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运维
icon
搜索文档
超高极限风性能大考,谁能交出高分答卷?
中国能源网· 2025-08-08 19:34
新疆风电发展潜力 - 新疆作为中国风电重要基地 拥有9大风区 预计2030年风光装机突破2亿千瓦 [1] - 当地具备无限风光资源 广袤可用土地和战略通道地位 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基地 [1] - 开发面临高极限风 极端高温 荒漠无人区 暴风雪等多重挑战 常规风机难以承受 [1] 华能吐鲁番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吐鲁番托克逊县 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陆地高抗风风电项目 总装机100万千瓦 [3] - 作为全国首个高极限风山地风场 利用峡谷风效应 50米/秒极限风成为常态 [3] - 项目包含14台EN-171/7.0高湍流山地机组和25台EN-182/7.0低湍流平地机组 [3] - 2024年12月24日首台机组并网 2025年5月25日实现全容量并网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远景能源创新技术方案 改进叶片和机械传动链 EN-171/7.0抗极限风速达57米/秒 [6] - 针对高温和风沙环境进行适应性改造 配备柴发备用电源确保稳定运行 [6] - 国内少有配置备用电源的陆上风电项目 实现北斗系统远程控制启机 [7] - 智能控制系统结合数字天气预报和测风塔数据 提升风速预警能力 [8] 运营表现与数据 - 项目观测到49.1米/秒风速纪录 2025年5月最大风速达49.1米/秒 平均风速19.751米/秒 [5][7] - 远景机组在项目中最早吊装 最快并网 发电量最多 获得总包公司唯一表扬信 [3][5] - 年均发电量预计达22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煤71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91万吨 [11] 运维管理体系 - 采用气象预测提前响应 智能控制应对破坏性风速 部署安防系统减少人工巡检 [9] - 使用无人机自动巡检 塔底加装排风设施应对高温 提升现场备件储备和响应效率 [9] - 持续组织检修能力培训 结合老带新模式 快速提升故障分析和检修能力 [9]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为特殊风况下的风机适应性改造与风电场运行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3] - 成功经受高极限风 高温 风沙多重考验 为其他厂家机组稳定运行提供示范 [8] - 远景在印度 沙特等全球高温区域的成功案例为项目提供经验参考 [8]
券商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迈入标准化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42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并向券商征求意见 旨在推动行业技术能力数智化、规范化与协同化发展 [1] - 监管层多次发文强调需强化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 防范系统性风险并提升系统技术韧性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证券交易系统(集中交易、手机证券、投资交易)若出现异常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1] - 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技术应用导致系统架构复杂度指数级提升 传统被动运维模式难以适应业务需求 [1] - 行业存在四大痛点:架构韧性设计缺失导致运行期风险防控成本高 运行期风险感知缺乏主动挖掘能力 故障应急依赖个别专家经验 数智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2] 标准制定原则与框架 - 《标准》编制遵循合规、可控、闭环和数据四大原则 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为基础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2] - 结合头部机构最佳实践提炼可复制技术方案与管理流程 预留弹性空间适应不同规模机构需求 [2] - 提出"三位一体"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组织保障(组织架构/人员能力/目标管理) 制度保障(全流程制度闭环) 过程保障(10大核心过程含架构管理/故障管理等) [3] 技术应用与评价体系 - 明确融合智能运维、可观测性等前沿技术 将AI算法、大数据分析、大模型嵌入稳定性管理流程 [3] - 建立可量化稳定性度量体系 包括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恢复能力达标率等指标 [4] - 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形成"监控-评估-优化"闭环改进机制 [4]
事关券商交易系统稳定性!中证协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8-07 17:17
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 - 中证协正在就《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征求意见,旨在推动证券公司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水平 [1][2] - 文件编制工作在2023年底就已启动,旨在融合行业最佳实践,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稳定性保障框架,推动全行业技术能力的数智化、规范化与协同化发展 [2][4] 当前系统运行问题 - 证券市场交易连续性要求高,集中交易、手机证券、投资交易等交易系统若出现异常,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3] - 随着云计算、分布式架构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系统架构复杂度显著提升,传统运维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型风险挑战 [3] - 稳定性保障未将架构韧性设计(如熔断限流、自动恢复)嵌入系统开发阶段,系统可运维性涉及的监控、日志、自动化等能力不足,导致运行期风险防控成本高 [3] - 运行期风险感知仍以"事后响应"为主,缺乏基于数据驱动的主动风险挖掘能力,故障应急以个别专家经验为主,应急效率有待提升 [3] - 数智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智能监控、自动化处置等能力尚未全面覆盖核心场景,导致异常响应效率与业务实时性要求存在差距 [3] "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 《标准》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过程保障 [4][5] - 组织保障明确稳定性保障的组织架构、人员能力要求及目标管理(SLI/SLO量化指标、复盘优化) [4] - 制度保障涵盖办法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形成全流程制度闭环 [4] - 过程保障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可观测管理、监控告警、故障管理等10大核心过程,每个过程包含机制保障、关键活动及评价要素 [5] 政策背景与行业实践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已成为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 [5] -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等政策文件均强调需强化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保障能力 [5] - 《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有接近20家同业专家参与编写,内容聚焦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核心价值,引导行业推动运维左移来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 [5] - 建立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如"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恢复能力达标率"等量化指标,并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形成"监控-评估-优化"的闭环改进机制 [5]
连续5年“双增长”!中国铁塔上半年交卷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6.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实现自2020年以来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五年连续增长 [1][3][17] - EBITDA达34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归属于股东利润5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1][17] - 运营商业务收入424.61亿元人民币(占比85.6%),"两翼"业务收入69.35亿元人民币(占比14.0%,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7] 业务细分表现 - 塔类业务收入377.9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站址数达211.9万个(较2024年底增加2.5万个),运营商租户数357.9万户(较2024年底增加3.5万户),站均租户数1.72户 [6][19][20] - 室分业务收入46.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楼宇覆盖面积累计138.5亿平方米(同比增20.0%),高铁隧道及地铁覆盖里程30,878公里(同比增17.0%) [6][21][22] - 智联业务收入47.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其中铁塔视联业务收入28.22亿元人民币(占智联业务59.7%) [7][24][26] - 能源业务收入2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其中换电业务收入13.23亿元人民币(占能源业务59.9%),换电用户达147万户(较2024年底增加16.6万户) [10][27][29] 基础设施与共享成效 - 累计承建基站超560万个,新建铁塔共享率从初期14.3%提升至85%,95%以上5G基站通过共享建设 [12][31][33] - 通过共享模式少建新塔122万座,节约土地6.8万亩,节省投资超2100亿元人民币,节约运营费用1800亿元人民币,减少碳排放3100万吨 [12][33] - 电信普遍服务站址超6.5万个,覆盖中西部及农村地区,通5G行政村占比超90% [12][13] 战略与技术发展 - 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强化5G-A建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北斗等核心技术研发,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9%,授权发明专利较2024年底提升16% [14][15] - 通过数字孪生站点管理210多万站址及2500多万台设备,实现实时监控与智能运维 [13] - 能源业务聚焦换电与备电场景,持续优化商圈网络布局及VIP用户体系运营 [10][15]
海陆通 512KW 双轴跟踪系统全场景应用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6-19 16:29
技术特点 - 512KW光伏发电双轴跟踪系统采用"精准追光、智能运维"设计理念,由光伏板阵列、双轴跟踪系统、清洗机械臂、驱鸟机械臂等核心部件构成,610块600W规格光伏板组成总功率512.4KW的发电阵列[2] - 系统融合天文数据算法与光传感器技术,实现光伏板对太阳的毫米级精准跟踪,发电效率稳定在95%以上[2] - 双轴跟踪技术的高精度光传感器可捕捉0.1°的太阳位置变化,算法在复杂条件下仍能保持跟踪精度,较传统单轴系统发电效率提升15%-20%[6] - 支撑结构采用3200兆帕超级钢,抗弯强度较普通钢材提升3倍,可抵御12级台风[6] 应用场景 - 陆上应用覆盖城镇分布式发电、交通沿线、沙漠、农牧区等多元场景,单台设备日均发电约500度,可满足96户居民日常用电需求[3] - 沙漠地区单位面积发电量较传统固定式光伏系统提升30%以上[3] - 海上应用采用"气垫方舟+钢筋水泥塔座"设计,方舟尺寸达800米×600米×20米,排水量960万吨,可搭载100台512KW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50MW[4] - 海上平台日均发电量达20GW,相当于三峡大坝1小时发电量,年收益超53亿元[5] 成本效益 - 单台512KW设备制造成本约400万元,每千瓦投资仅0.8万元,较传统分布式光伏降低30%-40%[7] - 海上方舟项目规模化应用后可通过多功能复合利用分摊成本,预计5年内成本可再降15%[7] 社会价值 - 海上百公里发电群日均20GW电量可减少2800吨标准煤燃烧,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54万吨,相当于种植1.4亿棵树[7] - 系统可带动光伏制造、海上施工、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发展,预计全生命周期内可创造千万级就业岗位[7] 行业影响 - 系统打破了传统光伏的应用场景边界,为陆上土地集约利用与海上能源开发提供了可行路径[8] - 规模化应用将加速能源结构优化,推动光伏产业迈向"海陆通吃"的全新时代[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拟出资人民币7,507.5万元,通过受让吉泰智能部分原股东股权并增资的方式,取得吉泰智能20%的股份 [4] - 投资目的为拓展电厂核心设备智能运维市场、加快传统环保装备智能化升级及开拓智慧矿山应用场景,培育新增长点 [5] - 2025年5月29日已通过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审议,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 [5] 交易对方情况 - 北京中吉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 [6][7] - 控股股东杨媛持股95%,另一交易方冯冰为标的公司创始人,持股7.0995% [8] - 交易前双方无产权、业务、债权债务等关联关系 [8]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浙江吉泰智能成立于2022年12月,注册资本2,112.8196万元,主营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发电技术服务等 [9] - 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财务数据(单位:万元),2025年1-3月数据未经审计 [12] - 交易后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标的公司产权清晰且未被列入失信名单 [11] 交易定价与协议条款 - 交易分两部分:以2,520万元受让10.5%股份,再以4,987.5万元增资获10.6145%股份,合计持股20% [13] - 核心条款包括董事提名权、IPO对赌回购(2029年前未上市按6%年化回购)、反稀释及优先购买权等 [14][15] - 定价基于标的公司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及市场可比估值,双方协商一致 [13] 对公司影响 - 投资将强化公司在环保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源协同,加速智能化业务布局 [16] - 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不影响正常经营及当期财务状况 [16]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保供十五运 零碳绿电与硬核装备齐发力
新华网· 2025-05-29 11:29
赛事筹备与场馆升级 - 广州正紧锣密鼓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承担开幕式及超三分之一竞体项目,天河体育中心等30座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 [1] -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采用"智能量测终端+分路监测装置+智能电表"的高可靠性计量配置,实现场馆电气监测全覆盖,从输电线路到插座状态全掌握 [1] - 场馆改造突出"绿色"特点,天河体育中心通过绿电交易、光伏建设、空调节能等打造近零碳示范场馆,所有场馆及接待酒店实现100%绿电供应 [1] 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 - 110千伏猎桥变电站采用绿色设计,与城市风貌融合,氢能应急发电车、无人机等50余台绿色装备投入实战,3个近零碳示范区、9座节能减排变电站为城市注入绿色动能 [2][4] -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创新采用"一馆四图"对近百个比赛场馆全链路管理,实现电网链路清晰、负荷明了、保护配置可视、缺陷隐患可控 [5] - 公司对300余座变电站、1100余条输配电线路进行智能化升级,利用"电鸿"物联技术实现保电设备全景可视化及智能巡检不间断 [7] 智慧保电与技术创新 - 开闭幕式场馆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模式,智慧保供电平台通过电鸿物联、人工智能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保电信息全景可视及资源一体调配 [6] -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狗、机械外骨骼等科技装备投入保障,智能机器狗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实时捕捉运行状态,机械外骨骼可轻松搬运40公斤重物 [10] - 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续航提升2倍至60分钟,单次巡检覆盖14公里线路,广州等重点区域将部署超5000台无人机进行输配电线路巡视及隐患排查 [10] 基础设施与电力保障 - 500千伏狮南甲乙线改造工程投产,输送容量提升40%,单回线路最大载流量达4000安培,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增"电力高速公路",264.5米水上输电铁塔刷新国内纪录 [11] - 广州供电局设立17个战区、7个支持中心、134个作战室的指挥体系,构建超大型城市"可视可监可管"保供电体系 [11]
协合新能源(00182)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6 18:54
业绩总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769.2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56%[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490.1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27%[5]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496.3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99%[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905,324,000人民币,同比增长13.7%[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0.44人民币增长11.9%[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670,187,000人民币[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314,625,000人民币,同比增长22.5%[52] 用户数据 - 公司运营的可归属装机容量为3,640 MW,同比增长26.6%[20]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无补贴项目可归属装机容量达到2,213 MW,占可归属装机容量的61%[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发电总量为4,151 GW·h,同比增长25.2%[22] - 2023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的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353小时和731小时[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483.5 MW的建设许可证,新增706 MW的项目注册[2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LCOE(平准化电力成本)为0.2149人民币/kW·h,较2022年下降7.77%[43] 未来展望 - 公司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180万吨,年减少量为453万吨[45] - 公司累计节约标准煤19.34万吨,年节约量为1.67万吨[46] - 公司累计节约水资源106.95万吨,年节约量为6.58万吨[47] 负面信息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29.1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5.31%[5]
GOPS2025·深圳站:中邮消费金融展示智能运维体系化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05
行业动态 - 第二十五届 GOPS 全球运维大会暨研运数智化技术峰会·深圳站开幕 聚焦互联网、金融、通信及传统行业运维技术 传播先进技术思想和理念 [1] - 大会围绕数字技术与消费金融融合协同发展 推动业务模式转型与升级 [1] 公司实践 - 中邮消费金融运行维护专家蒋浩澜分享"全场景自愈运维体系构建" 从版本回退到双活切换的深度实践 系统性阐释从"分钟级"向"秒级"运维能力升级 [1] - 中邮消费金融数智化应用团队主管董佩分享"全链路智能化可观测体系建设之路" 覆盖授信、用信、还款等7大业务场景 监控事件覆盖率达80% 实现业务场景分钟级故障自愈 [2] 技术突破 - 自愈运维体系通过智能预测与决策干预实现主动防御 从"救火"转向"防火"模式 提升业务连续性和运维效率 [1] - 可观测平台建设围绕监控全生命周期展开 通过体系化和智能化设计解决监控痛点 为故障发现、诊断和处置提供支撑 [2] 成果展示 - 中邮消费金融已构建全方位业务导向的全流程可观测监控体系 有效提升运维工作整体效率 [2] - 公司依托高效运维自愈和可观测监控体系 强化智能运维能力体系化建设 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2]
研奥股份(300923)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7:48
财务相关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金额增加主要因计提应收账款质保金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含信用账户合并名册总户数为9899户 [4] 业务布局 - 新质生产力布局重点是加快轨道交通设备升级、战略新兴产品培育,近年推出多种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产品 [2][3] - 未来将深耕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扩大研发入口,扩大产品应用场景;着眼新造及改造车辆智能控制和维护;适时进行必要的兼并收购 [4] 业务增长预期 -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保有量增长,运营维保业务将随保有量市场增长,早期车辆步入架修期和大修期,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空间大 [3] 分红与除权 - 分红方案除权日会按规定确定并及时披露;公司重视股东权益和回报,将结合经营和发展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方案 [3] 业绩与订单 - 2025年公司将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业绩情况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3] -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稳健,生产经营正常,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客户粘性 [3] 市值管理 - 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现金分红,连续两年回购股票,根据情况调整经营策略维护市值 [4] 行业前景 - 行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好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