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0公里二手车
icon
搜索文档
极氪否认售卖“0公里二手车”
新华网财经· 2025-07-21 14:27
极氪"0公里二手车"事件 - 公司否认销售"0公里二手车",声明涉及的车辆均为可正常销售的展车,虽已投保交强险但从未开具零售发票或进行新车注册登记,法律属性属于未注册的全新商品车 [1] - 展车通常存在3-5个月库龄,会根据展示历史或库龄时间进行折扣明示销售,消费者享有新车首任车主全部权益,公司称这与"二手车"交易存在本质区别 [1] - 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彻查报道提及的终端销售现象,将持续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 [1] 媒体报道内容 - 媒体调查发现5月以来公司通过直营门店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以"限时优惠"话术销售,引发大量投诉 [2] - 该操作与去年12月深圳和厦门公司户销量异常现象相关,两地销量分别激增至4321辆(环比+377.5%)和2767辆(环比+647.8%) [2] - "0公里二手车"指完成上牌手续但行驶里程极低的新车,主要来源包括清库存老款车型、经销商为返点提前上牌的"冲量车"等 [2] 行业反应与监管动态 - 长城汽车董事长称"0公里二手车"是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业乱象,涉及三四千家销售商 [3] - 商务部表示鼓励支持二手车市场发展,2024年2月已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将继续加强工作指导促进有序发展 [3]
极氪否认销售“0公里二手车”:“一口价展车”不是二手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0:24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与"0公里二手车"现象 - 行业出现非理性竞争手段如"价格战"和"0公里二手车",后者指行驶里程0-1000公里、名义为二手但实际等同新车的车辆 [2] - "0公里二手车"被车企用于美化销售数据,但扰乱新车及二手市场秩序,且车主丧失首任车主权益(如三电终身质保)[2] - 行业普遍存在该现象,多个平台有3000-4000家公司销售此类车,售价低于指导价数万元,覆盖主流品牌 [2][9] 极氪事件与展车销售争议 - 极氪被指销售"0公里二手车",但公司澄清相关车辆为展车,强调展车未注册登记或上牌,法律属性仍属新车 [3][4] - 展车销售为行业常规操作,极氪展车库龄3-5个月,折扣销售时明确标注车辆性质并保留首任车主权益 [4][6] - 极氪否认存在"0公里二手车"行为,表态反对破坏行业秩序,并成立专项小组彻查终端销售问题 [4][6] 展车与"0公里二手车"的法律界定 - 法律上二手车需完成注册登记,展车未注册则仍属新车,核心差异在于登记状态而非是否投保 [7] - 2024年新能源展车销量占比达10%-15%,展车销售合规,但"0公里二手车"属灰色操作 [7][10] 行业规范与政策动态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0公里二手车"乱象,称其破坏市场规则 [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公平竞争,反对低于成本倾销和虚假宣传 [10] - 商务部研究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信部拟推"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转二手"政策 [10][11] - 官方媒体呼吁行业强化自律,车企应转向质量、技术、服务竞争,消费者需理性选择 [11]
陷入“0公里二手车”风波?极氪官方回应:涉及车辆均为可正常销售的展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0 16:06
极氪澄清"0公里二手车"事件 - 公司声明媒体报道的"0公里二手车"为不实报道 强调展车属于未注册的全新商品车 虽投保交强险但未开具零售发票或进行新车注册登记 [1] - 展车存在3~5个月库龄 公司采取折扣明示销售模式 消费者仍享有新车首任车主全部权益 与二手车交易存在本质区别 [1] - 公司表示已在下定页面明显标注车辆性质 并设置二次提醒页面 确保销售流程透明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2][8] 行业"0公里二手车"乱象 - 行业存在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的现象 涉及多地直营门店 消费者提车时发现车辆已完成过户登记 [8] - "0公里二手车"指已完成登记上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 通过二手车渠道以大幅低于新车价格出售 涉及多家车企包括新势力和传统主机厂 [8]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 同比增长6.52% 业内估计"0公里二手车"占比达5%~8% [9] 行业监管动态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已召开座谈会 规范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同时引导二手车出口 [9]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0公里二手车"为行业怪象 指出全国有三四千家渠道参与此类销售 [8]
极氪被指卖0公里二手车,车主集体炸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23:30
极氪销售争议事件 - 公司被指通过直营门店体系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以"限时优惠"话术吸引消费者,引发大量投诉 [1] - 贵州、重庆、广州等多地消费者发现购买的"新车"实际已购买交强险并完成过户登记,沦为二手车 [4] - 消费者维权时遭遇推诿或拒赔,公司截至7月19日尚未回应 [5] 0公里二手车现象 - 指已完成登记上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里程表显示接近0公里,通过二手车渠道以大幅低于新车价格出售 [8]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业内估计"0公里二手车"占比达5%-8% [18] - 行业人士称部分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和粉饰财务报表,将"0公里二手车"作为制造虚假繁荣的工具 [12] 消费者具体案例 - 重庆消费者程诚预定2025款极氪007车型,销售人员刻意隐瞒车辆已上险事实 [10] - 广州消费者李兴购买极氪001车型时,商家伪造极氪App页面,汇款账户非官方,车辆实际已于2024年12月缴纳交强险 [11] - 涉事车主群有80多人遭遇类似欺诈,销售人员曾提出自掏2000元现金补偿 [11] 公司经营数据 - 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22.5万辆和22.2万辆,产量大于销量 [11] - 2021-2024年净亏损累计达262.2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收窄至7.63亿元 [13] - 2025年6月总销量达43012台,但核心品牌极氪汽车交付量仅16702台,同比下滑17% [13] 行业背景 - 车市竞争激烈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厂商持续生产节奏导致去库存需求 [15]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指出"0公里二手车"是行业怪象,源于过去几年汽车行业激烈竞争 [17]
国产新车当二手车贱卖,老外抢疯了
投中网· 2025-07-07 14:10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出现大量"0公里二手车"现象,即新车注册后未行驶即转为二手车销售,价格比新车低20%-30%甚至腰斩 [4][5][6][7][8] - 该现象源于供需失衡和价格战压力,车企通过经销商"压库"完成销售任务,经销商再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48][49][51] - 该模式已形成跨境产业链,通过中亚等地区"平行出口"至俄罗斯等市场,2025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3万辆 [18][19][21] - 行业监管趋严,商务部已召开座谈会规范乱象,但根源在于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 [16][49][57] 市场表现 - 具体案例:原价39万宝马3系售价22万,26万岚图FREE售18万,29万蔚来ET5T售18万 [4][5][6] - 线上平台有数千家公司销售此类车辆,涉及大众、比亚迪、奥迪等品牌 [8][14] - 俄罗斯市场部分车型折扣达建议零售价7折,形成完整改装和出口产业链 [11][21][26]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0.9%(2025年),但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仅7.9% [38][39] 行业影响 - 扭曲真实供需:虚高销量误导车企产能规划,加剧产能过剩 [51] - 损害消费者权益:二手车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存在库存车安全隐患 [37][42][44] - 扰乱价格体系:价格战导致产业链利润受压,2025年多轮降价潮挤压利润空间 [50][55] - 跨境贸易风险:俄罗斯政策调整已影响计税方式,出口市场面临重构 [33][34] 企业应对 - 直营模式车企(如特斯拉、蔚来)未出现该现象,主要存在于经销商体系 [49] - 多家车企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试图缓解产业链压力 [56] - 行业协会建议车企稳定经销商价格体系,避免恶性竞争 [54] - 部分企业通过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 [32]
一场关于「0公里二手车」的生意游戏
36氪· 2025-07-01 21:54
行业现象 - "0公里二手车"定义为行驶里程0-1000公里、手续齐全但名义上已成为二手车的车辆,在业内也被称为"准新车"[10] - 该现象首次在汽车市场引发大规模关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线上平台有数千家公司在销售此类车辆[5] - 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二手车交易量连续4年超过新车上牌量,成为汽车消费重要增量[14] 市场供需 -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下新车价格仍较高(十几万元起步),0公里车成为兼顾成本与体面的折中选择[17][18] - 主要消费群体包括刚毕业年轻人、务工返乡中年群体及网约车司机,部分消费者看重其外观无使用痕迹且不影响上牌[20][21] - 2024年部分城市网约车政策调整为仅允许车龄一年内车辆注册,推动0公里车成为司机抢手货[23] - 海外需求显著,中亚、中东及非洲国家淘车客会批量收购里程少于500公里的新能源车[25] 产业链运作 - 经销商为完成车企销量指标,以公司或个人名义购车计入销量后再折价转给二手车商[35] - 车企将滞销车型以7折左右价格批量出清,但库存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电池衰减或软件滞后[36] - 部分厂商通过员工名义购车后返租给4S店作为试驾车,使用一两周后流入市场[40] - 退订车(因贷款失败或等待周期放弃订单)也成为0公里车来源,手续齐全且里程数少[39] 市场影响 - 0公里车价格较新车低30-40%(原价10万新车在二手平台6-8万成交),冲击正规渠道销售[48] - 部分城市利用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漏洞,通过0公里车操作可获取最高2万元补贴[46] - 行业陷入价格战,从主机厂延伸到终端市场,有主播以每台仅赚一两千元的价格销售[49] - 乘联会指出该现象是产销目标过高导致压力传导的结果,被批评为"数据崇拜"[50] 行业变化 - 传统能源车时代0公里车是高利润小众商品(如200万手动挡保时捷让车商赚3万),新能源时代变为规模化流通[12][13] - 消费者偏好从"买新不买旧"转变为"有车就行",推动官方认证二手车兴起[15] - 车商库存结构变化:2020年代初期新能源车占比10%,平均10天可出手一辆[16] - 2024年年轻消费者转向更理性消费,叠加车企降价导致0公里车难出手,部分车商亏损严重[22][52]
一场关于“0公里二手车”的生意游戏
虎嗅APP· 2025-06-28 22:23
核心观点 - "0公里二手车"现象扰乱汽车销售市场秩序,可能导致车企销售数据失真[4] - 该现象是汽车产业"隐性规则"的消化方式之一,涉及经销商冲量、车企清库存等多方利益[21] - 行业价格战从主机厂蔓延至终端市场,形成恶性循环[36] 市场现状 - "0公里二手车"定义为行驶里程0~1000公里、手续齐全的名义二手车[7] - 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二手车交易量连续4年超过新车上牌量[11] - 典型交易案例:落地价20万元的新车以13万元进货,15万元售出,单车利润超1万元[3] 消费群体 - 主要买家包括刚毕业年轻人、务工返乡群体和网约车司机[16] - 网约车司机因政策限制(仅允许车龄一年内车辆注册)成为核心客群[18] - 海外买家(中亚、中东、非洲)占比提升,通常批量采购500公里内新能源车[19][34] 产业链角色 - 经销商为冲销量返点,以公司/个人名义购车后转手给二手车商[25][27] - 车企通过员工名义购车再返租给4S店作试驾车,短期使用后流入市场[30] - 部分滞销车型以7折价格批量出清,存在电池衰减风险[28] 行业影响 - 新能源车首任车主权益(如终身三电质保)在过户后自动终止[23] - 价格体系受冲击:10万元新车在二手平台仅售6-8万元[36] - 补贴政策被滥用,单车最高可获2万元补贴(国补+地方补贴)[35] 数据异常 - 雷丁汽车2018年实际销量15万辆,但公开数据为28.7万辆[28] - 部分厂商通过经销商进货虚增销量,形成行业默契[27] - 退订车和库存车通过二手市场消化,占比持续上升[29]
抖音爆火的“0公里二手车”,正在冲击新车市场
行业现象 - "0公里二手车"指上完牌照即注册但实际未售出、回流至二手车商的车辆,行业存在三四千家此类交易商,形成混乱局面 [1] - 抖音成为"0公里二手车"主要流通平台,远超懂车帝、瓜子二手车等垂直平台 [3] - 二手车商通过短视频平台高调宣传业务,单条视频流量可达数月峰值,利用"乱象"标签引流 [9][14] 产生原因 - 车企通过二手车渠道处理滞销库存车以美化销量数据 [21] - 经销商通过假过户获取厂家返利,再以"贷款被拒"理由回收车辆实现"一车双吃"套利 [21] - 平行进口车回流国内市场,叠加出口退税形成价格优势 [26] - 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刺激套利行为,如新能源置换补贴达2万元,部分地区额外补贴3000元,导致报废车资源紧缺 [24] 市场影响 - 破坏传统经销价格体系,部分车型售价显著低于官方渠道:海豹05仅5.58万元、CS75 plus顶配8.99万元、瑞虎8荣耀版7.98万元 [9] - 出口市场价差显著:理想L9中亚售价达国内2倍(45万vs近100万),L7哈萨克斯坦溢价20万元 [28] - 2023年单家车商出口200+辆吉利星越L即获利超100万元,出口利润较国内高30% [28] 商业模式 - 大客户批量采购渠道释放低价车源,第三方承销比例持续增加 [18] - 早期以租赁运营为主(如滴滴车辆),近年转向直接销售 [16] - 存在特供减配车型,配置单未公开披露 [29] 潜在问题 - 新能源车丧失首任车主权益(如电池终身保修) [30] - 产权风险:部分包牌车存在抵押贷款隐患 [30] - 出口车辆未做本地化测试,海外投诉率激增30% [29] 行业反应 - 商务部召集车企、协会及平台召开闭门会议,重点讨论出口合规问题 [3][29] - 车商集体抗议监管,认为交易合法且满足市场需求 [14][16] - 行业默认降价趋势,对套利行为容忍度提高 [26]
一线调查 | 帝豪2.99万、瑞虎3.49万!车市价格战“硝烟”再起 是真优惠还是玩套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8:47
车市价格战现状 - 比亚迪推出"限时一口价"促销活动后,吉利、奇瑞、凯迪拉克等品牌迅速跟进,部分车型价格大幅下降,如吉利帝豪2.99万元、奇瑞瑞虎3x 3.49万元、比亚迪海豹直降5.3万元 [1][2] - 降价策略实际为重新包装国补、置换补贴等政策,本质与之前优惠无太大差异,部分销售人员坦言清库存冲销量是主要目的 [2][3] - 合资车企如上汽通用别克推出"一口价"政策,昂科威16.99万元起、君越15.99万元起,宣称价格已到底线 [7] 车企销量与利润压力 - 吉利汽车前4个月销量约93.8万辆,全年目标271万辆,部分走量车型如星愿单车利润仅2000元 [8] - 比亚迪前4个月销量约138.09万辆,全年目标550万辆,降价目的为冲刺上半年销量及清理老款库存 [8] - 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从2017年7.8%下滑至2024年4.4%,比亚迪汽车毛利率21.02%,上汽集团9.38%,零跑汽车8.4% [16] 市场反应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对降价态度分化,部分担忧后续降价或偷工减料,选择观望 [2][15] -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2025年5月为52.7%,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显示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12] - 行业观点认为价格战不可持续,应转向卷品质和科技,长安汽车董事长预测行业两年内回归良性竞争 [16][17] 车企应对策略 - 吉利银河推出"百万福利"活动,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前4个月销量12.5万辆超过比亚迪海鸥 [5] - 奇瑞推出"百亿厂补",瑞虎3X卓越版降至3.49万元起,主机厂称价格已到底线 [5] - 经销商转向依赖售后保养、保险续保、精品加装等服务维持利润 [16] 新车发布与行业乱象 - 东风纳米06上市限时价7.99万~10.99万元,捷途山海T1售价13.49万~17.99万元 [10] - 存在"0公里二手车"现象,经销商为完成销售任务将库存车注册为二手车售卖 [10]
“三四千家都在卖,非常乱!”魏建军揭露行业乱象,“0公里二手车”从何而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0:29
行业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0公里二手车"是行业乱象 指上完牌照后车辆回到二手车商手中 涉及三四千家商家 [1] - "0公里二手车"现象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行业协会和交易平台座谈研究该问题 [1] 历史背景 - "0公里二手车"最早可追溯至十余年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初期 部分车企通过"背户"等方式注册上牌以获取更多补贴金额 [1] - 该现象在汽车出口领域也存在 部分车商将国内新车上牌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口 利用政策差异赚取退税差价 [2] 主要来源 - 国内市场"0公里二手车"主要分为三类:车企大客户部门售卖的库存/滞销车 4S店为冲量提前上牌的"包牌包税车" 以及直营品牌客户退定后由二手车商接手的车辆 [4] - 该行为帮助车企快速回笼资金、提升销量数据 同时让4S店以最低成本处理滞销车型并完成考核指标 [4] 潜在影响 - "0公里二手车"可能导致车商套取1.5万-2万元国家置换/报废补贴 且车辆无法享受官方质保 [5] - 部分已上牌车辆可能存在产权人债务风险 即"套贷车" 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 [5] - 该现象反映汽车行业结构性矛盾 在存量市场和产业转型背景下 部分车企面临生存压力 [5]