型大学在生源争夺中形成压力[24][26] - 传统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如人工智能专业在二三本院校泛滥,导致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脱节[29][30][31] - 需建立产业大数据驱动的专业调整机制以解决"供给端失灵"问题[32]
从百亿资本到院士天团:“顶配”新大学背后的城市野心
虎嗅· 2025-07-07 16:58
新型研究型大学概况 - 教育部官宣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高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聚焦理工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创新人才[1][2] - 三校开启火热招生宣传,具备标杆院校特质:百亿资本、院士坐镇、小班教学、产业嫁接、名校合作[3][4] - 三校在建校理念、发展路径、培养模式上有创新实践及行业示范价值[4] 资本投入与办学背景 - 大湾区大学由广东省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校园建设投资约100亿元,占地面积2356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6] - 东方理工大学由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与宁波市政府合作办学,总投资460亿元(宁波市政府160亿元,虞仁荣基金会300亿元),用地2300亩[9][10] - 福耀科技大学由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捐资100亿元创办[12][14] - 百亿级投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基准,东方理工460亿最高,大湾区大学和福耀科技大学均为100亿[16] 招生与培养模式 - 大湾区大学面向广东招80名物理加化学考生,东方理工在浙江招70名,福耀科大在福建等5省招50名[19] - 大湾区大学和福耀科技大学学费约5000元/年,东方理工学费96000元/年但提供全额奖学金[20][21] - 三校均聚焦"高精尖"领域:大湾区大学设5个本科专业,东方理工设4个,福耀科大设4个[22][23][24][25] - 本科生入学不分专业,东方理工大一下选专业,大湾区大学大二选,福耀科大大二下选[25] 师资力量 - 大湾区大学校长为北大前副校长田刚(中科院院士),东方理工校长为南科大前校长陈十一(中科院院士),福耀科大校长为哈工大前校长王树国[27][28][29] - 大湾区大学有10位院士,东方理工16位全职院士,福耀科大15位海内外院士[30][31] - 大湾区大学教师100%有博士学位,78位国家级领军人才,70%有海外经历[32] - 东方理工有23名国际学术组织会士、52名国家级人才,53人有TOP200院校任职经验[33] - 福耀科大拥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71.2%教师有境外背景[34] 城市战略与产业对接 - 三校分别位于东莞(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福州(福耀科大),三市GDP均超万亿[37][39] - 三市高教资源不足:福州34所高校,宁波15所,东莞仅9所[41] - 大湾区大学利用粤港澳产业集群优势,与华为、vivo、OPPO等科技龙头合作[46][57] - 东方理工聚焦长三角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能源领域,与韦尔集团、吉利汽车等2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47][58] - 福耀科大与福耀集团、中国一汽、蔚来汽车等建立产教合作网络,与米兰理工合作培养[54][59][60] 科研与合作平台 - 大湾区大学建设10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及中子科学中心等重大设施,与8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52][53] - 东方理工已获批5个省级科研平台,获科研经费23.7亿元,与3所名校联合培养243名博士生[54] - 福耀科大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及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境外名校商讨本硕博贯通培养[54][55]
院士提议在河南等高教洼地建“激活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是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7-03 21:05
教育模式转型 - 生物化学家王晓东提出教育应从"筛选"转向"激活",构建以技术为工具、多元路径为支撑、终身学习为保障的新生态 [1] - 建议在河南中部等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建立"激活型大学",采用多元遴选机制替代统一分数门槛 [1] - 新型大学需与高科技企业及高校联合培养,通过"导师+AI助教+企业实训"实现潜力识别到能力落地的闭环 [1]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2025年全国新增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数量为近年最多 [2] - 新型大学以高起点、国际化、产业合作为特点,注重颠覆性知识生产模式重构 [2] - 福耀科技大学副校长徐飞指出第四代大学需解决传统工科教育的知识体系、培养模式、创新效能三重脱节 [2] 产教融合实践 - 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强调高校需在研究生阶段引入市场化思维,以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华为共建通信工程实验班,采用"双师引导+产教融合"体系及定向实训机制 [4] - 深圳大学与腾讯合作的人工智能"腾班"通过科产教融合培养工程问题解决与应用创新能力 [4] 区域高等教育布局 - 教育部提出新增高教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及雄安校区建设以解决区域不平衡 [5] - 河南省高校数量全国第一(174所),但本科占比仅34.48%(倒数第三),"双一流"高校仅2所 [11] - 河南正培育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后备力量,并引进外部资源建设"新大学" [14]
密集迎来“新”大学,为城市竞争格局打开想象空间
央视网· 2025-06-28 15:50
高等教育格局变化 - 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数量达3167所 较2024年新增55所高校 57所高校更名/转设/升本 [1] - 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受关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均位于沿海万亿GDP城市 首批招生规模不足百人 [1] - 16个内地城市大学数量超50所 30个城市超20所 但部分经济强市高等教育配置不足 如东莞仅有7所高校 在校生不足20万 [2]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办学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6大方向 大湾区大学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5个本科专业 [5] - 福耀科技大学设6所学院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首批4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6] - 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大湾区大学联合区域大科学装置 福耀科技大学每所学院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6] - 师生比极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70名本科生配100+教授 福耀科技大学50名本科生每人配4位导师 [7] 城市与高等教育联动 - 经济强市补短板路径转变:从"外引"合作办学转向自办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高校数量2014-2024年从9所增至17所 在校生从8.76万增至17.6万 [9][10] - 新型大学更契合城市需求:专业型/小而精模式能精准对接产业创新 如大湾区大学动态组建交叉学科中心 [5][10] - 高等教育创新价值:新型大学推动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创造"转型 重塑城市竞争格局 [11] 区域产业协同 - 办学与地方产业深度绑定:长三角/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和科技企业为新型大学提供资源支持 [6] - 人才培养方向体现区域特色:福耀科技大学设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 呼应福建汽车玻璃产业优势 [6]
最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公布,今年新增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34
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及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 [1] - 相比去年同期全国高等学校增加50所其中普通高校增加51所成人高校减少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学校增加57所高职专科学校减少6所 [2]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新增本科院校中有3所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数量为近年来最多分别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2]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招收50名本科生大湾区大学首批设置5个普通本科专业计划在广东省内招生80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批设置4个本科专业计划在浙江省内招收首批本科学生按计算机大类招生 [2]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创新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具有高起点投入大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当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3] - 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发达地区经济和财政实力雄厚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多出现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当前此类大学数量较少未来可鼓励更多创办 [3] 职业本科院校发展 - 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再创新高合计达到36所2019年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近年来职业本科学校队伍日益壮大 [3] - 2024年职业本科招生10.96万人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4.41万人 [4] - 职业本科学校受到家长和学生青睐部分院校录取分数线较高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省物理类高考考生投档最高分600分超本科控制线158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投档最低分532分超一段线40分 [4] 毕业生就业趋势 - 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回炉职校学技能趋势根据智联招聘报告522%毕业生认为回炉学习技能有助于就业432%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332%认为可以积累社会经验 [4]
全国本科学校已达1365所 今年新增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第一财经· 2025-06-27 17:18
高校数量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 [1] - 相比去年同期全国高等学校增加50所其中普通高校增加51所成人高校减少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学校增加57所高职专科学校减少6所 [1] - 新增本科院校中有3所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数量为近年来最多分别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1]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创新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具有高起点投入大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 [2] - 当前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这些地区经济和财政实力雄厚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新技术人才 [2]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招收50名本科生大湾区大学首批设置5个本科专业计划在广东省内招生80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批设置4个本科专业计划在浙江省内招生 [1] 职业本科院校扩张 - 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再创新高合计达到36所 [2] - 2024年职业本科招生10 96万人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4 41万人 [3] - 职业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显著提升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最高分超本科控制线158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投档最低分超一段线40分 [3] 职业本科教育趋势 - 大学毕业生"回炉"职校学技能趋势明显52 2%毕业生认为"回炉"后就业机会更多43 2%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33 2%认为可积累社会经验 [3] - 职业本科院校受到家长和学生青睐因其提供学历与技能双重优势 [3]
福耀科技大学们,能否抢走清华北大的生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2:04
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次招生情况 - 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招收50名本科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河南计划招生9人[1][3] - 大湾区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广东省招生80人,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浙江省招生70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等4个[4][17] - 西湖大学2025年首次扩展至上海、江苏等5个省份招生,开设8个本科专业但按2个专业招生[12][19] 学校定位与特色 - 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8000-10000人[5] -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至少1:1,研究生占比更大,属于精英教育模式[5] - 福耀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覆盖机械、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瞄准产业升级需求[3] - 大湾区大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和产业优势,强调培养特色人才[4] 生源质量表现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录取最低分624分(省排9667),超本科线182分,省内高校排名第四[9][10] - 上海科技大学2024年非直辖市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均在前1%以内[10] - 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24个省份录取平均分超重点线142分,19个省份生源进入理科前1.5%[10] - 福耀科技大学目标招收C9联盟水平学生,期望录取分数线达中国前五名大学平均分[8] 招生政策创新 - 专业选择灵活:福耀科技大学大二下学期可在4个专业中任选,西湖大学入学后全员自主选专业[12][13] - 奖学金覆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学费9.6万元/年但提供四年等额奖学金,首届本科生全部免学费[17] - 培养模式国际化:福耀科技大学"3+1"模式保送米兰理工大学硕士,西湖大学全员海外交流[14][19] - 综合评价招生: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模式(高考60%+校测30%+学业10%),西湖大学部分省份试点[18][19] 师资与科研资源 - 福耀科技大学智造学院配备17名正高级职称、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特聘专家[4] - 上海科技大学75%专任教师有5年以上海外经历,外籍教授占比10.5%[13] - 本科生早期参与科研:多所新型大学承诺大一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知名科学家项目[13] - 师生比优势:福耀科技大学为50名本科生配备4类导师(学业/科研/生涯/实训导师)[13]
福耀科技大学们,能否抢走清华北大的生源?|「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9:06
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概况 - 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新型大学,2025年首次招生 [4] - 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50人(河南9人、福建17人),专业为智能制造工程 [2] - 大湾区大学首年面向广东招生80人,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5个 [2]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面向浙江招生70人,专业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方向 [3] 生源质量与竞争态势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录取最低分624分(省排9667),超本科线182分,省内高校排名第四 [7] - 上海科技大学2024年非直辖市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均在前1% [7] - 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19个省份新生平均成绩进入理科前1.5% [7] - 新型大学目标吸引C9联盟水平生源,但短期内难以冲击清华北大地位 [6] 办学特色与招生策略 - 专业选择灵活:福耀科技大学大二可任选4个专业之一,西湖大学入学后全员自主选专业 [8][9] - 高师生比:福耀科技大学为每生配备4名导师(学业、科研、书院、企业导师) [9] - 国际化路径:福耀科技大学"3+1"模式保送米兰理工大学硕士,西湖大学全员海外交流 [11] - 奖学金机制: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提供四年等额奖学金(学费9.6万元/年) [12][13] 招生模式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60%+校测30%+学业10%) [14] - 西湖大学通过初试+复试选拔,高考达特控线即可入围复试 [14] - 新型大学探索多元录取方式,突破传统高考统招单一模式 [14] 师资与科研资源 - 福耀科技大学智造学院拥有17名正高级职称人员、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 - 上海科技大学75%专任教师具5年以上海外经历,外籍教授占比10.5% [10] - 本科生可早期参与科研项目,接触知名科学家团队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