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价格战

搜索文档
“汽车恒大论”是一场难解的阳谋
36氪· 2025-06-03 10:04
行业现状与风险预警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警示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类似"恒大"的潜在风险,指出部分主机厂过度追求市值与股价而忽视商业逻辑,并提议对主机厂进行全面审计[1] - 行业出现新车大幅降价现象,魏建军认为降价与质量保证不可兼得,同时批评2025年初出现的过度宣传和夸张怪象损害用户权益[1] -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从2017年的7.8%降至2024年的4.4%,全行业利润总额从6833亿元跌至5086亿元,显示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恶化[13]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魏建军讲话引发汽车板块集体下跌:比亚迪A/H股分别跌5.93%/8.60%,赛力斯跌4.23%,长城A/H股跌2.69%/5.52%,上汽跌2.49%[2] - 造车新势力同步下跌:小鹏跌4.44%,蔚来跌3%,理想跌3.17%,吉利控股暴跌9.46%[2] - 截至5月28日市值排名:比亚迪1.12万亿居首,赛力斯2281.81亿第二,长城1950.72亿第三,上汽跌破1900亿滑至第四[3] - 2024年股价涨幅:比亚迪45.03%,赛力斯76.80%,上汽57.75%,长城仅5.66%;但2025年内长城与上汽分别下跌13.86%和21.48%[3] 财务指标深度分析 - 资产负债率:赛力斯87.38%最高,比亚迪74.64%,吉利69.8%,上汽63.77%,与国际车企61%-84%区间基本相当[6] - 有息负债规模:上汽945亿元(占比15%),吉利860亿元(17%),比亚迪285.8亿元(5%),赛力斯仅7亿元(0.8%)[6] - 流动性负债:比亚迪4960亿(同比+9.33%),上汽5119亿(-6.49%),吉利901.68亿(+21.42%),赛力斯762.65亿(+102.96%)[8][9] - 应付账款异常:比亚迪应付票据及账款达2440亿(+22.95%),其中应付账款2416亿(+24.28%);赛力斯应付票据及账款684.51亿(+127.04%)[8][9] 价格战与市场动态 - 2025年1-4月新能源车仍是降价主力:纯电动车降价28款(同比减少24款),平均降幅2.7万元(力度13.3%)[14] - 比亚迪促销策略:3月对10款非智驾车型降价约1万元,5月对22款智驾车型最高补贴5.3万元,带动4月销量同比增21.3%至38万辆[14][15] - 行业库存压力: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350万辆(环比+15万),库存销售天数达57天,创近年新高[17][18] 行业治理与监管动向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维护公平竞争,反对低于成本价倾销和垄断行为,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等乱象[16] - 比亚迪回应经销商资金链断裂事件,称乾城集团因盲目扩张导致问题,部分4S店已被收购[15] - 魏建军揭露部分企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虚构销量,监管部门已开始整治行业乱象[16]
中汽协发倡议,众专家亮观点(一)| 安庆衡:为制止无序价格战提3点行动建议
经济观察报· 2025-06-02 15:31
(原标题:中汽协发倡议,众专家亮观点(一)| 安庆衡:为制止无序价格战提3点行动建议) 编者按: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倡 议中指出,自2025年5月23日起,有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 战"恐慌。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 障,不仅阻碍行业自身健康发展,也将危害消费者权益,并带来安全隐患。 倡议发布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作出公开回应,赞同并支持此倡议,同时指出车企之间"价格 战",给汽车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冲击,危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央媒纷纷报道、转载。当日此事登上多个热搜平台,引 发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官方媒体《汽车纵横》围绕这一事件,推出汽车行业知名专家访谈系列。本文为 该系列第1篇,受访人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是十分有力的 行动,各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和支持。"5月31日, ...
5月汽车销量出炉:零跑再成新势力冠军,小鹏交付量暴增230%
格隆汇APP· 2025-06-01 16:49
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5月零跑汽车交付45067辆,同比增长148%,连续三个月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 [1][2] - 零跑B10上市16天交付上万台,获得18项大奖 [2] - 小鹏汽车5月交付33525台,同比增长230%,连续7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台 [1][4] - 小鹏1-5月累计交付162578台,同比增长293% [4] - 小鹏X9销量3227台,同比增长99%,连续六周蝉联纯电MPV销量冠军 [7] - 小鹏P7+上市6个月累计交付超55000台,小鹏MONA M03上市9个月累计交付超12万台 [8] - 理想汽车5月交付40856辆,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20.3% [1][8] - 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1301531辆 [8] - 小米汽车5月交付量超28000台,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辆 [1][11][13] - 小米SU7系列第一季度交付75869辆,环比增长8.9% [13] - 极氪5月销量46538台,同比增长15.2%,环比增长12.6% [13] - 极氪007GT上市首月交付破万,领克900稳居全尺寸混动SUV销量前三 [13] - 阿维塔5月销量12767辆,同比增长179%,连续三月破万 [13] - 岚图汽车5月销量10022辆,同比增长122% [14] - 北京汽车5月销售11030台,同比增长19% [15] - 深蓝汽车5月交付25521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27% [16] - 上汽通用五菱5月全球总销量13.44万辆,同比增长20.7%,新能源销量74201辆,同比增长52.2% [17] 公司动态与产品规划 - 理想汽车Q1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长1.1%,调整后净利润10.2亿元 [11] - 理想汽车毛利率维持在20.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1] - 理想i8将于7月发布,理想i6将于9月发布 [11] - 小米正在为YU7大规模量产做准备,预计7月份量产 [11] - 小米YU7预发布后留资用户是SU7同期的3倍左右 [13] - 阿维塔已取得"三年四车"成果,阿维塔06上市即热销 [14] - 上汽通用汽车5月终端销量50002辆,同比增长2.8%,新能源销量9117辆,同比增长3.2% [17] 行业政策与竞争环境 - 中汽协发布倡议,呼吁企业避免无序"价格战",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7][18] - 工信部表示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18] - 蔚来李斌表示希望卷技术、卷服务,不卷价格 [18] - 小鹏何小鹏期待中国车企卷服务、卷科技、卷质量 [18] - 广汽集团坚持"价值战",认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 [19]
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 李斌、何小鹏、閤先庆等表态“价格战”
快讯· 2025-05-31 15:23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 反对汽车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 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 - 2025(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召开 多位行业人士就价格战问题发表看法 [1] 价格战现状 - 2023年全年降价销售车型超过200款 2024年一季度降价车型达60多款 [1] - 行业销量增长但利润持续恶化 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1] 行业领袖观点 -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指出 价格战消耗企业内功 研发才是修炼内功的关键 [1]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主张 行业竞争应聚焦科技、高度和质量而非价格 [1] - 蔚来CEO李斌强调 当前应避免价格战 竞争重点应转向技术和服务 [1] -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一致认为 行业应追求价值竞争而非价格竞争 [1]
传比亚迪一经销商集团暴雷,比亚迪回应:网传信息不属实!过去几年对经销商政策连续且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2:54
比亚迪经销商事件 - 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因现金流管理压力及融资困难导致运营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处理三保费用退还问题,计划2025年5月底前解决 [2] - 比亚迪官方回应称经销商问题系其盲目扩张加杠杆运营所致,部分4S店已被其他经销商收购,公司正提供纾困支持协助处理客户及员工问题 [2]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与价格战升级导致经销商生存压力增大 [2] 汽车经销商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数量为32878家,同比减少4419家(降幅2.7%),为202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2024年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9.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2个百分点,部分品牌库存系数超2个月 [3] - 4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达350万辆,环比增15万辆,同比增12万辆,创历年4月末高点 [3]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燃油车经销商面临网点过密、盈利能力不足及厂商关系紧张等问题,行业淘汰洗牌加速 [3] - 汽车市场产品结构快速切换加剧传统经销商经营压力 [3]
“恒大论”背后,是汽车行业的“清库存”危机
吴晓波频道· 2025-05-28 01:46
行业现状与核心问题 -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4月乘用车产量达223万辆同比增长11.2%,但零售量仅175万辆环比下降9.4%,形成"高产低销"剪刀差 [1][16] - 纯电车企库存从2024年初66万辆飙升至2025年4月85万辆,增幅达29%,经销商库存量达350万辆相当于57天库存天数 [1][14][17] - 高端豪华品牌库存系数环比飙升58%,比亚迪库存量达3.5万辆位居新能源品牌之首,部分经销商资金链濒临断裂 [18] 价格战演变与特征 - 2025年价格战呈现"高频次、强针对性"特征,比亚迪连续三次以"全民智驾"为核心策略降价增配,将高阶智驾下放至10万元以下市场 [8] - 车企通过"金融贴息+服务捆绑"等策略,2024年降价车型激增至195款,行业进入产能出清深水区 [7] - 经销商将库存车辆上牌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售,"折扣新车"大量流入市场变相降价 [11] 财务与负债风险 - 部分车企负债率超80%,哪吒汽车资产负债率飙升至217%,北汽蓝谷、赛力斯等负债率普遍在80%以上 [24][25] - 2024年中国30家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377亿元不及丰田同期三分之一,行业平均利润率仅4.3% [26]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亿元对应5847亿元总负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49亿元具备债务滚动能力 [30] 行业对比与差异 - 特斯拉资产负债率仅40%,大众、丰田约60-70%,显著低于国内部分车企 [25] - 头部车企研发投入占比:比亚迪/吉利4%-7%,蔚来/理想10%-14%,远高于房企零投入 [28] - 长城重庆工厂产能利用率达132.5%,与房企50%闲置库存形成鲜明对比 [30] 未来趋势与影响 - 国家发改委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倡导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但短期内降价惯性难逆转 [33] - 博世、采埃孚等供应链巨头已裁员数千人,反映全行业供应链承受巨大压力 [33] - 行业格局加速分化,大品牌凭借垂直整合能力维持优势,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挤压 [34]
弘则研究 整车价格战及小鹏、零跑的预期差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比亚迪、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汽车行业价格战 - **对市场影响不大**:价格战并非突发事件,2024 年起每年都有价格竞争,资本市场和产业界有心理准备;经销商优惠力度调整在预期内,未达预期严重程度[2] - **股价下跌原因**:港股龙头公司比 A 股溢价 10%-20%,过去一个月股票涨势急,风吹草动易波动;资金链因素影响大,实际产业影响小;比亚迪等厂商优惠幅度与之前经销商暗地优惠相差不大[4] - **一口价政策实施方式**:将原本经销商掌握的暗地优惠公开化,整体优惠力度变化不大,更透明;部分车型因竞品关系有较大优惠[5] - **对未来季度业绩影响**:领跑品牌清库存车型优惠增加,预计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新款车型保持正常售价,行业做好应对竞争准备[6][7] - **具有营销意义**:比亚迪、小鹏、一汽等公司借节假日推出一口价政策吸引消费者进店,提高客流量,稳定股价,增加销售机会[8] 各公司情况 - **零跑汽车** - **一季度业绩亮眼**:销量近 9 万辆,同比增长超 160%;毛利率达 14.9%,得益于销量提升和与大众战略合作[10] - **海外业务进展**:马来西亚工厂项目启动,下半年本地化组装;欧洲项目预计明年年中本地化量产;会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特点调整车型和动力形式;计划海外销售 B 系列车型[11] - **渠道扩张策略**:今年预计门店达 1000 家左右,升级现有门店为 4S 店,重点扩展一二线城市[13] - **潜在增长点**:八九月份有望突破 5 万台月销量,年底冲量达 6 万台;B01 定价便宜,预计走量[17][18] - **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使整体投入成本相对较低,自动驾驶系统投入少,开始加大投资;比亚迪兼顾不同价格带产品线增加成本,零跑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成本优势[25] - **小鹏汽车** - **一季度业绩良好**:交付量 9.4 万台,同比增长 300%;营收超 150 亿元,毛利率 15.6%;净亏损同比收窄[12] - **新增长曲线**:AI 与汽车融合、全球市场扩展、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12] - **渠道扩张策略**:根据实际销量开拓门店,今年主要销售 Mona 03 Max 车型,开店策略依该车型预期销量调整[13] - **2025 年目标**:实现全年 40 万辆销量,第四季度盈亏平衡;通过提升毛利率实现目标,新车型上市后整体毛利率预计 10%-12%[32] - **促销活动**:推出较大力度促销,部分便宜车型降价 6000 元左右,贵车型降价近一万元;优惠多为原本可谈判折扣[33] - **研发费用**:整体收入提升,但研发费用占比仍高,未来是否降低占比暂无明确结果[34] - **新车型发布**:新款 P7(代号 129)预计三季度推出,八月上市,造型变化大,取代旧款 P7;新车型发布延迟受小米事件、现有车型销售、芯片准备不足等因素影响[35][37] - **理想汽车**:I8 和 I6 车型发布后市场预期低,但发布时间占优势,超出预期概率大;I8 销量若达 4000 多台,将提升整体市场预期[14] - **小米汽车**:与小鹏 G9 和 G7 价格带重叠,但人群定位不同;主要竞争集中在小米速 7 与小鹏 P7 改款轿跑[15] - **比亚迪** - **面临压力**:目标与当前销量有差距,受吉利等竞争对手紧逼;一口价策略端午节前后结束,不能通过亏损压垮其他企业[9] - **应对措施**:若端午节销售不佳,七八月份淡季过后可能加大 2000-3000 元优惠力度[31] - **吉利**: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好,新能源汽车品牌口碑待提升;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针对比亚迪竞争,2025 年压力大,通过精品策略打击比亚迪[21][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鹏 G7 市场预期**:定价未公布,预计 21-23 万元,定位介于 G6 和 G9 之间,市场反应需等定价公布后评估[22] - **下半年 EV 增速**:今年需求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高,明年增值税减半政策致部分需求透支,下半年无显著变化,年底或有冲刺阶段;出口增长显著,EV 增长迅速,下半年增速预计无显著变化[23][24] - **智能驾驶技术影响**:2025 年消费者购车决策中,智能驾驶技术非决定性因素,消费者对品牌差异感知不强;比亚迪靠智能驾驶拉动销量增长面临挑战[28][29] - **小鹏汽车促销成本承担**:不清楚厂家与经销商在促销活动中各自承担的成本,相关调研未进行[33]
中国汽车底气何在?魏建军发声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7:36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 2025年1至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7 5万辆和100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 9%和10 8% 前4个月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 [1] - 行业正经历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的质变 体现中国汽车出海崛起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 3% 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 [5] 价格竞争影响 - 2025年1月至2月共有28款车型降价 其中新能源车达20款 4月虽直观降价稍缓但隐形优惠措施增多 [3] - 价格战严重挤压车企利润 限制研发投入 导致产品同质化加剧 [5] - 低价竞争在海外市场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影响中国品牌形象 [5] 长城汽车战略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04亿元 占销售额5 2% 连续三年突破百亿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6] - 研发以"技术成果转化率"为核心指标 不设预算上限 [6] - 能源路线坚持混动 纯电 氢能三轨并行 注重小型电动车城市适用性 [6] - 2025年投入5 1亿元建立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 占地面积达3 9万平方米 [9] 技术成果与品牌建设 - 投诉率低于行业均值21 3% 实现"用户为耐久性买单"的良性循环 [7] - 通过直播碰撞测试展示技术突破 强化用户信任 [9] - 强调长期主义 坚守诚信和信誉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9] 行业观点 - 电动车健康发展不能被资本过度裹挟 需保持理性发展 [1][5] - 靠补贴堆销量 靠低价抢市场的模式不可持续 [3] - 健康商业模式需有利润和造血能力 才能持续投入研发 [5]
年销14辆!车企董事长年薪196万
搜狐财经· 2025-04-28 21:52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5.58亿元,同比下滑23.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亏6.82% [1] - 扣非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增亏49.2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亿元,同比改善396.90% [2] - 总资产36.06亿元,同比下滑41.64%;净资产2.35亿元,同比下滑80.98% [2][9] 业务运营 - 2024年整车销量仅14辆,同比暴跌98.74% [3] - 整车生产量为0辆,库存336辆 [3] - 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和门业销售,整车贡献微乎其微 [3] - 车用仪表件销量119.37万套,同比下滑7.04%;冲压焊接件销量601.93万件,同比下滑13.47% [4] 高管薪酬与变动 - 16名董监高年度报酬总额954.91万元,独立董事津贴36.00万元 [2] - 董事长胡泽宇年薪196.59万元,副总裁尹雪峰183.61万元,占高管总薪酬近四成 [2] - 2024年内财务总监、总裁、副总裁等5名高管因"个人原因"离职 [4] 历史背景与发展规划 - 2016-2017年销量超30万辆,2019年暴跌至2.1万辆 [5] - 2020年母公司铁牛集团破产清算,2022年重启整车业务 [7] - 2023年推出新能源车江南U2,市场存在感低 [7] - 2025年计划推进T300车型批量产销,聚焦降本工作 [9]
吐血也要降 ,30车企卷入,广丰刚宣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05 22:36
广汽丰田降价策略 - 广汽丰田在2月5日推出"一口价"活动,针对锋兰达和威兰达全系降价,至高优惠4.4万元 [6][7] - 锋兰达燃油版一口价8.98万元起(原价12.88万元起),双擎版11.18万元起(原价14.88万元起)[9] - 威兰达燃油版一口价12.98万元起(原价17.38万元起),双擎版17.58万元起(原价21.98万元起)[9] - 活动时间为2月5日至3月31日,并提供三大核心部件终身质保和"0首付、0利息"金融政策 [9] 车企降价潮 - 特斯拉推出Model3史上最大力度优惠: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政策+特享充电权益 [11] - 小鹏推出0首付+3年/5年免息政策,覆盖X9、G9、P7i、G6等车型 [11] - 蔚来在2月2日开启5年0息政策 [11] - 2025年1月有超30家车企开启降价模式,包括捷豹、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比亚迪等 [11][13] 汽车行业利润状况 - 2023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为5%,2024年下滑到4.3%,12月仅有4.1% [15] - 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4%),利润4623亿元(同比降8%)[15] - 12月汽车行业收入11909亿元(同比增13%),利润491亿元(同比降13.5%)[15] - 2024年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8.5%,但大部分车企盈利下滑 [15][17] 广汽丰田销售表现 - 2024年广汽丰田销售770147辆(广汽集团发布为738000辆,同比下滑22.32%)[9] - 锋兰达2024年销量202847辆(中国SUV销售榜第七),威兰达销量138036辆(排名第21)[7] - 2024年12月锋兰达销量18145辆(SUV排名19),威兰达销量13540辆(排名28)[9] - 2025年1月销量63453辆,相比12月77122辆有所下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